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品牌10问 | 访谈了100个企业老板,回答了他们都在关心的共性问题!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adquan.com/post-7-32293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品牌10问 | 访谈了100个企业老板,回答了他们都在关心的共性问题!

作者: 木兰姐 关注

2023-03-01 12:46 浏览 · 2482

收藏(8)





近年来我们看到太多短期、盲目、片面的增长。疫情反复下,潮水退去,在走过了依靠流量的野蛮增长阶段之后,中国品牌将开启存量博弈的新发展阶段。企业不得不面对着传统流量红利的消失、营销传播的复杂化、内容生产的巨大挑战。

为此,我收集了大家问我比较多的10个有关品牌的问题,特别分享给大家。

01

品牌营销10问之——

没成为品类第1,产品就不能热销吗?

品类第1的位置只有一席,后来进入的产品,又该如何塑造自己在顾客心中的差异化品牌定位?

关键在于找到区别于品类第一的、同样能抓住人心的品牌特性,然后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极致的产品或是品牌认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提到火锅,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海底捞的极致服务,而想要在火锅赛道打造属于自己的强大产品人设,“服务”这一点很明显不再行得通了对不对?

巴奴毛肚火锅就很聪明,它利用自己的优势,将产品品牌定位于“质量”,打出“服务不是我们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的口号。

它告诉消费者,它家毛肚是国内目前唯一的一款用“木瓜蛋白酶嫩化技术”制作的鲜毛肚。

它家的野山菌汤一直坚持了18年,用的是云贵高原海拔2000米以上的野山菌,每天大火现熬,而且为了让顾客品尝最鲜美的味道,每锅汤食用超过4小时就会倒掉。

为了贯彻这个主张,巴奴还做什么什么呢?

它出版了一本名为《产品主义》的畅销书,讲述巴奴如何做出极致的产品,与当年的畅销书《海底捞,你学不会》,讲述海底捞如何做到极致的服务一样。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事实:餐饮这行,照顾好顾客的嘴,永远比照顾好顾客的人、顾客的眼球更重要。

关键是:找到你的差异化,告诉消费者你是什么?有何不同?何以见得?

这就是巴奴的产品主义能够成功的要因,通过定位的错位竞争,它能让消费者明确、清晰地识别并记住品牌的利益点与个性。

02

品牌10问之——

有没有低成本拉新用户的玩法?

正常的企业经营,流量成本应该是越做越低,否则就是路走歪了。

但是 95%以上的企业都做不到这点。那有没有低成本拉新用户的玩法呢?通过3个案例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给到大家一些借鉴参考的思路。

第一个方法是:门店获客

这个适用于有线下门店的品牌。像名创优品90%以上的门店都开在一流商圈的一流位置,人流旺,曝光率很高,是很好的广告位。

我们统计过,国内名创优品门店一天进店人次接近100万,如何把这庞大的线下流量为我所用?

我们设计了一个钩子:购物袋。扫码关注我的公众号或是注册会员,即可获得1个免费购物袋,否则就要额外支付5毛-1块钱来购买。

这个购物袋就是一个诱饵设计,如果你有线下门店,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可控成本的诱饵出来呢?

第二个方法是:地推模式

大家可能会觉得地推模式好像很low很传统什么的,但是你无法否认它真的有用。

熊猫不走蛋糕知道吧?前期快速月新增200万用户,就是通过地推搞起来的,关键是它的粉丝成本才7毛钱。它是怎么做的呢?

熊猫不走蛋糕结合用户的画像,精准匹配到25岁到35岁的女性白领以及小孩家庭的常去场景——商超,因为商超的人流量是非常多的。

根据这个场景分析,熊猫不走蛋糕开始集中在商超、小区、写字楼等地方,重点对用户进行宣传分享,宣传方式有蛋糕试吃和小礼品的派发等。

通过这种简单可复制的模型,一个市场督导甚至可以同时管10个场地是,是不是很惊人?

