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人别搞内容创作了,但要懂这两件事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zhichang/586136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普通人别搞内容创作了,但要懂这两件事
本文从创作能力的生理基础出发,讨论如何超越自我限制。作者指出,生理差异影响人的兴趣和创作,但筛选自己擅长的领域与合作方可充分发现价值。他举例说明内容服务和人际筛选的方法,帮助那些自觉不擅长创作的人找到替代途径,,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我2018年提倡大家应该写点东西,打造个人影响力。老读者当时听了建议的话,应该早就拿到成果了。
当然,更大的可能性是,基本没人付诸行动,或者写了几篇就没继续了。
2020年,我又建议做业务的人都应该做内容。三年了,我身边做业务的朋友,做内容的寥寥无几,但坚持做的,都赚了一波流量红利。
这么多年下来,我自己也是有成长的,那就是:轻易不给成年人提建议,除非收费。
不过我也想明白了另一件事:持续地生产、输出质量还凑合的内容,是个门槛特别高的事,基本就是吃天赋。
大家看到这大概很扫兴,但也别急着关掉。今天的文章不长,应该对你有用。
首先要承认生理差异。
到一定年龄后,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人和人的差异,最主要是在生理层面。
这个生理主要包含基因、激素、身体状态,决定了你的智力、精力、兴趣点、弱点。定义不严谨,不影响大家理解下边的观点就好。
生理基础决定了你喜欢(至少不讨厌)做什么事,以及做什么事让你开心。
还是拿写作这个事举例子。
有的人天生表达欲望强烈,只要受过初中教育,经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写出文笔流畅的内容不是什么难事。
在这个基础上,他还要从创作中得到正反馈,才能坚持写下去。无论是创作本身,还是把作品发到网上得到了点赞评论转发,这个过程让他感到愉悦。
反过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写作能力都不会成问题,但大多数人就是无法从写长文这件事上获得快乐,甚至会觉得痛苦。
我还遇到过这样的人,虽然以写作为主业,但怎么写也写不出自己的风格,水平多年不见长进,越写越难受,但还是一直和自己较劲。
我们重视的,主要是产生积极意义、正向价值,也就是那些会让我们的身体、生活变得更好的事情。
创作和运动一样,都属于这类积极的、应该多做的事。可惜的是,比起健身,创作的正反馈链路更难打通,而且很难长期维持。
生理基础差异一摆出来,特别让人沮丧,因为我们确实没法长期对抗自己的生物本性。
总做自己不擅长不喜欢的事,时间久了很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甚至焦虑抑郁,这就违背了我们“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初衷。
但这也不意味着躺平认命,因为还有另一件事可以做:筛选。
很多人在生活中有种错误的认知,也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勤能补拙”,老想着去突破一些自身障碍,期待量变带来质变。
跟自己的短板死磕、追求对自己无感的人、培养没潜力的下属、鸡资质平平的娃……都属于这类思路的延伸。
实际上,更有建设性的,是筛选逻辑,也就是发现而非培养。
对内,找到适合自己的、具备正向价值的点,也就是靠自我驱动能做好的事。比如有人学习能力不行,但动手能力强,有人写东西不行但拍短视频就不错。
对外,扩大分母,选择而不是培养合适的人,以及让自己被更多人选择。
总之就是别死磕某个人的某一点,要承认有的人就是做不好某项工作、自己不是万人迷、孩子确实没那么优秀、有的客户自己就是拿不下,等等。承认个体差异,别做无用功。
看到这里,大概会有人说,普通人之所以普通,就因为选择面很窄啊。
没错,所以我才建议大家搞创作。通过内容扩大个人影响力,让自己有机会被更多人知道,才有更多选择权。这是普通人能做的为数不多的,性价比很高的事。
可是生理基础卡死了技能点,搞不了创作,这不就死循环了吗?
说了半天筛选逻辑,咱们活学活用。
比如你自己做不出内容,做内容的筛选总可以吧。
在朋友圈、公众号、小红书等等平台,选择、浓缩好的作品,做内容的精选和提纯,何况现在有了ChatGPT这类工具。
这种工作我称为内容服务。大平台靠编辑或者智能推荐在做面向大众的内容服务,但你如果有独特的内容消费品味,或者某些专业背景,你大可以做细分人群的信息服务,并延展成生意。
再比如说,如果筛不出有前途的方向和靠谱的人,可以换个思路,先筛除大概率是坑的方向,和不靠谱的人。对普通人来说,少走弯路就等于抄捷径了。
总之,我们无法和生理差异对抗,但也不要给自己找借口。
至少,可以灵活一些,筛选适合自己的主攻方向与合作对象,不要在错误的人和事上浪费时间精力。
专栏作家
判官,微信公众号:判官老司机(ID:panguansays);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资深产品经理,知名科技媒体作者,领英产品专家委员会成员。拥有超过14年的产品、管理、创业经验,曾就职于中电赛龙、中邮普泰、播思通讯、快手等多家业内优秀企业,现为北京帅醒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div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