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使用游戏化,可能会走入哪些常见误区?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operate/580918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现在,游戏化元素在产品或服务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及,许多企业也尝试借游戏化玩法,来试图提升用户实际参与度。不过,企业在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踩坑,走出游戏化的可能误区。本文就对游戏化的常见误区做了总结,一起来看。

2412bf56-d9ef-11ed-bd74-00163e0b5ff3.jpg

随着游戏化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将游戏化元素应用到他们的产品和服务中,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和提高用户参与度。然而,虽然游戏化应用看似可以带来许多好处,但实际上,如果企业不注意避免一些常见的游戏化误区,这些应用可能会导致反效果,甚至可能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本篇文章我们来盘点一下都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一、认为游戏化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游戏化并不是一种万能的解决方案,它适用于某些情境,但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情境。在使用游戏化之前,需要对目标人群、目标行为以及目标效果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评估。

  • 美团:美团曾推出一款名为“刷卡游戏”的游戏化项目,旨在让用户在使用美团点评APP时通过刷卡获取积分,进而换取优惠券等奖励。然而,这款游戏最终也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因为用户普遍觉得积分获取过程过于繁琐,不符合他们的期望。
  • Google:谷歌曾推出一款名为“Niantic Project”的游戏化项目,旨在通过让玩家在现实世界中收集物品、发现秘密等活动来推广谷歌地图。然而,这款游戏最终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因为玩家普遍觉得游戏的内容过于复杂,不符合他们的期望。

二、过于依赖奖励机制

奖励机制是游戏化的核心元素之一,但是过度依赖奖励机制可能导致用户只关注于完成任务获取奖励,而忽略了任务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设计游戏化方案时需要合理设置奖励机制,让用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能获得乐趣和成就感。

  • 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曾推出一款名为“淘宝游戏”的游戏化项目,旨在让用户通过完成任务和赢得奖励来增加他们在淘宝的购物频率和购物金额。然而,这款游戏最终也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因为用户普遍觉得奖励机制过于繁琐,不符合他们的期望。
  • Facebook:Facebook 曾推出一款名为“Badgeville”的游戏化项目,旨在让用户通过完成任务和赢得奖励来增加他们的活跃度和忠诚度。然而,这款游戏最终也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因为用户普遍觉得奖励机制过于繁琐,不符合他们的期望。

三、忽略用户体验

游戏化需要考虑用户的感受和体验,否则用户可能会因为任务过于繁琐或者游戏机制不公平而失去兴趣。在设计游戏化方案时,需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不断优化用户体验,提高用户参与度和满意度。

  • 微信:微信曾推出一款名为“微信红包”的游戏化项目,旨在让用户通过发送红包和抢红包来增加他们的社交活跃度和快乐感。然而,这款游戏也引发了一些用户不满,因为抢红包的过程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
  • Uber:Uber 曾推出一款名为“Uber Quest”的游戏化项目,旨在让司机通过完成任务和赢得奖励来增加他们的活跃度和收入。然而,这款游戏最终也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因为司机普遍觉得任务过于繁琐和不合理,不符合他们的期望。
4e99651a-ddf3-11ed-b7fd-00163e0b5ff3.png

四、忽视长期效果

游戏化可能会带来短期的激励效果,但是如果不能持续地提供足够的激励和挑战,用户可能会很快失去兴趣。因此,在设计游戏化方案时需要考虑长期效果,让用户在不断地挑战和成长中保持持续的动力。

  • Fitbit:Fitbit 是一款智能手环,可以记录用户的运动数据并向他们提供建议和反馈。Fitbit 也推出了一些游戏化的功能,例如“步数挑战”等,旨在通过比赛和奖励来鼓励用户进行更多的运动。然而,这些游戏化功能并没有真正产生长期效果,因为用户可能会在获得奖励后停止运动,而没有真正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 Starbucks:Starbucks 曾推出一款名为“Starbucks Rewards”的游戏化项目,旨在让用户通过购买咖啡和完成其他任务来获取积分,进而换取奖励和优惠券。然而,这款游戏最终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用户可能会为了获取积分而购买不需要的东西,进而产生负面的长期效果。

五、滥用游戏化

过度的游戏化可能会导致用户沉迷于游戏中,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因此,在设计游戏化方案时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合理使用游戏化,不滥用游戏化。

  • Nike:Nike 曾推出一款名为“Nike+”的游戏化项目,旨在鼓励用户进行更多的运动,并与其他人进行比赛和互动。然而,这个项目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它可能会鼓励用户过度运动,甚至可能导致一些健康问题。
  • Zynga:Zynga 是一家以社交游戏为主的公司,例如“Farmville”等,旨在让用户通过与其他人互动来获得快乐感和社交影响力。然而,这些游戏的社交互动也可能导致用户的过度沉迷和社交孤立。

六、忽略业务和战略目标

游戏化元素和机制虽好,但脱离了企业的业务和战略目标进行使用,会导致鼓励用户参与或贡献的行为脱离了企业所鼓励的方向,进而产生的用户行为并不被企业所认可,最终导致项目或活动失败。

  • Marriott:Marriott 曾推出一款名为“Marriott Rewards”的游戏化项目,旨在让用户通过预订酒店和参加其他活动来获取积分和奖励。然而,这个项目并没有真正帮助 Marriott 实现业务目标,因为它并没有增加酒店的预订量或客户忠诚度。
  • Pepsi:Pepsi 曾推出一款名为“Pepsi Stuff”的游戏化项目,旨在让用户通过购买 Pepsi 饮料和参加其他活动来获取积分和奖励。然而,这个项目也没有真正帮助 Pepsi 实现业务目标,因为它并没有增加饮料的销量或客户忠诚度。

虽然游戏化应用看似可以带来许多好处,但如果企业不注意避免常见的游戏化误区,这些应用可能会导致反效果,甚至可能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在开发和设计游戏化应用时,企业需要认真考虑用户需求和体验,避免过度依赖游戏化元素,并注意社交影响、道德和伦理、数据隐私和安全、业务目标和战略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游戏化应用能够真正带来价值和效益。

正确的打开方式,个人认为,企业应该持续关注游戏化应用的效果和影响,并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通过对用户反馈和行为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了解用户对游戏化应用的感受和反应,从而优化应用设计和体验,提高用户参与度和忠诚度,增加企业的业务价值和竞争优势。

作者:黎静妤,微信公众号:游戏化试验田,现任凡泰极客运营总监

本文由 @ViWaViWa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