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餐饮好了,商超坏了?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15997875453107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餐饮好了,商超坏了?

灵兽传媒·2023-03-06 13:00
随着餐饮行业的复苏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商超行业也正面临业绩下滑的事实。
v2_483f6bdd793e43e2b6a19da953393c58_oswg891088oswg811oswg543_img_000

餐饮复苏?

餐饮和商超正呈现一种“跷跷板”效应。

餐饮行业被封控时,商超行业得到增长。但随着餐饮行业的复苏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商超行业也正面临业绩下滑的事实。

“直到现阶段,商超业绩依然一直在下滑,餐饮复苏对商超的打击也比较大,尤其是提倡报复性消费之下,受伤的似乎只有商超。”一位零售业人士表示。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餐饮业正在逐步复苏,就连餐饮股最近也迎来了几年来难得的高光时刻。

2月27日,在港股主要指数低开背景下,海底捞盘中一度涨超20%,而这源自其在此前发布的正面盈利预告:截至2022年12月31日,海底捞年度收入预计不少于346亿元,净利润不低于13亿元,对比上年度净亏损约41.612亿元。

v2_566ff69354b34316a2e77442e91a5a8f_oswg856323oswg1080oswg575_img_000

海底捞在公告中解释称,一是“啄木鸟”计划采取改进措施令餐厅营运效率提高;二是自2022年6月以后,随着不可抗因素的缓和,海底捞在国内市场的餐厅经营表现明显好转;此外,注销从公开市场及以要约收购方式回购的2026年票据时,可确认收益约为3.29亿元。

其实,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此前海底捞关闭了大量亏损门店。

历经了长达两年的“低谷”,实现扭亏为盈对海底捞来说并不是一件易事。再纵观整个行业,海底捞只是这一波餐饮复苏的一个缩影。

除了海底捞外,港股餐饮股跟涨,截至当天收盘,海底捞涨13.71%、呷哺呷哺涨1.2%、奈雪的茶涨3.09%、九毛九涨3.73%。

餐饮业复苏的苗头早已显露。

据商务部监测,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与去年春节相比,增长了6.8%,全国多个省市的餐饮收入有所上涨。多地出现了一桌难求、平均等位2小时以上、凌晨3点员工才能下班的盛况。

不少数据和直观感受都在指向餐饮行业回暖的良好势头,让行业找回信心,一扫2022年全年的阴霾。而回首过去三年间,多地疫情持续爆发,餐饮业面临了封控的严重挑战,不得不“急刹车”。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下滑15.4%至4.0万亿元,成为近十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即便是2021年反弹至4.7万亿元,同比增长18.6%,但仍未恢复至疫情以前水平。

依然以海底捞为例,在2020年和2021年,依靠门店的扩张营收有所上涨,但是净利润连续暴跌86.81%和1446.13%,2019年仍然盈利23.45亿元的它,2021年已经亏损超过41亿元。截至2022年上半年,海底捞仍未走出亏损的阴影,净利润为-2.663亿元。

覆巢之下无完卵。

在过去三年中,餐饮行业如同被疫情拴在了深水区,拼命挣扎,却只能屏息以待。

据企查查数据表明,截至2022年11月28日,全国至少有495457家餐饮相关企业已被注销或吊销。

直到2022年的最后一个月份,有些地区的疫情防控政策才有所改变。全国餐饮企业逐渐回暖,期待着市场价值的回归,却未曾明白这种回升可能只是短暂的报复性,是对餐饮行业未来的希望,而非对这些企业的肯定。

从目前复苏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餐饮企业的市值相比疫情之前相差甚远。尽管海底捞一天内盘中涨超20%,股价反弹到21港元,但相比顶峰时期的85港元,依然缩水四分之三;同样作为火锅类的品牌,呷哺呷哺历经了报复性消费后,股价反弹到8.36港元,距离最高点的27港元,仍相去甚远。

v2_b8b341391f924fc78b8210a73b157893_oswg1002820oswg1072oswg703_img_000

如果想要重回巅峰,餐饮行业还需要不断地关注市场变化和顾客需求,进行创新和调整。

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

商超影响加剧

在疫情中餐饮业面临困难的同时,反而解除了“封印”已久的商超。

彼时,消费者面临着供应链短缺、需求增加和通货膨胀等问题,再加上多地区开始居家工作,导致了对日常用品和食品的需求激增,消费者开始大量囤积生活必需品,这种需求增长给商超行业带来了机遇。

