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六边形游泳数据统计员,Garmin Fenix 智能手表深度使用分享

 10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sspai.com/post/81215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一块卓越的智能运动手表,顶得上半个私教+运动表现分析师

手表,从来都是坚硬和机械的象征。从古典三针体系到 LED 屏幕时代,人们也愈发追求极致精准,需求记录更加广泛。科技大厂杀入手表领域已久,每年都能「卷」出不错的产品,也给忙碌人每日平添更多次「抬腕」和「低头」。其实,要不是看中运动记录随身且精准,可以非常方便地集成在手腕上,我可能会对 51 mm 小屏幕上的信息魔法嗤之以鼻——本来就信息爆炸的生活,真的不想再频繁被冗余的提醒所震颤打扰。

如果你和我一样,有一颗「运动家」的冠军之心,保持对所有运动开放好奇的态度,并且长期独自从事着三五个运动项目,在其中一二也表现不错,虽然上了些年纪,但拒绝摆烂对运动成绩有所期待,那就必须值得好一点的运动手表了,至少是在运动记录功能上比较全面的智能手表。我是个对记录略带偏执的完美主义者,大多数时间是独自完成运动锻炼的,有个好的数据统计员就显得格外重要,即使没有运动伙伴助力,精准全面的统计结果一样能产生鞭策和激励。

从手环到手表

两年前终于放弃了手环,之前在《从泳池到湖泊,我从游泳中学到了什么》文章中提到过,前前后后在游泳时候使用过 Casio G-SHOCK 手表、Moov 运动手环和小米运动手环(没有屏幕的那几代),各有各的痛点,都没有接近满意,于是就考虑着认真选一款主打运动项的智能手表。

选购运动数码装备的尴尬就在于,即使到了实体店也可能无法提供运动场景进行购前亲测,既不能戴着跑步 3 km 也不能泡水试试水下显示亮度怎样。和大多电子产品选购一样,无非看看评测,到店摸摸实物,带着忐忑购回研究。在 2019 年那会儿,预算范围内考虑了三个品牌,Apple Watch、佳明 Garmin、颂拓 SUUNTO,因为实在小众,而且线下店确实不多,就没多考虑颂拓。

心心念念了 Apple Watch 很久,曾在初代苹果手表尝过鲜,那时从未觉得电子产品能对生活改变得如此细腻。但随后因为续航和卡顿问题,中断了几代没有持续使用。不过这次还是放弃 Apple Watch 最大的原因是表盘还是显小,而且仅有一个实体按键,在水中只支持触摸点击,容易造成误触或没记上的情况,折腾中造成的计时偏差在所难免,试想辛苦达成一个好成绩,一抬手表没记上的懊丧感是真的让人无法接受。续航的老问题在这一代还是没有得到可观的改善,对于经常驻外上夜班、参加户外活动没法及时充电的人来讲实在掣肘,最终还是割舍了 2019 年的 Apple Watch。

最终我入手了佳明飞耐时 Garmin Fenix 6x Pro Solar ,其实佳明旗下在「铁三」级别以上的手表功能包罗面十分广博,对于业余运动爱好者来讲已经绰绰有余。主要还是看中了它硬核的外观,实体按键操作清脆,圆形 51 mm 表盘,炭黑色钛合金表圈,数码和硬派结合得恰好。耐热、抗震、防水,耐造性上我给满分。有太阳能加持下的续航表现真心不错,尝试过中度使用两周不需要充电,像我一样运动狂人,每日都有运动事件发生,通常可以做到一周一充。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说 Apple Watch 是 CBD 中翘楚新锐,Garmin Fenix 则是时刻等待使命召唤的健将战士。我不是参数控,没实用过只拼参数的话,我也感觉不出两款也产品差距几何,决定性因素还是个人对外观的偏爱,现在看来坚实冷峻的质感我还是十分喜欢。

1
1
👆🏻陪我征战两年多的 Fenix 6X Pro Solar👆🏻

既要快速又要丝滑的游泳高尔夫指数

Swolf=Swim+Golf,游泳高尔夫指数。如果你正佩戴着可穿戴智能装备,诸如主流的运动手环、Apple Watch,不妨打开到游泳界面中,看看有没有这个指数的显示。找机会下水游 500 米试试,这个指数会告诉你和游得「丝滑」与否,通过关注这个数据你可以成为更好的泳者。Garmin 在他们的网站上说:

Swolf 是游泳和高尔夫术语的混合。它考虑了游泳的速度和击水次数(stroke),其中的 Golf 就是这个意思。游得越快,击水次数越少,表明游泳效率越高。Swolf 评分是衡量游泳效率的指标,就像在高尔夫中一样,得分越低越好。

无论是在室内泳池还是公开水域,游泳爱好者之间的较量是很常见的,一般来说,速度是比赛结果判定的唯一指标。然而,游泳速度并不是判断游泳技能的唯一标准,速度卓越是游泳技术和身体素质综合加持的结果。

