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极米、坚果互撕背后:行业萎缩引焦虑,极米研发占比远低于科创板平均值

 11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284546242566153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极米、坚果互撕背后:行业萎缩引焦虑,极米研发占比远低于科创板平均值

36氪的朋友们·2023-06-02 12:57
互撕背后是市场低迷。

5月29日,鲸平台获悉,近日,坚果公司CPO在其朋友圈发文,疑似内涵投影仪业内的“老大哥”——极米科技技术廉价、烧钱营销,原文案是: 

“如果所谓的‘行业老大’在赚取了行业最多的利润后,不把用户给的真金白银用来推动行业创新与进步,而是用以次充好的廉价技术和颠倒黑白的烧钱营销来打压创新者,开行业倒车,那这个行业就离死不远了。 

文案下面还贴有一条名为“不同光源对决极米rs pro3对比坚果N1U”的视频链接。 

对此,极米方在朋友圈回应称,认为坚果方是在炒作、碰瓷,并强调极米科技对科技的资金投入公开透明,没什么可质疑的:"看到大家发来的截图和链接,感觉到匪夷所思:这都什么年代了竟然还有品牌公关硬要碰瓷营销“撕逼”? 

1、一个对比评测甚至连极米产品都没出现过,不知道对比的到底是啥。无法评价! 

2、极米是上市公司,合规发布财报,多少销售费用多少研发费用清清楚楚。 

有时间搞这些有的没的不如好好做研发好好做产品,一起把蛋糕做大……" 

v2_0982287257e54e69a301deaf36458512@46958_oswg182522oswg287oswg614_img_000

互撕背后是市场低迷

公开信息显示,发起互怼方坚果投影的母公司为火乐科技,专业从事智能投影设备研发及生产,是阿里巴巴投资D轮的微投行业独角兽。 

商业化进程落后于极米科技,不排除坚果“碰瓷营销”的可能。回顾科技发展史,碰瓷营销可以让品牌快速露出,性价比很高,是商战中的常见行为。 

坚果方的出发点不得而知,但已知的事实是,投影仪市场低迷,市场内卷。 

专业机构数据显示,2023年无论是3月还是一季度,中国智能投影零售销量都远不及去年同期。 

洛图科技发布的2023年3月《中国智能投影零售市场月度追踪》报告显示,3月智能投影线上市场销量为28.5万台,同比下降6.1%,环比下降1.9%。2022年3月,中国智能投影市场线上销量为30.3万台,同比增长15%,环比增长24%。 

2023年一季度,中国智能投影线上市场销量为91.9万台,同比下降4.4%。线上+线下销量为142.8万台,同比增长7.9%。2022年一季度,中国智能投影市场销量为132.3万台,同比增长22.1%。 

极米科技赚得盆满钵满?

“赚取了行业最多的利润”,不搞创新,技术廉价,以次充好,烧钱营销……坚果方痛斥极米的这些行为,属实吗? 

极米方回应的是“极米是上市公司,合规发布财报,多少销售费用多少研发费用清清楚楚”。咱们就用数据说话。 

赚取利润方面,极米科技发布的2022年财务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42.22亿元,同比增长4.57%;归母净利润约50.15亿元,同比增长3.72%。 

毛利率方面,主营业务整机产品毛利率为34.37%,最暴利的业务,反而是占比不大,但是增长较快的“互联网增值”业务,其毛利率高达近93%。 

v2_418823ea129448788c45e4338ccdd312@46958_oswg58382oswg421oswg208_img_000

小鲸在此前的文章《极米科技:“投影仪一哥”的故事,还能讲多久?》中提到过,互联网增值服务,主要包括应用分发和影视内容服务。影视内容服务,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家中有一台极米投影仪,每当你在极米自家系统打开一部爱奇艺付费电影,极米就能享受内容付费的分成,有点“一本万利”的意味。这是一块很讨巧的业务,有可能成为极米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极米不搞创新,烧钱营销?

对于科技属性比较高的个股而言,市场关心的问题是,企业究竟把钱花在哪了?是脚踏实地搞研发,还是砸钱买广,搞噱头? 

