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小红书电商

 9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it/589635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小红书电商

2023-09-03
1 评论 3761 浏览 22 收藏 16 分钟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00:00

本文对小红书电商进行了分析讲解,先是对小红书的电商形式出现的历程进行了简单介绍,之后对内容电商进行解释,最后在讲解小红书电商的现状。本文适合品牌商观看,理性判断小红书电商的优劣。

56b27122-d9ef-11ed-889f-00163e0b5ff3.jpg

无论你是不是小红书的重度用户,都能听到它进军电商业务的脚步声:过去两年,它一直在提升直播带货的资源和地位;今年,董洁、章小蕙的直播带货成为出圈事件;就在8月24日,它举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电商伙伴周”活动。

严格地说,2023年的电商行业只有两个最大的话题——微信视频号和小红书。对于品牌方、MCN和电商KOL而言,要不要做这两个平台,已经不成其为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唯一的问题是,要在这两个平台投入多少资源、怎么做?

有趣的是,关于视频号和小红书两个平台的电商野心,坊间争议一直不断。乐观者认为它们必将成为最主流的电商平台,悲观者则直斥它们“缺乏电商基因”“雷声大雨点小”。

今天我们不谈视频号,专谈小红书,它做电商也不是第一年了;准确地说,从2014年开始,它已经尝试过自营、直播带货、笔记带货……等多种电商业态。

小红书是中国最重要的“种草平台”,很可能没有之一,这一点绝对无人质疑。可是你应该经常会听到另一种质疑:“种草平台真的适合拔草吗?”

零售电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本质上是“人-货-场”三者的有机结合,哪一块都不能是短板。作为一个以“标记我的生活”为slogan的内容社区,小红书如果不做电商,那才叫奇怪;只有做好电商,才能从根本上打开商业化的天花板,在企业层面进入良性循环。那么问题来了:小红书电商的特色和差异化体现在哪里呢?

“内容电商”在中国早已不是一个新鲜概念。过去多年,快手、抖音、视频号……均在争先恐后地大举进军电商,尝试以内容带动电商,而且普遍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是,认真研究上述内容电商平台,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点:它们都集中在消费“微笑曲线”的左端,主打低客单价的白牌消费品。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开始时都是拼多多的同类。

首先复习一下消费“微笑曲线”的概念(本怪盗团曾在2019年12月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并阐述了这个概念)。在当前的中国消费市场上,最容易做出规模和利润的是两种商品:

一种是品牌认知度较低、未占领消费者心智、主要依靠低价和“单品爆款”模式打开销售规模的商品,一般称为“白牌”。白牌的主阵地是拼多多、二类电商,以及抖音、快手等直播电商平台。

一种是品牌认知度很高、对消费者心智占领很深、主要依靠质量、稀缺性和品牌溢价打开销售规模的产品,一般称为“大牌”。大牌的主阵地是天猫、京东等。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小红书电商

可以看到,在“微笑曲线”的中段,存在一个巨大的洼地,或曰“空白地”。在中国,所谓中腰部品牌的生存空间似乎格外狭小,甚至很难被人想起;头部大牌的中腰部子品牌,也很容易被边缘化。

对于商家而言,要么咬牙跑步进入大牌行列,要么老老实实依靠低价走量,反正不能停留在“高不成低不就”的水平上。这其实是很特殊、很不正常的——在欧美发达国家,乃至全球主要消费市场,你都很难看到这种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微笑曲线”?

我觉得是三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的制造业太发达、成本太低,销售渠道和消费场景又不够发达、比较单一,同时消费者的认知和偏好还在发展之中。

价格,作为一种最直接、简洁的商品信息(也是大部分人最在乎的信息),能够迅速触达消费者并影响其心智。

品牌也是一种重要的商品信息,但要间接、复杂得多,所以只有其中的翘楚(大牌)能够左右消费者心智。

至于风格、文化、差异化、设计感……这些因素固然重要,也确实有人关心,但是往往混杂在大片噪音之中,难以被消费者清晰识别和接受。

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国内两种最流行的直播电商:在淘宝直播的李佳琦直播间,你满眼都是国际一线美妆大牌的头部单品,它们本来就具备极强的品牌号召力,再加上一个不错的折扣,足以唤起你的购买欲望;

而在抖音或快手的达人直播间,你看到的往往是不知名牌子乃至没牌子的商品,主打的就是绝对低价,主播声嘶力竭地吼叫着“十块钱买不了吃亏上当”……

无论在哪种直播间,主播解说每种商品的时间一般都很短,而且很少把商品放到具体的使用场景中去解说。这真的是“内容电商”吗?其中内容成分固然存在,不过其含量很难说。

有人认为,在国内消费市场存在一个明确的“消费升级”或“消费降级”概念:2020年以前是消费升级为主,所以大牌商品呼风唤雨,天猫、京东等平台增长迅速,拼多多也在讲究品牌化;

最近几年变成消费降级为主,所以白牌商品突飞猛进,抖音、快手、拼多多均以白牌爆款打开局面,传统货架电商反而日薄西山。

上述观点固然也有道理,但是过于简化了。在现实中,真正发生的往往不是单向的“消费升级”或“降级”,而是“消费分化”。

举个例子:某位一线城市的年轻女性很喜欢香水,不惜每月花1000多元购买香水;某位二线城市的宅男很喜欢游戏,决定攒钱8000元买一张4080显卡——那他们就得在日常消费中节约出这么多钱,节约的重要方式是通过拼多多、抖音等平台购买插线板、毛巾、拖鞋、袜子……等白牌商品。

“在重要的事物上拼命花钱,在不重要的事物上拼命省钱”,两件事情可以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这就是“消费分化”的精髓!

