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滴滴“武装”小鹏_艾瑞专栏_艾瑞网

 9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column.iresearch.cn/b/202308/966406.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滴滴“武装”小鹏

2023/8/28 22:46:00浏览:1.6w

撰文 | 吴先之  

编辑 | 王   潘

8月28日上午,小鹏汽车与滴滴达成战略合作。

与此同时,小鹏汽车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将有条件以58.35亿港元的最高对价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标的业务涵盖新款智能电动汽车的研发、设计和工程开发。受此影响,小鹏汽车港股以74.3元/股的价格高开。

640?wx_fmt=png

针对收购传闻,小鹏官方回应称,与滴滴有对赌协议存在,除了即时股权与资产交割外,后续滴滴需要完成SOP、年销量目标,才能获取进一步的股份,最多不超过5%。考虑上述因素,“58亿元收购滴滴智能汽车业务”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

而出售汽车业务后,滴滴在合作中扮演的角色或许更值得关注,根据目前双方公布的内容看,双方将围绕汽车运营、品牌营销、金融保险服务、充电设施、国际市场等方面进行合作。

尽管小鹏在智驾、产品方面有长板,而作为国内出行巨头,滴滴在运维经验、场景理解、用户体验方面有明显优势。过去几年,滴滴在软硬件领域进行了性价比、智能化的探索,加上庞大、成熟的运维体系,这些能力都可以用来“武装”小鹏。

由于双方合作中,滴滴涉及到子品牌的设计、销售、运营、服务等领域,其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类似华为的智选模式,都不下场造车,而是与主机厂强强联合。

滴滴赋能回笼资金

小鹏与滴滴的合作实际上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收购滴滴汽车业务,这是短期变化;另一部分是双方合作开发子品牌,这是长期变化。

外界似乎并未关注滴滴在技术、运维、销售、服务等领域给小鹏带来了什么。从组织架构来看,滴滴早已是一家汽车软硬件技术服务商。

在今天上午的小鹏沟通会上,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地提到,合作的核心在于滴滴A级智能电动轿车车型完成度处于“准量产”状态,前期已经投入大几十亿人民币开发。这表明在与小鹏合作之前,滴滴已全面介入汽车制造与自动驾驶业务,即此前代号“达芬奇”的团队,由滴滴副总裁杨峻团队负责,向程维汇报。

由于小鹏会收购与MONA相关的所有研发的测试、设备等资产,包括部分人员协助项目的交割,会加入小鹏,预计滴滴在电动汽车项目业务架构将有变化。从滴滴汽车业务组织架构情况,或许滴滴的重心会放在技术、营销、运营等领域。

去年有媒体报道滴滴出行副总裁、汽车创新中心总经理刘海江负责供应链,曾任滴滴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的张瑞则负责用户运营,这种互联网人+造车人的领导班子延续到了其他业务上。

“达芬奇”项目下设两个自动驾驶研发部门,一个名为“智能产品技术中心”,由柴华负责。柴华毕业于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机学部,在造车之前主要负责滴滴地图。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光子星球,因为柴华身兼两职,使得400人左右的智能产品技术中心成员大部分都来自内部活水,而且“很多都是他的老部下”。在职能方面,团队主要开发智能座舱、辅助驾驶、智能泊车等产品,该业务将为小鹏提供滴滴的出行生态。

另一个部门名为“汽车工程技术中心”,下面有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研发中心,因为业务原因,会有许多与供应商对接的事务,团队规模大概在200人上下。该中心负责人为蔡旌博士,2019年时蔡还在博世,担任底盘控制系统中国区雷达工程研发总监兼域控制器研发经理。

众所周知,汽车底盘的重要性类似于手机主板,集成度高、关键零部件多,蔡旌能为滴滴乃至小鹏提供的帮助恐怕非一般业内大拿所能比拟的。此前有汽车工程师告诉光子星球,新势力相继崛起,竞争迟早会回到车身上,而其中关键环节便是汽车底盘技术。

光子星球了解到,不同于智能产品技术成员大多来自互联网,汽车工程技术中心团队成员主要车厂和供应商,例如汽车工程技术中心二把手杨乐是来自于比亚迪自动驾驶部门,因此整体氛围偏“学术”,这也意味着滴滴具备输出技术的能力。

在诸多车企开辟子品牌向不同细分领域寻求增量时,小鹏重技术路线,很难抽身。因此,与滴滴合作开发全新子品牌,既能依靠“准量产”车,迅速开辟第二条战线,也能向滴滴借力,例如洞察用户真实的出行需求、进行有效的品牌与用户运营以及更长尾的车后市场。

