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离开Web3的年轻人:欲望、虚幻、沉浮、真实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cvalue.cn/article/140938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离开Web3的年轻人:欲望、虚幻、沉浮、真实

 •  1 天前
场中依然人潮汹涌。

作者:尹宁

Web3领域,对于众多年轻人而言,它一度是跨越阶级与财富自由的代名词。在上一轮难得一见的牛市中,DeFi火热、NFT暴涨、空投捡钱,“暴富”、“自由”萦绕在加密圈所有年轻人的耳边,缔造了不少传奇故事,00后致富宝典应运而生。

而在此之前,该领域的传奇早已不遑多让,一直到现在,2011年某媒体创始人给予年轻人的6000元all in BTC建议,以及某二爷炒币从屠夫到富豪的传说在业界仍被当作黄金示范案例广为流传,吸引着众多怀揣梦想入圈掘金的少男少女们。

然而,叠加全球通胀、行业周期、合规倒逼等多种影响,在去年哀声遍野的熊市中,Web3领域的美好故事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Terra、FTX的崩溃让年轻人心惊不已,投融资骤减,知名机构裁员超2000人,在种种的黑天鹅中,部分年轻人也正考虑离开这个光怪陆离的圈子。对此,陀螺联系了几位已离开Web3圈子的年轻人,他们之中,有赚到钱潇洒离场,有亏钱难言忍让,有人主动离开,有人无奈退场,有人在牛市侥幸脱险,也有人在熊市破灭了希望。

从股市、楼市到加密货币,在宏大叙事面前,社会流动性正在不断降低,每一代人也都会有专属于自身的庞氏,即使对于加密货币的高风险有所了解,但每一个人都在高盈利的诱惑下积极入场。而在离开后,有人拾起了自己的老本行,打定主意安于一生;有人仍在其他风险市场拼搏,寄希望获取高收益;有人精神离场,但仍难掩关注;但出乎意料的是,几乎所有人在言谈间都未对此经历表示后悔。

随着Web3正走向成熟,在规则的引导与华尔街的入场下,兵荒马乱的吸金时刻对普通人而言已经越来越少,但人来人往,场中依然人潮汹涌。

01 “运气赚的钱再凭认知亏掉”

暮雨 27 高中老师

见到暮雨时,她身穿一件白衬衫外套米色风衣,下身浅蓝色的牛仔裤,衣着工整,笑容腼腆,言谈间与币圈相去甚远。但她的经历颇为曲折离奇,在加入Web3炒币大军之前,她曾经在某县省重点高中担任老师,画一个重点,有编制的老师,以下是她的自述:

我大学毕业于教育部六所师范直属院校之一,17年毕业之后,顺应职业规划成为了一名重点高中数学老师。但从我个人而言,我不是很喜欢教学这个工作,一直想往教辅方面转型。另一方面,由于我所任教高中尊崇衡水模式,主科老师教学任务重,压力也很大,基本6点多学生早自习我们就要到现场,晚上10点晚自习后,老师也才下班。但与高强度的工作量呈对比,教师的收入在当地并不算高,甚至按时薪可以算微薄,然后在某一天,我发现了BTC。

那时是在19年4、5月份,我加入的写作群里有人推介BTC、ETH可以赚钱,还可以付费提供资料学习。最初我并不相信,后来看群里其他人也有在跟,可能是因为幸存者偏差,群里大多数人都跟风说自己赚了钱。在当时,我个人收入不高,本着也没什么可骗的精神,我也忍不住下了手,在价格7千刀左右入手了部分BTC。然后20年一路高涨,我也跟着赚到了人生第一个20万,钱来得比我教书快太多,发现真能赚钱后,我对这个圈子日益痴迷,业余时间不断研究,不仅关注大V,混迹微信炒币群,也跟踪各大媒体的最新消息,并参与一些线下活动。

20年11月,我机缘巧合看到某个Web3投研在招聘,凭借自己的热情和对圈子的看好,我不顾家里人阻拦,毅然决然的辞掉了教师工作,前往深圳成为了一名搬砖人。也就是在这时,我才知道命运给你的馈赠早就标明了价格,社会的毒打也跟随而来。

最初一切都好,21年是个大牛市,BTC一度冲到了6.8万美元,之前动物币行情我虽然没抓住,但是空投这一波还是赶上了,也赚了一些钱。好景不长,2021年5月,国家开展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整个中国加密圈遭到重创,在此背景下,国内Web3 企业爆发裁员潮,由于经验不足,我不幸成为其中一员,于是在辞掉编制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我开始第一次失业。

失业后各方面压力非常大,因为家庭本身对我的决定也很不满。但所幸的是有一技之长,失业后不久,我在深圳坪山的民办中学找到了一份教师工作,压力相对较低,空闲时间较长,因此我更投入的关注炒币,寄希望能通过一夜暴富彻底离开禁锢自己的职业和圈子。也是太心急,后面我基本就是跟风热点,链游火玩链游,NFT火玩NFT,很快就被市场教育。

