1

从虚拟偶像到虚拟主播,一场TO C到 TO B生意的大迁徙

 9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it/589646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从虚拟偶像到虚拟主播,一场TO C到 TO B生意的大迁徙

2023-09-03
0 评论 2986 浏览 6 收藏 19 分钟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00:00

随着越来越多玩家的涌入、以及AI技术的加持,虚拟人行业的竞争格局变得更加复杂,甚至行业逐渐出现了从To C到To B的转变趋势。具体如何解读当前虚拟人行业的发展呢?虚拟人赛道的门槛又在哪里?一起来看看作者的分析和解读吧。

a67a1648-d9ee-11ed-a8b0-00163e0b5ff3.jpg

“你可能不了解虚拟偶像,但你一定知道洛天依。”

的确,大多数人第一次了解或接触到虚拟人,都是从十年前的洛天依开始的。彼时的洛天依带给大众的是新奇感,但更大的意义是打开了中国虚拟人市场的大门。

如果说洛天依作为虚拟偶像收获了一批C端粉丝,那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发展升级,虚拟主播、虚拟导购、虚拟分析师……在AI技术的加持下,虚拟数字人正深入到各行各业。

尤其是今年开始,ChatGPT浪潮席卷整个AI圈子,不仅重新点燃人们对AI的热情,也开启了玩家们对于商业化的新思路。

行业的共识是,依靠单一的IP效应赚钱,已经不是虚拟人公司理想的商业模式了,消费级产品成为业内公司吸引B端客户的重头戏,一场TO C到 TO B的生意大迁徙正在发生。

艾媒咨询报告显示,中国虚拟人带动产业市场规模和核心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分别达到6402.7亿元和480.6亿元,呈现强劲的增长态势。

增长态势明朗,这吸引了大批玩家的加入,既有百度、腾讯等科技巨头跑马圈地,也有魔珐科技、硅基智能等创业公司群雄逐鹿。

某种意义上,虚拟人是当下科技公司“秀肌肉”的集中体现,这背后是对各路玩家人工智能技术、动作捕捉技术、内容场景构建等综合实力的考验。

更多玩家的涌入,虚拟人行业或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百家争鸣的状况,行业下半场的竞争势必更加激烈。

虚拟人行业发展仍处于早期,除了在各行各业的成果需要验证外,更重要的是商业化落地、市场监管等问题。一场场淘汰赛过后,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一、虚拟人的生意,从TO C做到了TO B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

7月28日,在新一期的视频中,“国风美女”天妤作为女主角,讲述了一个关于皮影的故事。

一颦一笑之间,剧里的女主角天妤其实是一个虚拟人。她是中国首个出海的国风超写实虚拟数字人,由天娱数科打造,今年年初成为壹心娱乐旗下“艺人”。截止目前,天妤在抖音拥有350万粉丝。

今年以来,ChatGPT的东风掀起了AI虚拟人的新玩法。

虚拟人天妤打开新思路之余,金融圈也因一位数字券商分析师而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5月12日,招商证券传媒首席分析师、TMT大组联席组长顾佳的AI数字分身正式曝光。据悉,顾佳的亿万分身可以同时出现在路演现场、在新闻发布会、在研报解读、在分析师电话会等多个地方。

事实上,市场对AI虚拟人并不陌生。

十年前,虚拟偶像洛天依横空出世,引起了市场对虚拟偶像的关注。彼时,伴随新技术的出现,以初音未来为首的虚拟偶像抢占市场,以VOCALOID3语音合成引擎为基础制作的中国本土虚拟歌姬洛天依在2012年应运而生。

刚出生时,国内虚拟偶像市场正处于萌芽期,洛天依称得上是虚拟偶像的鼻祖。

不久前,美依礼芽也于B站开启了全网直播首秀,洛天依作为惊喜嘉宾空降直播间。有人感慨,走红11年,虚拟偶像的顶流依然还是洛天依。

十年后,2021年虚拟偶像柳夜熙引起现象级刷屏,热搜话题“挑战柳夜熙仿妆”播放次数超过4亿次;几乎同时,魔珐科技推出的国风虚拟偶像翎__Ling,出道仅三天全网覆盖影响力就超过6000万。2022年,翎__Ling还受邀参与了央视网络春晚的录制。

伴随技术的提高和市场的扩大,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虚拟人出现。一个趋势是,当AI技术越来越成熟,ChatGPT掀起新一轮产业革命时,市场上玩家并不满足于C端的版图,而是盯上了B端爆发的需求。

