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棉花娃娃,盲盒真比不了

 11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ebusinessreview.cn/newsinfo/5990096.html?templateId=9223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棉花娃娃,盲盒真比不了

43841036.jpg

题图摄影唧唧

作者:考拉是只鹿 | 编辑:葛伟炜

刚一见面,Sara才上大一的小侄女就拉着她进屋去看自己养的娃。“姑姑,给你介绍一下:他叫Dylan,我儿子。”说着,小侄女整理了一下Dylan身上穿的衣服,继续绘声绘色地描述起来,“养了大半年了,衣服也做(买)了好几套,目前是春秋、夏季和冬季各两套。”

Sara伸手拿过Dylan,360度仔细端详了个遍。Dylan捏上去软绵绵的,手感确实舒适得很。他有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和一头金色的秀发。大概是即将进入夏季的缘故,侄女给他搭配了一身颇有些“夏威夷风”的衣着:潮T、沙滩裤外加夹脚拖,头上还扎着一根天蓝色的发带。

“这和姑姑小时候玩儿的过家家很像啊,不过要精致多了。”Sara感叹。

“是吧,其实90后、00后甚至80后都可以玩这个。我很早就想入坑了,但那时候在准备高考顾不上,现在上大学了,终于有空捯饬Dylan了。”

80后的Sara看着眼前笑颜如花的小侄女,宛若看到了20多年前的自己。那时候的她没有什么玩具,但有一个心爱的小熊玩偶,她叫它“维尼”,尽管她知道,那不是真的维尼。

说起来,Sara和小侄女很久才能见一回,算不上特别亲近。这个名叫Dylan的棉花娃娃却一下子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在她们同时触摸到棉花娃娃的时候,仿佛时空交错,童年抱着公仔的快乐原来可以绵延到成年,这份美好虽已久远却丝毫未变。

18897161.gif

盲盒还真比不了 

棉花娃娃,是指主体用棉花、聚酯纤维(大多是聚酯纤维)等制成的玩偶娃娃,最早源于饭圈文化盛行的韩国。韩国经纪公司会将娱乐明星的形象卡通化,制作成5~40cm不等,10~20cm最常见的棉花娃娃,以官方周边的形式流通于粉丝群体。

大约从2018年起,棉花娃娃在国内兴起,可以分为有属性和无属性两大类。其中有属性指的是有制作原型的,如依照明星、动漫人物等外形制作的特定属性娃娃,相对售价更高;反之则是无属性娃娃。

不难理解,有属性娃娃的爱好者大多是90后、00后追星族;而无属性娃娃的消费者年龄层次分布更为广泛,从五六岁到30岁以上不等。

购买棉花娃娃的9成以上都是女性消费者,她们购买无属性娃娃更多是为了满足陪伴和打扮的需求,也在“娃圈”内被称为“娃妈”“太太”“娃太”“uu”“ee”(姨姨、妈妈的姐妹)等。

43841097.png

淘宝上的棉花娃娃

随着棉花娃娃近几年的爆火,娃衣、娃用饰品和娃用假发等衍生品市场也在如火如荼地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一条若隐若现的商业链。

有人会把棉花娃娃和盲盒作比较,毕竟两者都有潮玩的属性,也都以萌萌的玩偶或者摆设为卖点。但在Sara小侄女的眼中,棉花娃娃的玩法更纯粹、更特别,也更健康。

“在我看来,许多人开盲盒的乐趣在于‘集邮感’和‘收集癖’。可是那种集齐一套的快感,持续时间非常短暂。一旦有新的盲盒系列出现,这份快感就会迅速消失,又需要新一套盲盒的集邮打卡成功才能填补内心的缺失。这样的快乐并不健康。”

“可是棉花娃娃并没有这么复杂。我们不需要集齐一整套,追求强迫症式的体验感。虽然也有给棉花娃娃换装的盲盒,但是大多数人更享受指定款或者自己动手DIY。而且正因为有DIY的元素穿插其中,从五官到头发,从衣服到鞋子,都能根据自己的爱好量身设计。这一点,盲盒还真比不了。就算你集齐了全套,最终还不是和别人的盲盒一样吗?”

