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探月”到走进火箭基地,集度车主活动格局拉满-品玩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a/27969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从“探月”到走进火箭基地,集度车主活动格局拉满-品玩业界动态

从“探月”到走进火箭基地,集度车主活动格局拉满

article-thumb-lg

       2023年开年,国人对太空的热情如ChatGPT搜索趋势一样一路飙升。从国产大片新标杆《流浪地球2》,再到“十年最高评分国产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大众对太空探索的关注度不断走高,如何让太空故事从银幕走到线下生活,早已加入科技极客们的“愿望清单”。

       那么,亲身感受太空有哪些方式?

       逛主题公园?看电影?还是参观航天博物馆?

       有点传统了。

       有没有想过,去火箭基地现场参观真正的在役火箭?

       因为种种现实原因,这个“疯狂”的想法在国内似乎并不能完成。然而,方法总比困难多,现在,还是有人把它实现了。

       就在前不久,集度的一场用户体验活动,把自己的首席体验官(即集度ROBO-01探月限定版车主)“发往”蓝箭基地,用参观实体火箭的方式,让车主们近距离感受何谓“航天重器”。

       而在活动背后,迎接集度首席体验官的除了一场可以“秀到太空”的打卡活动,更是一场具有“宇宙级浪漫”的中国航天发展之旅。

       毕竟,自由飞赴太空,永远是人类灵魂里的终极梦想。

article-body

       从屈原《天问》里“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远古之问,到敦煌壁画中的飞天美神、第一个为火箭殉道的勇者万户,到旅行者一号搭载的“孤独金盘”,再到中国人日常使用的微信开屏地球图案,正如享誉国际的旅行杂志《孤独星球》名字的由来一样:“曾经我旅行,穿越天空,这颗“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从古至今,面对无垠星空,人类的孤独与困惑展露无余。

       对“渺小”的人类而言,无时无刻都在梦想从地球这个孤独的家园奔赴星辰大海。

article-body

       而在近现代以来科技狂飙的影响之下,人类的飞天之梦已成现实。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人类进入了太空竞赛的黄金年代。然而,时过境迁,无论是为人类牺牲的太空狗“莱卡”,还是首登太空的加加林、首个征服月球的阿姆斯特朗,生活在当代数字生活中的人类,似乎已经无法再对这些曾对人类产生巨大影响的勇士感同身受。

article-body

       好在,对航空的热情在大众传媒文化中得到了延续,并为之增添了“AI”这一新的时代元素。在经典科幻电影中《2021》中,导演库布里克用人工智能和太空探索书写了世界影史中最瑰丽的想象之一;在中国硬科幻电影开山之作《流浪地球》中,太空世界依旧和AI相伴而行。

       随着科技的持续进步,对“航天”和“AI”的共同探索也逐渐成为现实,在可确定的未来中,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就是一场AI与航空探索的双向奔赴。在当代商业世界,在智能汽车和航天都有巨大成就的“火星人”马斯克,成为新的时代英雄。

article-body

       巧合的是,无论是航天还是AI产业,美国和中国都成为了不可撼动的双主角。在美国,诞生了谷歌及Waymo、OpenAI等AI企业,在中国,则有百度AI、Apollo与之争锋,并诞生了文心一言这样可以追赶ChatGPT的领先产品。在商业航天领域,中国也诞生了蓝箭航天这样对SpaceX奋起直追的科技企业。在智能汽车领域,集度也喊出了要超越特斯拉,并要打造汽车机器人这一革命性的产品。

article-body

       更令中国科技爱好者动容的是,在这一轮科技革命中占据双雄位置的中国,在上一个时代并不是绝对主角。这背后,是从建国后毅然自美回国的科学家群体,是孤独坚持大规模投入人工智能的中国企业,是一代又一代科学、产业志士埋下的草蛇灰线。在长期主义之上,终于结出了AI大模型、商用航天、智能汽车等“高精尖”成果,并产生了互相融合的化合作用。

       事实上,智能汽车与航天文化的融合并不是中国的独有现象。早在上世纪60年代,受太空热影响,美国汽车就在车身设计中大量加入了航空航天元素,大量搭载着太空飞船般尾翼、光泽金属饰条的太空造型汽车,席卷了整个欧美汽车市场。可以说,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汽车文化从来都与流行文化相向而行。

article-body

       而在当下,无论是奥迪发布的Lunar Quattro月球四驱车,还是集度与中国探月工程的合作,有志于塑造航天品质观感的车企,依然希望品牌能与航天产生联系。

article-body

       因此,志在研发“智能车标杆”的集度与航天的深度捆绑,也就顺理成章。早在去年10月,集度就与中国探月联手打造的中国探月工程主题联名车型——集度ROBO-01探月限定版作为自己的首款车型。而这次的蓝箭航天之旅,也是集度带给首批用户的一个太空惊喜,但绝非最后一个。

       更重要的是,这一活动的意义绝非只是一次普通的参观活动。它意味着,对普通人而言,建立生活与宇宙的链接,已经不只是购买诸如巴斯光年玩具、观看星球大战电影这种流于表面的追求,在集度定义下,普通人对科技的探索,将是一套完整的生活方式。

article-body

       实际上,这与蔚来创始人李斌“重新定义车和用户之间的关系”的理念不谋而合。李斌曾认为,将来的品牌都应该具备用户相互连接的内涵,应该是围绕某一些产品连接起来的社区。而集度的这一前沿活动运营方式,无疑正是与科技爱好者用户建立强情感连接的创举。

article-body

       而这一活动精神内核之下,则是因为在集度产品中拥有与航天工业相同的现实基础,即强大的高端制造业产业支撑。不同于Rivian、Lucid等在规模化生产、高标准品控困局中苦苦挣扎的美国新造车企业,集度则利用吉利强大的SEA浩瀚架构和先进的杭州湾工厂,把产品的机械素质和品控高度上升到“航天品质”的高度。

article-body

       集度首席体验官的火箭之旅结束了,而人类的大规模太空冒险,其实才刚刚开始。就像伟大的达芬奇为自己的飞天梦书写的《飞天梦》诗篇中所说:“当他张开双翼,决心朝天空飞去,凝望浩渺天穹时,他才知道,那里才是他的心之归属”。

       无论是已经走入千门万户的智能汽车,还是刚刚开始智能涌现的AI技术,还是将日趋成熟的星际探索,人类,也就是“我们”,正在亲身经历这场人类最荣耀的征程!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