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曹县到淄博,小城市出圈的“品牌方法论”
source link: https://www.yunyingpai.com/%e5%b8%82%e5%9c%ba%e6%b6%88%e8%b4%b9-2/91750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导语:今年五一出游的“top pick”非淄博莫属,本文就淄博的火爆出圈现象进行一系列分析,从底层逻辑谈到对城市化发展的思考,赋予了淄博发展以里程碑般的意义。

又一座城市,打开了流量入口。
山东淄博,以“淄博烧烤”光速出圈,蹿升至旅游城市顶流。目前,抖音“淄博”“淄博烧烤”“淄博美食”三个话题的总播放量加起来已经超过100亿次,小红书“淄博”词条浏览量1.3亿次,相关笔记71w+篇。
这也令人联想到了之前爆火的“宇宙中心”曹县,同样是“以小博大”出圈,完成城市品牌的质变。
比不过大城市的资源禀赋与心智力量,但淄博们也有一套独门“秘籍”。从曹县到淄博,小城市的成长飞升凭靠的是怎样的流量杠杆?
01 传播路径的人文叙事追索现象级爆火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淄博的爆火,是偶然么?
或许,这场流量爆发,蓄势已久。
舆论生态的发酵与蜕变,离不开三个环节——生产、传播和互动。可以说,淄博烧烤的迅速走红,得益于传播链路上每个节重要点都是恰到好处。
春夏之交的旅游“天时”,致使2023年3月“大学生特种兵式旅游”话题在短视频平台热度飙升。花更少的钱、有限时间内获得更充沛体验的诉求,是对一个城市旅游资源的深度考量,也成为为淄博量身打造的优越机会。
正如《引爆点》中的附着力因素法则强调的那样,一旦“建议”变得实际而且符合个人需要,就会产生吸引人的附着力。淄博的物价低、美食多、景点丰富,自然成为了大学生们旅游的向往之地。

内容生产环节,借由话题热度,大学生们带动游客,帮助打开了淄博烧烤的知名度;传播环节,KOL意见领袖以再中心化的二次传播视角种草打卡。
传播网络彼此交织,形成合力,在抖音、小红书、B站、朋友圈完成流量汇集,最后引发更广泛的破圈层互动。

承接流量,官方也“火力全开”:淄博文旅第一时间加开“烧烤专列”,淄博政府新增21条定制烧烤公交专线;在火车站安排志愿者,为往返旅客提供交通、住宿、烧烤、旅游线路咨询推介等服务……以跟进服务,全力保障旅游体验。
趁热打铁,不仅让旅游资源变得便利且易得,更延续了多种传播爆点交织,媒体下场报道,这也使得淄博烧烤的热度持续居高不下,刷屏式热搜应运而生。


当然,一座城市的走红,不止是爆款思路的飞升逻辑。深入看,淄博烧烤背后有令人动容的故事。
如何从平平无奇走向顶流?向前追索传播路径,一个不同寻常的解释浮出水面:2022年有上万名大学生在山东淄博隔离,当地给予了相当的关怀。学生们承诺以后还会再来吃淄博的烧烤,春暖花开的2023年,承诺的确兑现了。
人们更愿意相信,正是这份实在与温情,成为了引发飓风的“蝴蝶翅膀”。
珍贵的“双向奔赴”下,大学生们成为了淄博旅游的“自来水”,积极以自身分享在社交网络上宣传淄博,为城市不断积累“社交红利”,并将这份助力在变革的传播通路中不断发散。
当城市人文形成了心智回响,大学生们真心实意对淄博的推荐种草,得以逐级打破藩篱,在浩瀚的传播海洋,以细纹掀起波浪。
可以说,城市独特性与情感人文基底,构成了淄博这座北方小城火爆的“底层逻辑”。
02 从爆款出圈到IP深化特色、差异、细分的价值符号构建
向细处拆解,城市品牌的建设,需要一个显而易见的“价值符号”。正如将淄博推到公众视野的核心价值符号,就是淄博烧烤。
当然,文化积淀与符号建构,非一日之功。2021年B站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走红网络之际,淄博烧烤就在其中出现。
淄博烧烤的独特性在哪里?烧烤的形式并不少见,大葱、卷饼也不算稀奇食材,看似平平无奇,但组合起来却发挥了1+1>2的组合效应。
“小串+小饼+小葱”的灵魂吃法,叠加“一桌一炉一卷饼”的独特组合,辨识度很高,带来更多的参与感、仪式感和成就感。反复多次的对折行为,甚至融合梗文化,演变成大学生狂欢般的“手势舞”。
共情效应与参与感传播,成为淄博烧烤符号化流行的直接推手。

