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董明珠与格力的弯路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26904576615219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董明珠与格力的弯路

锌财经·2023-05-28 09:00
格力何时能走出困境?

“董明珠走过的路,寸草不生。”这句话当年流传甚广,点出了董明珠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以及人狠话不多的彪悍性格。不过如今看来,也体现在董明珠近些年对格力的布局上。

叫嚣了几年格力手机似乎彻底要没了。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从多个独立信源证实,格力电器已解散手机核心团队,后续应该也不会再做手机。

对此,格力公开回应称,格力手机研发持续进行中,TOSOT G7是格力第六代手机,且与格力+智慧家居结合,欢迎进入“格力董明珠店”选购体验。

格力的回应倒是符合董明珠一贯的强硬作风,毕竟当年市场不看好格力做手机,但董明珠仍然在各大公开场合放出豪言,比如“格力要做手机分分钟灭掉小米”,“相信格力手机一定会成功”等等。

不过,锌财经查询格力手机官网发现,目前该网站已经无法打开,公众号也停止更新。而且在更新换代迅速的手机市场,格力已经接近一年半没发布新机,现存手机的出货量也少得可怜。从目前趋于稳定的手机行业竞争格局来看,格力手机的失败已经是定局。

v2_fd6da85ba929447796a14fe2cc6d1a49@000000_oswg119483oswg586oswg882_img_000

格力手机公众号

这些年,董明珠带领格力折腾了不少事,布局手机、押注新能源等等,结果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董明珠还亲自下场“造”带货网红,给原本寂寂无名的孟羽童安上“董明珠接班人”的名号,但这并没有让格力在直播间里大放异彩,反倒是孟羽童与董明珠分道扬镳的狼狈结局,让格力又一次站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今年董明珠已经年近70岁,她的大半生都与格力深度绑定,并为之付出无数心血。但随着空调市场见顶,格力增长陷入瓶颈,董明珠的前路也更加崎岖。在找到新的出路前,董明珠的退休时间还得延后。

落后了不止一步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董明珠造格力手机这件事,就是:明明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

格力手机的失败其实并不意外,比较直接的原因在于,格力入局手机市场太晚了,没能跟得上行业技术更新迭代的节奏。而且格力之前没有做手机的基因,完全是靠资金实力完成在手机产业链上的采购、组装。

但它对自身的定位又是中高端手机,比如目前在售的TOSOT G7价格区间为2959-3099元,跟同等价位的其他手机相比,从外观、处理器到摄像头等配置,都不占什么优势。简单来说,就是高售价、低配置的“智商税”。

v2_868f1b10a94149e0823bc68014862d32@000000_oswg390821oswg528oswg833_img_000

格力在售手机

而且董明珠造手机的思路也不对,她曾表示,“格力手机三年不坏”,这本质上还是把手机和空调混为一谈了,手机不会像空调那样七、八年不换,不能只用质量来比拼。董明珠用传统行业的思路来看待互联网时代的手机,自然造不出让年轻消费者满意的手机。

在做手机这件事上,董明珠确实有自己的考量。2017年的一次会议上,董明珠曾说出自己的想法,“我要的是一个技术的展示,所以我从来没认为我的手机失败,反而做的很好。”

格力做传统家电出生,随着5G和物联网时代来临,格力也面临着智能化转型的难题。一个共识是,智能手机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流量入口,也是智能家居控制和人机交互的中心。格力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物联网入口,智能手机就成了最好的抓手。

因此,对董明珠来说,即便知道入局手机市场已经有些晚了,仍然不愿意放弃智能手机,将其当做格力物联网战略不能缺少的一环。只不过,董明珠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也错看了格力的品牌实力,导致格力手机先天畸形。

类似的错误董明珠在布局新能源市场的时候也犯过。早几年,董明珠看上了锂电池技术方面有所创新的珠海银隆,宣布格力准备以130亿元收购珠海银隆100%的股权,但遭到董事会极力反对。

董明珠不甘心,绕过股东,动用了商场上经营多年的资源和人脉,出资30亿元,共获得珠海银隆22.388%的股权。此后,董明珠继续参与到珠海银隆的融资,董明珠个人持股增加到17.46%,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v2_9c07eb291403489a8e37213488e25cda@000000_oswg189412oswg507oswg600_img_000

天眼查截图

结果,珠海银隆变成了格力的一个“烫手山芋”。被董明珠寄予厚望的钛酸锂电池技术的发展不及预期,没有为珠海银隆的新能源客车业务带来助力。急速扩张之下,银隆还陷入债务风波。财报数据显示,珠海银隆2022年度净亏损达到19.05亿元,净资产从年初的21.47亿元缩水到2.37亿元。