以永辉超市为例,其2020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实现营业收入232.8亿元,同比增长3.3%;净利润为6.25亿元,同比增长23.7%。

v2_f6e4f54772a2405fa106c7e04e3b29a7_oswg1069750oswg957oswg718_img_000

在报告中,永辉超市明确表示,2020年第一季度的业绩较为稳定,得益于疫情爆发前消费者囤积的需求和商超的库存积压。

与此同时,沃尔玛的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美国地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0%,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了9.3%。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到,在疫情期间,商超行业得到了不小的增长。

“由于餐饮业被封控,许多消费者不得不转向在家自己烹饪和购买外卖,就像刘耕宏满足了居家健身的需求同理,当平时外出餐饮的需求被压抑时,居家烹饪成了必然选择。”一位连锁商超人士向《灵兽》表示,这虽然对餐饮业造成冲击,但对商超业绩的增长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其中,在餐饮封控期,商超营收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三方面:

一是,由于餐饮企业受到限制,许多消费者需要自己购买原材料烹饪食品,这带动生鲜食品、调料、饮料等商品的销售量增加,促进业绩增长;

二是,在家烹饪的这部分人群还需要购买烹饪用具、厨房用品等商品,这些商品通常在商超中有较多的销售,因此商超可以销售相关商品带动业绩;

三是,商超提供配送服务,视为额外的收入。

然而,随着疫情得到控制,消费者逐渐开始外出,对餐饮业的需求开始逐渐恢复。随之而来的是,商超行业的增长受到一定影响。

在永辉超市2021年上半年的财报中就显示,其实现营业收入284.1亿元,同比下降2.6%;净利润为3.3亿元,同比下降41.1%。

永辉超市在报告中指出,受到疫情影响,第一季度公司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了9.9%。与此同时,餐饮行业逐渐复苏,人们开始增加外出用餐的频率,永辉表示食品需求也逐渐减少,对其销售额产生了影响。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沃尔玛身上。

v2_d891bffe3b384adf8898786cd39f7f99_oswg1074355oswg808oswg666_img_000

沃尔玛在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中表示,其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了1.5%。公司指出,这主要是由于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导致人们减少了在家的时间,从而减少了在线购物需求。同时,餐饮业的复苏也导致了消费者减少了对生活必需品的购买。

商超自救?

为了应对这种变化,商超正在采取一系列试错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和增长。

“疫情过后,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消费者需求发生变化,尤其是健康、安全、新鲜的食品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改变也倒推商超及时调整商品结构,增加在线销售和配送服务。”一位零售业内人士告诉《灵兽》,因此,门店尝试通过在店内增加半成品商品、生鲜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吸引更多消费者,提高顾客黏性。

同时,还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商超考虑增加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产品的种类,如有机食品、环保清洁用品等。

除此之外,不少商超企业不再固步自封,逐渐看清两者的关系,商超行业的发展与餐饮行业并非完全是对立的,尝试相互成就和促进。

“在部分区域的连锁商超已经与当地餐饮企业合作,为其提供高品质的食材和配料来支持,还包括餐巾纸、保鲜膜等,帮助提高产品质量和口碑,同时,餐饮企业在商超内布局预制菜和摊位,也为商超提供新的增长机会。”上述零售业内人士表示。

v2_4559f06dada34749b1322990ee5f325b_oswg1403860oswg1022oswg723_img_000

从这些变化来看,餐饮的复苏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商超产生积极的影响。

行业内,还有另一种充满“希冀”的声音。今年第一季度,餐饮迎来复苏的态势,只是封控结束后出现的短暂报复性消费,未来将会回归平稳,而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还是消费发力趋势所致。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年支撑高端消费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391元,增长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7%。

再具体细分,2022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增长4.2%;人均居住消费增长4.3%;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增长0.6%;人均交通通信消费增长1.2%;人均医疗保健消费增长0.2%;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增长4.6%。两项消费数据下降:分别是人均衣着消费下降3.8%、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下降5.0%。

上述数据传递出来的总体信号依然是——通货膨胀、消费者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再加上对未来的危机感,积攒了庞大的储蓄热情,能用来享乐的花销正在减少。

虽然餐饮、堂食更为好吃、方便,但全国范围内、明显的大规模报复性消费并未出现。

对于餐饮人来说,这趋势显然算不上好消息;对于商超来说,餐饮复苏并非绝对的利空。

v2_aa7eec497591499599f4c4d3de6dcd0d_oswg686235oswg794oswg525_img_000

在过去几年中,餐饮和线下商超都经历了资本市场的兴衰和疫情的冲击,这也充分说明了这些传统行业想要实现真正的改变并不容易,因为它们规模庞大但分散化经营。

疫情作为这些行业业绩低迷的“罪魁祸首”,尽管现在已经解封,但餐饮和商超能否迎来真正的春天却仍不得而知,毕竟不确定性的因素正在增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灵兽”(ID:lingshouke),作者:十里,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