而这种消费分化,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微笑曲线”向“W曲线”转变——当一个人对某个消费垂类域特别重视、特别喜爱时,他必将养成鲜明的消费偏好,对风格、差异化、设计感赋予更高权重。

由此赋予了设计师品牌、D2C品牌更大的空间,它们既非白牌也非大牌,均以特定用户群体(而非全部用户)为基础,更重视“细水长流”而非“大水漫灌”式的营销推广。

如果你是小红书用户,应该对这个趋势尤其熟悉,因为这就是现在在小红书发生的事情,也是小红书电商的基本盘!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小红书电商

拿我的亲身经历举例:最近一段时间我在看家装(尤其是软装),这是一个无底洞,从风格到价格到单品,足以让人每天学习到深夜。

在尝试了许多平台之后,我发现小红书确实是家装知识的最佳学习渠道;在问朋友建议时,朋友扔过来的往往也是“小红书居家好物合集”的链接。

在通过小红书研究之前,我只知道宜家、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少数大型家居卖场;现在则知道了北京地区三十多个小众垂类家居店的名称和地址。

对我而言,小红书笔记最大的优势是站在生活方式和设计风格的角度,而不是“卖东西”“促成交易”的角度;记录的往往是非标品,而不是随处可见的标品——这才是真正的“种草”。

在小红书的“居家好物笔记”下方,经常有人提问:“这些东西怎么买啊?”遗憾的是,许多设计师品牌和线下买手店只有小红书主页,没有店铺,所以无法直接下单购买。

因此,许多用户建议小红书家居KOL干脆自己扮演“买手”的角色,开设小红书店铺出售自己心仪的商品。

而这恰恰就是小红书电商现阶段的发展方向!让越来越多的KOL兼任“买手”,在种草的同时提供拔草选项,如果运营好了,不失为一种良性循环。

其实,家装这个品类看重线下体验,线上拔草的需求还没有那么强烈。如果换成服装、美妆、运动户外……这些非标品类的“种草/拔草”闭环潜力会更大。

巧合的是,前几天我跟一位从事金融业的朋友喝咖啡,他的夫人恰好是小红书KOL,主要做生活方式类的内容(其中也包括家居)。这位女生只做小红书、微博两个平台。

因为以图文笔记为主,所以不怎么做抖音、快手;因为以生活方式为内容品类,所以其他图文平台显然也比不上小红书,而微博是用于“出圈”的第二传播平台。

在往年,由于小红书商业化不发达,像她这样的KOL在达到一定体量之后,往往得尝试视频化以及多平台运营赚钱。

但是今年以来,小红书直播电商起量迅速,她从中颇有斩获,从而更加死心塌地抱紧小红书不放了。我相信,这个案例颇具代表性。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小红书电商

据我了解今年小红书热销的商品,往往是客单价还不错、有一定品质和设计感的时尚、家居等等产品。。有些人可能会疑惑,在“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这些商品需求还存在吗?

但是我在上文分析过,单纯讲“消费升级”或“降级”都是片面的,真实发生的是“消费分化”,上述需求不但会存在,而且有日益发展壮大的趋势。这样的需求会被D2C品牌、设计师品牌和买手店的非标品满足,而这些商家恰恰都离不开内容!

严格地说,短视频平台的“内容电商”,仍然是打着“内容”旗号的传统电商,主打白牌标品的冲动性消费,所谓内容场景往往是“吆喝式直播”。而在主打长线消费的非标品类当中,还存在大量未开垦的处女地。

短视频平台肯定看到了这些需求,可是它们的产品形态和运营思路不会优先满足这些需求。而且,位于消费“W曲线”中段的这些非标品类,难以依托高举高打迅速起量,只能慢慢开垦、精耕细作。这就留给了小红书电商一个独特而广阔的空间。

那么,小红书电商能做成一个有规模的电商平台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小红书电商可能成为国内主流电商渠道当中,唯一一个专精于“W曲线”中段,以非标品、D2C、设计师品牌等为擅长的平台。

在小红书庞大的KOL群体当中,存在数以千计的“买手”后备军,其中有些已经初步尝到了甜头。一旦势头形成,他们将不必像很多前辈一样,多平台运营寻找变现机会,而是扎根小红书平台;这也将意味着小红书KOL自身商业化问题的解决。

当然,如同前文提到的,电商是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尤其是技术基础设施、履约和客服,都是脏活累活,都需要多年如一日的努力;这就是许多内容平台转型做电商并不成功的原因。

本文只是从用户和产品的角度,指出小红书电商成功的一种可能性。至于可能性会不会转化为必然性,则要依靠长期的努力和强大的执行力。让我们静观其变。

作者:怪盗团团长裴培

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怪盗团(ID:TMTphantom),互联网行业观察者及研究者。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互联网怪盗团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