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与AI疯狂内卷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ai/583667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人类与AI疯狂内卷
随着ChatGPT用户量破亿,人们开始关注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尽管ChatGPT只是AI初生儿,但它显示出无与伦比的能力和表现欲,多方面的表现逐渐掀起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关注度。对未来AI进一步成长,不可避免地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变化,许多人担心智能化将使绝大部分人成为“无用阶层”。

十多年前,当聊乔布斯和iPhone还是少数人的酷炫话题时,包括聊得最嗨的那批人,都没有意识到,“移动互联网”这个东西,将如何迅猛地再造这个世界。
此时此刻,同样的故事又在重演…
开年至今,ChatGPT的热度丝毫没有下降的意思,从市场释放的爱意就能看出来:能攀亲带故最好,非亲非故的创造条件也得上。
一方面,因为它确实牛。写诗歌、编代码、帮考试、绘画、吹牛无一不通,相比“人工智障”的前辈们,对人类语言的理解和处理游刃有余,且表现欲十足。
短短两个月,用户量就突破1亿,创造历史。
人们憧憬着,AI时代的大门,是不是就要打开了。
另一方面,则是恐惧。令人惊叹的ChatGPT,只不过是AI初生儿,就近乎无所不能。等它进一步成长,必然会对劳动力市场造成天翻地覆的变化。
届时,绝大部分人,会不会成为没有任何经济价值的“无用阶层”?
这是个看似无解的命题。

一、进步的代价
自珍妮纺织机发明后,人类与机器的冲突,始终是一个广受青睐的主题。
1811年3月,英国本土。随着自动化纺织机的普及,工厂主们不再需要技术娴熟的工人,更倾向于雇佣廉价的无技术劳动力操作机器,节省成本。
大量手工人因此失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在伦敦、曼彻斯特等率先工业化的城市,穷人生活急剧恶化,平均预期寿命缩短了10年,仅有40岁。
为了生存,他们愤怒地集结在一起,砸毁机器和作坊。这股骚乱,短短两年便蔓延至英格兰全境,史称“卢德运动”。
在与政府对抗的过程中,卢德党人大批入狱,或被流放到澳大利亚。
1907年,纽约市共有600名点灯人。他们的职责,是在每天黄昏时分,爬上路灯柱,点燃瓦斯路灯,避免城市陷入黑暗。
然而,1880年诞生的电灯,仅仅发展了20余年,就要取代这些人的工作。当年4月,一场点灯人的示威游行,爆发了。他们的结局显而易见。
历史上,类似的故事实在太多。
每次科技进步都会迅速淘汰一批人——而它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收益,往往要在一代人以后,才能显现。
当然,至少以后来者的视角,科技进步的结果,总是好的。
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美国为例:
1909-1949年,得益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收获,美国成为电气时代的主导者,重大发明接连诞生,刺激汽车、飞机、电话、家电等行业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职缺,美国贫富差距开始缩小。
这个时期,蓝领阶级的话语权越来越大,收入足以让一家人过上体面生活,并将后代送入大学接受教育。
在全民步入中产阶级的背景下,60年代的美国,贫富差距达到历史最低值,黑人平权、嬉皮士等社会运动风起云涌。
也正因如此,美国人至今都在怀念那个时期,这一点我们在许多影视作品中都能看到。

但历史总是在不断前进的。
1946年出现的计算机,经过二十年的发酵,终于开始对人类社会产生实质性影响。
冷战秩序中,苏美两国通过电子和原子能技术,开辟出电子信息时代,将人类社会拖入第三次工业革命中。
彼时,美国报纸每日的热点新闻,几乎都是“自动化技术会不会导致失业”。被逼无奈之下,肯尼迪不得不出面回应,称:未来10年,每周将提供2.5万个职业,给那些因为科技进步而失业的人。
从结果来看,虽然控制住了失业率,却无法保住注定成为“代价”的那批人。
随着各种机器的自动化程度迈入了新台阶,作为美国社会中流砥柱的大批蓝领(大部分是机器操作员),重要性越来越低。
反之,受过大学教育的白领阶层,更受就业市场青睐;同时,美国的教育系统,并没有将更多人培养成适应新时代的高技术员工。
造成的结果,是低收入、高收入群体越来越大,只有中产阶级越发弱小,加速了阶层分化,从而导致美国今天的民主危机。
当然,科技革命并非唯一原因,同时还有冷战结束、超全球化等因素影响。

