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筛选、编辑与网络社区
source link: https://blog.henix.info/blog/curated-computing-editor-web-community/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筛选、编辑与网络社区
最后更新日期:2023-08-17
筛选即 Curated Computing ,也就是像苹果生态这种“所有软件只能从一个经过筛选的应用商店下载”的模式。
编辑指 Editor ,在以前的杂志、报纸时代,人们看的东西都经过编辑编辑,编辑的权力甚至比作者还大,有时可以决定部分内容(想想《三体》和《科幻世界》杂志的编辑,再想想日本漫画杂志编辑对漫画连载内容的影响)。不过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编辑似乎越来越被人们轻视。
以下引用自《科技创业者不是好编辑》:
她们认为自己可以做编辑,但是又打心眼里轻视编辑。这种轻视就她们的立场而言是正确的,因为编辑就是反规模化。
还是去读真正的编辑编出来的东西吧。
过去信息匮乏的时代,重要的是多找信息;而在如今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重要的是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这项工作,是可以外包的,因为别人做得可能比我们自己做得更好,而且可以节省我们的时间。
做这种工作的人就是编辑。
领域 | 筛选 | 不筛选 |
---|---|---|
软件 | 苹果 | 安卓 / Windows |
信息获取 | 杂志 | 网络 |
论坛 | 控评 | 自由发言 |
政治 | 独裁 | 民主 |
选择不筛选就是选择自由,你可以做任何事,比如在你的设备上安装任何软件,但你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或代价:你要为自己设备的安全负责。下载到流氓软件?中勒索病毒?微软公司会告诉你:你要自己负责,至少学习一下如何安全使用计算机。但苹果公司告诉你:交给我们吧,你只能用我们挑选过的这些应用,但你不必再劳心费神地负责电脑的安全了。我相信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可能也是更好的选择。
以前我更相信自由,现在我明白,很多时候,限制自由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当然前提是,你有选择筛选或者不筛选的自由。
再比如网络文章,理论上你可以看网络上所有的东西,但实际上你能做到吗?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某种筛选机制。这种信息的筛选可以由人——编辑来完成,也可以由机器——推荐算法来实现。
现在流行的信息流推荐,背后隐含的假设是,编辑这项工作,推荐算法可以做得比人更好。但经过这么多年对网络的观察,我认为,这个假定可能是不正确的。
很多基于算法推荐的网站让我感觉推荐的内容质量很差,所以我还是更倾向阅读博客或听播客,也就是让另一个人来告诉我上网应该去看什么、了解什么,而不是推荐算法。
编辑是有观点(不中立)但有品味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你能从编辑筛选出来的文章上学到一个人的品味和个性。而推荐算法在我看来是无情的、“中立”的,“客观”的、没有观点,同时也没有品味。
再比如网络社区建设:让所有人都自由地发言,就能够自发出现一个良好互动的社区吗?这很可能会让社区变成人们倾倒情绪垃圾的“垃圾场”,比如某著名网络垃圾场,所以我认为一定程度的管理还是有必要的。
另一个例子:我发现 QQ 音乐有一些歌是 VIP ,另外一些不是。如果这些 VIP 歌曲是经过 QQ 音乐内部的人工标注,这何尝又不是一种筛选呢?
寻找中间地带
汉娜·阿伦特在她的《人的境况》中提出了著名的劳动、工作、行动三分法,这启发了我:很多时候事物不是两分的,而可能是三分的。
领域 | 筛选 | 中间地带 | 不筛选 |
---|---|---|---|
软件 | 苹果 | 社区软件仓库,如 F-Droid, Chocolatey | 用户自由下载安装软件 |
信息获取 | 官媒 | 民间杂志 | 网络 |
论坛 | 站长控评 | 版主自治 | 自由发言 |
政治 | 独裁 | 民主 | 无政府主义 |
这里推荐一下我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The Federation Fallacy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从电子邮件、BT 下载,再到最近的长毛象,每次人们都心怀“去中心化之梦”创建一种社区,但每次都失败了。最后的结果证明,互联网的中心化是不可避免的。似乎人们从来没能从历史中学习到经验教训。
原因在于,所谓“去中心化”的理想固然美好,但对每个人的技术要求未免太高。
每个人理论上都可以部署自己的电子邮件服务器,但现在有多少人在用自己的邮件服务器收发邮件?
每个人理论上都可以部署自己的长毛象实例,但又有多少人有技术能力去维护它?
BT 下载对技术能力的要求够低了吧,只要打开一个软件一直挂着就行。为什么一样衰落了?(提示:做种需要带宽、磁盘、电费、法务)
所以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也许现实中更可行的,并不是完全的去中心化,而是中心化的网站 + 民主的治理机制。作者举的例子是维基百科。我认为广义上也包括各种维基(比如 Fandom)。
我能想到的例子是过去的论坛有站长,站长可以为每个版选择版主,论坛坛友也可以自荐或投票产生版主。
其他例子包括众包做 minecraft 地图、开源社区管理等等。
世界上不只有两条路,还有第三条路等待我们去发现。
P.S. 有什么不错的网络杂志?我认为作为一本面向程序员的杂志,阮一峰的网络日志就不错。关键是它的创作机制:可以由读者投稿,再由编辑挑选。有人说阮一峰的东西深度不够,但我认为,作为编辑,阮一峰的工作是不错的。
请按照如下格式发邮件:
收件人[email protected]
标题[复制]
正文评论 / 回复内容,只支持纯文本
说明评论用户名为你在邮箱中设置的用户名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