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84岁老人给自己办葬礼:比结婚还高兴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329/230313-1cd5155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84岁老人给自己办葬礼:比结婚还高兴

• 2023-03-13 20:59:19  来源:时代财经APP E831G0
1

张老汉的“葬礼”。图源:视频截图

作者|王莹岭 来源|时代财经APP(ID:tf-app)

“葬礼”结束一周后,张老汉家里来了一位陌生的客人。

“他是外地人,开车来这里要三个小时,从网上看到我后就想来家里看我。”没有“通网”的张老汉,这才知道,自己已经这么火了。

2月27日,在安徽亳州涡阳县赵屯村,84岁的张老汉为自己举办了一场“葬礼”。他穿着寿衣,坐在棺材上,由货车拉着在村里巡游,货车前面有人吹着唢呐。本村和邻村的上百个村民都赶来看热闹,“过年村里搭台子唱戏,都没那么多人看。”

“葬礼”的盛况被围观的村民拍成视频,张老汉“火”到了热搜上,连外地的陌生人,都赶来看望和拜访这个“奇怪的老人”。

在十里八乡,他也成了“传闻中的张老汉”。“他是太有钱了,闲的”“他自己住,太孤独了,想热闹热闹”“老人家思想真超前,和别人都不一样”“活着办葬礼,太铺张浪费了”……

“葬礼”过后,村庄之内,张老汉的生活回归了平静,他又一头扎进了农活里,热闹和流言都被隔在了虚拟世界。

“我就是一个普通农民。”张老汉的生活和传闻不同,也并没有那么“前卫”。提到年龄,他会告诉别人,他今年85岁而不是实际的84岁,“‘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来自己去’,这是要避讳的数字。”同样,说起“葬礼”,张老汉还说他不仅是因为孤独。

一年的庄稼钱买一口棺材

“他拎着一袋牛奶和一袋蛋糕来家里,看看我的相貌,也见识见识我的棺材。说我的棺材是石头的,多稀罕,以前都没见过。”

为了迎接远道而来陌生人,张老汉把自己二十平米的瓦房收拾得干干净净,还换下常穿的棉袄,穿上“压箱底”的黑色皮衣,戴上了一顶几年前在集上淘来的黑色绅士小礼帽,“就像魔术师的帽子一样,可洋气咧!”

回想“葬礼”当日,村里的热闹还历历在目。张老汉穿着一身蓝底金纹的寿衣,躺在一口棺材上,一辆货车载着他和棺材在村庄的道路上巡游,前方有人在敲锣打鼓、吹唢呐,车后跟着来自本村和邻村的观众们。看着游街的货车,村民们纳闷,“我昨天还见到张老汉,怎么就死了呢?”张老汉于是坐起来,笑着和他们打招呼。

描述起当时的盛况,张老汉说,“太高兴了。”这些天来,“葬礼”的热闹从村庄里延续到了互联网上,“村里人看到我,都会冲我竖起大拇指,‘张老汉,你成网红啦!’。”

连张老汉的儿女也是在从网上的视频里才得知父亲的“葬礼”。儿女的担忧开始蔓延,“你咋买个棺材呢?是身体哪里不好了吗?”张老汉在电话里回答,“身体没问题,我很好。”儿女又说,“办这个干啥,花这么多钱,多买点吃的不好吗?”最后,儿女问,“那你高兴吗?”张老汉说“高兴!比结婚还高兴!”

为了办“葬礼”,张老汉花5000元买了一口雕龙画凤的石头棺材,几乎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其他的寿衣钱、吹唢呐钱、请客吃饭钱都是赊账,欠了几千的“外债”,“他们都知道我,愿意让我赊账,等麦子收了再还给他们。”

张老汉一个人管着自家门前的两三亩地,种着麦子、黄豆、玉米,一年下来收入不到五千,这支撑起张老汉的全部开销,“我一年就花这些钱,不会再要儿女的钱了,自己种地,减轻他们的负担。”

以前,张老汉的儿女每个人一年会给500元赡养费。两年前,老伴去世后,张老汉就不再问儿女要钱了,“村里因为给老人钱,十家有八家都吵架生气,我不想让我们家也这样。”

在农村,张老汉的衣食住行几乎不用花钱,但他患有脑梗和心衰,每个月需要花五六百的医药费。“葬礼”办完后,张老汉的生活更拮据了,“如果买药钱不够,我就再去找邻居借,不告诉儿女,怕他们担心。”

