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将OTA关进笼子里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329/230329-ab59df6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将OTA关进笼子里

• 2023-03-29 09:45:54  来源:车百智库 E507G0
1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秦海清 来源|车百智库(ID:EV100_Plus)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越来越高,渗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实施汽车召回共计204次,涉及车辆448.8万辆,分别同比减少12.4%和48.6%。令人欣喜的是,汽车召回总量创近十年来新低。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新能源汽车的召回数量也水涨船高。

2022年,施新能源汽车共实施召回共计47次,涉及车辆121.2 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27.0%,同比大增31.5%。

值得注意的是,OTA(远程升级)逐渐成为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安全改进的重要方式,2022年实施OTA召回17次,涉及车辆88.7万辆,占全年新能源汽车召回总数量的73.2%。

汽车电动化的大势不可逆转,如今已经来到新能源汽车下半场智能化比拼,“软件定义汽车”已成行业共识,汽车越来越“软”已是行业事实,而OTA在汽车智能化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悄然成为区别于传统汽车的显著标志。

当OTA加速“上车”,在使得汽车“常用常新”的同时,也出现一些令消费者糟心的“反向升级”等乱象。为了避免OTA变味,有关部门陆续出台监管措施,及时将其关进笼子里。

OTA“上车”加速

所谓OTA,全称Over The Air,直译“空中更新”,即通过无线网进行远程升级的技术,这项技术并非专属汽车,PC时代就已出现,后盛行于智能手机行业。

OTA分两种,一种是SOTA,即软件升级;另一种是FOTA,即固件升级。

SOTA中的软件指的是应用层的应用程序,在汽车中一般是针对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例如车载导航地图、多媒体应用、操作界面等。

而FOTA中的固件指的是电子产品的底层软件,控制电子产品的工作、运行逻辑,在汽车中则是指对动力、底盘、车身电子以及智能驾驶等系统进行固件升级,也成为“整车OTA”。

对标手机的话,SOTA就相当于微信从8.0.33升级到8.0.34,而FOTA则类似iOS15升级到iOS16。总之,SOTA的技术难度与FOTA不在一个量级。基于当前车辆电子电气架构的变化,FOTA常见于新能源汽车,传统车企的个别车型也具备整车OTA功能。 

20230329-e1a490bf156011b1_600x5000.png

有行业报告指出,OTA最早在日本车企“上车”,当时还被称为T-BOX,功能局限性也比较大。业界公认,真正带火汽车OTA的是特斯拉,也是第一家做到整车OTA的车企。

2012年6月,特斯拉ModelS下线,三个月后进行第一次OTA推送,此后持续进行更新,被认为是“可以生长”的汽车。

特斯拉引领了行业风潮,如果说传统车企态度谨慎,通常选择SOTA作为切入点,那新造车企业,特别是以“蔚小理”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车企,可以说一边倒向整车OTA。何小鹏曾说,“整车OTA将是智能汽车的必备之选。”

随着新能源汽车日益渗透,消费者对OTA的接受度逐渐增强。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2年中国汽车OTA行业分析报告》中的一组调研报告显示,50%的消费者在买车、换车时会将汽车OTA作为重要选车依据。

OTA上车呈现加速之势。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标配搭载OTA上险量为408.8万辆,同比增长111.13%,前装搭载率为45.95%。其中,搭载整车OTA的为248.93万辆,占比超过60%。

中汽研总经理万鑫铭表示,OTA升级逐渐成为新车上市的标配,预计到2025年中国乘用车前装OTA升级功能装配率有望从当前的30%左右提升至80%。

新能源汽车市场及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车百智库早在研究报告《布局智能出行: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创新与投资展望(2021)》中指出,随着智能传感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变革,伴随而来的是大规模的高频次软件升级服务需求,因此OTA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必备的基础功能之一。

车百智库认为,节省成本与提升性能是OTA的核心价值,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提升用户体验,延长汽车产品生命周期。OTA可以为车辆提供软件更新迭代服务,实现更多的功能,提高用户体验,延缓汽车过时周期。

第二,提高车型研发效率,提高车型迭代质量、改善用户体验。在智能汽车OTA时代,研发人员更新完软件代码,能够直接快速传达到用户,可以显著增强用户用车体验,提高用户满意程度。

第三,提高软件可靠性,降低整车厂召回成本。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升,目前15%的汽车召回时间是由软件问题导致的。降低甚至避免软件故障、提高汽车可靠性是整个汽车行业的刚需,OTA功能则成为提供汽车软件可靠性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第四,OTA令自动驾驶功能不断进化成为可能。以特斯拉为例,特斯拉通过OTA技术拿到优质数据的机会比竞争对手高出许多,通过OTA功能,特斯拉车端的数据可以通过云端AI训练,获得快速的功能优化升级。

