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颂文新片“狂飙”五一档影院,小米再掀人文影像浪潮-品玩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a/281825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张颂文新片“狂飙”五一档影院,小米再掀人文影像浪潮-品玩业界动态

张颂文新片“狂飙”五一档影院,小米再掀人文影像浪潮

插上人文的翅膀,小米变暖了

4月小米新品发布会上,张颂文出任“小米影像探索家”,联手小米共同开启人文影像探索之旅。消息一出,迅速引来米粉和“强哥”粉丝的围观,网友玩梗,小米获赞,一场珠联璧合的合作就此展开。

与此同时,一支极富人文气息和质感的短片《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上线。小米通过张颂文本人的声音与手机镜头,为海子为人熟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进行了更生活化的动人演绎。

五一期间,这支短片在全国233座城市708家万达影院上线“狂飙”,再次掀起一波人文影像浪潮。

01 透过镜头,直抵人心

小米变了,洋溢出一种“理工直男”走向“暖男”路线的气质。

一支短片,一首诗歌,一场影像大赛,甚至是深入到一座座城市的线下影展,小米用一系列共情营销打动人心,向人们娓娓道来一个事实:2023年,生活充满了久违的新鲜感。

这是对时代的深刻洞察,也是对真实生活的确切感悟。透过小米影像,小米向大众进一步诠释和演绎何为“人文影像”。

小米新品发布会期间,雷军向米粉隆重介绍了一位新朋友:“小米影像探索家”张颂文。#张颂文小米影像探索家#随即登上微博热搜,话题累计阅读次数超1.8亿次。米粉和“强哥”粉丝,以及很多网友对此评价:小米找对人了。

雷军表示,“我非常钦佩他,因为他对每一个角色的演绎,都来自真实的生活体验,他关心人,所以能打动人心。期待他能够用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我们一起,展现更多动人的影像故事。”

有了新身份的张颂文,新作果然没有辜负外界的期待。

短片《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刷屏朋友圈后,#张颂文出现在我的朋友圈#登上微博热搜,引发更多网友疯狂刷新朋友圈为张颂文新作点赞打call。

article-body

短片中,张颂文走进熙熙攘攘的菜场,用小米手机捕捉平凡又珍贵的生活瞬间:共穿一件马甲奔走在街头的两个孩子,喂爸爸吃糖葫芦的小男孩,用围裙擦拭手中水渍的鱼贩……

article-body
article-body

“拍照哪有那么多手法和讲究,只要觉得眼前这一刻值得拍,拍就好了。”喜欢随拍的张颂文曾经这样说道。为人低调的他,格外懂生活、爱生活,多次在采访中表示,平时会观察来来往往的人群,观察他们的行为、表情,不断揣摩,以此来提高演技。而短片开头的那句独白,“我认识一些很厉害很厉害的演员,比我厉害得多,他们都在演一部大剧”,恰恰是对张颂文生活的真实写照。

作品里充满高光,生活中发现新意。张颂文认真生活、感悟生活的态度打动了小米。这也与小米“人文影像”的理念不谋而合,记录当下,记录生活,透过镜头去发掘多样人生故事背后的思想与情感,无限放大移动影像画面背后的张力。

配上张颂文在短片中朗读的海子代表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更是让“记录”这件事变得更加有感染力,真实、简单、纯粹、美好的人间烟火,其实就在你我身边。

目前,这支短片已在全国各地万达影院上线,引发众多网友分享在看电影间隙“偶遇”张颂文的惊喜。

而在短片的结尾,一句“用镜头,去讲你心里的故事吧”,就此拉开了新一届“小米徕卡影像大赛”帷幕。

在参赛规则上,“2023小米徕卡影像大赛”没有采用常见的按照片内容分类的方式,而是设置了“爱”、“瞬间”、“好久不见”、“忘情”、“家”、“值得”、“玩”、“面孔”、“走”、“消失”、“交流”、“希望”十二个辞条,由创作者根据自己拍摄照片的主题,上传到不同的辞条下。这种非常规的命题方式,让创作者将镜头对准日常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找回那些不期而遇的瞬间,共同编写“2023中国影像辞典”,用影像为时代留下注解。

