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跌了万亿市值后,快手想通了|读财报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329/230404-7e0141e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跌了万亿市值后,快手想通了|读财报

• 2023-04-04 11:45:33  来源:伯虎财经 E510G0
1

图源:摄图网

作者|伯虎团队 来源|伯虎财经(ID:bohuFN)

3月29日,快手发布了2022年四季度及全年财报,一份超预期的财报。

快手上市以来首次把季度亏损率压低到个位数。财报显示,快手 2022 年四季度实现营收 282.9 亿元,同比增长 15.8%;其中广告收入 150.9 亿元,同比增长 14%。

电商板块销售额单季 3123.86 亿元,全年 9011 亿元,已超内部预期的 9000 亿元目标。在抖音和视频号的夹击下,快手怎么做到的?

快手迎来赚钱曙光

在视频号加速追击下,快手的流量一度被怀疑会被分散。但目前来看,快手的用户数依旧在扩张,看不到特别明显的影响。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快手用户规模创历史新高。四季度,快手应用的用户规模突破历史新高,平均DAU(日均活跃用户)同比增长13.3%达3.66亿,平均MAU(月均活跃用户)同比增长10.7%达6.4亿。值得一提的是,快手在缩减费用支出的情况下,日均用户时长达到新高至134分钟,和抖音的140分钟接近,远超视频号的40分钟。

去年四季度,快手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下降了4.8%,这也是上市之后首次集团占比低于35%。

一方面是算法优化个性化策略进行精细化运营的结果;另一方面则离不开快手在内容端的不断发力。比如快手在短剧行业的领先发展,数据显示,快手短剧日活用户目前已超2.6亿,截至2022年末,星芒短剧的总播放量已达500亿+,年内播放量破亿的星芒短剧超100部。以及直播内容的丰富性,像是世界杯、周杰伦、线上歌友会、理想家等等,帮助快手用户时长突破新高。

不过内容生态建设能否提高大家的想象力,还需要时间。

目前更迫在眉睫的是,快手的赚钱能力。从全年来看,2022年快手总收入942亿元,超越彭博市场一致预期的931亿,同比增长16.2%。

快手目前主要收入,来源两方面:广告、电商业务。

广告作为第一大收入来源,该业务板块全年收入达490亿元。线上营销服务、直播和其他服务(含电商)对年收入的贡献占比分别为52.1%、37.6%和10.3%;全年同比增长分别为15%、14%、31%。

其最大的亮点是电商业务。2022年,快手电商GMV已经突破9000亿元,同比增长32.5%。这也得益于快手去年推出的“快品牌”战略,即扶持小微商家的自有品牌,引导“白牌”向“快品牌”演进,这也是快手和抖音的猛烈攻势下打出的差异化。

快手电商不仅与抖音区别战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分得一杯羹,还赋能了其他业务的增长。

首先是拉动了2022年快手广告的稳健增长,其次相比于虎牙、腾讯音乐直播打赏的颓势,快手的直播打赏反倒是逆势增长。快手解释为因为算法优化,以及开发了房产交易、蓝领招聘等新的内容场景吸引垂类用户,抬高行业广告上限。

但据海豚投研观察发现,“名为打赏,实为商家买量”的榜单流水,也可能是支撑直播付费收入表面上稳定增长的驱动因素,而这又是一个本质体现为电商属性的业务。

看得出来,快手2022年在商业化方面已经开始冲刺了,但其实这还远远不够。

国内业务实现盈利,但增长变慢的同时也面临天花板。

根据多位分析师测算,2022 年快手商业化收入增速将放缓至 13% 左右。对比行业内的多数公司,13% 的增速已然很高;但对当前的快手而言,这样的增速却并不够。相比之下,字节跳动中国区商业化收入(以抖音为主)仍有近 20% 的同比增速。

自上市以来,快手股价从最高点的 400 港元下降至 72 港元,跌幅超 80%,融资能力已不如从前。所以快手必须止亏,靠自己赚的钱推动新业务发展。

海外成了快手要开辟的“新大陆”。

再战出海

2022年Q4,快手海外实现收入2.85亿元,同比增长516.8%,全年收入6.25亿元,同比增长732.1%,增速远超国内业务和公司大盘。快手在年度业绩公告中披露,由于产品、算法的优化,海外市场的每位日活跃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增长至65分钟以上。

快手海外总算是有起色,但代价也不小。第四季度海外板块经营利润-14.99亿元,全年经营亏损119.95亿元。

说实话,看着另一个“抖音”赚钱赚得飞起,快手早就羡慕坏了。

2022年,TikTok月活用户超过10亿,是全球用户规模TOP5的社交应用。从用户规模占比来看,美国是其最大市场。 比用户增长更令人喜悦的是,这一年也是TikTok广告和电商业务大丰收的一年。 

广告方面,据外媒报道,2022 年 TikTok 广告收入预计超过 100 亿美元, 较 2021 年增长 150%。TikTok仍然成为了2022年唯一一个广告收入逆势大增的社交媒体巨头。

电商方面,国内抖音电商GMV已经将近有2000亿美金的规模,国外的tiktok才刚刚在电商方面进行探索。继2021年先后开放印尼站和英国站的小店后,2022年TikTok在东南亚持续加码,据极客公园报道,2022年TikTok全年直播带货GMV或已超过44亿美元,较 2021 年增长两倍。