说到底,董明珠虽然坐到了格力第一把交椅,但她的销售出生决定了她在技术上的短视。手机市场火了之后才想着做手机,新能源市场热到发烫才开始布局。没有超前的眼光,对技术也不敏感,只会跟在别人后面做事,导致种种布局基本以失败告终。

还没找到直播带货的解法

手机、新能源等新业务连连失利,维持好格力电器的主营业务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前两年的黑天鹅事件,让原本严重依赖线下销售渠道的格力电器遭遇重击。随着直播电商崛起,格力转型直播带货也变成必选项。

曾经“坚决不直播”的董明珠,在时代的浪潮下也亲自下场带货。但董明珠年近七十,又是公司老板,对消费者来说,其吸引力和信服度都很有限。而且身为企业管理者,董明珠需要处理的工作还有很多,精力不可能与专业主播相比。

出于对营销的敏感,董明珠知道要为公司找个“新代言人”,带动格力的线上销售额。于是,孟羽童被选中了。

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曾评论孟羽童的出现是格力的一次营销,“这是一场炒作,目的是为了直播带货,孵化自己的网红”。李国庆向来口无遮拦,但回过头来看,这次他说得似乎有一些道理。

v2_0d9d977574c244ea9f5a1255fac742fd@000000_oswg311413oswg695oswg473_img_000

董明珠和孟羽童

尽管董明珠给孟羽童的头衔是“未来第二个董明珠”、“格力接班人”,但仔细剖析,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格力背后的股东势力错综复杂,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董明珠处理起来都会吃力,像孟羽童这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根本应付不来。董明珠过早提出“格力接班人”的概念,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借孟羽童之名为格力吸引流量。

再来看,孟羽童的优势是什么?年轻貌美、口齿伶俐、会跳舞。这些特点对成为接班人没什么帮助,但放到直播间里却格外合适。并不意外,孟羽童入职格力两个月,董明珠就带着她在格力官方直播间进行直播首秀,当天单场销售额约62万元。

随后不久,一个名为“明珠羽童精选”的账号在抖音悄然上线,头像是董明珠和孟羽童的合照,并同步上线了大量有关孟羽童的视频,预告她将会是账号的主要带货主播。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粉丝数就突破了230万。

只可惜,人是最不可控因素。与董明珠“捆绑”的两年,孟羽童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红,这也意味着她在格力之外,能获得更多的商业资源,不必一直待在格力。目前,孟羽童的小红书粉丝数突破124万,涉及广告的笔记包含彩妆、汽车、服装等领域,但就是跟格力的产品没关系。

v2_68510410d34947e9b80dc687c91349e0@000000_oswg265575oswg692oswg567_img_000

孟羽童小红书账号

或许,孟羽童的离开本就是时间问题。董明珠的算盘珠子,最终还是崩到了自己脸上。

格力老了,董明珠也老了

董明珠和格力,其实都挺困难的。

今年五一假期第一天,格力悄悄发布2022年度及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格力电器实现总营收同比增长0.26%,归母净利润增长6.26%。今年一季度,格力电器总营收同比增长0.56%,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仅为2.65%。

不难看出,卖空调为生的格力已经陷入了增长瓶颈。

究其根本,还是时代变了。由于空调和房地产行业是紧密联系的,在房地产大发展的年代,以格力为代表的企业吃到了风口上的红利,但随着房地产逐渐步入饱和阶段,空调市场也进入存量市场时代,空调消费自然受到影响。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空调零售市场遭遇三连降。

更关键的是,相比起美的等其他同行,空调业务对格力来说是“命脉”般的存在。根据财报,2022年,格力的空调营收占比从前一年的70.11%升至71.36%。而美的2022年的空调业务,只占到总营收的43.8%。

董明珠造手机、搞新能源、进直播间,拿着钱到处投石问路,频频曝光在媒体前,就是想推动格力的转型升级,但直到现在,多元化业务之于格力,仍然是空中阁楼,迟迟没能打开局面。

v2_8c73f069c44f486a82e0dddc253cf857@000000_oswg547963oswg560oswg1048_img_000

董明珠在抖音直播间

格力可以说是董明珠一手扶持做大的,董明珠的大半生也都献给了格力。如今格力遭遇困境,市值大幅缩水,站在董明珠的角度,如果找不到最优解法,她大概率不会放权。

近些年,总有采访会问到董明珠何时退休,而董明珠总是回答道:“如果今天有合适的人接班,明天我就退。”但事实或许是,退无可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锌财经”(ID:xincaijing),作者:陈妍,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