“比如Dylan,用的是高质量的聚酯纤维,手感会好一些。而且从外观来看,Dylan的肤色也会白不少。发色、衣服这些的选择都是精挑细选后的结果,反正我自己是非常满意。”

同样的DIY风潮也出现在“咕卡”这一文创新玩法上。和棉花娃娃一样,咕卡也起源于韩国的饭圈文化,“咕”由韩语音译而来,意为“装饰”,简单来说,咕卡指的是装饰卡片。不过,如今的咕卡已经扩展到装饰卡套、装饰挂件等,可以说“万物皆可咕”。

从收集美到创造美,无论是棉花娃娃还是咕卡,都承载着消费者的灵感设计和精神寄托。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棉花娃娃诠释着每一个女生对小确幸的追求,也触碰着万千少女心底的那份柔软。

18897163.gif

 梦中情娃的陪伴 

根据微店2022 年初发布的《2021棉花娃娃玩家洞察报告》,在棉花娃娃的玩家大军中,00后占比最高,达到43%;排在第二的95后,占比达到26%,往后依次是90后、80后、05后。此外,颇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已经到了“不惑之年”的80前一代,也占到了4%。

这种跨年龄的受欢迎程度正说明了,陪伴属性的玩具极易引起消费者共鸣。

几年前,一款看似十分无聊的游戏《旅行青蛙》在一夜之间“莫名其妙”火遍全网。一时间,上班摸鱼看一眼蛙蛙去了哪里旅行,成为无数白领每天的打卡必修课。其实,“梦中情蛙”的横空出世和当初的电子宠物可谓异曲同工。

43841131.jpg

图源《旅行青蛙》

Sara正是在这样的共情之下,感受到了棉花娃娃所给予的温暖:“我们这一代都是独生子女,童年大多是在毛绒公仔的陪伴下度过的,我最喜欢的‘维尼’现在还躺在我家的储藏室里。我读书那会儿还养过一只电子宠物恐龙,每天喂食、喂水、‘溜恐龙’,忙得不亦乐乎。所以我看到小侄女的娃娃时,特别能理解她这种花了许多心血‘养娃’的感受。”

不管几岁,玩具万岁。

当玩具拥有了“拟人”属性之后,玩具之于人类,就不再只是一个萌物,更重要的是有了强烈的陪伴属性。

在B站和小红书上,带着棉花娃娃去旅行的视频层出不穷。她们为其拍照、做vlog,棉花娃娃之于这些博主们,早已成为了其生活中的一分子。

43841140.png

带着棉花娃娃去旅行,图源小红书

棉花娃娃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平民化的价格。

相较于BJD(球型关节人偶)动辄大几千的价格,棉花娃娃的售价无疑亲民了好几个级别。虽然有的爆款娃娃也有被炒到几百元、甚至几千元的情况,但是大多数棉花娃娃的均价在几十元。

对于学生党而言,这一价格是可以承受的;而对于犹豫不决是否要入坑的女性消费者来说,更低的单价则让她们在尝试的时候卸下心理包袱。因此,棉花娃娃的受众群体对比BJD要更为广泛。

Sara的小侄女就是典型的佛系玩家:“我虽然入了坑,但不想一味靠买高端娃娃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白富美有富贵人家的玩法,我们贫民窟女孩也有自己的玩法。砸钱做成的娃娃固然精致,但每一个娃娃对娃妈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别人家的孩子再好也比不过自家的。在我的心中,Dylan就是全世界第一可爱、第一帅。”

在这个群体性孤独的时代里,棉花娃娃就这样带着几分复古、几分新潮进入了女性消费者的世界。拥有一个专属的娃娃,给予了人们最平凡的快乐。

童心可以未泯,少女心也不止于少女。

18897165.gif

正规军打了个响指 

根据2020年的数据,微店上的棉花娃娃商家超过4000家,每天活跃用户超过7万人。据《2021棉花娃娃玩家洞察报告》显示,当年棉花娃娃线上交易额已经突破10亿元大关。

