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ChatGPT创业,朱啸虎和傅盛谁错了?

 10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it/585645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ChatGPT创业,朱啸虎和傅盛谁错了?

2023-06-28
0 评论 77 浏览 0 收藏 16 分钟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00:00

目前,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创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创业者都在关注互联网发展动态,以便从中寻找发展的机会。而最近,猎豹移动CEO傅盛与朱啸虎在朋友圈就“ChatGPT创业,有无价值”这一话题展开“激烈”地讨论,他们的角度、立场各不相同。那么,根据二人的观点,我们能获取到什么信息?

bcf7acc8-fdc0-11ed-9ac7-00163e0b5ff3.jpg

6月26日下午,一场火药味十足的大佬朋友圈“互怼”流传开来。

这场纷争的开始,是猎豹移动CEO傅盛转发了一篇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观点的文章。

在文章中,朱啸虎表示:“ChatGPT对创业公司很不友好,创业公司基于ChatGPT能够创造的价值非常单薄,未来两三年内请大家放弃融资幻想”。

对此,傅盛表示反对,发朋友圈称“硅谷一半的创业企业都围绕ChatGPT开始了,我们的投资人还能这么无知者无畏”。

接下来,两位大佬就“围绕ChatGPT的创业公司,究竟有没有价值”这一话题在评论区针锋相对。

截图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后,坊间甚至开始站队。有人站傅盛,认为大模型相关领域有价值的机会有很多;也有人站朱啸虎,称一些AI“套壳公司”确实没有什么壁垒。

不可否认,二人观点某种意义上都有其合理性。出现争论是因为,二人分别是从投资人和创业者的角度来看这件事,立场不同、角度不同、预期不同。

但是,如果看到最后就会发现,两位大佬的观点也有一致性,都是认为围绕大模型的创业,可能较难出现像BAT一样的大公司。

作为投资人和创业者的代表,二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认知差异?围绕ChatGPT的创业公司,价值究竟有多大?AIGC创业者们,又应该何去何从?

一、朱啸虎和傅盛“互怼”,背后是在辩什么

我们从头来看二人的分歧。

在评论区,朱啸虎一开始称,“99%的价值是GPT创造的,这样的创业公司有什么价值”。创业如果完全依赖GPT,业务只是在大模型外面包了一层东西,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那么随着大模型技术的迭代可能很快被取代。

对此傅盛以中小网站举例:如果把ChatGPT当成搜索引擎,认为在里面做一个网页也是有价值的。

用杜克大学教授陈怡然在社交平台的总结来看:

  • 朱啸虎觉得模型参数多,所需算力又大;加上用户也多,模型、算力、数据三大支柱都向大厂商集中,看不到创业公司的机会,直接在大模型上做应用护城河太低。
  • 而傅盛觉得大模型催生了很多新的架构在大模型之上的创业机会,包括直接在大模型上搭建的不同应用,和由于数据私有带来的垂直领域的大模型等等。

但到这里,其实二人可能并非在同一层面讨论,概念还没有完全对齐,就“吵了起来”。

接着往下看,傅盛又把ChatGPT类比为操作系统,操作系统上的任何软件都是有机会的,大模型当前不能简单解决问题,这也是机会。

朱啸虎回怼称,“有没有价值大家心知肚明”,傅盛也回击“大模型更像大学培养出千千万万毕业生,大学不会统治一切,不会让创业没有价值”。

“两位大佬已经上升到捍卫自己的价值观了”。跃盟科技创始人王冉对深AI表示。

不过,到最后,二人达成了部分共识,认为创业公司是有一定机会的。

朱啸虎称:在国内市场,围绕大模型的创业,存在零零散散的小机会。他后来还专门发朋友圈表示,在国内垂直AIGC领域出手很多,核心观点是“不要迷信通用大模型”,未来大模型会变成日用品,而应用层创业者的核心第一在于场景,第二在于数据。

AI从业者连路诗对深AI总结道:朱啸虎对于AIGC项目一定是重视的,但如果创业者撞到了ChatGPT的枪口上,便很可能会被替代。创业者更重要的是要找准场景,构建数据闭环强化模型从而形成壁垒。

ChatGPT创业,朱啸虎和傅盛谁错了?

傅盛也表示:“已经放弃BAT的创业梦了”。也就是说,围绕ChatGPT的创业公司,是有机会的,但可能是小机会居多。

分析出现分歧的原因会发现,朱啸虎是站在投资者角度,想找平台级或者颠覆性的机会。而傅盛更多是从AIGC创业者角度,只要是能够对某个行业或者场景提效或者带来改变,有它生存的空间,那么它的存在就是有价值的。

二者身份不同,观点也不一样。但归根结底,出现这场争论的本质在于,围绕ChatGPT的创业公司,长出超大体量公司的机会有多大?