左为淄博烧烤,右为TACO
在美国学者乔纳·伯杰的《疯传》中,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交货币”。在他看来,有价值的信息、有争议性的话题,已成为一种中介符号,人们乐于分享和参与讨论以获得人际关系的荣誉感。
对城市而已亦是如此。作为一座城市的价值符号,淄博烧烤做到了足够的特色、差异、细分,这才能够承接起一座城市的文化印象。
特色、差异、细分,已然成为了小城们承接更多流量的必杀器。
凭此出圈的城市,不止淄博。山东曹县,也是一个典型的观察案例。
曹县的走红更为特殊,以短视频的网络热词突围,成为依托草根传播走红的第一个“县级大城市”,在声量上备受关注。但破圈之后,就展示出了更进一步的“过人”天赋,即靠年轻人都喜爱的“汉服”产业立身。
当然,网络热词的更迭潮起潮落,产业功夫的积淀却非朝夕之间。
还是要实力说话,曹县的舆论爆发点也不止是国潮风向下的汉服,作为全国最大的演出服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桐木交易中心。话题性也别出心裁,不仅是承包了“汉服”,甚至承包了90%日本人的棺材。
曹县凭借极具话题性的区域特色经济,进一步积淀了独特心智,在年轻人圈层多次爆火。

而梳理近年来火爆的城市,都各有特色与走心:勾魂摄魄的美味螺蛳粉,以味蕾钥匙打开了广西柳州的热情;丁真意外出圈的笑容,带火了甘孜理塘的纯净;《狂飙》走红后,取景地广东江门猪脚面沿街飘香……
不难发现,每个城市,都有值得被挖掘的美好,这份美好一旦形塑得更独特,便可以成为流行的”引爆点“。
对于城市品牌而言,如何抓住“新鲜感”、讲好自己的城市故事,不仅是引发共鸣的关键,也成为了博弈进化的利器。
正如清华大学教授沈阳曾在论文《网红城市如何一直红下去》讲:“一个城市如果能激活居民和游客的自我内容生产,就能走上网红之路,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很多时候,城市的流行出圈与品牌一样,内容仍是核心灵魂,并需要一整套的触发机制。
诚然,故事没有随着城市走红而结束。借用品牌视角,“被看见”只是第一步,如何从“爆款”到“IP”的深度进化,是每个城市的灵魂考题。
淄博正处于这样的变化时刻。流量爆棚后,淄博也不得不面对人满为患的甜蜜负担,爬坡期的表现,更为关键。烤碳小哥被熏黑,烧烤店小男孩“暴躁”叫号,烤不完、端不完成为热梗过后,更考验淄博的服务应变能力。

与品牌一样,城市也要进一步面临美誉度的考验。
相通在于,如何将新鲜感沉淀为信任感,提升城市口碑力,这正是从爆款到IP的转变关键。
03 品牌人文心灵共振的情感锚点城市流行趋势的颠覆
小城出圈这件事,难度当然很大。毕竟过往的城市流行逻辑而言,城市的规模与能量的作用优先级要重于一切。
比如长沙,凭靠影视行业打造出“全民娱乐”的基因,以多个新消费品牌拳头吸引游客——茶颜悦色、文和友、墨茉点心局、柠季、盘子女人坊等品牌,个个能打,形成发展矩阵,这样的胜利是资源富集的胜利。

而当下,在淄博、曹县等小城市身上,我们看到了城市“以小博大”出圈的另一种可能性:发挥自身优势,抓住品牌人文锚点。
这就要回归城市心智的根本,共情效应。每一座城市的爆红历程,无论触发点是美食还是景观,是人物还是梗文化,终究离不开人们的心灵共振。
旅游这件事,正是人们透过在陌生城市的情感寄托,完成某种心绪的转换。城市是被凝视的他者,在被消费中参与进游客们的再创造。
一旦洞察这一点,我们会发现体验的感受是很主观的,舒服与否,参照更多的情感变量。真诚是必杀技,这个观点同样适用于游客与城市之间。
还是以淄博为例,当“烧烤”成为淄博的城市名片,长尾传播热度峰值仍然不减,关键正在于淄博人的真诚与实在。
背后,是每一个淄博人对城市人文的亲身守护,甚至喊出口号:为淄博的荣誉而战!
光环效应之下,这座小城并没有飘了,而是想抓住机会把“流量”变成“留量”,这样的心气儿来自于每一个普通人:出租车司机主动为外来游客免单;被咨询烤肉店的路人却表示“今晚我请客”;大娘给排队游客发包子,不忘说着“欢迎”;烧烤店老板理性劝导排队顾客……

淄博的流量突围,只是一个开始。
当旅游开始复苏,城市的出圈逻辑也发生了“去中心化”的颠覆。人们更渴求回归本质的心灵共鸣与朴实无华的价值回归。真诚致胜的小城文化表达,正与这样的需求变化完美契合。
叠加穿越阻隔的互联网东风,我们可以亲身感受到更出其不意的“品牌暗涌”。
对城市而言,注意力晋升的通道也更加“扁平”了,成为下一个淄博似乎只需一步之遥。如何练好内功、讲好故事,已经成为每个渴望出圈城市的必修课。
北上广深之外,有太多的城市等待被看见,他们等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作者:yummy
来源:微信公众号“休克文案”
本文由@黑小指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O协议。
</div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