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解决IT与OT融合难题,中科曙光工业数智底座交出答卷

 10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leiphone.com/category/IndustrialInternet/4jowTpjDz8KE81nn.html?uniqueCode=9aU6VdySehZvjWxo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广汽的「同宗不同命」:谁在主宰传祺和埃安的命运?

泯然众人的传祺看着春风得意的埃安,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4月,广汽埃安单月销量达到了4.1万余辆,同比增幅达302%,稳居新能源第二名的宝座。而本是同根生、早于埃安数年的传祺则是2.9万辆。

过去几年,广汽集团将内部资源向埃安倾斜,如广汽研究院的新能源中心归属于埃安,广汽菲克的广州工厂也给到了埃安。当初,埃安并不是独立的品牌,而是一款车型“AION.S”的名字前缀,2019年时还跟广汽传祺共用一个logo。不过传祺是无色的,而埃安是蓝色。

但短短4年时间,埃安已经对传祺实现了全方位的超越:销量稳定位列新能源三甲、IPO正在筹划之中。传祺与埃安的不同境遇,表明上是产品力的差距,而根本则在于发展路径(混动与纯电)的大势所趋、在于领导人守成进取的心态差异、在于组织文化的差异。

传祺没落,谁来背锅?

有业内人士直言,现在的传祺就像是一个失去心气儿的中年男人,没有斗志、看不到未来。

在数年前,传祺曾有过短暂的辉煌,这要追溯到吴松时期。吴松外号“吴大炮”,是推动自主品牌崛起的关键人物,当时他是广汽自主品牌里的头一号人物。

广汽的「同宗不同命」:谁在主宰传祺和埃安的命运?

广汽对吴松的内部评价是,他是一个知道如何打仗的人,知道自主和合资品牌差异化打法的人:自主品牌打配置,配置高、性价比高才有市场;外资品牌打Logo,品牌就是招牌。

在吴松的前期积累下,传祺在2017年、2018年迎来了高光时刻。2017年广汽传祺总销量为48.4万辆,2018年广汽传祺创下了品牌历史销量纪录,销量增至53.5万辆,用户想提车得排队。

传祺的销量爆发,GS4功不可没。从2015年传祺GS4上市以来,就一直是广汽传祺的销量担当。有数据显示,2017年仅传祺GS4一款车型就贡献了33.7万辆,占广汽传祺销量比重高达69.6%。

这个结果有利有弊,其弊端就在于销量结构过于单一,成为日后传祺滑铁卢的重要原因。

从2017年开始,传祺GS4变速箱问题就频繁出现,特别是变速箱问题在2015-2017款传祺GS4上都大规模的存在,一直到广汽传祺对2018款传祺GS4换成了AT变速箱后,变速箱问题才被解决。

在外界的用户看来,GS4变速箱问题是一个品控的难题,但根源是组织效能的拉胯,进而败坏了传祺的口碑。

2016年11月,广汽集团高层人事出现新调整,冯兴亚升任广汽集团总经理之后,之前担任的常务副总经理一职,由吴松担任,广汽本田的总经理郁俊入主传祺。

郁俊和吴松一样,属于高调的进取派。

GS4大火之后,传祺顺势推出了GS8、GS7等多款重磅SUV车型,轿车和MPV领域GA8、GM8也集中推出。

除此之外,郁俊还将目光瞄准海外,连续参加北美车展,试图进军发达国家市场。

郁俊任职的前两年,传祺的销量由2016年的37.2万辆增至2018年的53.5万辆。也许是日子滋润,郁俊还放出了“2018年冲击60万辆,2020年破百万辆”的豪言。

但事与愿违,传祺降速的征兆在2018年开始显现(2018年增速为5.23%),并在2019年上半年爆发。

广汽的「同宗不同命」:谁在主宰传祺和埃安的命运?

