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万团长,卷入生死局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it/583504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200万团长,卷入生死局
社区团购和社群团购是当前生鲜电商市场的主流模式,但社群团购所涉及的技能更多,同时也充满了不确定性。本篇文章表明,这也是许多团长们转型的原因,但其中有些人从失败中走出来,获得了成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只有摸索和实践才是最重要的。

团长马莉,感觉自己快失业了。
200多人的群里,一周只开了零星几单,生意惨淡至极。但几个月前,画风完全不是这样:
“2023年社群团购必将是红利风口项目”“0投入0压货”“新手一个月收入破万”…
不知何时起,团长再创业蔚然成风。
马莉的心弦也被撩动。她在某书上搜索关键词,蹦出来3万+笔记,各种教程通读下来,发现跟过去社区团购有许多相通之处,加上最近大家都是捂紧钱包过日子,她信心满满地入局了。
但结果却是“一看全会,一做全废”,她迷惑了。
事实上,这种无力感不只是马莉,每一个社区团购团长都有类似的反馈。
甚至某种意义上,团购赛道仿佛背负着“遍地是玩家、辉煌又短暂”的诅咒。
两年前,兴盛优选、橙心优选、美团优选、多多买菜等百团大战,搏杀生鲜买菜。而如今呼啸市场的,成了小许到家等大小团店,以及快团团、东咚团等“社群团购”模式。

对被裹挟进来的200万团长(行业共识数据)来说,这是一场速生速死的新旧更迭。
做社区团购,意味着只能赚个辛苦钱,甚至亏钱;转做社群团购,就不单是推销本身的问题,而是要卷出十八般武艺。
大浪淘沙之际,团长们只能在摸索中前进。他们有的成功转型、平安落地,有的轻松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也有人卷在狭路、身心俱疲。
一、不想做“大自然的搬运工”,团长革平台的命
目送货车驶出小区门口,转头看着门前垒的像小山一样的团购油米,李兰心里没有丝毫喜悦。
作为小区唯一的社区团购团长,巅峰时期她曾同时入驻美团优选、多多买菜、淘菜菜3个平台,销量挤进武汉的top10。
但现在卖得越多,她越难受。
占收入大头的团长激励,已经几乎拿不到。以前,只要是在她的站点出的货,都有激励,现在需要用户点进她个人分享的链接购买才能拿到奖励,不仅难度变大,并且10个人响应可能就奖励她几块钱。
结果就是,这么多份油和米,一份好几斤,累死累活卸了半个多小时,只能赚每份2毛钱的佣金。
卖得越多越不划算下,李兰选择关闭另外两家平台,只保留淘菜菜。当然,这也只是赚个辛苦钱——一天卖88单,销售额413,预估收入32元,但这已经超过武汉78%的团长的表现。

不想再做“大自然的搬运工”,李兰加入自组织团购的行列。
她的通信录里有十几个批发群,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从眼花缭乱的群消息中,挑选出当天要团的货。
李兰介绍:“这些货源一般来自本地农贸市场的大批发商,有些货甚至不走市场,而是直接从产地拉到各团购点卸货,再通过她直达居民的餐桌
入场半年来,她从藕带、茼蒿这些本地生鲜,团到榴莲、新疆牛奶等外地特产。目前每天都开几个团,自组织团购逐渐成为她的主要收入来源。
“现在每单差不多能挣2块钱,比之前轻松多了。”她说。然而,李兰的模式在丸子眼里并不牢靠。
丸子是连锁团店“小许到家”杭州区的员工,她们的自营团店落地后,周围许多团长和水果店遭到了重创。
在丸子眼里,李兰这类小团长都是野路子,他们没有营业执照,靠邻里间的信任带货。
一旦遇到有经验、有资本的正规军,基本没有还手之力。
“我们压根就没想在这上面挣钱,他们怎么争?”
丸子所说的“不挣钱”,指的是团购里的引流品。
她介绍,一般水果店是用西瓜、哈密瓜引流,生鲜店是用番茄、土豆、青瓜等,而她们的自营团店会以“一块钱一份青瓜”的价格暴力拉新“截流”。
“他们卖什么,我们就狙什么。”丸子说,只要打出足够低价,在居民心底留下“团店更划算”的印记,他们对小团长的信任就会土崩瓦解。
平价诱惑下,丸子团队一天最多能拉三四百号人,依靠持续的“暴力拉新”,各家团店私域流量能维持在近万人水平。
但,团购平台,只会烧钱游戏是难以为继的。
2018年就加入了团购赛道的丸子,就曾先后在2家社区团购公司工作过。一家是电商平台呆萝卜,另一家则是纯线下生鲜品牌,无一例外都倒闭了。
而其目前供职的这类以“实体店+私域流量”为核心的连锁团店,可以说是传统社区团购的升级版。
其除了在成本和加盟费上大幅压缩,在选品上也不再贪多,而更看重商品结构的选择。

