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欣旺达分拆电池子公司上市:筹谋百亿“资本局”,整合力量谋突围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329/230721-6289707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欣旺达分拆电池子公司上市:筹谋百亿“资本局”,整合力量谋突围

• 2023-07-21 18:49:51  来源:连线出行 E1379G0

作者|向真 来源|连线出行(ID:lianxianchuxing)

被传两年之久,欣旺达旗下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动力”)分拆上市的“靴子”终于落地。

近日,欣旺达发布公告称,拟将旗下欣动力分拆至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据称,该分拆事项已获董事会通过,未来将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此后子公司将向证监局申请辅导备案,再向深交所创业板提交申报材料申请发行。

目前,据连线出行了解,欣动力分拆预案是初步的发行上市方案,具体融资规模还未确定。

1

欣旺达,图源欣旺达官网

在外界看来,这是欣动力苦心布局两年后的必然结果。

自2021年8月欣动力首次向母公司欣旺达以外的投资人发起股权融资算起,两年时间内,欣动力完成了包括增资和债转股等不同形式的7轮募资,估值也从36亿元上升至目前的超过300亿元,估值增加近10倍。

按照这个剧本,若欣动力上市成功,股东等到的将是一场“财富盛宴”。而对于欣动力本身来说,则可以实现能力和业务的聚焦,毕竟此前“一盘散沙”的状态已经影响到了其自身以及母公司欣旺达的发展。

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欣动力营收为22.29亿元,净亏损3.8亿元;2022年全年,欣动力营收127.78亿元,净亏损为4.05亿元。更早前的2021年, 净亏损达到3.04亿元。可以看到,欣旺达电池业务已处于连年亏损的境遇中,从而也不可避免会对其自身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作为欣旺达旗下并表子公司,欣动力旗下有4家公司,分别为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欣旺达惠州动力新能源、南京欣旺达新能源、南昌欣旺达新能源。公开资料显示,去年这四家公司均未实现盈利。

行业人士分析,欣动力的持续亏损,极有可能与这四家公司亏损、无法形成合力有关。因此,对于欣动力来说,分拆上市有利于整合自身能力,让整体业务更加聚焦。

此外,推动欣动力上市,也是为了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动力电池战场上争夺到更多的优势。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其“心脏”的动力电池行业也增长迅速,今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销量都继续实现同比增长。行业蛋糕越来越大的同时,赛道上的众玩家们也摩拳擦掌,纷纷宣布上市计划和大力扩增产能。

欣旺达,作为我国较早布局动力电池的玩家之一,目前已站到全球动力电池总装机量前十位中,看到行业蛋糕变大,自然想要更进一步,让自身在全球动力电池赛道上分得更多的蛋糕。

而上市,或许就会成为其完成自身目标的第一步,但它的前路也并非是通畅的,因为中创新航遭遇上市破发已是前例,对于动力电池业务尚处于亏损中的兴旺达来说,也需做好准备。

接连融资、推高估值,

为分拆上市做准备

本月14日,欣旺达一则公告的落地,欣动力传了两年的上市传闻终于进入实质性阶段。但其实自2021年起,欣旺达已经在为欣动力的上市蓄力。正因如此,自当年传出分拆上市的消息后,持续不断的融资和增资,市场对其的关注度还在持续攀升。

20230721-9c9ef7635496d81b_600x5000.png
欣动力分拆上市公告

就在首次被曝出欣动力上市消息的2021年,该企业就完成了一轮融资。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当年9月欣动力完成了一笔来自IDG资本的战略融资。次年,这样的融资变得更加频繁。

2022年2月,欣动力完成第一笔24.3亿元融资,共计有19家投资方参与。在融资名单中,外界罕见了地看到了一众车企的身影,理想汽车、蔚来、小鹏均已集齐。

这之后在同年的4月和8月,欣动力首先收到了来自中信证券和宏达控股的战略融资;然后又完成了一轮价值为49.2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深控股、深创投等机构领投、英飞尼迪、盈科资本等机构跟投。

而到了今年,资本市场对于欣动力依然很关注。先是在今年5月,其收到了来自桐曦资本,浙江义欣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的战略融资;次月,无锡国寿、中银资产、建信领航、重庆制造等8家企业拟以合计16.5亿元向欣动力增资,认购欣动力4.33亿元新增注册资本。

几乎前后脚,欣旺达又发布公告称,欣动力与海南楹骏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中金协鑫碳中和(绍兴)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美珠美鹏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12家企业签署《可转债协议》,涉及金额高达11.9亿元。

