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从《霓虹深渊:无限》看“最畅销独立游戏”是如何改编成热门手游的?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gwb.tencent.com/community/detail/133938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从《霓虹深渊:无限》看“最畅销独立游戏”是如何改编成热门手游的?

发表于4小时前
评论1 35浏览

当一款Steam游戏获得足够的用户基础,继续拓展IP边界的做法之一是改编成手游。在改编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有针对性地为移动端做优化?如何平衡不同玩家群体之间的诉求?

本次“同行-开发者沙龙”邀请到乙亥互娱的负责人大牛,分享Steam经典IP《霓虹深渊》改编成手游《霓虹深渊:无限》的完整思路。

以下是我们整理的演讲实录,为提升阅读体验,内容有删减和调整:

大家好,我是乙亥互娱的负责人大牛。

《霓虹深渊》是微沃游戏的Jason王老师和袁鹏原创的一款Roguelike游戏,上线第一年就取得了全球销量超过百万套的佳绩,同年任天堂也给了“最畅销独立游戏”的奖项,可谓一款非常经典的“国产之光”。

Image

回想几年前《霓虹深渊》PC版还没上线的时候,我和骆驼在厦门玩了DEMO,精美的像素画面配合爽快的体验,一直玩一直死,第二天早上起来还想玩,我跟骆驼就说这事肯定能成。如果有机会把它改编成手游,让更多用户能够感受到这种氛围,那就太好了。

Image

当我们着手把《霓虹深渊》开发成手游的时候,摆在面前的问题主要有四个:目标人群的改变、操作模式颠覆、付费模式差异、新老玩家诉求。

1.1 目标人群的改变

改编必须切中哪个类型的用户?

Image

Steam里的Roguelike品类非常成熟,几乎每年都有新的爆款产品出来,《以撒的结合》《杀戮尖塔》《黑帝斯》还有去年大火的《吸血鬼幸存者》,都可以说是经典之作。这些游戏的玩法和体验能给用户带来很强的兴奋点,用户的接受度、市场的接受度和产品的成熟度都很高。

移动端的用户量非常大,但用户对Roguelike的认知偏薄弱,在Roguelike的体验上没法做得特别硬核,毕竟硬核和大众之间有一些互斥的点。

1.2 操作模式的颠覆

操作模式变了,到底该怎么做降维?降维到什么程度,既能还原到乐趣,又能提供掌控感?这要在设计之初做到深入思考,甚至通过一轮一轮的测试 ,乃至用研去做验证和做判断。

Image

PC和主机分别对应键鼠操作和手柄操作,这两种操作方式都能做到精准操控,用户有很强的掌控感,反馈体验良好。

移动端是“搓玻璃”的体验,难以做到同时执行多个复杂动作,如果要求用户一边躲避障碍一边瞄准射击,同时还要释放技能,这个门槛太高了,意味着筛选掉很大一部分用户。

1.3 付费模式的差异

付费模式不同,影响付费天花板往哪个方向走,以及目标用户群想做多大的体量。

Image

Steam以买断制+DLC的付费模式为主,这是绝大部分PC和主机用户都能接受的付费模式。

移动端的买断制仍然处于缓慢培育的过程中,虽然买断制的习惯在逐渐普及,但绝大部分移动端用户仍然把免费制作为首选。

1.4 新老玩家的诉求

既然是IP产品,一定有来自PC的原始忠诚粉丝,以及移动端带来的海量新用户。这两类不同的用户有各自的诉求,也有对IP的不同想象。

Image

怎么在不同的用户群体之间做权衡和取舍,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Image

我们的用研分析把用户分成了三类,分别是IP经验用户、IP云玩家和非IP潜在用户。不同类型的用户有着非常强烈的不同诉求,先了解他们的诉求,才能有针对性地作出优化。

Image

2.1 IP经验用户

IP经验用户在PC端或主机端已经付费体验过IP产品,他们有三个核心诉求:

第一个诉求是IP还原。用户希望《霓虹深渊》的无限叠加、精致画面、绚丽弹幕等特点,能在移动端做到一模一样还原,一定要原汁原味。

第二个诉求是IP改善,就是优化原版《霓虹深渊》的体验。

拿高峰体验举例子。假如这一局玩家发育起来变得很强,自己就是最华丽最炫酷的弹幕发射体,干掉boss只用五秒钟,用我们自己开玩笑的话说,“你才是boss”。但是想获得这样的高峰体验需要拼运气,可能之前已经有十几局玩得非常憋屈,才拼出一次顺手的局面。这种体验如果放到移动端的话问题很大,移动端用户很难接受。

所以即便是IP经验用户,也希望有更强的掌控感,高峰体验更顺畅。

第三个诉求是IP展望,就是进一步拓展内容。

《霓虹深渊》PC端没做联机功能,用户觉得很遗憾,产品这么有意思,如果能跟小伙伴一起玩,那就更意思了。当时用户甚至提了很多主意,比如能不能让玩家角色摞在一起等等。所以我们后面做的一些设计,也确实得到了玩家正面反馈。

2.2 IP云玩家的诉求

IP云玩家没有动手玩过产品,但通过主播、同学等渠道,他对产品的亮点和核心体验有大概的判断,对IP有一定认知。

经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对于知名IP来说,移动端的IP云玩家数量远远超过IP经验用户。比如《霓虹深渊》,大概全球的首年销量超过100万,那么IP云玩家是这个量级的十倍,也就是一千万的量级。

