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职场罗生门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hiwannz.com/archives/77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职场罗生门

true

想写这个主题的文章好久了。

好像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看过一部叫做《杜拉拉升职记》的电影(好像是同名电影改变的),那时候我觉得这就是我想象中的白领生活吧?在一个光鲜亮丽的环境中,你不幸遇到了不负责的领导,甩手掌柜的老板,心机过重或完全划水的老油条员工,但你化身超级玛丽,在危难之际勇挑重担,从不做出任何一个错误的决定,也不曾分析出错误的策略,一路遇水架桥,过关打怪,最终收获事业与爱情。

但是后面我发现,这部电影有点太“主人公”叙事了,职场中很多事情并不可能那样一帆风顺。可能在杜拉拉作为主人公叙事的背景之下,那些没有说出但是在职场中又真正发生过的事情,才是职场中最引人好奇的部分。很多人都说靠看电视剧或电影学习职场经验未免也太过天真,毕竟职场中每个人都在自说自话,真正的职场经验,可能得自己真实经历一遍才有所收获。

有时候,你做错的事情,远远会比你做对的事情学会的更多。

在我这几年的工作经历中,应该算是真真切切的感悟了“职场罗生门”,尤其是把自己抽离成“旁观者角色”去审视这个团队,会发现世界可太复杂了!当事情发生之后自己可能会主动或被动的听说无数版本,每个人的描述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都只是基于他自己内心认定的心里基础之上。每个人在叙述故事的时候也都会不由自主的站到自己的立场上进行描述。也正因如此,我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的感觉到每个人的利益,角色,感受,面子等不同“第三方情感”。

虽然我深知趋利避害是职场本性,大家其实更应该做那种“工作中的好同事——职业职场人”。但实际上也正可能因为这一幕幕的众生相导致看似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无比。即使我一直觉得互联网公司比那些所谓的传统企业简单的多的多,也不免出现打打闹闹,互不想让的事情。

“表现上互相恭维,但实际又在私下说对方坏话”,“上一秒还在叫彼此宝贝,下一秒又在吐槽一秒都不想看到那张脸”等等的事情我见到的次数简直不要太多,不论你是公司公认踏实可靠的技术支柱,是大家口口相传的好好先生,是精神领袖创业先锋公司,还是大家公认的气氛担当公司吉祥物,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脱在背后活在他人的茶余饭后或者“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之中。

让我最感慨的是,我并不认为那些传递这些事情的当事人意识不到“在背后说他人坏话是不对的事情”。他们有足够的能力,经验,情商,眼界来不让这件事情发生。但可能对于他们来讲,类似的事情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者拉帮结派的信息,只有通过这些私下里在耳边传递“谈资”,才能够在某些层面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信息不对称”。

当然,如果回到理客中的角度里,我当然也可以为他们开脱“心理失调的逻辑告诉我们,当你开始接受某个说法之后,你的所作所为都会朝向对应的说法倾斜,也正因如此你会为这个行为开始辩护”。假如你相信了一个谣言并在之后做出了相应的决定,即使你发现自己做错了,想要去改正态度和行为也是非常困难的。更别提在此时你想去澄清所需要投入的成本和精力有多大。

很多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当事人肯定会觉得“为什么领导就能睁眼说瞎话呢”,我在小时候觉得是“因为领导听信了坏人的谗言”,但是这几年我的思路开始发生了一个变化,领导可能并不是听信了谗言,而是处理这些事情所要投入经历和时间成本太大了。万一因为这些事情产生了奇怪的情绪反应,影响了本该做的正确的事情可就因小失大了。相比于追求一个缥缈且不确定的真相,能多赚一个小目标更符合职业经理人们的目标。

道德经里面有说“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大辩若讷”,又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可能就是这件事情的答案吧?

我总会在一些时候换个角度,假如我是公司的老板,我想让自己的团队中不存在罗生门,应该怎么办?