近期,魔珐科技推出了虚拟人镜JING,她具备多模态互动能力,同时拥有魔珐科技品牌市场官和产品推荐官的专业能力。此外,魔珐科技还推出了更切合企业用户需求的产品。

其中,“魔珐有言”虚拟人视频AIGC平台用于规模化地生产视频内容,“魔珐有光”虚拟人直播AIGC平台支持AI实时驱动的3D超写实虚拟人直播,服务的对象是品牌、达人、MCN等;“魔珐有灵”虚拟人服务AIGC平台则为企业提供AI虚拟人服务,例如生产虚拟导购、虚拟销售、虚拟HR。

从虚拟偶像到虚拟主播,一场TO C到 TO B生意的大迁徙 | 中场战事

魔珐有灵,图源魔珐科技微信公众号

当虚拟人可以依照人的指令生成复杂的表情、眼神、手势、语音时,虚拟主播应运而生。随着直播带货需求的不断扩大,一些店铺及品牌因运营成本高、相关人才紧缺等难题,开播率仍比较低,虚拟主播成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以头部直播电商公司谦寻为例,联合硅基智能共同创立的谦语智能发布了AI数字人直播业务。前者负责运营、后者负责技术,共同推进数字人在直播电商的落地。

谦寻向连线Insight表示,其AI数字人在专业性上已经不亚于专业主播, AI数字人升级品牌店播的时代已经来临。更重要的是,虚拟主播有实实在在地提高商家店播时带货的生产力。比如,虚拟主播在带货时长上,可以做到24小时,覆盖长尾时间。

无论是虚拟主播,还是虚拟导购,本质上,行业从TO C到 TO B的转变,也是商业模式决定的。

此前打造虚拟偶像IP是做内容,这种商业化模式落地场景单一、制作周期长。传统的虚拟偶像在任何场景“演出”一场,都需要很长的制作周期、巨大的投入。

而面向B端的企业服务,落地场景多、生产可持续,只要生产出令客户满意的消费级产品,就有市场买单。中金研报也指出,若虚拟角色在AI等技术助力下实现与用户实时智能互动,用户将获得更具真实感的体验。在AIGC风靡全球之后,虚拟人被认为是较为实际的落地场景之一。

显然,从TO C做到TO B生意思维的转变,不仅是因为玩家们的观念发生改变,更重要的是市场需求推动的。

二、6000多家企业竞逐虚拟人赛道,门槛和壁垒究竟是什么?

虚拟人有多火?一些数据可以证明。

《中国AI数字人市场现状与机会分析》报告显示,我国AI数字人市场规模呈现高速增长趋势,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102.4亿元。

不可否认,AI技术的进步提升了数字人的交互能力。在政策推动和成本的改进下,市场对于虚拟人的接受度在提升。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玩家参与到这场AI竞赛中。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16日,中国虚拟人相关企业总量已经超过6000家。

需求的爆发吸引了一众前来抢蛋糕的科技巨头和创业公司。

今年3月,腾讯正式发布全新的AI智能创作助手“腾讯智影”,让用户通过上传少量图片、视频素材完成“形象克隆”,并通过接入数字人直播,让AI数字人直接替代真人,实现7×24小时不间断开播。

去年,百度推出了数字人直播平台“曦灵”,集数字人生产、内容创作、业务配置服务为一体,为各行业提供虚拟主持人、虚拟员工、虚拟偶像、品牌代言人的创建与运营服务。

另一边,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也在陆续发布虚拟人的相关方案。

618前夕,淘宝发起“AI生态伙伴计划”,并开放七大商家经营场景,推进AI数字人直播的应用和发展。

快手在2023年光合创作者大会上,向外界展示了全模态、大模型AIGC解决方案和AIGC数字人产品“快手智播”,提供文本生成、图像生成、3D生成、音乐生成、视频生成等技术能力。

早在今年年初,字节跳动以投资的方式参与到虚拟人市场之中。彼时,字节投资杭州李未可科技公司,“李未可”正是该公司推出的AR科技潮牌及同名虚拟IP形象。

大厂占领速度很快,创业公司们也不甘示弱。正如上文提到的,魔珐科技、硅基智能等都是不断布局虚拟人行业的创业公司;同时,ChatGPT面世之后,像科大讯飞、商汤这样的AI公司,也在近期发布大模型的同时展示了其在虚拟人、数字员工生成上的效果。

市场很热闹,科技感是虚拟人最大的噱头之一,但背后需要的技术门槛也成了限制虚拟人发展的难题之一。

事实上,作为真实人类的映射,虚拟人是在元宇宙中人们活动的载体。虚拟人是运用动作捕捉、AI等技术复制真人(数字孪生)形象,以便在元宇宙当中,实现虚拟与现实的更强交互。