article-body

倾注情感于生活的精彩瞬间,相比“记录”这个动作,它更能让人体会拍摄的意义,影像即故事。

为了让更多人拥有定格精彩一瞬的可能,小米构筑了一个个生活中最常见的记录场景。

小米徕卡影像大赛官宣后,4月21日起,同步在全国27城限时开启小米之家线下影展。小米用一杯原汁原味的徕兹咖啡,交换用户手中“最会讲故事的照片”,以此构建起一个线下对话的空间。众多用户纷纷拿起手中的小米手机,记录并分享生活中故事发生的一瞬间。

article-body
article-body

在深圳南头古城,小米打造了一场“城市阳台影展”,以阳台为媒介,模拟生活的不同“朝向”,邀请在城市中的人们使用小米 13 Ultra记录生活里的“忘情一刻”。这种别致的影像记录方式,描绘出了“生活的一万种朝向”,既是城市的故事,也是时代的故事。

article-body
article-body

在重庆龙门浩老街·下浩里,小米发起“城市影像漫游计划”,以“慢下来和生活合拍”为主题,邀请人们记录城市中的烟火一刻、魔幻一刻、人文一刻。影展中除了有张坤琨、蒋继航等本地知名摄影师为重庆拍摄的人文故事样片,也有下浩里本地发生的人文影像。

article-body
article-body

无论是刷爆朋友圈的张颂文新作,还是用镜头感悟生活的小米徕卡影像大赛,或是记录“忘情一刻”的城市影展,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徕卡专业影像能力的加持下,科技基因根植的小米变得越来越有温度。从参数配置、硬核黑科技的泛科普,到关注生活、关注个体、关注人文,小米将专业影像回馈大众的同时,更加注重理念的传递、人文的表达,让抽象的人文精神变得更加具体,具体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所思所感。

科技与人文交融,这是小米所走出的一条“人文影像”路线。不仅仅是确立了“超越人眼,感知人心”的影像理念,作为“人文影像”的引领者,小米还明确给出了方向:透过镜头,直抵人心。

同时,这也是小米对社会思潮的精准洞察:回归当下的情绪,重新发现和感知生活的真实与细节,拥抱每一次驻足记录的可能。直面大千世界时,亦能接收到来自生活的情感共鸣。

毕竟,影像这门语言,囊括了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的感知力。

02 人文影像,小米时刻

驶向移动影像的下一站,小米为何会坚定朝着“人文影像”进发?

过去十年间,移动影像受限于机身内部空间、镜头技术、工艺等因素,始终朝着感光元件尺寸、像素数量以及计算摄影等方向探索和创新。

进入瓶颈期后,厂商们一边在硬件方面“螺狮壳里做道场”,一边对计算摄影过度依赖,其带来的结果是用户所期待的“跨越式”创新锐减。

尤其是,当AI强力修图式的过度计算摄影营造出强烈的“数码味”之后,行业开始反思:移动影像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小米在影像战略升级的“第二章”给出了答案——光学问题用光学技术解决。通过光学的提升,让移动摄影,告别数码味,回归光学味。不是计算摄影不好,而是只有计算摄影不够。

将移动影像战场拉回到原点,于是,搭载移动影像领域迄今为止最完美Summicron镜头的小米 13 Ultra横空出世。

甚至,在整个行业公认的技术难点上,小米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以往,1英寸大底被认为是手机与专业相机的临界点。如今,小米却勇猛地驶向了业界的“无人区”:在1英寸的相机模组上增加一个可变光圈。

这进一步拉高了手机摄影创作的体验,让移动影像设备拥有了比肩专业影像设备的可能。里程碑式的一跃背后,还有一个重要身影——徕卡。与徕卡的深度战略合作,大大提升了小米对于移动影像的理解。从以往更关注硬件参数和极致画质,到如今更在意影像审美与科技之外的人文。

这是小米与徕卡共同引领带来的“移动影像成人礼”。

人们常常痴迷于徕卡,在于徕卡一直坚持“Das Wesentliche(本质)”,剥除干扰呈现本质,还原人眼看到的真实世界。徕卡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影像审美和“德味”影调,那就是画面之美不是由计算摄影带来的强烈刺激感,而是温润的,油亮的,真实自然的。小米希望通过与徕卡的合作,让手机也能打造立体感的影调,渲染临场感的色彩,捕捉柔和逼真的细节,做到更准确、更科学的色彩管理,还原真实。