平均 Swolf 指数是平均完成单位距离(计数单位一般为设备设置的泳池长度),该距离所用的净游泳时间(以秒为单位),加上所用的划水数。例如,如果用了 45 秒游了 50 米,默数了 20 次划水(周期),游泳高尔夫指数为 65。不同水平的泳者也可能在 40 秒完成相同距离用了 25 次划水,二者相加依然是 65。因此,通过比较 Swolf 可以发现两者在游泳效率上相等。

但在实际爱好者中,不建议一味追求低指数,速度感觉对技术保持起到正向促进作用,比如只有在一定速度下身体才会保持稳定,做动作更有效,就和飞机飞行一样不能过慢,失速意味着失控。如果单纯追求游泳时间用时最短,那么重点打造身体素质,短时间内可以提速明显,这就是竞技游泳。如果单纯追求省力轻松,那么练习拉长滑行就好,这就是休闲游泳。显然,这是游泳风格的两个极端。

速度与技术的二元一致性

对于大多数想把游泳作为主要体育锻炼项目的人群来讲,对速度有一定的要求可以刺激身体素质,同时适当精进技术自然可以相对省力地完成距离目标,进而可以储备更多体力带来更佳的速度表现。真正的游泳效率是在划次与时间之间做到平衡兼顾。要在不牺牲太多速度前提下,尽量减少划手次数,主要是不能对惯性滑行产生过度依赖,始终以稳定的功率输出均匀的速度。把肌肉力量作用在划臂动作的匀加速阶段,克服水波阻力的加速度,这样在游进轨迹上才能做到匀速。

提高游泳速度的根本是提高游泳划距,即提高每一次划水后,身体在水中的向前的距离。用一次奋力的划水,身体游进一段距离,在运动前方水阻的影响下,游进速度不是匀速减慢的,而是逐渐加速减慢,即产生被水拖拽的感觉。正因如此,泳者要把握好游进速度减慢的时机,在感知到位移速度减慢之前,手臂进入推水做功阶段,以维持游进速度均匀,而这个推水时机的把握就是技术精进的关键之一。在高效稳定的肌肉记忆下,固定收腿耦合的发力时机,才是游泳技术趋向精英的表现。

1
👆🏻不同身高泳者在 50 米中的建议划手数范围(全浸式游泳理念)👆🏻

和奥运冠军 PK 一下 Swolf 指数

不比较不知道,来算一组泳坛超巨的数据就知道咱和冠军之间的差距可不仅仅是身体素质:

以 2016 年里约奥运会上两位选手的表现为例,女子 200 米自由泳凯蒂·莱德基(游泳神童,继承菲尔普斯衣钵,巅峰时的她在比赛中是独一档的存在!)。男子 100 米蛙泳亚当·皮蒂(50 米蛙泳奥运冠军,50 米 / 100 米世界冠军和纪录保持者)。

1
1
👆🏻绿框中显示了选手们 50 米的用时和划水数👆🏻

可以看到,在 50 米距离中,以一个动作周期计算一次划水数,莱德基做到了 Swolf 48,(40 划(左+右)/ 2+28 s);皮蒂做到了 Swolf 47。给这会儿没在水中的朋友一个参考,我现在 200 米自由泳的 PB Swolf 是 62......

1
1
👈🏻“游泳神童”——莱德基&“英国狮子”——皮蒂👉🏻

训练强迫症:疯狂掐表

「游泳高尔夫指数」搞清楚了,其他记录参数就比较好理解了。在 Fenix 6 的「泳池游泳」中可以提供的记录信息包括:计时器(计总时间和分圈时间),距离(匹配总时间下的距离和单圈距离);趟数、单圈趟数(按两次计圈键之间的趟数),平均心率,实时心率,单圈最大心率;平均配速,最佳速度;划水数、划水频率(次/分钟)、Swolf 等。

非常点赞的是,上述所有记录都可以分别设置为单圈/末趟/总平均。如果我这个分段改进了动作,要和上一分段的成绩作比较,我就会看末趟成绩。如果需要对比长距离中不同段划水表现,我就看阶段的单圈成绩。总成绩可以作为历史回顾,建议周期性查看这段时期相同训练的成绩走势。

1
1
👈🏻丰富的数据栏显示页&可导入训练计划以及练后评价👉🏻

计划控的福音:可定制训练内容、可评价训练效果

Fenix 6 在运动时表盘显示还是比较友好的,可以把相关数据以不同结构分栏布局,并且在同一页中显示,运动进行时能一目了然。做划水实效性练习时候,我喜欢固定在由「末趟-划水数、划水频率、Swolf、单圈时间」,每个 stint 完成后查看和前一 stint 的效率变化,通过这些数据反馈,可以为改正动作对走水的提升效果提供积极验证。

在轰炸心肺拉体能的训练中,我会选择「心率区间,单圈时间,划水频率,配速提醒,出发前倒计时振动提醒」在同一页面设置。有了振动配速提醒,在水中就避免了纠结抬手看表,检查配速落后与否。还可以在间歇时候查看效率、心率,关注动作变形、肌肉疲劳情况,通常表现为划频下降、心率较高,这些在做「包干1」练习时候特别好用。