同在6月,10家机构分别对欣动力享有的现金贷款债权合计9.9亿元,取得欣动力股权。本次增资完成之后,欣动力的注册资本将由85.36亿元增加至88.25亿元。

结合这两年时间内的融资和增资来看,欣动力总计从市场上拿到111.8亿元。也正凭借着这些动作,欣动力目前的估值已经达到302.1亿元,对比2021年欣旺达传出启动动力电池分拆消息时的200亿元估计上涨了50%,并且已超越了欣旺达母公司的市值。

动力电池行业资深分析师林博然表示,这两年欣动力获得了很多投资,资方本身也有让欣动力独立上市的需求。同时,较高的估值也能为欣动力的上市提供更多有利的助力。

关于欣动力分拆上市的目的,欣旺达在公告中指出,通过本次分拆,欣动力将作为公司独立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平台,将实现独立上市,并通过上市融资增强资金实力,提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业务的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事实上,分拆动力电池上市,无论对欣旺达还是欣动力都是有利的。一来可以让欣旺达多一条融资渠道,从而获得更加雄厚的资本。第二,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之下,动力电池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赛道,分拆上市、独立运营对欣动力的业务发展同样有利。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分拆上市进入实质性阶段,欣动力未来或将集中力量整合资源,为在市场上大展身手奠定基础。

整合力量,谋求盈利

赚钱,是欣动力当下重要目标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欣旺达成立于1997年,早期为康佳、飞利浦、海尔等家电企业提供小型消费类锂电池,后来逐渐拓展至汽车用动力电池领域。截至目前,欣旺达形成了以消费类电池、电动汽车类电池、储能系统类三大业务。2011年,欣旺达在A股上市。

欣旺达上市之后,很快看到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在2014年与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威腾”)分别持股85%、15%创立了欣动力,主营动力电池业务。

两年后,欣旺达以2430万元收购英威腾持有的欣旺达汽车电池15%股权,至此,欣旺达汽车电池成为欣旺达的全资子公司。而彼时,“蔚小理”们才成立仅两年,欣旺达可谓是进场布局动力电池较早的玩家之一。

这之后的多年里,乘着智能手机的东风,欣旺达消费电池业务突飞猛进,成为市场上的重量级选手。在资本市场上,其整体表现也极其亮眼,2021年11月,欣旺达的股价峰值达到52.95元/股,公司市值近986亿元。

但好景不长,最近两年,受全球经济下行及消费电子产品需求逐渐饱和的影响,欣旺达的消费类电池业务正经受不小的挑战,甚至可能出现业务萎缩的风险。

这种增长疲软在欣旺达2023年一季度的财报数据有了明显反应。今年一季度,欣旺达营收为104.78亿元,同比减少1.34%;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亏损1.65亿元、2.47亿元。这也是欣旺达自2020年一季度之后,时隔三年再次出现单季度业绩亏损。

营收下滑,再次亏损,这与消费电池市场低迷行情有关。近年来,智能手机消费需求萎缩和全球经济下行,消费电子产品需求饱和等因素影响。当消费者需要缩减开支时,手机这种消费品的更新换代最早受到冲击。

此外,消费电池的重要使用场景还有笔记本电脑,同样出现需求低迷状态。

TechInsights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为4320万台,同比下降30%,据称,这已是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连续六个季度呈现下滑趋势。加之此前网课与居家办公已经提前透支了一部分笔记本电脑消费需求。到了2023年,全球笔记本电脑需求必须呈现萎缩加剧态势。

一般而言,当第一增长曲线出现疲软,企业一般会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但被寄予厚望的欣动力,其发展并未达到欣旺达的预期。

从欣旺达财报数据来看,2023年第一季度,欣旺达总体营收为104.78亿元,其中,消费类电池对公司业绩贡献最大,63.9亿元的营收占公司整体收入的61%,而电动汽车类电池业务的收入为22.29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只有24%,差距十分悬殊。

在净利润方面,欣动力还未实现盈利。2023年第一季度,欣动力录得净亏损为2.8亿元。而追溯近三年的情况,欣动力的净亏损问题一直存在。财报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其净亏损分别为4.05亿元、10.6亿元及3.24亿元。

不仅如此,需要注意的是,欣动力的资产负债率也不乐观。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3月末,欣动力资产总额241.63亿元,负债总额105.16亿元,净资产136.47亿元,资产负债率约为43.52%。

