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L26_自我管理

 11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blog.naaln.com/2023/06/newsletter-2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 应届毕业生就业难是我国就业问题的主要矛盾之一,由于经济形势和就业岗位减少,加上毕业生数量增加,造成了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的局面。粗略估计,过去几年每年约有200万至500万的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约占总数的15%到30%。
  • 维弗雷多·帕累托在19世纪末期发现,绝大部分社会财富最终流向少数人群。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不平衡超过了我们的预期,不要过于关注平均值,而是要关注极端值,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事情,并将最基本的事情做好。
  • 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专注于自己的优势领域,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和环境,勇敢接受机会并按照自己的方式完成任务,主动规划职业生涯并设定可实现的目标,寻找第二条生命线以避免职业危机,不断学习并保持好奇心。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并成为更加成功和有影响力的人。

一个失业率:多少应届生毕业找不到工作

由于应届生没有工作经验,本来就处于就业弱势,加上他们没有经济基础,抗失业打击能力差,所以,应届毕业生就业难是所有就业问题中的重中之重,是我国就业问题的「一号问题」。那么具体有多少应届生找不到工作呢?这个官方一直没有明确统计数据,经济学界也缺乏研究,不过我们可以根据每年中等以上教育毕业人数与新增就业岗位之差,来做一些推算。

在 2013 年之前,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总体上是新增就业人数大于应届生总数,比如,2007 年我国新增就业岗位数是 1204 万,而当年各类毕业生总数为 829 万,这意味着,不仅能满足所有毕业生的需求,还可以接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2013 年—2019 年之间,应届生毕业规模和新增就业岗位数量都在增加,不过前者增速更快,新增岗位数量和毕业生规模都在 1300 万左右,初次就业市场的供需大致平衡,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

不过疫情后,就业形势产生了根本性转折,一方面,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开始剧烈减少,2022 年的新增就业岗位比 2019 年减少了 148 万,仅与 2010 年相当;而另一方面,由于过去的扩招,中等职业教育和高校毕业人数剧增,归国留学人员规模也日益庞大,去年三类毕业生数量已经达到 1655 万,相当于 2007 年的两倍。因此,出现了就业市场的职位严重供不应求局面。

粗略估计,2020 年、2021 年每年大约有 200 万新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约占总数的 15%;2022 届毕业生失业人口进一步上升到 400 万以上,今年则攀升到 500 万以上,约占总数 30%,与大家实际观感差不多。考虑到 2020 年和 2021 年经济形势尚未不错,这两届毕业生就业虽然延迟,但是绝大多数人最终都找到了工作。而最近一年多来经济向差,2022 届未就业学生的多数和 2023 届缺口部分,可能仍在未就业状态,这四届毕业生积累的未就业人数应该在 1000 万左右。

在 2010 年代就业形势宽松的时期,应届生喜欢到市场上择业,考研、考公和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增长缓慢,比如 2005 年至 2016 年考研人数每年平均只增加 5 万人,而 2019 年至 2023 年每年增加近 37 万人。其他考试报名人数增幅也是非常大,疫情三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增加了 121 万(129 万至 250 万),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人数增加 264 万(880 万至 1144 万,部分阶段专科可以报考),省考人数也暴增到 500 万以上。这些都说明,最近几年就业市场的岗位缺口扩大了数百万,青年人不得不参与竞争激烈的各种选拔性考试,来寻找出路。


一个模型:投入产出的幂次模型

19 世纪末期,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在研究英国人的收入分配问题时发现,绝大部分社会财富最终总会流向少数人群。

他还发现,某一部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与这一部分人所拥有的财富的份额具有比较确定的计量经济关系:20% 的人口拥有 80% 的财产。

这一原则被约瑟夫·朱兰和其他人概括为帕累托法则(80/20 法则),后来也被有些人称为幂次法则(Power Law)。

这个道理相信绝大部分人都听过,但可惜的是,我们从来都对于自己已经知道的事情置若罔闻或懵懵懂懂。

  1. 这种不平衡远超我们的预期
  2. 平均无意义,关注极端值
  3. 专注于擅长的事情
  4. 把最基本的事情做对

相关延伸:
投入产出的幂次模型 - 知乎 (zhihu.com)


一个管理方式:成为自己的 CEO

原文《Managing Oneself》。发表于 2005 年的《哈佛商业评论》上,是 HBR「有始以来」(创刊后)重印次数最多的文章。

  1. 知己知彼。理解自己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也要理解共事者的这三个方面。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发挥自我和互相的潜力。
  2. 专注于你的比较优势。找出自己的长处和兴趣所在,在那些领域注入时间和精力。不要浪费时间在你的短处上。
  3. 选择适合你的工作和工作环境。根据自己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选择工作,或改变工作环境。不要被工作选择或环境所困。
  4. 不要畏首畏尾。当有机会或任务来临时,评估它是否符合自己的条件。如果是,就勇敢接受,并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去完成它。
  5. 管理你的职业生涯。不要被动等待机会,要主动规划职业发展。设定 18 个月内可以实现的目标,行动计划具体如何达成。
  6. 寻找第二条生命线。特别作为知识工作者,要避免中年职业危机。发展第二职业,做社会创业或其他兴趣爱好可以提供挑战和满足感。
  7. 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不断学习如何学习。保持好奇心,丰富自己。这样可以延长职业生命周期,迎接更多机会。这篇文章从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的角度,提出了强调主动性、持续学习和适应变化的自我管理思路。实践这些管理自己的方法,可以成为更加成功和有影响力的人。

关注不迷路 博客竹白

The Why·Liam·Blog by WhyLiam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WhyLiam创作并维护的Why·Liam·Blog采用创作共用保留署名-非商业-禁止演绎4.0国际许可证

本文首发于Why·Liam·Blog (https://blog.naaln.com),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本文永久链接:https://blog.naaln.com/2023/06/newsletter-26/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