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羊毛党困住屈臣氏_经济学人 - 前瞻网

 9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329/230823-6df890be.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羊毛党困住屈臣氏

• 2023-08-23 18:59:45  来源:新熵 E1672G0
1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樱木 来源|新熵(ID:xinshangxz)

屈臣氏还在山脚下。

每次打开屈臣氏小程序,都有一种误入618会场的错觉。

优惠券、10倍积分、五折换购,满99元立减、首单包邮……数不清的优惠方式,让原本只想买一包牙线棒的张敏,像老鼠掉进了米缸。

作为美妆博主,张敏在一段时间内,已经忽略了屈臣氏的存在,毕竟太多的渠道,比在屈臣氏购买更方便,直到小红书上的屈臣氏羊毛教程开始走热,她才重新想起自己是屈臣氏的老会员。

大量的羊毛吸引来了大量对价格敏感的美妆用户,在业绩方面,屈臣氏官方也交出了不俗的答卷。在刚刚过去的8月3日的业绩发布会上,屈臣氏宣布毛利率上升30%(以人民币计价)。在经历了大面积关店,营收、利润双降之后,终于挽回了一把面子。

但另一方面,在屈臣氏内部,关于运营与管理的争议从未消失。

由于主打薅羊毛策略,屈臣氏更多时候,希望通过低价走量来完成销售业绩,于是屈臣氏店员的“热情”常常成了消费者的阴影,盯梢式的导购,加量推销、强制注册小程序都让用户叫苦不迭。“原本只想买瓶水,结果愣是买了五盒面膜。”

“不买东西,屈臣氏店员戾气很重”“屈臣氏一瓶水也要注册会员”等评论充斥在各大社交媒体。

与此同时,巨大的销售压力,也让内部员工抱怨频频,8月13日,一位屈臣氏员工在小红书上以公开信的形式对屈臣氏“逼迫员工购买过期商品”等问题对总部提出质疑,将屈臣氏大量的内部矛盾详细进行了公开。

除了用户的体验,“O+O”生态作为屈臣氏转型期的重要方向,原本意图打通线上流量与线下体验之间的壁垒,同时激发两者的活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屈臣氏的联动似乎还停留在表面功课。每周6000场的美妆活动,旨在加强用户的口碑,但许多实地体验的用户发现,在活动之外,想要试用产品,却总遭到拒绝。在线上,运营的问题则让屈臣氏看起来更像个新手。

“小程序下单就缺货”“无法按时送达”“店员态度恶劣”“退货不退款”等吐槽,也让屈臣氏在用户心智的建设方面并未形成全新的品牌形象,许多消费者一度好奇,为何百年老店,在运营方面看起来还不如微商。

大象转身似乎还需要更多的时间,但是在后疫情时代,更重更慢的屈臣氏,真的还会有惊喜吗?

01

 进了屈臣氏,导购和顾客都很难受

大剂量的折扣,能让屈臣氏似乎永远不缺乏流量。

“一逛就停不下来。”似乎成了消费者的普遍认知,在屈臣氏小程序中,优惠的玩法几乎占据了每一个单品推荐中。但另一方面,如果真实的走入屈臣氏的门店,你就会发现,通往羊毛的道路,其实并不容易。

社交媒体来上,屈臣氏的服务成了大众吐槽的重灾区,最为突出便是冷热不均的态度,当促销期以及业绩期开始时,屈臣氏门店员往往表现出了极度的热情,“像是看见肉的狼一样。扑了过来。”导购员疯狂宣传,让大量用户深感不适。

“他们家真的是踹着人买东西,受不了那种急切、迫切的压迫感。”

“真的浑身不自在,店员几乎寸步不离,在旁边一直说说说。”

“被屈臣氏店员支配的恐惧,为何一直盯着我。”

1

屈臣氏店员除促销业绩压力之外,还有高提成产品,以及临期产品销售的压力。“无论柜姐如何推荐,都别买屈臣氏以下这些产品。”已经成了抖音测评博主的统一步调的话术。

但另一方面,似乎当数据开始转好或业绩达标时,屈臣氏店员就开启了另一种态度。

“几乎空的店里,竟然没人给结账。”

“每次去自提羊毛,工作人员都非常鄙夷的看着我。”

冷热之间的反差,让大量的消费者深感迷惑。而在店员一端,多位已经离职的店员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其中的原因,其中导致店员冷热态度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数量庞杂的KPI考核指标。比如客单价要维持在120元以上,“店员肯定讨厌进来只买一瓶水的顾客,因为会拉低客单价。”

同时,屈臣氏强调客流转换率,“屈臣氏店员最害怕的就是一群人进来闲逛,但不买东西,这样客流转换流会被拉低,甚至员工进出也会被计算其中,很多店铺会让员工少去厕所,以免拉低客流转换率。”

类似的指标还有许多,比如考核中会要求自有品牌销售需占店铺销售30%以上,于是,在导购推销之中,自有产品的推销往往非常迫切。服务与体验还有具体数据要求,比如要完成“皮肤测试、任试瓶、化妆”等指标。而顾客反映较多的“跟随式服务”更是考核用户体验的关键。而随之而来的,即为店员忽冷忽热的表现。