郁俊到岗后,对传祺内部进行了一次换血,带来了不少从广汽本田过来的老部下。广汽和丰田及本田都有合资公司,不少员工沾染了“两块田”的毛病,带有“流程即正义”的烙印,流程和审批比较繁琐,这点在郁俊团队的身上也不例外。

一位在广汽研究院工作过的前员工李杨(化名)表示,一个简单的修改需求,能被传祺从两个星期拖到两个月。

在郁俊到来后,传祺内部更加着重系统审批。这套流程涉及到多个环节,从总监签字到技术管理中心,再到广乘的技术中心,从技术中心的刷车验证到质量部与销售部审批。

这种流程上的臃肿,传递到前端就是应对车辆问题的不及时,继而给传祺带来了更多的用户投诉,也是传祺GS4口碑崩坏、走下神坛的根本原因。(关于传祺与研究院的更多故事,可添加作者微信Gru1993交流)

GS4销量的滑坡也直接导致了研究院2019年的奖金缩水,因为研究院的奖金与车型的销量强相关:集团会从品牌的销售额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研究院的奖金池,哪个部门参与了多少项目,按贡献来分配。

2021年,为了挽回销量,新款的GS4搭载了地平线征程汽车智能芯片及Halo车载智能交互方案。地平线的上车,也是得益于广汽和地平线的高层领导自上而下往推进。当时,地平线的余凯曾来拜访了广汽的冯兴亚。

但是,新款GS4也难以复制以往的辉煌。曾有媒体得出一个结论,“GS4已经不具备形成爆款的能力”。李杨向雷峰解释,GS4最早的主打配置售价在9万左右,新GS4的主打配置售价到了12万左右。而GS4的最初定位是紧凑型SUV,新GS4的价位与其他对手竞争胜算不大。

曾缔造神话的GS4后续无力,其他的车型也未能给传祺予以支持。

2018年,传祺的MPV产品GM8陷入“加价门”。上市之初,GM8也被广汽寄予厚望,甚至一度要加价2万元。但是在加价之前,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表示,“广汽反对加价,加价不正常。”

试问谁能够在董事长的“反对加价”的意志下进行反向操作呢?答案只可能是广汽传祺总经理郁俊。

心态守成也是传祺衰落的一大因素。

传祺GS8是第一款月销过万并且售价近20万的自主品牌车型。郁俊在任期间,集团多方希望新推出的GS8能够搭载自动驾驶的一些高阶功能。

但是,传祺一味追求压缩成本,很多新的功能给到每个专业组的成本区间都非常少。比如,GS8要上一个辅助驾驶系统,最初给到研究院的只有200块的成本空间,即便在研究员的坚持下提高了一些预算,但终究很有限,智驾功能最终还是没能上车。

在李杨看来,GS8是旗舰车型,但是传祺的人不敢试错、心态保守,担心搭载智能驾驶功能之后影响整车的体验和口碑,只在GS8的最高配上,才搭载了L2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L2级别自动驾驶功能最早是在AION S搭载)。

“他们的历史包袱特别重。”

不过,后来GS8还是搭载了L1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包括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预警、主动刹车。

2019年,传祺的销量出现断崖式下跌,仅有38.5万辆。

作为传祺的掌舵人,销量不理想是原罪。三年任期一到,郁俊便被广汽集团“下课”,转任广汽集团国际业务本部本部长,张跃赛任广汽乘用车总经理。

郁俊给继任者张跃赛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传祺本身的后继无力,让它失去了宝贵的时间窗口。并且随着埃安的崛起,传祺逐步失宠。

为了给埃安让路,传祺短期内不会转型新能源汽车与埃安形成内耗。

2022年4月,为与埃安做出差异化定位,传祺明确了以“混动化+智能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主攻HEV+PHEV路线。目前,传祺已经推出钜浪混动车型,但面对国内内卷严重的混动市场,传祺的钜浪混动并不亮眼。长城的DHT、比亚迪的DM-i都在自家车型上验证过成功。

堪忧的品控成为广汽传祺挥之不去的梦魇。2021 年下半年,传祺推出了影豹,曾在自主运动轿车市场占一席之地,影系列本有望成为张跃赛任内的代表性成就。

对于影系列开山之作影豹,张跃赛曾表示,“影豹是传祺品牌焕新的首款标志性产品,被寄予传祺轿车振兴的厚望。”

遗憾的是,在缺芯等问题困扰下,在影豹率先进军自主运动轿车领域,反而由长安的UNI-V系列后来居上,影系列陷入高开低走的局面。

2022年,传祺的产品群中依然没有爆款,单车型月销很少过万,整体销量也难回50万台巅峰。传祺的复兴之路,仍不明朗。

埃安为什么能赢?