在一个类似Axie的孵宠游戏里,我打金挖矿投入了10万本金,过了一个月基本就已回本,后面开始持续赚钱,但是在收益150%的时候我没有落袋为安,反而追加了币种持有,结果短短不到一周,利润回撤接近100%,我心有不甘,项目方此时也还在努力,我想着这时回撤等于没赚,于是坚定持有,自己也开始在各种群里吆喝,希望有更多人发现这个游戏,但很明显失败了,后来项目方直接跑路了,币基本也归零了。

在吃一堑之后,我决心暂时不碰圈内的东西,回归现生专注生活,但事业也在此时开启了红灯。由于坪山学校生源太差,我再一次离职。之后我在家赋闲大概2个月,币圈亏钱,还没工作,非常焦虑。各种压力让我喘不过气,我又忍不住开始追一些土狗项目,妄想赚一笔就收手回家。

事实应证了运气赚的钱真的会从认知里亏掉,我不断的将ETH、BTC换成了空气币,一再碰壁。之后我辗转于广州和深圳,中间也先后经历过两个学校,每次搬家的心情,感觉自己好像是个游民,没有归属感,离家千里辞掉工作来到深圳,最后却是这种结局。

22年也是极端行情,Terra、FTX相继倒闭,市值前几的都挂,我也真正对这个圈子死了心,之前赚的钱也都亏没了,索性的是自己没什么本金。前段时间,我上岸了珠三角某市的教师编制,之后可能不会再怎么碰币圈了,钱包还有几份猪脚饭钱,就留着吧,没准再过几年可以再发一次,随缘。

02 “精神”离场中

Tom 27 内容从业者

我入场比较早,17年大学毕业之后经朋友内推入职了一家币圈媒体。在此之前,我其实对币圈毫无了解,自己对此也不感兴趣。但是公司当时在火币的创新板块发了一个币,考虑到毕竟是自己所在的公司,信息差较小,我入手700元打算小试牛刀。结果不到一周,700元翻了1番,这也是我第一次尝到加密圈的乐趣。

转正后,出于激励,公司给每个正式员工发了总价值约1万的代币。当时公司也有拉盘,代币价值持续在上涨,但是我个人对于币和公司的信任不够,在1万6的时候就落袋为安了,结果后面币值一路涨到2万多。在赚到这第一笔金之后,我套现一半后,留下大约8000元场内继续去搏。

在大行情的推动下,尽管我没有专业投研知识,但基本也是多赚小赔,场内资金翻倍,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这钱太好赚了,甚至对上班的必要性产生了怀疑,既然这么快就能赚钱我为什么还要上班?对此,市场很快给了我答案。

后来,我朋友推荐了一个山寨币种,据传闻其有大资金兜底,并和传统通信机构联系紧密,在种种利好下,我几乎全仓买入。这个币也不负厚望,一直处于领涨趋势,作为答谢,我作东邀请朋友去吃饭和足疗。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当天是晚上大概8点多,我们正躺在足疗间悠闲的享受,侃侃大山相互鼓吹财富密码,然后我手机收到推送提醒。我一看,山寨币秒跌60%,直接给我惊出一身冷汗。朋友当时早就出货,没有收到消息,但看出我情绪不对,问我原因,我一味搪塞,浑浑噩噩的回到家,赶紧把货出清了,最后利润全部回吐,本金也赔了30%。但好在及时止损,这只币一月后将近归零。

这件事给我极大的震撼,也是我首次被加密市场教育,我将此归结于个人的投研能力不够。18年底,熊市到来后,我离职来到一家内容平台,但也在持续关注币圈相关消息,尝到了小赚多次的甜头。20年6月,我发现BTC价格在1万美元,在此之前,1万可以认为是铁顶,在此背景下,认知不够的我挂单20倍合约做空BTC,而在振荡期中,BTC也一度低于9800美元,我更坚信自己的判断,但7月之后,在机构的推动下,BTC一路高涨,从而开启了前所未见的大牛市,我最终以爆仓收场。

从那之后,我再也没有碰过山寨币和合约,也不再相信币圈暴富的故事,最多看个热闹。别人的故事是别人的,我还是认真工作,好好生活。目前,我也不算完全离开Web3,但我仅投入极小的头寸在BTC上,不会再去看走线浮动,算是“精神”离场。

03 “高风险偏好刻进基因”

Alex 29 自由职业者

相比前面两位,Alex是原生家庭最为优渥的一位,出生于温州的他,父母均从事商业,他在成长过程中受父母影响颇深,是典型的风险爱好者,尤为热爱收益高的生意方式。他的自述如下:

