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又一笔年内最大融资来了

 11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285390321620743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又一笔年内最大融资来了

36氪的朋友们·2023-06-03 05:00
清华院士带队创业,7年融了11轮。

近日,上汽集团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嘉兴创颀与嘉兴颀骏一号两只基金,向清陶能源追加投资 不超过 27 亿元 ;其中,嘉兴创颀出资不超过 19.7 亿元,嘉兴颀骏一号出资不超过 7.3 亿元。 

据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20年6月、2022年1月,上汽集团就先后两次参与了清陶能源的融资。此次投资完成后,上汽集团将共持有清陶能源约15.29%的股权。 

如果再梳理融资历史就会发现,自2016年成立后,清陶能源已经完成了11轮融资。除了上汽集团之外,广汽集团、北汽集团都先后注资。财务投资机构也堪称豪华:峰瑞资本、清控银杏、首业资本、和高资本、上海科创基金等一批知名机构都位列其中。 

清陶能源到底什么来头,受到资本如此追捧? 

清华院士带队创业,7年融了11轮

先罗列一些关键信息:清华院士团队、投前估值206亿、固态锂电池赛道,公司400wh/kg的第二代产品即将列装上汽整车产品。 

2016年,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策文与其学生冯玉川、李峥等人,组成创业团队成立了清陶能源,主攻固态锂电池的研发与生产。 

当时,固态锂电池仍是实验室中的技术。不过因其远超液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受到学界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 

南策文就是长期为固态电池鼓与呼的学者。在接受《能源评论》的采访时,他分析道“全固态锂电池……取代传统电池里的隔膜和电解液,从而解决安全问题。同时,采用全固态电解质后,可以使用金属锂作为负极,从而提升能量密度……从解决安全问题、用现有的材料来提高能量密度角度来看,全固态锂电池可预期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值得大力发展。” 

而再往前,南策文团队是国内最早研究固态电池的科研团队之一。1997年,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推动实施“基础研究重大项目计划”,简称“973”。这是我国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举措。 

在“973”的众多科研项目中,功能陶瓷的研究方向就落在了清华大学材料系教授南策文身上。自2002年后,南策文带领团队在该领域不断攻坚。固态锂电池正是其中的课题之一。2006年,南策文团队研发的LLTO(锂镧钛氧)固态电解质材料表现出优秀性能;2010年开发的石榴石结构LLZO(锂镧锆氧)固态电解质材料工艺成熟。这些早期的技术积累,为此后清陶能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所以当2016年选择创业时,清陶能源立刻收到苏州昆山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在一年之内完成了峰瑞资本A、B两轮投资。 

昆山政府和早期投资者没有押错。 

在成立两年后,清陶能源的固态电解质产业化基地就开始投产。其产品开始供应数码产品和特种储能领域。随后清陶能源几乎按照一年一轮(甚至一年两年轮)的速度快速融资扩张。

不到7年的时间,清陶能源已经成长为估值超过200亿的超级独角兽,更是固态电池赛道的头号玩家。 

目前,清陶能源的管理团队均出身清华。董事长冯玉川,2003年考入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就读本科,2007年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在科研期间,与日本丰田等公司开展固态电解质材料开发的深度合作,拥有锂电池行业丰富的管理经验。 

清陶能源总经理、CTO李峥,则是冯玉川同门同学,在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先后取得本科、博士学位、并且毕业后在江苏省能源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据天眼查显示,清陶能源的股权结构中,冯玉川持股14.65%,李峥持股14.21%,南策文持股8.88%(本轮融资前)。 

除此之外,清陶能源的多位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均来自清华材料科学与工程。这样一支兼具科研实力和产业管理经验的强大团队,正是清陶能源迅猛发展的第一动力。 

联手产业巨头,第二代产品即将下线

那么清陶能源的业务进展到底如何? 

先来看看主营业务。到目前,清陶能源已经发展出三大业务版块: 

其一是新材料版块,包括固态电解质材料、复合隔膜材料和凹土新材料;其二是固态锂电池版块,包括电芯、动力电池、数码电池和特种储能等产品;其三是自动化装备版块,包括自动化设备包括隔膜涂布机、高金福锂电池隔膜分条机等锂电池自动化设备。此外,还包括锂电池回收等业务。 

用清陶能源自己的话说,形成了“新能源材料—固态锂电池—自动化装备—锂电池资源综合利用—科研转化—产业投资”的完整产业链布局。 

而在技术路径的选择上,李峥在今年5月召开的“国际先进电池前沿技术研讨会”上披露道,“(清陶与清华大学的研发团队)提出了以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为研发技术路线,在保持无机固态电解质的性能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复合材料设计改善工艺性能,从而为固态电池产品化提供了可能性。” 