OTA的渗透率日益提升的同时,诸多乱象丛生,OTA难看的另一面逐渐显露出来。

首先,并非每次OTA都使用车体验更好,有时也会出现“反向升级”、“负优化”,比如用户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锁电。

所谓“锁电”,就是通过OTA修改电池管理系统,刷新电池的电压范围,进而影响电池容量。前几年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多发时,诸多网友察觉到充电变慢、续航缩短,实际上这是车企为了提升车辆安全而做出的“无奈之举”。

暗中“锁电”一定程度上也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一是车企没有明确告知进行了哪些“升级”,二是可能偷偷掩盖了车辆的某些缺陷。

其次,OTA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一方面事关行车安全,不同于手机升级,大不了暂时不能使用,而汽车稍有操作不当,可能造成交通事故。比如曾经有车主突然触发OTA,导致其在北京长安街“趴窝”一个小时。另一方面的安全虽不可见,但亦危险。车辆在进行FOTA过程中,可能会遭到黑客入侵网络,进而失去车辆控制权或者丢失数据。

此外,OTA渐有“期货”的味道,成为商家的营销噱头。

正是因为OTA有提升车辆性能的优势,于是有企业在新车发布时通常是“满配”,但上市时却“减配”,并承诺后续会通过OTA“加配”,然而近年来常有车主反映,厂家的承诺迟迟不落实。

OTA监管趋严

于百余年汽车工业史而言,OTA尚属新生事物,OTA虽好,但也出现一些滥用的迹象,好在相关监管正日益完善。2020到2022年,市场监管总局与工信部陆续出台规定,及时遏制OTA“野蛮生长”。

20230329-9fcbb6c74811b90a_600x5000.png

车百智库整理 

2020年11月,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召回监管的通知》,次年6月又发布一则补充通知。

上述《通知》依据的是《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及《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明确不管企业是以OTA作为召回措施还是技术服务活动,都要履行备案义务。

实际上马斯克一直反对将OTA与召回搅合在一起,许多网友也表示不理解。上述《通知》并非否定OTA的先进性,而在于预防了车企进行“暗中操作”,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了用户知情权。

2021年8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其中第三条提及“规范软件在线升级”。

《意见》明确指出,确保车辆进行在线升级时处于安全状态,并向车辆用户告知在线升级的目的、内容、所需时长、注意事项、升级结果等信息。《意见》也提到了“备案”,企业在进行技术参数变更之前应向工信部申报,保证汽车产品生产一致性。

特别是OTA涉及自动驾驶的,《意见》特别提到,“未经审批,不得通过在线等软件升级方式新增或更新汽车自动驾驶功能。”车百智库认为,在自动驾驶技术未完全成熟之前,《意见》的出台是对风险的提前预判,预防车企冒进。

依据上述《意见》以及《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2022年4月,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又发布了针对性更强的《关于开展汽车软件在线升级备案的通知》,将“备案”进行到底。

《通知》进一步明晰了备案的范围,包括“企业”、“产品”以及“OTA升级活动”,也就是“三备案”。

根据升级活动的影响评估,《通知》特别提出了“分级备案”。一方面,OTA如果不涉及产品安全、环保、节能、防盗等技术性能变化的相关升级活动,企业在备案后可直接开展升级。另一方面,如若相反,OTA涉及到产品安全等内容了,那车企要做的工作就多了,需要按照相关流程一步一步来。

《通知》再次强调,OTA涉及自动驾驶时应经工信部批准,但与此前《意见》不同的是,《通知》明确了自动驾驶的等级,即L3及以上才需要批准,当前多数车企主打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实际上还不够“资格”。

能够明显感受到,OTA加速“上车”的同时,相关监管也在与时俱进,既规范了车企动作、维护了消费者利益,也没有“一棍子打死”遏制创新。市场监管总局表示,2023年,将深化智能汽车OTA安全评估,推动企业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制造,降低产品安全风险,结合物联网技术带来的产品安全新问题,探索物联网产品安全监管新模式。

【全文参考】

[1]《布局智能出行: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创新与投资展望(2021)》,车百智库

[2]《从OTA到整车OTA,远程升级技术给汽车行业带来了什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3]《走进笼子里的汽车OTA》,出行一客

[4]《工信部发文开展OTA升级备案!万鑫铭、吴志新、周时莹3位专家第一时间解读》,中国汽车报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车百智库(ID:EV100_Plus),作者:秦海清 

本文来源车百智库,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