极米科技上市之初,其科技含量与产品体验是一大“招牌”。据极米科技介绍,行业主要技术门槛分为两大块:商用市场投影设备的技术门槛在于散热性能;消费级市场投影产品的门槛在于整机设计及算法开发。 

综合企业描述和用户反馈,以上技术的先进性,可以转化为使用体验,从而形成品牌力与护城河。 

百度风投刘维曾表示,投资极米的一个原因就是看重极米打磨产品的能力。极米一直在想办法简化自己的操作方法,多次迭代之后几乎做到了跟电视机一样开机就能用,这让很多因嫌麻烦不愿尝试新事物的消费者迈出了第一步。 

然而,最新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极米科技研发费用与研发投入占比呈上升趋势,但是放在整个科创板,不算突出。 

不过,结合最新数据和企业回应看,极米科技的在研发方面的表现只能称得上是良好,没有形成明显壁垒,其销售费用也确实高于同行。 

极米科技发布的财报显示,2020年全年,公司研发费用为1.39亿元,研发投入占比4.9%,不到2020年科创板整体研发投入占营收比的10.4%的一半。到了2022年,公司投入研发费用3.77亿元,同比增长43.49%,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提升至8.93%。不过,上交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科创板公司全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已经上升至16%。 

v2_2c47e1200fa34169a4b61dbce6b27094@46958_oswg58574oswg456oswg200_img_000

2022年,极米科技销售费用为5.98亿元,占收入比重为14.16%。Wind数据显示,这个比重远远高于同属“新型显示技术板块”的平均销售费用占收入比重3.65%。 

2021年3月,极米科顶着中国“智能投影仪第一股”技登陆科创板,上市股价便大涨近300%,报收528元/股。 

5月29日,财联社|鲸平台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极米科技,询问其行业竞争力何在,对方的回答显得很模糊,反而一直在强调自己作为“投影仪一哥”的身份,有吃老本之嫌。对方表示:“极米科技与上市之初一样,保持着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据IDC数据,公司自2020 年起已连续三年取得出货量及销售额双第一。 

而当问及企业有没有同行难以企及的技术壁垒,对方表示:“极米科技出新频繁,且产品各项指标相对‘均衡’”。 

此番模糊的回应,显然与极米科技“智能投影仪第一股”“刷新科创板最赚钱纪录”等光环相去甚远。 

毕竟,科技股不同于消费股,立住行业地位,不能靠曝光和频出新,而是要靠硬科技、难以复制。人们对极米科技的预期,绝不仅仅是“出新快”“均衡”而已。 

二级市场也在用脚投票。截至2023年5月30日下午发稿,极米科技股价为153元,距高点626.52元已累计下跌75.58%。 

v2_1ef989d8ec034409b890279d033a1445@46958_oswg97865oswg555oswg247_img_000

坚果、极米对投影机光源技术存在分歧

除了抢市场蛋糕造成“互斥”,坚果、极米双方还对投影机光源技术存在分歧。 

坚果CPO发文下方是一名B站Up主发布的一期关于极米RS Pro3和坚果N1U明基新机i780的不同光源的测试视频链接。在视频中,该Up主对比了采用灯泡、三色激光和混光技术的投影机产品,并称三色激光就是目前最强的(投影)技术。 

一位接近极米科技的人士向媒体记者称,视频里没有出现极米的RS Pro3真机,且极米产品投影的画面跟其他产品评测拍摄的相机参数不同,评测的环境也不同。“这是不公平的一个对比评测,行业做对比评测也不应该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据了解,投影机光源从热发光传统光源(汞灯、氙气灯)逐步演变到单一固态光源(LED、三色激光、单色激光)。此前,LED光源技术带来了画质的提升,但亮度方面存在一定瓶颈。近两年,部分投影企业开始采用激光光源技术。从公开资料来看,坚果的一些产品便采用了三色激光技术。 

而极米于5月10日在四川宜宾召开发布会,推出第三代投影光源技术Dual Light超级混光,并同时推出搭载了该技术的RS Pro 3。极米表示,第三代投影光源技术将激光和LED光源合二为一,两种光源相互补充短板,具有超高亮度、超高色域、超高色准、自然光源等特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蓝鲸浑水”(ID:hunwatermedia),作者:鲸平台,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