币圈都是很早以前的故事了。实际上,在我的成长生涯中,金钱束缚相对较少,父母对我的容错率也较高,由于初期我父母就是凭借大胆得到生意机会,后续我也照猫画虎,始终青睐风险高的机会。

在大学阶段,由于此前考取的高尔夫裁判证,我兼职收入丰厚,甚至部分月份就可超过1万元。正因为有本金,我开始放肆大胆地寻找可以带来高收益的途径。在入币圈之前,我做过民间借贷、投资过民宿,最终结果都还算理想,也有一笔较为优渥的收入。在机缘巧合之下,我进了一个炒币群,发现大家都在交流炒币,看着动辄高达100倍甚至1000倍的短周期收益,我立马就选择入场。我其实不会主动去选择价值币,那时候也不认为BTC之类的是价值币,我追求的就是暴涨暴跌,可以在有限时间里有更多的操作空间,当时认为都是资金盘,只要最后的韭菜不是自己就好。

但显然我对自己太过自信,在市场里其实就没怎么赚过钱,持续在亏损,现在想来也是贪心不足,开合约、买假币、搞质押,收益不到300%不会收手,以至于接下来有一段时间,我套信用卡生活,后来父母发现,帮我还掉了这笔钱。在此之后,我意识到我的性格在这个圈子难以赚钱,我转念一想,还不如自己多多分析,去帮其他人赚钱。从事一段时间行情分析师后,自己索然无味,最后也离场。

在离开币圈后,我一边接手家里的生意,一边投身到股票市场,目前正在考CFA,准备在传统金融去试试水。但Web3最好的是,我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友,大家相处很自由,心中的想法也都很一致,就是赚钱。就现状而言,我自己不关注Web3,但是偶尔会有之前的好友提醒我,在21年StepN最火的时候,朋友还送过我好几双跑鞋,价值最高也有1万刀,后面我转手出售,没有再度参与。

04 凭借好运气赚钱离场

张铭00后 大学生

第四位年轻人是一位00后,而他也是其中唯一一位赚钱离场的用户。

我加入Web3纯属巧合,其实到现在,我也在想,这到底能做什么?我加入的契机是我的好友,他是Web3的疯狂爱好者,自己也有开发经验,现在他也在创业中,做一个NFT项目。在之前的Web3热潮中,他不断提醒我入场买一些NFT和BTC,和我聊BYAC、Crypto Punks翻几百倍的故事。也就是在这些故事的刺激下,当然我个人也钟爱二次元,平时酷爱打游戏,因此我自己也逐渐入手部分NFT项目,并尝试玩链游。

从我的角度,能赚钱真的只是运气好。21年的时候我玩过一个收集类NFT链游项目,通过 SciFi赚取 NFT以及代币,模式其实和其他链游大差不差,我印象中大概9月下旬入场,当时代币预售价格大概在0.5-1U左右,结果在11月之后,它开始疯涨,到11月底,代币就已经涨到700U,当然,我也没有拿住,在100U的时候就出货了,但也赚取快5万刀,这也是我第一次赚到那么多钱,后面代币涨幅持续,我本想再次加仓,但当时正好是考试月,着急准备考试,时间较为仓促,还好没加,也就7天后,该代币跌幅达到99%。

经过这次后,我有一段时间也迷失自我,在日常生活中,我更加大手大脚的花钱,日常衣食住行都花费更多,直到我父母也注意到我,但他们并不清楚我在做什么事情,以为我误入歧途,明里暗里劝解我不要赌博,对于生活费管控也更加严厉。

但对于当时膨胀的我来说,作用并不显著。2022年,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我抄底买入很多NFT,也跟风在底部买过Luna,但很明显,最终都以亏损收场。尤其是Luna时刻,我在Anchor里投入了将近10万元的UST头寸,在发现不妙之后,我抓紧时间提现,最后也损失惨重,但好在也拿回来部分。

之后我也很是后怕,我父母都是公务员,其实从小我的教育环境都比较保守,对虚拟货币这类高风险产物必然是敬而远之的,叠加我朋友们持续的爆仓,我决定还是尽可能远离这个市场,虽然能赚钱,但是这个钱也不是那么容易赚的。

有趣的是,中国版NFT数字藏品爆火后,我发现数字藏品比NFT割得还狠,连流转都要走线下,但还是有很多朋友炒,我当时真的感叹,这都是老套路啊。

05 后话

在和张铭聊天时,笔者突然发现其微信上有一个缩略框,好奇问及才了解这是行情的缩略图,而笔者猛然回想其他几位手机上好像也有该图标,Tom更是在聊天过程回想时频频看向手机。

笔者这才意识到,或许Web3对于年轻人们的影响,远远不止仅仅存在过那么简单。

*应受访者要求,暮雨、Tom、Alex、张铭均为化名,自述中部分内容也进行模糊化处理。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