相比于传祺,埃安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物种。

2020年11月20日,广汽集团宣布“广汽埃安”品牌将独立运营。

广汽埃安的前身是广汽新能源,成立于2017年7月28日,传祺GE3作为广汽新能源的首款车型,发布于2017年7月21日。这款车为广汽埃安品牌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打下了基础。

从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3月销售情况来看,广汽埃安的汽车销量仅次于比亚迪,达到了40016辆,高于特斯拉、理想等。

广汽埃安的成功,离不开谷惠南和席忠民。

广汽的「同宗不同命」:谁在主宰传祺和埃安的命运?
广汽的「同宗不同命」:谁在主宰传祺和埃安的命运?

在广汽内部员工的评价中,古惠南(埃安总经理)和席忠民(埃安副总经理)都是十足的激进派。

内部一个流传的消息是:古惠南把自己房子和所有身家变现数千万,入了埃安的股。席忠民也是一个火爆脾气的人,说话嗓音大。

“这两个人敢想、敢承担责任,他们一定要把埃安做好,把它当作人生的最后一把梭哈。”

所以,在两人背水一战的心态下,埃安从一开始就具备狼性。

埃安的成功还离不开一个人——李罡,曾任广州研究院副院长、首席技术总监兼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中心主任。

李罡在内部被称为“拼命三郎”,没日没夜加班。即便是家人生病住院,他也会在第二天赶回工作岗位。目前埃安新能源的核心班底,大多是李罡招来的精兵强将,从20个人的草创团队,一直到500多号人,李罡在位期间所有的三电技术全部自研。

李罡经常把“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挂在嘴边。一位前广汽的员工向雷峰网表示,“中国主机厂里踏踏实实搞3 年时间,还能做出点东西来的就是广汽了。能做到这一点,李罡功不可没。”

广汽的「同宗不同命」:谁在主宰传祺和埃安的命运?

李罡加快了整个埃安的的“更新换代”速度。

在一位研究院员工的印象中,原本广汽的一个车型从立项到成熟的周期是5年,之后缩短到了3年。李罡来了以后,硬生生把周期缩短到了两年以内。

另一个故事是,李罡离职后担任轻橙时代的董事长。轻橙时代因代工资质问题不顺,委身江苏深商控股之后,轻橙时代部分技术人员就成为了众泰汽车研究院的组成部分,也就有了江南U2这款车。而这款车的周期更是远不到两年。

李罡的执行力可见一斑。

埃安AION LX的项目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得益于李罡的“疯狂内卷”。

“工厂生产的时候,只要有技术问题,不可能过夜。即便是凌晨三点,李罡也会马上打电话到项目组,再到质量专业组,去写分析报告。”

如上文提到的零部件质量问题,埃安得到反馈后会派人前去工厂驻点,三天内要求对方做完整条产线的整改。

在面对新技术、新趋势时,埃安的心态也更加开放。

一般来说,广汽研究院会关注最前沿的技术方案,建议品牌在车型的配置中进行试水。但是,传祺听到新功能有风险、稳定性不好就会拒绝上车,如上文说到的GS8。所以,每次有新的技术方案,都是埃安先尝试,传祺再跟进。

这种大胆进取的心态,成为埃安快速崛起的关键。

2022年上半年,受制于芯片短缺,各家车企的生产都受到较大的影响。如何应对,传祺和埃安各走极端。传祺仍然按部就班,严格按照生产计划表办事,最后即便缺货停产也不是自己的责任。

而埃安却想方设法向供应商提前多备货,最后总能搜罗到原来心理预期的数量,保证产线正常。

2023年4月,广汽埃安单月销量达到了4.1万余辆,同比增幅达302%,传祺则是2.9万辆。

在古惠南和席忠民这样的激进派领导、李罡这类“打了鸡血”的骨干的合力下,埃安在产品力上有更多的圈点之处。

广汽埃安是具备EV+ICV全栈自研的车企。

2022年开始,埃安集中性推出了多项技术,包括在转弯半径、过弯侧滑侧倾、加速、刹车性能都不俗的AEP3.0(高端纯电专属平台);高度集中式布局,可支持L4级自动驾驶的星灵架构;体积减少一半,功率提升一倍的夸克电驱技术群;以及首次实现枪击试验不起火的弹匣电池2.0等等。

而在智能化的配置上,以埃安新发布的AION V Plus为例子,除了360全景影像、主动刹车、碰撞预警等基础功能之外,还搭载了ADiGO PILOT智驾辅助系统,能实现AWP记忆泊车系统、AR导航、NDA智能领航辅助、远距离召唤泊车等智驾辅助功能。