回顾前三次工业革命进程,我们应该能发现,它们有本质上的不同。
工业1.0,主要标志是水力和蒸汽机,实现了机械化,是“替代型”的科技变革。手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所以会导致大量人失业。
工业2.0,则是“赋能型”,主要标志是电力和电动机,实现了电气化。虽然在前期也导致了部分人失业,但期间诞生的无数发明,反而增加了更多就业机会。
工业3.0,也是“替代型”科技变革,要标志是电子和计算机,实现了自动化,大批技术人员只能被迫转入服务行业,阶级分化加速。
那么,即将开始,或者说已经开始的工业4.0——智能化变革,是哪种类型?
很遗憾,大部分AI技术,都是“劳动替代型”。
二、失去的地位
在人类忙着卷来卷去的时候,AI已经完成了一次重要进化。
尽管ChatGPT的“无所不能”,只表现在部分领域,但鉴于其学习、进化的速度,我们可以客观和确定地说:
人工智能,已经并将深远的改变我们的生活。
就目前而言,AI对各行各业的改变,可以概括为两方面:定制化和自动化。
1. 定制化
现在各种网购和短视频平台,基本都做到了精准推送。这是大数据根据我们跟系统的互动模式,来学习我们的喜好。
其优势在于,低成本地为每个人提供了“私人定制”。在没有AI的时代,这是不可想象的。
被大数据“监视”的感觉,我们已经体验了好些年了。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进一步发展,所有人的业余生活将更加丰富,看到的、听到的也更加复合自己的心意。
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型媒体越来越难做,互联网内容更加碎片化、去中心化,从而进入Web3.0时代,我们可以简单将之看作进化版抖音。
对个人而言,这种趋势是好的,能吃到更多数字时代的红利。

2. 自动化
前三次工业革命,已经让绝大部分手工生产实现了流水化生产。
而AI带来的,是决策自动化。
比如,工厂中对管道进行检修的前置作业是关停阀门,调度员每天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产生新的工作顺序并安排给工人去实施。
这样的日常流程中,调度员们虽然会尽力按照规程制定每天的任务,但不可避免会犯错且效率非常有限。
而这种“重复的、蕴藏可挖掘”的模式,如果交给AI,就能通过历史数据高效自动化流程,使得准确率大幅提升。调度员的工作内容,也从制定任务变为审核任务,负担大幅降低。
这种模式,大概率是未来大部分工业的发展方向,而且还能再度进化。

AI虽然能作出决策,但数据来源还是依赖人工写Python代码和部署模型,这就造成了后续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比如数据格式的变化,或者自动化需求的变化都会导致前期的部署完全白费。
所以现在,许多企业都开始转入巨头们提供的一体化平台,比如英特尔的大数据分析和Analytics Zoo。
这类的平台的作用,就是把我们人工在制造和部署人工智能模型的过程进一步流程化,解决“从前100米到最后100米”的问题,从特征工程到模型部署和更新的问题。
根据以上的例子,我们发散一下,哪些职业和岗位,比较容易被AI取代?
据牛津大学研究:替代概率大于50%的工作与产业为,办公室文员、搬运工、店员、销售、林业、渔业、农业、建造业;替代概率30%-50%为业务运营和个人护理;比较不容易替代的为教育、管理、数学、服务机构、文娱、工程师、法律、医疗等行业。
总体估算,现代社会将有47%的职业被自动化机器取代,主要是低收入、低技术职业,和前几次工业革命一样。

比如在英国,过去50年里,没有大学学历的劳工实际收入并无增长。而最富有的1%人口,收入翻了3倍。
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中,这种两极分化的趋势,很可能继续维持。
一批理想派,天真地认为,当AI普及后,人类的工作时间将大幅缩短,从而有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
60年代,未来主义者曾抱有同样的看法:他们认为,到2000年,美国工人的周工作时长将减少到14小时。
但事实告诉我们,时至今日,美国人的平均工作时长依然超过40小时。相比60年代,并无变化。

套用哈佛经济学教授劳伦斯·卡茨的观点:“只有教育水平超过科技进步对职业的需求,将更多人训练成高技术人才,他们才有工作可做,从而使劳工阶层变得富裕。”
这是我国如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终极目的,但真正实施起来,真的很难,就像80年代的美国一样。

毫无疑问,科技的进步,必然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有一部分上个时代的残留品,为之牺牲。
话虽如此,肯定没人想被牺牲的。那么,在人工智能高度发展的未来,那些不容易被取代的职业,又有哪些特征?
或者说,人类继续存在的意义在哪里?
三、存续的意义
现代人很容易沉迷于简单的快感。
刷短视频是最典型的例子:划划手指,永远都有新鲜的刺激满足我们最直接的需求,一秒钟的都用等。
饿了怎么办?切换到外卖app。看到好东西?直接点击下单…
这些过程中,我们所有的烦恼都被产品经理解决了,只剩下快感,一天到晚乐此不疲。等反应过来,天已经黑了。
你绝对有过这样的经历。但你会感觉特别空虚,突然觉得人生没什么意义。
即便AI再进化几个时代,它所能带给我们的,也只会是更多的快感和便利,而不是真正的“意义”。
各位,这就是AI时代,我们面临的最大危机,同时也是你我的机会。