用种庄稼一年的钱买棺材,又欠下几千的外债,即使这样,张老汉还是觉得这场葬礼很“值”,因为他办“葬礼”不仅是为了排解孤独。

一亩地和一件“大事”

 “老牵挂着这块地,睡觉也想着,吃饭也想着,都快神经了。”一块自家门前约一亩的坑边地让张老汉和邻居争了快6年,几度闹上法庭。

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张老汉和邻居的纠纷在2018年5月被第一次立案,张老汉在诉讼请求中写到,“1999年,我在“三荒四边”拍卖大会上买下了自家门前的坑,但是邻居在2017年3月份就强行霸占坑边,填土种植棉花。”不过,因为证明材料不全,张老汉多次上诉,一直未能胜诉。

“把地要回来”成了张老汉最大的牵挂,为了这块地奔走,也成了张老汉的日常。

“让乡亲们都关注到我、关注到这块地的事”张老汉觉得这是最后的办法。于是,他想到买来一口棺材,想在村里引起一定的“轰动”,“我本来想买了放家里,几个和我熟的村民说,你要让大家都知道,就得出去溜一圈,还得敲个响,大家就琢磨着,举行一个活人的‘葬礼’。”

“我们这里很多人会提前买棺材,称为‘喜棺’,但办成葬礼还在村里巡游的,我是头一个。”轰动超出了张老汉的想象,“本想在村里形成一个大事,没想到一下全国人都知道了。”

这块一亩的地是84岁的张老汉为五六十岁儿女“养老”做的打算,“等他们老了,总是要回来的。我一直住的是瓦房,地要是要回来了,想盖一座二层小楼,他们回来了才有地方住,有了房子,孙子辈也才好结婚。”

张老汉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孙辈有七个孩子。大儿子、二女儿、四儿子都在青海格尔木,小儿子在广西玉林,“他们不识字,只能出点劳力打零工,帮公司买菜、送货,自己的日子也苦,我看着也难受,不忍心找他们要钱。”儿女里,唯有三儿子留在村里,一辈子没结婚,“我和媳妇都指望着他养老。”

两年前,张老汉的老伴因为糖尿病和脑血栓去世,不久后,55岁的三儿子又查出了肺癌,半年后,在去年4月去世了,“三儿子和我最亲,他走之后,我感觉非常孤独,心里很不安。”

张老汉的家里,骤然没了声音,变得冷冰冰的,“那时候一进家门就发懵,心跳加快,心里说不出的难受,出门之后才能暂时忘掉这种感觉。”头几个月,张老汉往往一大早就出门,哪里人多往哪里去,逛超市、坐车去镇上、在村里坐着聊天,直到晚上睡觉才敢回家。

几个月后,才慢慢缓了过来,“现在不怕自己住了,白天看看电视,或者坐车去镇上玩,傍晚再到地里干活。”只是,张老汉还是喜欢穿着三儿子以前的衣服,“这样感觉很亲切。”

张老汉盼着,几年后,大儿子就会回乡,热闹的家也会重新回来,“大儿子已经61岁了,他的腰上有残疾,是个‘罗锅腰’,再干一两年也干不动了。”

而这种对儿女归根的期盼,张老汉很少和儿女提及,“不催他们赶紧回来,还是在外面挣钱日子好些,等也到七老八十干不动了,再回来。”

在他的印象里,这座“老掉”的村子,只能留住“老掉”的人,“我们村分三个片区,有三千多口人,我们这个片区有一千多口人,留在村里的老人就有五六百个。我这一排房子,没有一个年轻人。”

外出务工是当地人的常态,安徽亳州是典型的人口流出型城市,而张老汉所在的涡阳县,2021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73.45万人,常住人口仅为117.3万人,有近60万人口外出务工。

让张老汉高兴的是,“葬礼”过后,他和儿女的联系更紧密了,“他们好像能体谅我的孤独了,平时一两个月才打一次电话,这些日子几乎每天都会给我打电话,还说想让我到青海去,但是我心脏不好,青海是高原空气稀薄,去不了。”

提到在广西的小儿子,张老汉说,“更不能去了”“他最困难,小孙子也还没结婚,正是需要钱的时候,要是都来养活我了,怎么找老婆、怎么盖房子?”

一次“死亡”的体验,让张老汉短暂地尝到了热闹的滋味,“亲身体验了一次,觉得死这件事也就是这样了。想到我去世后,也是这样的场面,只是后面跟着的是自己的子孙们,就觉得这辈子还是很圆满的。”

而真正的热闹和团圆,张老汉还在继续等待。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时代财经APP(ID:tf-app),作者:王莹岭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APP,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