南策文此前接受采访时,对复合路线选择给出了解释,“(无机-聚合物的复合体系)可以使离子电导率保持较高水平,而且可以做到柔性,保证高分子的加工性、柔性,特别是它可较大程度上利用现有锂离子电池制造平台,可基于现有平台,根据固态电解质引入以后所发生的变化特征,来调整相应的制造设备。要快速转向大规模产业化,可能最容易的一条路线还是无机-聚合物复合体系先试先行。” 

目前,清陶能源已经申请国家专利500多项,其中一半是发明专利,获得授权的有300多项。 

据清陶能源公布的产品/产能进展看,清陶量产的第一代产品是半固态电池,液含量在5%-15%之间,能量密度在240-420Wh/kg之间,已经拥有1.7GWh现有产能和10GWh在建产能; 

第二代准固态电池液含量小于5%,能量密度为400-500Wh/kg,即将与上汽集团合作,装配到上汽整车产品上; 

第三代全固态电池内没有任何液体,目前已经完成了实验室阶段的验证,正在进行产线的设计和工艺开发相关工作,能量密度在500Wh/kg以上。 

再统计一下清陶能源的产能。去年底清陶能源产能达到1.7GWh。今年2月,与成都郫都区达成战略合作,将投资100亿元,建设15GWh清陶能源动力固态电池储能产业基地。而据东吴证券披露的信息,清陶能源远期规划将拥有35GWh产能,其中宜春10GWh,昆山10.7GWh,成都15GWh。 

提及产品研发与产能扩张,就不得不提及清陶能源与产业资本的合作。 

2020年7月,搭载清陶固态电池的北汽集团、哪吒U纯电样车下线。一年后,轻量化的固态电池产品又携手广汽埃安亮相车展,这款产品的电芯能量密度达到了320Wh/kg。2022年11月,清陶能源还与北汽福田联合开发了了首套商用车固态电池系统,目前已经完成调试,正式下线。 

不过合作最深的还是本次的投资方上汽集团。 

上汽集团于去年7月,与清陶能源共同挂牌成立了固态电池联合实验室。其目的是共同打造适用于上汽第二代技术底座2.0版本的固态电池技术。苏州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清陶研究院院长何泓材在一次演讲中就说道,“清陶与上汽集团联合开发了一款电池,能量密度达到了368Wh/kg,单体总量是116Ah……整个电池的循环寿命可以超过1000次。以CLTC综合续航工况实测的续航里程可以达到1038公里。” 

想必很快搭载清陶能源固态电池的上汽整车就会面世。而清陶能源与上汽集团的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或许正是本次上汽决定战投的主要原因之一。 

固态电池,全球逐鹿

固态电池作为电池产业链的“圣杯”,早就挤满了重量级玩家。 

比亚迪、宁德时代赣锋锂业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新能源汽车公司/电池公司在固体锂电池赛道早有布局。而在非上市的科创企业中,也不止清陶能源一家。同样是院士带队的卫蓝新能源也颇具实力。 

2016年,中科院院士陈立泉、研究员李泓、北汽总工俞会根共同创立的卫蓝新能源。已经发展为国内固态电池领域的头部企业。 

据公开资料显示,卫蓝新能源已经拥有了湖州、溧阳、淄博等多个生产线。2020年8月,溧阳基地中试线投产。2022年6月,湖州基地投产。其能量密度360Wh/kg的固态电池产品,计划将在蔚来ET7上率先使用。 

在资本端,卫蓝新能源的融资表现不俗。自2017年获得天使轮投资后,一共完成8轮融资。在最近的D轮融资中,中信建投、中科创星、顺为资本、招商资本、国投创益、联想创投等17家机构共同注资15亿元。其估值也近200亿。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仔细对比卫蓝新能源和清陶能源两家公司的产业投资方,就会发现其中的竞合关系:押注卫蓝新能源的公司有小米、蔚来、华为、吉利。而抱团清陶能源的是上汽、北汽、广汽和哪吒汽车。不同的产业资本,或将影响固态电池未来的市场格局。 

再放眼全球市场,美日韩等国也在固态电池赛道上齐头并进。丰田、松下、本田、三星、Solid Power、Quantum Scape 等公司都摩拳擦掌。 

丰田在2014年就在研发出400Wh/kg的固态电池,计划2025年左右量产。三星在2022年3月开始建设全固态电池试验线,计划在2027年量产。 

美国企业Solid Power与福特、宝马和现代等汽车公司合作,在2021年交付了能量密度320wh/kg的全固态电池,计划到2025年开始量产350wh/kg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另一家美国公司Quantum Scape,则与大众等企业建立合作,计划在2024年建设1Gwh的试生产线,2025年开始量产。 

华泰证券的研究预测,全固态电池普及可能要等到2030年左右。但显然对于锂电池研发企业而言,2025年前后就将迎来第一波产能扩张。 

参考文献: 

东吴证券,《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固态电池行业深度》 

华泰证券,《新能车前沿技术之七:固态电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投中网”(ID:China-Venture),作者:杨博宇,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