甚至还配备了专职写文案“促单”的人、定期巡店帮助加盟商优化店铺运营的人,来解决过去社区团购用户留存、团长管理的老大难问题。
某种维度上说,这类团店实际上充当了社区团购中平台的角色。
但由于处于起步期,相比之下能给团长腾挪出更大的利润空间。
以苹果蕉为例,从海南产地直发的价格是16元/箱,丸子她们给加盟门店的价格是17元/箱,那么加盟商零售价可以做到23元/箱,仍然比市面上的实体店优惠一些。
纵然这样,连锁团店也有烦恼——虽然加盟商赚到钱,据丸子透露,她所在的区域只是收支平衡,还没有盈利。
最近,丸子团队开始上线日化服装、家政服务等高客单价的产品。她叹气道:“归根结底还是要挣钱,不然跟社区团购一样是死路一条。”
二、性价比当道,社群团长日入过万
张友刚毕业就回乡帮衬家里的水果生意,成为供货团长3个月来,有4000多名团长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上他。
“(团长)日入几百上千很常见,日入过万的也有。”
在张友眼里,社群团购与暴富之间差不多可以打等号。
这些团长里,有丸子这种寻找源头产地的团店员工,更多是找他“一件代发”的大小团长。他们会通过群接龙、快团团等私域团购平台把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汇聚起来,然后由张友源头发货。

张友认为,这种线上团购方式,跟电商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但相比于电商,大家更乐意做团购生意。
“拼多多这些平台流量太贵,大家卷价格,没什么赚头。但是团长手里的流量不要钱,并且团购平台佣金还低,甚至不抽佣,这不香吗?”张友解释道。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团长们也有了更多拿捏用户的底气。
张友以1.5-2.8斤的精品柚子为例,团购模式下,即使20块5斤包邮到家,依然有不小的利润空间。而消费者在水果店要买到同等条件的柚子,可能要狠心掏30元才行。
“产地直发+低价包邮”的降维打击下,消费者怎么选,一目了然。
张友也懂得投桃报李,把好果优先安排走团购渠道:“你给他们(团长和消费者)点甜头,他们会给你更大的甜头。”
从业至今,张友没有收获一条差评,参团顾客和团长对他的粘性都越来越高。
现在他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了600万元,高峰期1天有10万销售额,其中团购渠道占比接近45%,几乎占据半壁江山。
同样玩转性价比的了叔,销路也不错。
他原来是给主播、KOL做日化选品供货的,平时会抽空把自己探厂经历分享到小红书等社交账号上,用来作宣传推广。
然而短短2个月时间内,他收到了2000多条评论和私信,有人毛遂自荐要当他的代理,也有人跪求他开团带货。
嗅到商机的了叔,决定试一试水。
他的打法简单粗暴:找到大牌代工厂,拿同厂出品的货,明码标价赚“固定工厂成本价10%-20%利润”,在微信上限时开团。
这种模式看似离谱,实际上非常吃香。
“看抖音直播的火爆就知道,追求性价比的人其实很多。即使是高净值人群,他也想买便宜好用的东西。”了叔一语道破玄机。
现在,他们开团频率已经从每个月团一场,升级为每周三固定上新,大有转型深耕的意思。
正在尝试轻创业的汽车工程师钱媛,也盯上了团购赛道。
动身之前,她先在周围农贸市场调研了一番,还卧底了小区内的5个团购群,精心选出了土特产这个差异化的品类。
“别人卖便宜,我就主打新鲜;别人号称新鲜,那我就要更纯正。”钱媛拿出了做市场分析的态度,以确保万无一失。
然而一个月过去了,她的团购群里还是只有寥寥三十多人。无奈之下,她只好注册成为美团优选团长,用平台背书,通过送货加人微信,做引流。
虽然翻过了这个坎,但越往深处,钱媛发现事情越不简单。
三、哪家便宜顾客就买哪家,团长被迫卷在狭路
2022年,快团团和群接龙小程序的MAU增速,都创下了新高度。