徕卡相机公司CEO Matthias Harsch先生评价小米与徕卡的合作时表示:“我给我们的合作打满分。同样给小米13 Ultra满分,影像体验这么优秀的智能手机真是前所未有。”

article-body

把握了光学、影调的筹码后,小米在人文影像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正如雷军在公开信中所言,“‘人文影像’对小米而言,是灵魂深处的关键思考。”

专注人文,是小米的科技主张之一,亦是科技与人文的高度融合。小米对于人文影像的不断追求以及对人文理念的支持,也是一家科技企业对于文化的格局与眼界。而之所以坚定人文影像路线,也源于小米驶入技术深水区,持续深耕与积淀奠定的底蕴。

技术投入方面,过去五年中,小米研发投入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8.4%,目前研发人员占比近五成。今年小米的研发投入预计将超过200亿元。根据小米知识产权白皮书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小米技术研发已经深入到了12个科技领域,总体细分达到98项,全球专利授权数超过2.9万,全球专利申请数超过5.9万,其中5G标准专利全球13位,牵头和参与国内外标准项目140余项。

article-body

尤其在影像技术方面,小米 13 Ultra的表现越来越趋近于一台专业相机。例如,小米带来了业界首创的街拍模式。街拍原本是摄影师的必修课,考验的拍摄者抓住一瞬间的能力,而这并非全然依靠器材或技术。小米通过街拍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痛点,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它会自动设置相应光圈、对焦距离、景深效果,以及适合的焦距,让原本繁杂的流程变得简单化。更重要的是,小米把街拍这门艺术,真正赋予了每一个人。

返璞归真的小米在冲高端的道路上,对人文影像的不懈追求,已然进入了“小米时刻”。对全球手机产业而言,它所带来的冲击与深远影响,或许在未来2-3年新一轮爆发之后,我们才得以窥见全貌。

03 人文之翼,影像突围

回顾近200年的影像传世之作,人文摄影题材的数量独占鳌头。而手机摄影近20年的发展中,“堆料”、“炫技”之外,看似无实物表演的“人文”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了“诗与远方”。

作为极为重要的品牌资产,小米补齐了影像最后一块拼图。在一场“不美的真”与“不真的美”拉扯中,小米跳脱出“理工直男”技术解决一切的思维,回归影像的原点,以更具温度的眼光和方式,传递人文之美。

2022年,小米影像战略升级,理念、技术、架构、生态四大层面共同发力,坚定“人文影像”路线。明确影像观的同时,小米与徕卡战略结盟推出“脱胎换骨”之作小米12S Ultra,得以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2023年,以“技术立业”的小米,目光已经不仅是在行业中比拼影像硬实力,而是期望在更多维度实现超越。小米 13 Ultra的徕卡光学突破,让移动设备真正拥有了相机般的创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创作理念与创作方向上也具备了更为清晰的人文烙印。

以张颂文为代表的一系列人文影像创作故事背后,小米的“陪伴”更具温度。可以说,插上人文的翅膀,小米变暖了。同时,也更有力量了,影像突围大战中,这是小米构筑的一道新护城河。

从坚定人文摄影到赋予优秀人文影像作品创作的更多可能,小米也颇有一番思考。

人文摄影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同样的画面它几乎没有再出现一次的可能。正如摄影大师布列松所说,任何事物都有其决定性瞬间,摄影师的工作就是要捕捉这一瞬间。

从创作技术、创作场景、创作氛围来看,小米都给予了最大支持。不管是熟悉的老地方,还是要去的远方,当拿起小米手机的那一刻,尽情用镜头去发现、去感悟,捕捉这一瞬间的美好。

什么才是好的人文影像作品?生活会告诉我们一切,你只管去拍。或许,这就是小米人文影像最有魅力的一面。在影像这条长赛道上,小米不仅闯进了一片“无人区”,更闯出了一片天。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公众号)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