小鹏“买”产能

何小鹏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MONA这个平台我们认为是to C为主”,但他没有排除未来与滴滴联合做to B业务,如robotaxi的可能。

且不论to C与to B,与大众、滴滴合作的核心内容都涉及到造一款新车。

7月的合作中,小鹏公告中曾提到,双方合作将基于小鹏汽车的G9车型平台、智能座舱以及高阶辅助驾驶系统软件,共同开发两款B级电动汽车车型,以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销售。从合作内容上看,小鹏不仅将提供技术,还将参与制造。

而8月28日,针对与滴滴的合作,小鹏也将推出新的车型,顺势开启多品牌战略。新项目代号“MONA”,以全新品牌发布A级智能电动车。针对滴滴扮演的角色,何小鹏提到,“小鹏会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继续完成MONA全部的量产研发以及部分销售,而滴滴主要是从生态上支持出行的销售和运营。”

小鹏目前有一款A级车型,小鹏P5,且年末还将发布改款。数据显示,前7个月,小鹏P5累计交付11579辆,占小鹏今年前七个月交付量的22.1%。

智驾方面“MONA”将引入小鹏汽车的电子电气与XNPG,即便排除全套引入扶摇架构,但仍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调试与验证,这意味着MONA年内不会上市,针对外界关切,小鹏没有给出具体时间表。何小鹏重申了两年前的一个表述:没有人能在15万级把智能化做好且做得有利润,而半手接了一个接近成品的“MONA”或许是一个开始。

7月与8月的合作,都表明小鹏将深度参与到新车的制造环节。

今年前7个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量为52443辆。由于主机厂会根据现有交付量规划未来产能,协调零部件采购等,这意味着小鹏当下无法依靠规模化,而获取更高的单车毛利。

与大众、滴滴合作推出新车型,将极大缓解小鹏汽车闲置产能问题。目前小鹏汽车有肇庆、广州、武汉三个工厂。

其中,肇庆工厂生产G3i、P7、G9,以及年末即将发布的P5改款,产能处于饱和状态。而广州、武汉工厂分别在2月20日、7月31日投产,主要生产G9、G6两款车型。广州与武汉工厂分别为12万辆、10万辆的设计年产能,目前交付情况显然与设计产能相去甚远。

据了解,由于人力与零部件产能双重受限,新车型G6的交付周期漫长。武汉工厂目前主要向广州工厂提供一体化压铸件,且两个工厂处于单班12小时满负荷状态,为了尽快实现双班生产,小鹏早前开启了招聘。

零部件方面,G6上市次日,小鹏曾召集供应商,请求协助这款新车型的产能爬坡,不过根据汽车制造业的行业规律,短期供应链挑战依然严峻。

媒体沟通会上,小鹏汽车表示,仅根据现在的生产基地的产能进行适度的管理和扩大就可以满足新车型量产,这或许是一个好消息。顾宏地提到“MONA”首款车型最低预计销量为每年10万辆,这将极大缓解闲置产能问题。

而且与大众合作的新车型以及与滴滴合作的“MONA”,大多基于现有车型,还进一步分摊小鹏的智驾成本。

滴滴“给养”小鹏?

去年年底,小鹏汽车内部进行了一次组织架构大调整,与大众、滴滴的合作将全面考验新组织架构的灵活性与协同能力。

沟通会上,何小鹏提到,所有合作都会成立专门的项目组团队,并且整个组织架构会依据项目进展情况而进行对应的调整和升级。或许是认为这个说法还不够有说服力,他补充道:“换一个角度,这两次合作都遵循了小鹏在整个战略、技术框架向前的发展。”

对小鹏而言,为两大巨头生产新车型能够解决短期产能闲置的问题,对滴滴而言,与小鹏合作,则开辟了一条to B的综合服务商路径。

自从去年以来,滴滴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停掉了一些无法产生正向现金流的业务,例如橙心优选。而智能汽车开发业务其实与网约车的业务关联要高得多。

表面上,出售汽车开发业务回笼了此前研发与验证投入,让滴滴可以腾出手来专注市场运营。但实际上,滴滴反而可以心无旁骛地向外输出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品牌与用户运营、销售网络等出行生态方面的能力。

何小鹏在解释MONA为何将重心放在to C市场时提到,滴滴与小鹏合作中,滴滴将为小鹏提供展示市场资源用于营销、联合构建超充网络以及将来在robotaxi运营方面的合作等。

因此,小鹏从合作中收获了一个子品牌,而滴滴则完成了一家出行巨头从C到B的迁跃。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