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马斯克没来华,但基辛格来了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78-20230510-37514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马斯克没来华,但基辛格来了

外企高管纷纷访华,商界悄悄“破冰”。

今年3月底,苹果CEO库克现身北京三里屯,立即被手持安卓机的粉丝包围,并微笑与之合影。

库克此行是来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除库克外,还有数十家外企高管参会,包括宝马董事长齐普策(oliverzipse)、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jayy.lee)等。

会议虽早已落下帷幕,但外企高管来华潮仍在持续。

据界面新闻援引路透社报道,消息人士称,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将在5月底访问中国,参加在上海举办的活动。

而在4月中旬,美国半导体巨头(Pat Gelsinger)低调来华,期间与有关部门高层官员会面。

当下正值中美科技战如火如荼,政界关系降至冰点的敏感时刻,基辛格此行颇有“破冰”的意味。52年前,正是另一位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秘密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路。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也是英特尔最重要的市场之一,”4月12日,基辛格在北京一场活动演讲中表示。

与其他同行相比,基辛格已经算姗姗来迟,在他来华前,高通、荷兰阿斯麦半导体大厂CEO已相继前往中国拜访。

从贸易战到今年初的芯片法案,美国政府不遗余力希望在科技等领域与中国“脱钩”,然而,美企高管来华却在今年成为潮流。随着时间推移,市场这一变量对中美角力的影响正逐步显现。

01

杰米.戴蒙,即将成为外企高管“访华团”的新成员。

大多数人对杰米.戴蒙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他背后的公司——摩根大通则无人不知。这家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金融巨头,总资产3.7万亿美元。

对比中国同行,摩根大通资产总额绝对值与中国银行相差无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摩根大通最近一次大动作,是收购了千亿美元级别的第一共和银行,后者是美国银行业危机中最新的牺牲者。

作为万亿美元金融机构CEO,且在银行业危机中有所作为,杰米.戴蒙的一言一行,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美国金融业的意志,也因此,他的行程颇为外界瞩目。

杰米.戴蒙并不是美国国内唯一对中国“示好”的金融界精英。当地时间5月6日,美国知名投资人查理·芒格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美国和中国彼此需要,中美合作符合共同利益。

“我们应该与中国友好相处,并与中国进行大量自由贸易,这符合我们的共同利益。”芒格表示,而对于美国不断升级紧张关系的行为,芒格连用“愚蠢,愚蠢,愚蠢!”(stupid)进行抨击。现年99岁的芒格是“股神”巴菲特的搭档,正是在他的“安利”下,巴菲特决定投资比亚迪。

伴随着中国的发展与开放,外资在中国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这些金融精英的言论表明,在危机面前,部分群体希望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问题。

02

金融界以外,美国科技公司与中国的联系也颇为紧密。

比如过去十几年里,中国的代工产业不断成长,目前,苹果九成以上硬件产品在中国生产和组装。

而由于配套产业链和招工等问题存在,供应链迁移非朝夕之功,这也是库克一方面想要把供应链向印度等国迁移,一方面还要积极访华的原因之一。

此外,荷兰阿斯麦公司全球总裁温宁克、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高通CEO安蒙等半导体巨头高管,与库克几乎同时落地中国。

奇怪的场景由此上演:一方面,中美科技战愈演愈烈,美国希望在芯片等领域保持对中国优势,同时促进制造业回流;但另一方面,相关公司高管纷纷对中国示好,希望维护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来华期间,库克表示:“我们和中国一同成长,这是一种共生(symbiotic)关系。”英特尔CEO基辛格称:“英特尔中国是英特尔的战略之重。英特尔对中国、中国市场、中国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有着长期的承诺。”

实际上,类似的声音一直存在。贸易战初期,华为受到制裁之际,高通、台积电都申请将供货禁令推迟120天。

当然,这些举动背后,主要动因还是商业利益。今年一季度,苹果大中华区营收178.12亿美元,占总营收比重接近20%;2022年,英特尔中国区营收171.25亿美元,占全球总收入的27%。对于许多跨国企业来说,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是无法放弃的市场。

03

中国市场在报表上存在感之高,让跨国企业高管无法无视,只能务实。

过去几十年,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苹果在内的不少公司在中国的发展中分到了不小的蛋糕。

对于很多跨国企业来说,中国不仅仅是一块市场那么简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由1983年的9.2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1734.8亿美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成长为“世界工厂”,为全球制造业企业提供了完备、高效、高性价比的供应链,外企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实际上享受着生产端和消费端的双重红利。

近些年,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撤出中国,向东南亚转移,这符合资本向低成本地区流动的规律,但即便如此,这些投资大多也没有离开中国供应链的辐射范围。

此外,正如库克提到的“共生”关系,没有先前对外企的让利,吸引外企投资,中国也很难有如今的产业链地位。因此,一方面,外企高管频频访华;另一方面,国内政商界也在积极为这样的交流合作创造条件。

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政商学界和美国商界态度一致——合作符合共同利益。

特斯拉重仓中国便是例证。上海工厂让特斯拉脱离“产能地狱”,特斯拉则成为国内车企发展的催化剂。今年初,特斯拉又宣布在上海建设一座储能超级工厂,用实际行动投了中国一票。

但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中国建新工厂的消息在美国社交媒体上引起争议,而传闻中的“马斯克中国行”至今没有下文;4月中旬英特尔CEO基辛格来华的消息,外媒也鲜有报道。美企高管都在主动或被动地压低对中国示好的调门。

在双方政府关系跌至冰点之际,商界精英只能用“走钢丝”的方式,尝试在两者间取得平衡,以维护资本在两个市场的利益。

网站编辑: 郭靖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