第三个方法是:私域获客

每日黑巧这个案例也是很值得大家借鉴的,这个品牌的私域引流方式主要是这3个方式:DM单、分享裂变、社群互推。

1、DM单:在每日黑巧所有的快递包装中,都会放置一张卡片(后期调整为明信片+书签),用刮刮乐的形式吸引用户领取优惠,文案强调0元领取黑巧,邀请用户添加个人企业微信兑换,积累第一批私域用户。

2、裂变转化:邀请好友得巧克力裂变的形式,比如每日黑巧和百草味“邀请4位好友,每人即可获得25元优惠券”的裂变活动,就是很好的一次尝试。

3、社群互推:比如和钟薛高合作,去这些品牌的社群派发优惠券,或是互相。在自己的社群推送包含对方产品、利益点的海报,把对方的流量吸纳到自己的流量池里来。

你可以对号入座一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合自己的用户拉新玩法,刚开始也不需要太复杂,或是投入太多,先小步快跑,再反复迭代。

03

品牌营销10问之——

品牌一定要打造人设吗?

品牌人设这几年很流行,好像没有人设的品牌都得死,所以大家都爱搞出个人设来。

这在我看来,是有些用力过猛了。因为绝大多数品牌人设都是品牌的自嗨,既不能帮助用户理解产品,也无法进行有效沟通。

所以在回答品牌到底要不要打造人设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明确一个命题:什么样的品牌适合打造人设?什么的品牌没那么需要打造人设?

如果你的品牌迫切需要与消费者建立强关系,那么你的品牌就非常适合打造人设,品牌人设就是便是显性基因,它可以运用到你的官微、服务、营销和私域运营中,帮助你的品牌:拉近距离、增强信任、化解弱势、打造差异。

比如快消品牌、互联网品牌,像椰树的“土味”人设、卫龙的戏精人设、需要频繁在消费者面前刷存在感,创造与消费者的对话机会,所以这些品牌就需要一个人设去彰显品牌的好玩,会玩,带着消费者一起玩。

但对于某些品牌来说品牌人设是隐性基因,不被发觉也影响不大。比如制造业、或是to B的企业,在营销环境中对于社交的需求和场景融合没那么强烈,是品牌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所以,给到大家一个评判标准:

你想通过打造品牌人设,融入到什么样的场景,融入到什么样的传播语境中,如何承载产品的意义,这个想明白了,你再来评估你的品牌是否需要打造人设。

04 

品牌10问之——

公司没有预算的情况下,1个人能不能做内容?

1个人能不能做内容?当然能,这里只是涉及到内容做得深与浅的问题。人多有人多的做法,人少也有人少的做法。

对于品牌而言,不同的阶段目标不一样,所以内容营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那如果处于初创阶段,我们人力上无法投入很多,那在内容营销我们注意什么呢?

分几种情况。

招人。先把人的问题解决掉,这对你的招聘就要不能是撒网式的,你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去找到合适的人。这个人要有网感、审美、文字功底,还要有一些基础的ps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当然,不好招,所以需要你花时间去寻找匹配的人。

聚焦。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你不能既要,又要,还要,又当又立的。不要想着这个人又要做好小红书,打造爆文,又要运营抖音,拍短视频,还要会写公众号,发微博,是个行走的段子手。

要聚焦,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平台上,比如聚焦小红书,还是抖音,选择一个平台,做深做透。

资源整合。如果你的产品有很大的竞争力,那你可以通过产品置换资源的形式,去让kol或是koc也好,帮你生产内容。如果你的人脉资源很广,也可以发动身边的朋友帮你做传播嘛,把他们圈成你的第一批种子用户。

如果是内部培养1个人来做内容呢?

这种情况,首先,对于老板来说,那你就要给试错空间和成长时间。

其次,也要看这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悟性能力,一开始没方向不会没关系,但是得会学习,找对标,去模仿,去总结分析别人的成功经验,再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变成自己的。

05

品牌10问之——

都在讲同一个卖点,

品牌还要再主打这个卖点吗?