可能还是得塑造一个安全的企业文化。虽然企业文化好像已经被各种企业说的烂的不能再烂。但要想让事情顺利推进,可能只有安全轻松的氛围才能帮助我们走向事实。

“我可以说出真相,但是说出真相之后领导不信任我怎么办?”,“我清晰的知道事实不是她说的那个样子,但是如果领导本来就看我不爽,借机也把我搞走我要怎么办?”,“我相信她在你面前说我坏话,因为她也在我面前说你坏话,她甚至在每个人面前说每个人的坏话,但是那又怎么样?老板喜欢她”……

当人们可能面对惩罚与批评的时候,人人自危,自我防御机制自然就启动了。在我们的经验中,如果需要深究真相,那真相大概率是与奖罚有关系的,有人高升得到老板重用,自然就要有人离开。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塑造一种良好的工作范围,去除团队中的威胁因素,去制造一个充满安全感与“求真求实”的底线?

好像是,又好像不是

因为我们无法判断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这是最尴尬的事情。

如同我上面所举的例子,他们有足够的能力,经验,情商,眼界来不让这件事情发生。但为什么他们就肆意妄为的看待这些事情不断发展,甚至在其中还要添油加醋呢?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他们认为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相信人性本恶?

如果你对管理学有过了解,你应该知道有一位叫做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的大事把人性氛围了 X 和 Y 两种类型。

  • 如果你相信人性本恶(X 理论),就会更认为人们是“懒惰,自私,逃避责任,缺乏进取心,想象力和创造力的”;
  • 如果你相信人性本善(Y 理论),就会更认为人们是“热爱工作,愿意承担责任,可以在工作中找到工作诉求,能够自我规划与控制,拥有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

相信前者的人们,就会更愿意使用胡萝卜×棒子的管理方式,一方面威胁利诱,然后再挥舞手中的权力来影响他人。相信后者的人,则会想尽办法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从而尝试激发出团队的最大智慧与潜力。

这里有一个更尴尬的事情,两种类型的管理者我见过不少,但很难评价到底谁的效率与管理能力更高。作为打工人的我们经常觉得“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呜呼哀哉没有遇到赏识自己的伯乐,但作为管理者又不免在生活中真的发现“能够遇到一批千里马真的太难了,我没有那么多精力对每一个平庸的木头都花费 120 分的心血和汗水”。

但无论管理氛围和企业文化如何演变,我最终却发现“人是环境的产物”这句话一点没错。

善法环绕,就能缔造出悲天悯人的僧人;强权当道,也自然缔造出无恶不作的强盗。

  • 如果管理者习惯于发号施令,挥舞权杖,怎么能期望他的团队中能出现“把工作当做终身事业的优秀员工”?
  • 如果管理者循循善诱,信任并支持员工的自我价值,是否又可能因为某个人的“摸鱼”影响整体效率最终被辜负?

但实际上,除了上面这些逼逼叨叨的,我也没有得出什么成功的方法。

在我的内心中,我知道好的管理者又要做医生,又要做教练。当医生的时候要找到那个能够根治恶疾的最佳时机,当教练的时候又要去注入相信的力量。

但实际上,我也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除了工作以外,还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需要去经营。我找不到合适的方式能够又让工作水到渠成,又让生活称心如意。

可能是共情能力比较强,每当我听说一些类似的事情时,我能够很快的感觉到被冤枉的愤怒,被泼脏水的无力,被冤枉的痛苦。每个人的真相对我来说都只是距离真相更进一步的拼图,尽管我真的知道有些时候当事人就是在“耍无赖流鳄鱼的眼泪”,有些时候当事人就是“把别人当傻子自以为是的聪明”,有些时候当事人就是在“揣着明白装糊涂甩锅人为制造信息墙”。但我选择走向真相可能会让自己和其他身边的人更痛苦,那是不是我也可以允许自己暂时不离真相那么近?有时候费心费力引导绩效差的员工做一些提升,还要在背后被吐槽泼脏水,当事人明确告诉我“我觉得自己做的挺好的”的时候我应该如何做自我修复?

初中的时候看老罗的演讲,他是这样说的,

“别让周围的恶心的人影响你,坚持正直,做一个好人”。

希望我还能做那个好人,一直做下去。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