这个问题,目前很难有确定性的答案。但从上半年来看,ChatGPT的走红,将市场情绪拉到了一个高点。国内VC圈虽有热度,却并没有出现曾经移动互联网时代风口下的疯狂。

而另一面是,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坚定投身其中,寻找新的机会。当下在这个领域,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似乎出现了一条鸿沟。

二、朱啸虎的谨慎,与VC圈的纠结

“从朱啸虎的观点来看,他对于这次AI浪潮下大模型的产业应用是有点纠结的”。王冉表示,这也代表了VC圈相当一部分人的观点。

据王冉观察,面对这股AI浪潮,中美VC圈的观念和动作的差异已经显现。“海外投资圈的观念是:大概率会出现大的平台级新选手,机会是存在的,只是要找寻机会在哪儿?而从国内的投资人们的动作来看,似乎还在纠结,这里面到底存不存在大的机会”。

对于投资人而言,他们必须考虑商业模式、投资回报率、退出机制等,更希望找的是有着较高壁垒、大的平台级机会。

然而,当前国内AIGC应用层的创业,往往缺乏技术底座,处境有些尴尬。

AI服务商“小正”对深AI表示:ChatGPT的走红,将市场情绪拉到了一个高点,普通创业者很难再讲出超出投资人和大众预期的AI故事。

据其观察,上半年资本市场也是在热切讨论与思考,但是头部VC投出来的更多是偏底层基础设施的公司,而非应用层的公司。

因为API接口的开放,应用层的创业很难在市场情绪高点下做出明显的增量。

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此前曾对深燃表示:在应用场景侧,目前出现的创新项目还比较少,创业场景受限于底层的基础设施和想象力,一些真正突破性的应用还需要等基础设施和工具链建设完成,进入到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的阶段。

如果要在应用层做创新类创业的冲动,可能要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华创资本创始合伙人熊伟铭也持类似观点。

他近期对媒体表示,在AIGC领域投资,还要再等一等看有哪些商业机会,不能着急,为了投资而投资,要在基础设施完善后才开始行动。

从投资人的衡量标准来说,国内市场可能并没有那么多好项目。同时,2023年以来,国内一级市场也并不算活跃。

以一季度为例,一级市场的募资金额和投资金额同比出现了大幅下滑。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国内股权投资市场募资规模为3532.12亿元,同比下降33.0%;外币基金募资依然面临艰巨挑战,募资规模约为275.66亿元,同比下降41.5%。

一季度国内共发生投资案例数1722起,同比下降44.2%,环比下降7.5%;披露投资金额1,300.3亿元,同比下降49.8%,环比下降20.9%。

“可能VC手里没钱了,出手时就会犹豫很多,连带着迭代认知的动力也会小很多”。王冉说道。他表示:自己在2016年前后上一波AI浪潮时,和投资人交流会发现他们聊项目时会做很多功课,和创业者的信息差也没那么大。而今年这一波新的热潮中,再和投资人交流时发现,双方存在很大信息差。

在国内尝试做类Character . AI产品的AI领域创业者王冰洁对深AI表示:从4月起,在线上已经对接了将近10位投资人,但深度交流后,就因为项目缺少核心壁垒没有下文了。

考虑到AI大模型相关领域仍处于发展早期,国内投资环境依然不容乐观这种种因素,也难怪以朱啸虎为代表的投资人,面对这一波AI浪潮会相对谨慎了。

三、傅盛的乐观,与创业者的“狂欢”

投资人的谨慎,并不能浇灭创业者的热情。回顾上半年,ChatGPT的爆火,也带动了相当一部分人投入到AIGC领域创业中。

傅盛定义的创业,并非是要快速做大规模求上市的路径,而是即便只瞄准某个细分场景做成了一门小生意,也有其存在的价值。

从这个角度来说,创投圈的冷淡,对于创业者而言,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可能会让他们更加关注业务的价值。

小正表示,大语言模型带来的智能交互体验,能够对原有场景带来很大变化。比如在留学申请领域帮助学生处理复杂的申报手续。

因为ChatGPT开放API接口,背后的大模型供给能力实际上是平权的,而要把握住机会,竞争的关键成功要素肯定不在于技术,而是在于对于需求场景的把控或者对于渠道端的把控。

王冉对深AI梳理称,当前国内大模型领域的创业者大概可以分为四类:

  1. 第一类是真正做大模型的创业者;
  2. 第二类是利用大模型包装概念的创业团队;
  3. 第三类是在模型基础上进行产品创新的团队;
  4. 第四类是在垂直行业用模型能力去帮助用户决策,改善用户体验。

后两类实则也是傅盛和朱啸虎争论的重点。

其中,第三类进行产品创新的团队,可能会有很多工具层面的创新。

王冉举了个例子:比如曾经的手电筒APP,现在看起来可能技术含量不高,且很容易被大厂替代,但不能否认这个工具的价值以及当时的火爆。

而第四类和垂直行业的结合,更加考验对于行业场景的理解和认知,在当前落地性更强,商业化的空间也更清晰。正如朱啸虎所言,场景和数据是非常关键的竞争要素。

王冉表示:在大模型时代,把传统业务和AI相结合,需要一定的投入,更多是增本增效,创业者要考虑的是,如果增加的效能大于投入的成本,那么这件事就值得去做。

AI领域从业者李展对深AI表示:围绕ChatGPT的创业,关键点在于是否能将大模型技术在商业模式中的重要性降低。

即便难以成为大的平台级公司,但有自己的存活空间,便有其价值,或者在某个场景中能够领先一步,未来能够被大厂收购也并非不是一条路。

投身AI领域的创业者们,当下依然保持着高度热情。

进入6月以来,AI大模型的市场情绪已经出现了明显下跌,就连ChatGPT的访问量在过去三个月里也接连出现了环比增长率的下滑。

多位投资人的公开发言中谈及AI相关投资,都没有那么乐观,认为现在还处于早期阶段。

但是,AIGC领域的创业已经卷起来了,从大佬到普通从业者,都在寻找其中的机会。

从多位创业者的反馈来看,门槛较低的AIGC创业,现如今早已经竞争非常激烈。

而要真正做一家拥有一定规模的AI公司,已经很难“轻创业”了。创业者们要做好心理预期,如果看准了某个场景的价值,就要保持战略定力。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展为化名)

作者:王敏;编辑:魏佳

来源公众号:深AI(ID:DeepAI2023),一个有AI的公众号。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深燃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