1

压力之下,既要业绩又要体验,似乎成了屈臣氏难以兼顾的正反两面。

《中国快消品案例观察》一书曾曾阐述屈臣氏这一打法内核,周期性进行的“特价产品、换购和买送”这三种促销手段构成了屈臣氏的促销模式。这一促销模式看似老套,甚至让长时间关注屈臣氏的人感到疲惫和厌烦,但对于已经在顾客心中形成品牌认知度的屈臣氏来说,却非常实用。这种没有创意的促销模式,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顾客的投机性消费心理,让顾客心甘情愿地多付费。

但当吐槽屈臣氏服务已经成了消费者心智的一部分时,口碑滑坡带来的影响也许远大于收益。

近年以来,为了推进O+O战略,屈臣氏将更多的服务转移至线上,小程序、直播间成了屈臣氏新时期主攻阵地。但相应的问题也在加码,福利款羊毛缺货,成了问题的灾区,翻看黑猫投诉将近12000条的屈臣氏投诉之中,大量的福利款拒绝退货、退款成了问题的焦点。

总结来看,基于羊毛流量的屈臣氏,似乎也困囿于羊毛带来的诸多争议。羊毛对于屈臣氏来说既是引流利器,也是吐槽的症结,而根据羊毛建立的屈臣氏营销体系,不仅大量消耗着消费者的热情,同时也让内部员工苦不堪言。而屈臣氏追逐的品牌力,以及体验感,也在这样的精明算计下,变得显得吃力。

02

屈臣氏何时翻越第二座大山?

在70、80后眼中,曾经的屈臣氏也是爆款频出的象征,10元一片的美即面膜,男生争抢的阿迪沐浴露,喝起来没有味道的苏打水,以及祛痘效果明显的曼秀雷敦,都是下课放学后争抢的对象。

在屈臣氏最火爆的年代,正是这些爆款产品塑造了屈臣氏品牌形象。比如美即面膜,它从2005年进驻屈臣氏,然后迅速蹿红,成为知名面膜品牌,巅峰时期美即面膜销量的70%都是由屈臣氏创造的。

新颖的选品,出彩的爆款打造能力,让屈臣氏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同时促进了消费频次的增加,也是屈臣氏曾经重要的流量入口。

但时至今日,这样的情形,已经开始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屈臣氏最为看重的微信小程序平台,其最终要强调的早已不是产品力,而是类似拼多多的羊毛逻辑以及“快至30分钟到手”的物流能力。而在小红书平台屈臣氏投放的达人广告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内容也在更着重的强调羊毛与配送能力。

但以零售为主的屈臣氏,如果只把零售店当做前置货仓,其未免太过浪费,服务及运营水平仍需更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在产品赋能方向上,屈臣氏似乎也步履维艰。

2021年屈臣氏曾经试图通过对薇诺娜品牌的打造,重拾产品赋能的信心,公司利用520、七夕等场景,试图成就一次爆款营销。但从最终的销量来看,结果持续性较弱。

随后,屈臣氏又将目标对准了曾经的爆款日本花王品牌,有报道称,屈臣氏基于大数据,在春天樱花盛放时,推出了“春日樱花”营销主题,为花王带来了超1亿次曝光,但在随后的转化过程之中,其结果却差强人意,数千的新增用户,对于旗下已经拥有超6400万会员的屈臣氏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而在屈臣氏最为看重的自营品牌一端,在天猫平台销量最高的依旧是十几年前已经有过基础的“骨胶原”系列,以及牙线棒。不足50元的价格,以及月销仅2000+的数量都让曾经的爆款制造机略显尴尬。

另一面,爆款缺失久矣,在新晋牙线棒龙头小鹿妈妈的渠道分析之中,屈臣氏作为第二层级的分销渠道,只能排在淘宝、抖音、京东等多个渠道之后。

屈臣氏在线下渠道端的客流降低,已是屈臣氏写在财报中的事实,而在线上无爆款的屈臣氏,在比价环节优势也在逐步减弱,以屈臣氏天猫销量最高cerave修护乳液为例,其官方淘宝店指导价,以及多个其他淘宝店销量几乎都低于屈臣氏价格。

而在屈臣氏发力的O+O生态中,如果单纯强调配送能力主打本地生活市场,那么正在发力全品类货架电商的美团,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对手。

当屈臣氏店员还在用“买一瓶水,也要小程序下单。”这样的方式强行为线上导流时,真正的互联网大厂更为有效的高频带动低频的打法,已经扩展市场的速度提升到了另一个量级。

最后,当屈臣氏失去爆款之后,失去的当然还有年轻人的关注度,无论是名创优品,亦或是刚刚提交招股说明书的KK,似乎都虎视眈眈地盯着屈臣氏的存量空间。根据屈臣氏以及kk母公司的财报显示,KK旗下美妆集合店品牌THE COLORIST(调色师)已经在单店月均销售额EBITDA上超过了屈臣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在线上线下多个渠道来看,屈臣氏都在面临不同对手的挑战,在美妆供给过剩的时代,屈臣氏在失去了打造爆款能力之后,似乎还在通过传统的方式,在维系着盈利。

1927年,可口可乐作为当时世界第一的饮品品牌进入中国,而屈臣氏作为南方唯一的代理商,拿下了可口可乐在中国的销售权。回顾屈臣氏的历史,这家百年前企业随着中国的发展也在不断进化。但在当下的节点,当本土品牌以及本土渠道开始快速增长时,回顾屈臣氏的动作,似乎总有一种滞后感,大象转身不易,屈臣氏该如何跨越当下的困境,令人期待。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新熵(ID:xinshangxz),作者:樱木 

本文来源新熵,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