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投资圈怎么都爱请人吃粤菜?|食日谈

 11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80-20230621-37580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投资圈怎么都爱请人吃粤菜?|食日谈

食日谈:在吃喝中见世情。

请客吃饭,粤菜最不容易出错。单看北京几个VC/PE扎堆的区域——东方广场、国贸、华贸,周边都不乏出名的粤菜馆。

东方广场临近王府井,那片区域如今散发着一种过时的港味。80年代郭鹤年5亿美元投资国贸,90年代李嘉诚20亿美元打造东方广场,而这片位于长安街的物业,大约是李超人绝不出手的内地资产。

21世纪开头这十年,最早来中国设立办公室的外资基金有不少都落在了东方广场,长江商学院的北京校区同样位于这里。可以说,东方广场见证了那个买什么资产都蹭蹭上涨的年代,不过,点钞机唰唰作响的轰鸣声终于在狂飙的历史进程里慢慢冷却。尽管全球化经济无远弗届的氛围日益转向,但东方广场、王府中环周围始终残存着那十来年中外做生意的余晖。

金宝街上的粤菜馆可能是风风雨雨走过来的,利苑很像香港的传统酒楼,装修早就过了时,菜品倒从来不失水准,听说这里是粤菜师傅的黄埔军校,技术过硬后往往能出走开餐厅。经典的粤菜,利苑都有,而且口感上较为正宗,没有太多融合。冰烧三层肉是道看起来简单却花了功夫的前菜,酥脆焦黄的表皮适合蘸白糖,底下的肉肥瘦相间,蘸点黄芥末,一口咬下去,胜在毫不油腻。

富临的烧肉并不比利苑更好,但它的叉烧实属上乘,色泽丰润,裹着酱汁的肉质纹理紧实,口感软嫩,确实比很多干柴、还有一股腊味的普通叉烧高明太多了。富临在香港以阿一鲍鱼出名,北京的店同样主打鲍翅,进门就供着个大鱼翅,不免让人联想到“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的公益广告标语,十分激起食客的罪恶感。毕竟香港的富临得到过米其林三星,北京的装潢、服务也是按这个标准看齐的,黑色、米色系的室内空间缀以绿色,整体是典雅的风格,一些椅子、柜子编织的元素带出点南洋风情。用粤语口音介绍菜色的经理也像是香港复刻。

不过,北京富临复刻香港的元素过了头。我和朋友各点了份牛排,说是招牌做法,结果M9和牛真被做成了港式西餐,那些大理石纹路的脂肪本该化作满口牛油香,来润滑柔嫩的肉质,可是这种做法没能保留食材的原味,还刷了两道黑胡椒酱汁,配上了一颗孤零零的芦笋,真让我们哭笑不得,花了大价钱,换来一客“豉油西餐”。

其实也不能说人家货不对版,只是我们没想到港式做法指的真是豉油西餐。这是香港曾经特有的殖民地文化,那时香港人吃不惯正宗西餐,很多人也负担不起高级餐厅的价格,所以当地就演变出了本地化、平民化的西餐,用中式方法或调料来做西式食材,外国人看了翻白眼,香港人看了流口水,俗称“豉油西餐”。《花样年华》里周慕云和苏丽珍就是在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吃着豉油牛扒在试探。富临保留传统的港式做法其实很能彰显文化记忆,但这种做法用高级食材就违背了平民化的原意,也浪费了食材,彼此并不合衬。

同样是粤菜,马路对面的富春居在花样上百变了不少,口味倒不如富临更经典。论室内设计和菜品的气质,富临像唐朝,庄正些,富春居像宋朝,总想往风雅上靠。菜色上,富春居很会“耍花枪”,往往有很中看的摆盘,再配个“富春青花图”的名字,很宋画,总之给人请客者品味在线的印象。我觉得,富春居和位于SKP的北京厨房都像年轻化的粤菜,经典菜色以外,加了不少创新改良,拓宽了食客的选择范围,但其中也有口味的参差,点对菜就显得更重要。

另有些餐厅会花心思在打造好兆头上。在潮上潮就有个花雕火焰鸡,往铜锅里点上火以后,唰一下高温四射,金色的火焰把焦糖色的鸡皮照得油亮,侍应生还会站在一旁说些吉祥话,喻意事业红火蒸腾。听说有华贸的投资人经常请人在楼下某家餐厅吃饭,经理也往往会在甜品处加上公司logo或好彩头的话,助助兴。

这是我关于北京的一些粤菜记忆。其实商务宴请选择粤菜是很自然的事。尤其初次宴请,吃不准对方口味时,粤菜往往是较为安全、体面的菜系。食材丰俭由人,价格不会太低,原料、做法丰富,大江南北的人都容易接受这个口味。当然如果要进一步拉近和对方的关系,或许选择对方的家乡菜才是正道。不过任何饭局成了宴请,吃什么,本身也不重要了,什么菜都成了配角,主客间都有了目的,这饭也很难吃得尽欢。

说到“安全”,当下整个投资圈的氛围也主打一个安全。前阵子听某政府引导基金的LP讲,早就不奢望什么回报百倍的明星项目,只要投的每支基金能保障稳定的收益,就有持续投的动力,最怕过山车型的基金。另一位险资LP同样表示,他们要的GP波动性不要太大,不急着退出,对于IRR的回落也可以理解,但期待业绩的持续性。一时间,在场以往在VC界声名鹊起的GP倒也有些悻悻然。

早期风险投资, 毕竟不是PE,VC是去搏赔率的,但如今当出资人都越来越谨慎时,总要求你先保证胜率,规避风险。这是市场的成熟,还是VC属性的变异?不过,在一顿安全的饭局上,谈一笔安全的交易,倒是相得益彰。

网站编辑: 郭靖
本文为投中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article_ercode.png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投中网,或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投中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 没有更多评论了 ——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