关于ADiGO系统的评价一直不错。

广汽研究院前院长王秋景在2019年时分享过一个故事:“在给三菱集团CEO加藤隆雄完整演示了一遍ADiGO系统的功能之后,日本人震惊了。加藤隆雄跟广汽三菱的中方总经理说,以后广汽往合资公司输入的产品,在智驾系统这一块不用再开发了,就用ADiGO。”

即便是出身广汽这样的国企,埃安仍是给自己定位成“造车新势力”。

也许是李罡给下属营造了一种“内卷”的风气,埃安更像是一个充满互联网思路的车企。它的狼性风格,对内是一种激励,但是对外也有副作用,会让原本节奏较慢的兄弟部门不太适应。

现任研究院的院长吴坚,是老院长黄向东的得意门生,曾是华南理工大学的教师,做发动机出身。吴坚从王秋景手上接班后,对引进海归、智能网联化等战略进行收缩性的调整。为了平衡收支,吴坚对大手笔做自研这件事持审慎的态度。

稳健的研究院与激进的埃安,在节奏和步调上不是非常一致,继而产生了一些摩擦和不愉快。(后续埃安与研究院也有不少故事,可添加作者微信Gru1993了解)

广汽的「同宗不同命」:谁在主宰传祺和埃安的命运?

当时的埃安,智能网联是其重点。埃安向集团申请将研究院里做新能源的人划到自己麾下,因为埃安正在寻求独立上市,想要撑高估值,就必须要有自研能力。

2021年12月,广汽研究院的新能源中心正式加入广汽埃安,现任埃安副总裁的张雄也在此次变动中进入埃安。

不过,自建研发体系并非一日之功。埃安的隐忧在于能否拥有足够的时间窗口,能否在整车开发能力仍有提升空间的基础上,迅速培养人才补齐技术短板。

吸引人才要靠激励、要靠钱。

2021年8月,广汽集团推进广汽埃安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其增资扩股并引入战略投资者。2022年3月,广汽集团发布公告披露,对广汽埃安679名员工及广汽研究院115名科技人员实施股权激励,相关激励人员合共出资为17.82亿元。

2023年的4月18日,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在上海车展上透露,广汽埃安成功完成A轮融资,投后估值超过一千亿,力争今年实现IPO。此情此景,不知道嫡出的传祺会作何感想?

不要让埃安的成功变成偶然

细思起来,传祺的陨落与埃安的崛起,就像是同一片国企土壤之下开出的两朵不同的花。而作为广汽集团的“亲儿子”,传祺的行事风格免不了很多集团的烙印。

一方面,是对于外部环境的感知钝化,问责机制成为中途换道的核心掣肘,导致最终的产品难以适应最新的市场需求。当守成心态蔓延,无人对产品的最终成效负责,产品的竞争力就无从谈起。

另一方面,汇报流程的冗长,本质上也是问责机制的产物。

当然,广汽的问题并不是孤例。

一位广汽研究院的员工向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表示,从自己部门内部开始到向集团,中间需要历经10次以上的汇报。

这个观点得到了另一位从研究院离职员工孙佳(化名)的认同。

孙佳分享了同事跟自己吐槽的案例:从2018年起,团队开始立项虚拟仿真云平台。后来这个项目的论证、开发几经辗转,先后由广汽硅谷研发中心、IT支持部等多个团队接手。在花了数千万元但最终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又重新开始了新一轮的技术合规性、原创性等方面的内部论证。

期间,华为、腾讯也派人来兜售自己的方案。直到2021年左右,虚拟仿真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各家外部企业又陷入了销售混战。此时,这个项目已经过去了三年,而广汽研究院又需要面临一次漫长论证流程的“长征”。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新势力为什么能成功?本质在于蔚小理、比亚迪、吉利、长城,是有一个人能最终拍板,且为结果负责的。但是央企、国企没有这个人,后者需要的是集体决策。”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有资源集中式的研发方式,有能够突破、敢于承担责任、敢于去提出新关键、新想法的领导,当年的广汽走在一条很正确的道路上。(从黄向东到王秋景再到吴坚,广汽研究院经历了三代人的传承,后续雷峰网将推出文章,读者可添加作者Gru1993、作者stj09twinkle进行交流)

如今的广汽在业内仍然具备底蕴,但这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结果使然。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大潮下,广汽的自主品牌仍然需要把自己当作一个“年轻人”。

因此,当“守成”的传祺和“路子野”的埃安站在一块时,产品力、销量只是一个表象,两者的不同境遇也不是偶然。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