类似于AI行业,虚拟人行业也可以分为基础层、平台层和应用层。

处于应用层的谦寻告诉连线Insight,在虚拟人行业,三层的关系其实是相辅相成、层层递进的,基础层包括显示设备、光学器件、芯片等等基础硬件,以及建模、渲染等基础软件;平台层包括为虚拟数字人制作和开发提供技术能力的厂商;应用层则是落地到具体的商业场景中,比如游戏、电商、医疗等等。

无论是在哪种层面,从形似,到神似,虚拟人的重点在于怎么无比接近真人。这是对玩家们技术上的考验。

以虚拟主播为例,虚拟主播和真人主播最大的差别在于,互动的及时性及真实性。这是影响用户体验非常重要的因素,甚至决定着虚拟主播的带货成绩。

谦寻向连线Insight介绍,想要提升虚拟主播的“拟人化”,既需要大模型的反复训练,也需要更多技术的支持。谦寻通过真人主播的讲品逻辑、直播话术、用户互动技巧等经验,来训练更高性能的AI模型。

而直播电商行业的底层逻辑其实就是信任经济。二次元数字人存在先天不足,3D仿真数字人则费用高昂。在谦寻称为“阿凡达”的技术支持下,真人在后台操控自己的数字人主播,品牌也可以让公司内部更熟悉产品的业务人员亲自上阵,解决了实时互动的问题。

归根结底,让众多玩家参与进来的,是虚拟人技术提高,以及众多可以实现的落地场景。但想要打造一个让用户和市场都满意的产品,不是件易事。

三、技术在提升、成本在降,虚拟人行业也在加速内卷

电影《头号玩家》描绘的3D世界,打开了很多人对于数字虚拟化的想象。在未来的世界,我们会遇到许多数字人,甚至进行信息、社交上的交互。

随着元宇宙、ChatGPT的相继爆火,更是拉高了外界对虚拟人交互的期待。这对行业来说是件好事,证明了市场对虚拟人的接受程度在提高。

艾媒咨询报告显示,预计在2025年,中国虚拟人带动产业市场规模能达到6402.7亿元。在谦寻看来,彼时无论是应用方,还是使用者,必然会对虚拟人商业化应用带来的专业度及信任感形成共识。

一般来说,打造一个虚拟人,主要包括建模、驱动、渲染三个环节。

网易伏羲虚拟交互技术负责人斋藤飞曾向澎湃新闻表示,虚拟人制造目前仍是一个复杂的技术体系,需要包括美术、开发、算法等跨学科、跨领域、跨职能协同。当不同领域围绕同一目标共同前进时,如何高效统筹管理也是一项巨大挑战。

好消息在于,AI的技术进步驱动了虚拟人生产成本的降低,尤其是降低了建模和驱动环节的成本。

举例来说,以往建模需要设计师在软件中手动画出一些形象,再由美术设计手动挑选,如果对制作效果不满意,只能多次返工;如今,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 等软件可以基于已有素材和指令,智能生成一个形象。

据新莓daybreak报道,一家虚拟人科技公司产品经理表示,如果是动捕技术,成本是一秒钟1000块,这意味着时长一分钟的视频,大概需要六万块。而通过 AI 的方式去生成,1分钟只需要30块钱。

AI技术提高为虚拟人行业降本之余,为各行各业增效更加重要。

谦寻控股合伙人兼谦语智能CEO陶亚冬在采访中曾透露,传统品牌直播间需要的运营成本包括人力、设备、场地等,每月投入达15到25万元。相比之下,使用AI数字人,品牌方的花费是每月数千元。在人力投入上,原本包括主播、场控、十几人的直播团队大约可以减少到1-2人。

此外,随着各类大模型的发布,AI技术将大幅提升虚拟人的语意理解能力和用户沟通能力,进而提升其在各个领域的自动化水平。

随着AI技术的提高,虚拟人正在告别过去的制作周期漫长、成本高的时期,迎来了批量化生产、成本下降的新阶段。更重要的是,技术的升级不仅能够帮助用户快速、低成本地生成虚拟人,还能赋能企业降本增效,这对行业从业者、使用者来说都是利好。

乘着大模型的东风,虚拟人再次成为焦点。多个行业从业者向连线Insight表示,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未来虚拟人市场比拼的核心一定是商业化应用能力。但最终哪家产品能够脱颖而出,还需要市场的检验。

虚拟人产业高速发展是趋势,这个金矿很大,能真正淘金成功的人,需要内卷的精神,和对穿越周期的坚持。

作者:王慧莹;编辑:子夜

原文标题:从虚拟偶像到虚拟主播,一场TO C到 TO B生意的大迁徙 | 中场战事

来源公众号:连线Insight(ID:lxinsight),产业升级创新者的聚集地。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连线Insight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