欣旺达电池业务会连年亏损,很大概率与其业务本身摊子铺得太大、且没有收获成效有一定关系。

据连线出行了解,作为欣旺达动力电池业务组成部分的子公司中,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欣旺达惠州动力新能源、南京欣旺达新能源、南昌欣旺达新能源在去年均未盈利,净亏损分别为4.05亿元、2.22亿元、1.5亿元和4.12亿元。

由此可以看到,虽然在行业近十年,估值也翻了数倍,但在实现动力电池业务增长的过程中,欣动力也遇到了诸多的阻力和挑战。其中,欣动力市场份额的下跌颇能说明问题。2023年1-4月,欣动力市场份额为1.5%,相较2022年同期的1.6%,呈现出下跌趋势。

因此,在业内看来欣旺达才会推动上市,来整合欣动力业务的能力,以便寻求未来的更好发展,就此融合力量,摆脱亏损局面,成为欣动力的当务之急。更为重要的是,或许只有整合力量,才能应对动力电池行业未来战场的竞争。

行业快速发展,欣旺达卷入战火

近年来,我国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受此利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工信部消息显示,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达294.6吉瓦时,同比增长90.7%。今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延续高速增长态势,装车量累计达56.7吉瓦时,同比增长36.8%。

在这样的利好趋势中,外界对于欣旺达推动欣动力上市自然不意外。虽然欣动力持续亏损,但其营收涨幅非常高。2021年财报显示,欣旺达动力电池营收虽低,仅为29亿元,但到了2022年的同比增幅已经达到了惊人的332%。

同时也要注意到,单纯从欣动力自身的趋势来看,其取得的成绩固然可喜。但在当下的新能源市场,欣动力还需要与众多玩家争夺市场份额。

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为517.9GWh,同比增长71.8%。在装机量前十名的企业中,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占据6个席位,其中宁德时代连续6年夺得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冠军,比亚迪位列第三,紧随其后的是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孚能科技,分列第七至第十位。

换句话说,欣旺达正处于前有宁德时代、比亚迪阻挡、身边有中创新航、国轩高科等玩家围攻的态势中。与此同时,同年我国锂电行业也经历了一股IPO的热潮。

据国际能源网/储能头条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包括30家锂电产业链企业冲刺科创板、创业板、港交所,累计募集资金近370亿元。其中过会和注册生效的的企业多达17家,意味着过半企业已上市或距离上市仅一步之遥。

除了面对上市公司的排位赛,行业里有分拆上市计划的玩家不在少数。如锂电池概念有赣锋锂电、紫江新材,上海集团的捷氢科技,新型燃料概念的飞驰汽车、东岳未来氢能等。并且,这些企业与欣旺达分拆欣动力相似,都是行业头部企业,且本身资源较为充裕。

赛道火热,玩家们自然都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近年来,各家动力电池企业还在不断扩充自己的“弹药库”,以便在马上到来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一块蛋糕。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市场上50多家电池企业对外公布的亿元以上投资项目超过125个,总投资预算超过1.4万亿元,产能规划超过2500GWh。

在争抢份额、接连寻求上市和补足弹药的行业“内卷”之下,欣旺达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为此不得不也在加速充实自身的实力。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下半年至今,欣旺达已宣布投建多个产能扩张项目,累计投资已上千亿元。到2025年公司的动储电池产能预计将达到198GWh。

就在行业内卷之下,也正在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威胁。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预计,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可能达到3000GWh。同时也有数据预测,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500万辆,按照单车60kWh的容量配比计算,一年最多也只需要950GWh。

就此,不少业内人士分析称,未来几年,动力电池结构性产能过剩还将加剧,行业也将进入洗牌阶段,产能过剩的时间节点与竞争惨烈程度可能会超乎想象。

在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看来,虽然动力电池产能过剩,但是行业明显存在结构性不合理问题,高端电池的供应量不足,具备良好稳定性的低端电池也不足。

由此可见,“大水漫灌”之后,“品质分层”必然出现,未来动力电池市场上,优质产能依然有很大市场。

这也意味着,对于欣动力而言,此番分拆上市,其目标除了资本层面的运作外,重点还在于方便欣动力加速整合资源,以便在接下来竞争更加激烈的动力电池抢位赛中,积蓄更大的能量。

全球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浪潮已然来临,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高度契合,未来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在此趋势之下,中国大概率会成为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市场。

这也意味着,动力电池仍然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基于此,无论是欣动力还是其他市场玩家,都不会轻易错过这样的行业机会。但对欣动力而言,光有资本运作显然还不够,想要真正获得市场,还需要苦练内功。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连线出行(ID:lianxianchuxing),作者:向真 

本文来源连线出行,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