此处的“意义”,特指只有人类才能创造的东西。
比如,我们看一部电影,可能会泪流满面,也可能觉得浪费时间。花费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票价,我们从不同的故事中得到的感受完全不同。
这一点,AI是无法判断的。尽管ChatGPT也可以写小说、写剧本、拍电影,甚至还能通过大数据计算,哪种表现手法点击率会比较高,工作效率千百倍于常人。
但是,它无法理解,故事到底激发了人哪种情感。
最简单的例子:大多数人写给初恋的第一份情书,是在十几岁的年纪,基本还是初中生,不论文笔还是逻辑性,可谓一塌糊涂。
比如他说,电影院街边的树又落叶了,你还记得那条街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地方…(可能不是这样,青春期孩子的语气有点难模仿)。
这些特有的构建的场景,只有相互交流的人才懂,旁人也能想象出画面。
只有AI不知道什么意思,甚至觉得狗屁不通。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交流”和“构建”。
这两者源自每个人独特的“灵魂”,是AI不具备的天赋。
ChatGPT可以学习生成情书,写最上等,最华丽的语句,一秒钟写一百万字,但那没有任何意义。

当共性被最大限度地满足之后,它的价值会越来越低,或者说:它不能满足人类更深一层的需要。
简而言之,未来最稀缺的东西,是意义,不是效率。
这份意义感,是人区别于机器,作为个体存在最后的证明。珍惜你的独特性,它将是你在未来闪耀的最强武器。
假如你创造出的东西能够让一部分人感觉到,它是不可替代的,这段时间没有白白浪费。那你就是人生赢家。
具体而言,是哪些工作?
最确定的是心理医生、护士、教师这类,本质上是沟通,且沟通的对象多样化,需要做到“看菜下碟”的职业。
以及类似上文写情书那种,创造出独特“意义”的工作。
比如电影、文学,AI虽然能编出一模一样的情节,但不会有真情实感,很难让观众产生共性。
乃至科学、艺术、生活中所有关于“创造”的事物,仔细想想,其实有很多。

当然,万事万物都是与时俱进的。
无论如何,AI会渗透到所有人的工作中,未来的世界,一定是人机共生的。
下图取自李开复的《AI Super Powers》一书,安全区的,是人机共生,人类主导,AI辅助;危险区的,是AI独自完成;Human Veneer区,AI是核心,人是表面的执行者;在滑坡区,AI正在缓慢取代人类。
显然,除了最危险的情况,其他三种,人类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而随着人与AI的合作逐渐加深,必然会催生出越来越多新的职业。如同前几次工业革命一样。

归根结底,从商业的角度而言,ChatGPT是巨大的机遇;但从生产的角度而言,AI始终是是工具的一种。
工具,要为人服务。
至少在目前,相比起敌视AI,不如抢先学会怎么利用它。在AI卷死人类之前,那些擅长工具的人,就会利用工具带来的效率,把不肯用工具的人先卷出局。
不要做最先出局的那批人。
四、折叠的世界
科幻小说《北京折叠》里,存在着一个特别的城市。这个城市被划分为三块空间,每天有48个小时。
- 第一空间是上流社会,有500万人,可以享用48小时里24小时的支配权。
- 第二空间代表中产阶级,有2500万人,每天拥有16小时生活。
- 第三空间是社会底层,有5000万人,一天只有6个小时生活。其中2500万是清洁工人,负责处理整个城市的垃圾。
某天,第一空间的领袖收到一份“自动化处理垃圾”的项目:自动化设备、大规模提取、溶液消毒,成本低且清洁。这个项目一旦得到实施,就能将2500万人的劳动力解放出来,去做其他事情。
解放2500万人,听起来很美好,但它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解放”=失业,这么多人该如何安置?
所以这个聪明但“反社会”的项目,最终被搁置了。
看到这里,我们应该明白了。
当某种科技创新足够解放大批劳动力,但这些劳动力还没有得到合理安置的情况下,就草率投入应用,需要付出的代价,或许远远不是些许经济数据,就能衡量的。
再重复一次。每次科技进步都会迅速淘汰一批人——而它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收益,往往要在一代人以后,才能显现。
这不是杞人忧天,不是将来时,而是进行时。
我们这代人已经身处其中。
2017年10月23日的《纽约客》的封面上,一位人类乞丐和他的狗坐在路边乞讨,施舍他的则是匆匆走过的机器人,它们甚至拿着咖啡,牵着机械狗。
这幅插画对应的是文章《Dark Factory: Welcoming Our Robot Overloads》,以密歇根大急流城的一座工程为例,讲述机器人是如何取代人类工人的地位。
绘画的渲染或许有些过度,却直戳人的内心。等到技术真正成熟,人类能完全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时,或许是下一代的事情了。如果忽视阵痛,这种未来已经足够美好。
作者:万连山
来源公众号:格隆汇APP(ID:hkguruclub),中国领先的全球投资研究平台。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格隆汇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div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