比较遗憾的是,在其他运动中如「有氧运动」由节奏器功能,在游泳数据设置中并没有,建议官方在下一代升级加入。我就会调用出来节奏器(就只能在有氧运动下记录了),设置好固定的振动提示频率,游进时候左右划臂的快慢就能有固定参照,保持稳定的划水节奏对正确动作定型很重要。

1
⏱一个「包干」训练的表现分析📈

在手表中导入训练计划的好处

训练计划可以通过手机互联导入到手表中,比如我制定的「包干」游计划,游和歇算在一起 50 秒一个 50 米,总共 500 米的游程,分为 10 个冲刺段,手表可以实现每段记圈结束后,倒计时包干剩余的休息时间!还可以定制丰富的分解训练计划,分别有游泳/放松/训练三种计时方式,在水中完成一个练习后,手表就会提示下一个项目。比如我制定的「分解训练」计划中,总共 1300 米的游程,需要分小段完成浮板打腿、单侧划手、弱侧呼吸等内容。对于没有指导教练在旁的大多数人来讲,再没有个训练目标很难高效完成锻炼。仅凭着训练印象就下水,过程中就很容易糊涂,很容易不知道练什么,练得咋样,练多长了。

虽然说训练计划能够设置的内容相对基础,(强烈建议佳明下回升级系统,可以多加一些 DIY 的游泳训练设置在里面),不过花些心思设置好了,之后就能很方便专注投入水中,目标明确有的放矢,用了和别人同样的时间和体能,你会获得更大的进步。Fenix 6 还提供了更为细分的游泳门类,包括「铁人三项」和「公开水域」。「公开水域」中还可以提供心率区间,GPS 轨迹地图,电子罗盘,路线规划,固定距离自动记圈等,在湖里来个 Logo Swim 也不是难事哦!

1
1
👈🏻手机端制定训练计划可以发送到手表上&公开水域的轨迹纪录✅

魔力大数据:有态度的建议,「insight」推送大实话

智能手表运动记录做得好坏,可以看看它在 app 中的交互呈现和活动分析水准是否在线。官方的 Garmin Connect 应用,在一段时期会推送出真切的「洞见」,有时却又好气又好笑。UI 交互上我还是很喜欢的,展示页以一天内所有活动、睡眠、压力、心率等列表纵向呈现。在进入记录的游泳活动中,会以图表形式明晰各个分段用时,划水数等情况,还可以叠加上心率图。

通常心率陡升时候划水效率会明显下降,我会在长期训练中关注「拐点」的出现时机,并在下次训练中的某个转身之后,刻意尽量保持着满意的节奏以提升训练品质。每次练习过后,都可以给自己打个疲劳和满意程度分数,回顾时候翻起来也会获得一些正向激励。比如发现相同用时的训练,一个月后的感觉评价似乎是比一个月前更加轻松了。还比如它可以自动发现你获得了在该项训练,或者这个距离中的最佳表现,并且记录这个荣耀时刻颁发 PB!

佳明平台用户数量虽然不及苹果,但在玩家中不乏高阶专业选手,通过收集用户运动统计大数据,在「insight」分析中可以看到你在某个运动领域中处在同龄人的什么位置。我在泳量上超越 80% 的同龄人,也在睡眠时间上被 80%人踩在脚底......

每个季度我都会回顾一下这几个月下来自己的运动表现,精英运动员难免状态都有起伏,何况普通爱好者。一方面可以看看参加运动的次数,可能会发现积极性是否大不如前,还是成绩有明显退坡?另外也可以根据运动表现,结合睡眠质量和伤病情况,适时调整训练频次,避免过度训练损害身体健康。

1
1
👈🏻Garmin记录下的一天&大数据的「洞见」,从运动表现看看同龄人有多拼👉🏻

当然,使用中也还是有吐槽的,游泳方面训练可以设置的条目比较少,其他近乎六边形战士了。日常使用方面,闹钟数量有限(最多十个)、表盘花样少、通知信息显示篇幅不全、平台第三方中文 app 不多、天气和空气质量信息经常断联等。不过在下一代 Fenix 7X 上最亮眼的升级莫过于支持了触摸屏和 NFC,应该会在操作上提供更多流畅性,有机会的话争取早点鸟枪换炮,在 Garmin Fenix 7X 运动功能里继续挖呀~挖呀~挖!

1
1
附一张心心念念的当前最新代 Garmin Fenix 7X 主要功能更新点👆🏻

智能运动手表之于独自训练者的意义就在于——有所付出,必有见证,保持热爱,专注当下,征服每个荣光时刻!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小红书,找到数字时代更好的生活方式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

  • 1每一个循环都要在规定时间之内必须完成,并且在时间到的时候开始下一个。游得越快,每个循环内剩余休息时间越多。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