云玩家看主播玩的时候能指点操作失误,自己上手后叫苦不迭,换句话说就是“脑子觉得我行了,但手告诉我根本不会”。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所以要解决IP云玩家的两个核心诉求:

第一个诉求是快速还原看到的体验,真实上手玩的时候,能快速感受到在主播那里看到的良好体验。

第二个诉求是降低上手门槛,并且把高峰体验和核心体验提前,尽早让玩家感觉到“这就是当时主播玩的那个特别有意思的游戏”,毕竟看游戏跟玩游戏的体验很不一样。

2.3 非IP潜在用户的诉求

第三个类型是非IP潜在用户,也就是更广阔的、非IP的潜在Roguelike玩法的用户,他们的诉求跟IP云玩家有一些类似。

因为《霓虹深渊》有很强的差异化,视效、玩法、玩梗等等有很强的辨识度,很吸引人。那么非IP潜在用户被这些内容吸引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怎么快速建立短期的目标感。能快速上手,降低操作门槛,并且更早感受到高峰体验,都是非常重要的。

Image

理解了三类用户的特点和诉求,改编的思路就能清晰明确,下边我们详细分析《霓虹深渊:无限》手游的优化思路。

3.1 改变付费方式

过去有相当多的Steam产品,在改编成移动端游戏时选择买断制。买断制有它的好处,但问题是天花板相对较低,在产品刚上线的那一刻,核心用户已经完成购买,后续增长会比较薄弱。对团队来说,这样的模式很难持续,毕竟长期更新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

《霓虹深渊:无限》坚定不移地选择免费制,因为回到初衷,我们希望把这款产品带给更用户。如果有更大的DAU,再有适中的付费内容,对团队来是很健康的盈利模式。团队有了良好的反馈,能扩大规模,就能持续更新内容,这样才有机会形成品牌,做更多的事情。

Image

考虑到用户对付费内容的一些期待,所以我们除了内购以外,也有永久卡。

为什么做永久卡,没做月卡?如果是月卡,玩家买了之后会有压力,接下来的一个月要在游戏里投入足够多的时间。

但我们认为《霓虹深渊:无限》的体验非常好,想玩随时可以拿起来,能永远保留在手机里不必删除。对于用户来说,这不是很强制的主游定位,而是一个很解压的副游。

在这种情况下,购买永久卡相当于永久获得收益,不需要有强迫玩一个月的压力。

Image

3.2 降低门槛和难度

对于绝大部分用户来说,在手机端“搓玻璃”难以做到精确操控,所以我们做了降低操作门槛的设计,也就是自动瞄准和自动射击,包括跳跃时候也会自动开火。

Image

另一方面是重新规划关卡结构。PC端《霓虹深渊》的探索性非常强,房间很多。对于新用户来说,很高的自由度会导致目标感不强,很容易迷失。

所以在第一次测试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叫“拟合演习”的线性关卡,更像是新手关卡,从简单到普通再到困难,层次分明,很容易让玩家建立目标。我们把关卡的组织结构改得更线性,没有上下左右来回传送的复杂选择,仅保留一些选择。

这些改变一方面保留了乐趣,一方面降低了关卡的难度,并且压缩了单局游戏的时长,缩短用户获得反馈的周期。

Image

3.3 优化纪念品的收集体验

IP经验用户的诉求之一是让游戏的体验更稳定,对高峰体验有更强的掌控感。PC端《霓虹深渊》有400多个纪念品,要在反复游玩的过程中获得。假如后续更新了20个,对用户来说只不过是分母从400变成了420,直观的感知很不明显,想体验新流派的难度也很高。

Image

我们希望移动端的早期体验更可控,规划感更强,所以优化了纪念品系统,把纪念品的一部分抽离出来放到局外。这些改变能让单局游戏更可控,也能通过推送的方式让用户快速感知到版本和主题的变化,还能解决部分商业化的问题。

3.4 推出联机玩法

《霓虹深渊:无限》本身很有乐趣,所以次日留存数据很好。但它也是个很吃内容的产品,即便是像素画风,也会涉及到内容开发周期的问题,也就是团队的内容开发速度能不能赶得上玩家的内容消耗速度。

Image

虽然有部分用户只对新内容感兴趣,但也有相当数量的用户会持续跟朋友一起联机,所以联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玩家的内容消耗速度。

Image

最后再分享一些从测试到上线以来的数据变化情况。

第一次测试是在2021年5月27号,当时测试的规模大概有2500人。那个时候我们大概完成了在操作上降维,可以自动射击、自动瞄准,以及有了线性关卡“拟合演习”。那个时候的次日留存做到了67%。

同年的11月18号我们开启了第二次测试,测试的规模人数到了10000人。当时进一步对“拟合演习”做了优化,并且把纪念品的部分能力放到局外。我们发现用户的接受度变得更高了,因为当时的次日留存已经到了77%。

到隔年,也就公测年,我们先后进行了付费测试和联机测试。这时候的首日新进量超过百万,次留到了70%。

所以这些改动也给了我们信心,至少说明这些方向是对的,我们可以沿着这个方向持续不断的优化。

Image

以上就是我们关于《霓虹深渊:无限》这款产品的改编思路,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