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平均每2分钟助人一次?你可能不知不觉地“日行100善”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33406301508557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平均每2分钟助人一次?你可能不知不觉地“日行100善”-36氪

平均每2分钟助人一次?你可能不知不觉地“日行100善”

果壳·2023-07-07 12:50
对人性可以再多一点点信心

对人性可以再多一点点信心。

2023年4月《科学报告》上的一个研究发现,人类真的很爱互相帮助,平均每2.3分钟就互相帮助一次

当然,这样的帮助经常是“举手之劳”,比如帮躺在床上的人关电灯,为厨房里的人递个碗拿口锅,给生病的人倒杯温水拿颗药……

v2_a38e7a1da1624403a206252c26da6689@000000_oswg327016oswg920oswg552_img_000

科学家们观察了5大洲8种文化里的人类互动 | 论文[1]

这些微小的日常“摇人”互动(又称招募事件, recruitment events),有两个特点——

①频繁成功。

人们非常频繁地发出“来帮帮我”的请求,而且这些请求大多会成功。

基本上来说,一个小请求,获得帮助的几率有79%,被忽视的几率有11%,被拒绝的几率有10%。

成功率高达八成!

而且,当对方同意时,通常默默无言地直接帮忙。偶尔对方拒绝时,拒绝方在74%的情况下会给出一个理由。(某意大利人:“自己的刀自己拿!” 某波兰人反问:“为啥要开灯?”)

v2_2065db49185641cfb2eb6bcc445f875c@000000_oswg105686oswg1080oswg810_img_000

在这里的大学室友,总是会帮大家关灯的对吧|编辑供图

换句话说,帮助是无条件的,不需要解释的;而拒绝反而是有条件的,需要解释的。

②“文化差异最低”。

也就是说,全世界的人们与自己亲近的人合作方式都差不多,这是一种人类的共性。

大家每天都会不假思索地、频繁帮助自己的熟人

真实的合作:低风险、低成本

关于互惠、利他、合作的研究已经满坑满谷,但是此前的很多研究有几个问题——

• 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对象经常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生。

• 选择那种“日常里很少出现”的合作,比如高成本、高风险的“分战利品”型合作,涉及的物品价值可能高达一天或几天的工资。

• 合作对象是未来不需要频繁打交道的人,有时甚至是在匿名情况下。

也就是说,这时候选择“背叛/不合作”,并不会伤害到自己在群体中的名声

结果是,这样的“合作”,受文化差异的影响很大

这个新研究就另辟蹊径——

• 观察真实的人的日常生活录像,这些真实的人来自世界各地——英格兰、意大利、波兰和俄罗斯的城镇居民,厄瓜多尔、加纳、老挝的乡村居民,还有澳大利亚的原住民。

• 分析这些视频,看看善意行为发生的频率,人们在被请求帮助时伸出援手的频率,以及拒绝帮助的原因,看看涉及的人是否为家人有没有差异……总的来说,目标是更全面地了解人们每天如何在小事上互相帮助

• 关注人们如何发出“来帮帮我”的信号

有时候,人们会直接开口;还有时候,是明显的“我遇到困难”的肢体信号,比如努力去够一个放在高处的物品。

• 低风险,打交道的往往是家人或者熟人。低成本,付出的往往是举手之劳。

结果是,这样的“合作”,受文化差异的影响很小

无论在世界哪个地方,基本上都是“获得帮助的几率”是“被忽视的几率”的6倍,是“被拒绝的几率”的7倍

人类是爱合作的动物

研究者说,这个结果表明,助人是人类根深蒂固的本能,伸出援手是自然而然的下意识反应

合作最常出现在人们齐心协力,完成某项任务的时候。比如说,大家一起做饭,一起做家务,一起玩游戏,一起修理某样东西。

此外,任务里参与的人越多,人们就越频繁地求援或提供帮助。研究发现,整个互动里每增加一个参与者,“摇人”的间隔就下降52秒。

v2_d1eff656617b4cb693171aea023109d5@000000_oswg121224oswg1080oswg701_img_000

任务里参与的人越多,人们就越频繁地求援或提供帮助|图虫创意

我们习惯于日常里频繁的互动和合作,习惯于向别人求援,也帮助别人;麻烦别人,也被别人麻烦;需要别人,也被别人需要。

也许,这就是人类之所以被称为“社会动物”,最本质的原因。

[1]Rossi, G., Dingemanse, M., Floyd, S., Baranova, J., Blythe, J., Kendrick, K. H., ...Enfield, N. J. (2023). Shared cross-cultural principles underlie human prosocial behavior at the smallest scale. Scientific Reports, 13(6057), 1–14. doi: 10.1038/s41598-023-30580-5

[2]Ober, H. (2023). Small acts of kindness are frequent and universal, study finds. UCLA. Retrieved from https://newsroom.ucla.edu/releases/small-acts-of-kindness-frequent-and-universa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ID:Guokr42),作者:海色天痕,编辑:黑jio妹妹,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