此外,微店还曾在其线下品牌微店Park举办过国内首场大型棉花娃娃展。全国各地的娃妈们纷纷“带娃赴会”,使得棉花娃娃在线上线下都形成了社交属性。

除却这些还算振奋人心的数字,现实却是,我国大部分棉花娃娃产品尚处于“自发拼团+少量定制”的小工坊阶段。就连棉花娃娃的主要购买渠道也是局限于微店。

虽然部分头部商家年销售额已破千万,但虾兵蟹将各自为阵的态势使得许多棉花娃娃落得了个“黑户口”。

以有属性娃娃为例,粉丝制作确实能体会DIY的快乐,也可以作为个体户单独售卖,可是一来没有官方授权,二来个人的小打小闹很难形成量产。

值得欣慰的是,在棉花娃娃不断本土化的进程中,正规军已经开始显山露水。

2020年,“Rua娃吧”与热播电视剧《有翡》合作,推出了以赵丽颖和王一博两大主演在剧中主人公为原型的棉花娃娃,被业界视为中国棉花娃娃行业从“杂牌军”走向“正规军”的关键一步。“Rua娃吧”同时也是国内第一个正版IP授权的棉花娃娃品牌。

43841162.jpg

《有翡》棉花娃娃,图源“Rua娃吧”

截至目前,“Rua娃吧”已经先后同雅诗兰黛、真果粒、QQ音乐、茶百道、潮牌INXX、梅花体育、艺术家宫西达也等多方达成合作。

对于所有想要在棉花娃娃领域有所建树的品牌军而言,需要打造的主要是两大板块。

首先,自有IP的塑造无疑是重中之重。

有属性娃娃之所以比无属性娃娃普遍单价高,就是因为IP的作用。棉花娃娃品牌方当然可以和广大电视剧或者跨界品牌合作,推出合作款有属性娃娃。

然而说到底,不管是从品牌追求更高毛利率还是长远稳健发展的角度,拥有多个“能打”的自有IP都是更优选择。

类比来看,盲盒龙头品牌泡泡玛特的业务模式中,IP同样是公司业务的核心。这也对公司设计研发部门提出了更高的门槛,而工艺和品质的相应要求也需要跨阶梯式的提升。

其次,除IP以外,品牌还需要打造出自己的DIY体系。

假如仅仅是贩卖制成品的棉花娃娃,对广大娃娃爱好者来说就少了DIY的乐趣;而如果要考虑每个消费者的诉求,推出不限规模的定制服务,又难以形成大规模量产。

不过,依然存在折中且讨巧的做法,那就是将可以DIY的配件大规模量产,包括发套、衣服、鞋子、饰品等,都可以制成标准化的样式,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购买后再进行相应搭配。

对此,Sara的小侄女也表示认同:“我自己肯定是希望能有更多优质的品牌进入棉花娃娃这个行业中。就像当初国产文创品牌的诞生一样,胶带、贴纸这些对于手帐爱好者来说都是刚需。棉花娃娃的配件也是一样的。如果有心仪的国货品牌,我一定双手双脚支持。”

从上游生产侧来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玩具生产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玩具工厂和最完善的配套产业链,棉花娃娃的成长土壤可谓肥沃;而从下游终端来看,需求侧的热情更是逐年高涨。

对于棉花娃娃这个细分行业来说,消费者是“心有所想”,而商家要做的则是“如有所愿”。

至于如何能与靠谱的工厂合作、甚至在成规模后建成自有工厂,形成高质量、高稳定性的供应链?如何能将自有IP做成除棉花外的其他产品线?这些问题留待冉冉升起的棉花娃娃品牌们后续去思考。

让国货品牌成为棉花娃娃行业中的王者,不只是万千少女梦,更承载着亿万国人心。

18987890.jpg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