根据彭博社此前报道,TikTok电商计划在2023年达到230亿美元的规模。在Shopee、Lazada两大平台多年竞争白热化的东南亚市场,TikTok电商想在一年里获得超5倍规模增长,所有互联网大厂都眼红,掀起一股出海潮。

但比起tiktok在海外乘风破浪,快手的出海就是一把辛酸泪。

2016年年底,快手出海,其国际版短视频产品Kwai先后在俄罗斯和韩国上线。那时候的快手日活用户将近7000万,远超刚进场日活刚破千万的抖音,还获得了腾讯领头的3.5亿美元融资。

Kwai以独有的滤镜特效在韩国走红,尤其是在韩国当红明星权志龙等转发之后,Kwai小火了一把。2017年10月,Kwai连续一周排名韩国应用商店下载量第一,并在一个月内下载量突破千万。

但据内部人士透露,当时的韩国用户仅把Kwai作为工具使用,在平台拍完视频,分享到其他社交媒体上。因为缺乏内容,虽短时间内增长很快,但留存难。快手当时投入大笔的营销费用都打了水漂。

2017年,Musical.ly登顶美国APP Store总榜第一,全球累积用户2.4亿。而后Musical.ly寻求买家收购,快手认为其溢价太高放手。

最终被抖音以10亿美元收购,也为两者后来的差距划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抖音把烧钱当成第一步,用10亿美元换来一张北美市场的入场券。随后将抖音国际版和与Musically进行合并,称为TikTok,在全球扩张。

一方面是抖音“去中心化”算法,当时国外的facebook/instagram主要刷到的信息都是基于熟人列表,而抖音则是把来自世界各地的你感兴趣的视频送到了你面前。重复拍一个视频不是模仿,而是一种流行。另一方面是,找网红,创造流行。比如TikTok发现日本对卡哇伊很上头,就增加各种可爱的动图特效,一大堆明星、网红使用,变成流行。

2018年10月,TikTok冲上了美国下载排行榜第一的位置。

而Kwai却在急速下滑。因为扩张不止需要烧钱,更需要内容搭建、平台社区建设,而快手没有及时响应团队去建设,也“舍不得”大笔烧钱。结果是,海外团队也迎来人事动荡、大幅缩减。

抖音和TikTok都飞跃式增长,赶超快手,快手只能被迫跟进。

2020年,快手旗下一款新的短视频应用Zynn在北美上线。这次,倒是很舍得烧钱,复制了拼多多的社交裂变玩法,邀请一名新用户最多可得20美元。就这样,上线不到20天,冲上美区iOS总榜第一。没想到,Zynn很快遭到美国区的Goolge Play和App Store下架,原因或是平台方判定其推广返现属违规操作。

虽然Zynn之后重新上线,但因为取消了现金激励模式,另外平台上充斥着大量没有发布过任何内容的空账号,并没有多少优质内容,热度也很快下去了。

2021年,快手上市后,为开辟第二曲线,再次出海。快手避开了TikTok占据明显优势的北美和欧洲市场,聚焦在拉美和东南亚市场。一方面是继续烧钱补贴;另外为了丰富内容,Kwai靠抢下大型体育赛事的直播版权抢夺用户,保证留存。

2021年全年,快手在海外的运营成本高达120.7亿元,而去年全年为72.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0%。主要原因是海外运营策略从大手笔“买用户”,走向精准收缩,并试水商业化。

去年8月,被视为快手“三号人物”的原商业化业务负责人马宏彬,被任命为快手国际化业务负责人。有业内人士分析,长期任职快手商业化负责人的马宏彬既懂运营,又懂商业化,是最佳人选。

比如快手通过迷你肥皂剧(类似于国内短剧模式)获取用户时长,截至去年一季度,快手巴西日活时长接近60分钟。标签#TeleKwai为制片人和内容创作者提供了在Kwai平台宣传作品的机会,该标签下已有57.3万个视频,浏览量超过170亿。

2022年,快手海外业务营收同比增加732.1%,其增速远远大于国内。在之前,在更有钱、更会运营的tiktok之下,快手一直在做追随者的角色,如今快手总算是在海外占领了一小块天地。根据ComScore的数据,快手国际版Kwai月均活跃用户达到4540万,且在20岁以上的用户中有着很高渗透率。

但在海外电商存在太多不确定性,物流的交付问题、缺乏MCN机构以及高昂的运营成本。留给快手的挑战还有很多。

写在最后

虽说快手的商业化速度屡屡被诟病。这几年,战略不清晰,组织架构调整不断,频繁更换业务负责第一人,出海决心总是差一点,快手似乎习惯了做追赶者的角色。

快手有一些“小而好”的变化。比如电商方面推出“快品牌”,打出差异化优势。内容方面,自制短剧综艺,以及泛知识类内容等丰富平台生态。现在,快手,对很多用户来说,还是无法代替的存在。而对于数次“跌倒”的出海,快手也给出了自己的解法。

但代价也很惨重,这是跌了万亿市值给快手带来的思考。

参考来源:

1、霞光社:烧钱、摇摆、换帅,快手“三战”出海内幕

2、海豚投研:快手:跑步式减亏,能打破偏见吗?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伯虎财经(ID:bohuFN),作者:伯虎团队 

本文来源伯虎财经,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