一直关注团购赛道投资的陈希,是一路看着热度涨起来的。
“接下来社群团购没有最卷,只有更卷。”陈希说。据他们团队的观察,和2020年刚出来时相比,这两年社群团购突然涌进来很多热钱。比如,腾讯内测了小程序“鹅享团”,支付宝上线“天天团”等。
而资本入场,往往意味着卷生卷死。
这里面,起量最快的是快团团,去年GMV有1200亿,预计今年还要翻一倍。
看到机会,各路人马都开始挤进这个赛道,“很多原来做服装、美妆的人,都开始转战社群团购了。”
小鲁就是这一波的掘金者之一。她本职是财务,今年刚在快团团注册成了兼职帮卖团长。原因是看中做这个不用自己选品,只用领取开团团长的任务,能相对轻松的赚外快。
甚至为了避免麻烦的售后,她基本不做生鲜、水果这些折损率比较大的品类,而是专注做日用品和母婴类的宝宝用品、衣服等。
“我现在申请了200多个供货团长,每一次上品都是货比三家,选出便宜且靠谱的,争取相对较大的加价率的同时,便宜一点也更好卖。”小鲁说道。

众所周知,大平台的优势在于规模效应、摊平成本,可以把价格压得更低。
这一定程度上会挤压小微平台的生存空间。
同理,大团长的马太效应,对小团长的挤压不言而喻。
想加速跑出线,需要耗费更大的力气。丸子所在的团店领域,验证了这点。
“刚来的时候,我们待的这个区只有两三家团店,现在已经开到六七家了,而且每一家做的都很同质化。”对同行竞争丸子是有预期的,但她没想到的是,窗口期会这么短。
目前,她供职的“小许到家”也已经在全国40多个城市开了600多家门店,类似的平台还有“果丰嘉”“美邻淘”等,也在推动团店全国突进。
这些团店的打法如出一辙:通过差不多的暴力拉新,将客户聚到一个群里,然后去卖货。
一次和来门店拿菜的熟客闲聊时,对方提到她加了附近的6个团购群,每天比价,哪个群里的东西便宜就买哪个,深谙养鱼之道。
“我危机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丸子说道,接着就是越来越卷的日常,只有四个人的团队,干出了40人的架势。
她们每个人都注册了十几个微信马甲,每天发布完团购链接后,就在群里发视频、充当水军,分享使用体验。
卖跌打膏配的文案就是——家里人也用过。
然后把持续用了之后,每天的疗变化,都分解写出来。卖的是吃的东西,就配完整的试吃的过程。
在宣传上更是极其勤奋。“做这个生意只会引线下流量是不行的,你ID要立好人设,必须经常和用户互动保持粘性,不然他就去别的地方了。”
直接拍货源产地的情况,是丸子团队经常做的宣传手段。
为此,她需要经常出差,去选品的基地了解货源。“很多人都是直接用货源地发的视频文案,我们要做出特色和差异化,就得和别人不一样。”

当然,线下维持粘性,她们也没有放弃。
她们会记录熟客的喜好,然后做推荐,相当于“人工算法”机制。
比如,有个阿姨她们家黄瓜的消耗量特别大,她们就登记了这一点,然后没有这个选品的时候,会特意去和她打招呼,然后复购率非常高。
“没办法,想要挣钱必续要取得信任,有明确的个人IP,否则客人会流失。”丸子无奈说道。
然而,就算“卷王”丸子十八般武艺上阵,也越来越感到吃力。
除了选品要花大力气,现在定价也要谨慎再谨慎,一旦比别人高,哪怕只是几毛钱,销售成绩也会立刻拉胯,毕竟大家的选择太多了。
让她记忆尤深的一次是,她无意间发现潜伏的一个团购群,挂了一个小众的泰国蛇王克骨膏的链接,居然有不少人响应。
看到机会,她也赶紧找了相似的货源,协调好配送,仅比对方晚两小时也上线了,而且价格定的比对方便宜1块。然后之前在对手群买过的人就说,“早知道这里便宜,就在这买了。”
“这么一宣传,大家都知道我这更便宜,纷纷下单,那一次我卖了200多单,快和对家持平了。”小许说道。
但打价格战保流量,也意味着摊薄利润。
这样一来,对加盟商来说:
- 一 方面是加入门槛越来越高;
- 另一方面,还要做好最开始几个月,可能持续亏损的心理准备。
自己的卷生卷死,发展上又被遏制,丸子打起了退堂鼓:
“我准备做团店劝退师了,团店太太太太难做好了。”
(文中马莉、李兰、丸子、张友、钱媛、小鲁为化名。)
作者: 付晓玲 曹宾玲;编辑:慕沐 Reno;数据支持:洞见数据研究院
来源公众号:表外表里(ID:excel-ers),洞见数据研究院。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表外表里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div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