逛超市便利店的时候,是不是发现几乎所有的酸奶都在讲无添加?无添加是不是已经让你觉得审美疲劳了?

这造成的一个局面就是,货架上的酸奶很容易就沦为同质化,那这个卖点传递给消费者的就是无效信息了。

如果你是一个酸奶品牌,你要去做什么事情呢?我们要对这个词进行一个转化。

简爱,最早的时候推出一个核心的产品——0添加儿童酸奶,这个东西,在千篇一律的无添加市场中,很难打动消费者,因为消费者已经无感了。

那简爱做了什么呢?它做了一个调整,把0添加儿童酸奶转换成一个消费者一听就懂,一听就汇产生联想的词汇,叫做:父爱配方。

做为消费者一听,父爱配方,爸爸给宝宝的爱,承载了父母的心意,那给宝宝的爱肯定是好东西。消费者一听就懂,又跟其他品牌宣传形成了差异化。但它的底层逻辑是不是还是没变,是不是还是无添加?

同理,我们回过头看现在的内衣品牌,其他的品牌都在讲舒适,蕉内说:无感标签,ubras说:无尺码。这个底层逻辑是什么?还是舒适。所以这两个品牌也没有去改变内衣的基础价值,只是他们换了一种方式去让消费者去感知到,让他觉得这个东西蛮有意思的,寻找到新的信任线索。

所以,不是说当产品卖点雷同的时候,我们就没有机会了,我们要转化思路,把你的产品价值点做出新的表达。

06

品牌10问之——

怎么让消费者从1000对手之中选择我?

新零售的逻辑是货找人,而市场上面好的产品其实很多,但是同质化的产品更多。

随便消费者买什么东西,一进超市、打开各大购物app,不都是几十个、几十个品牌排队等着他们翻牌子?所以为什么是你?怎么让消费者从众多对手之中选择你?

在这样一个市场里,要想实现突围,就要求你做到:发现一个“非我不可”的市场需求或者是洞察到用户一个没有被满足的需求。

就说飞鹤奶粉吧。

中国婴儿奶粉市场,在经历三氯氰胺事件之后,不少奶粉大厂遭到重创,站着说话的企业已经不多,但飞鹤品牌不但能站着,活得比国外品牌还好,从6年前35亿营收到2021年营收227亿。

飞鹤做对了什么?

首先,在认知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观念根深蒂固,只要是中国人都深深理解和认可这句话。经过严谨的专业分析,飞鹤奶粉进行了大量的心智调研,将战略定位为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

这简单的七个字就是外资奶粉的痛点,没有哪个外资品牌敢讲这句话。就算外资品牌这样去讲,中国消费者也很难相信!

同时,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走别人没走过的路,飞鹤倾尽全力在世界黄金奶源带上,打造了全球第一条婴幼儿配方奶粉专属产业集群。实现了从牧草种植、奶牛饲养、生产加工、物流仓储、渠道管控、售后服务各环节全程可控,确保产品的安全健康,颠覆性地改变了中国乳业的产业模式。

2018年,飞鹤在行业首发“新鲜标准”,再度刷新奶粉品质定义,为国产品牌开辟一条发展新路,也让更新鲜更适合成为中国妈妈认定的婴幼儿奶粉选购标准。

从飞鹤案例中我们可以反思的点是什么?

我一直认为,值得企业深耕的赛道,一种是以前有,很大,但是老化了,是时候该整体革新了。另外一种,是以前没有,消费者不觉得这是个事儿,但实际上需求一直存在,长期被压抑着,产品的任何一个点引爆了,都足以能做一家独角兽。

所以对于新品牌来说,其实不论是产品用途还是服务体验还是商业模式,一切一切的重点在于创造,而不是跟随和模仿。

很多时候第二和第一万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除非衍生出异于且优于第一的价值,成为新领域的第一。这就要求企业在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的情形下,要创造具有差异化优势的产品:要么非你不可,要么满足没有被满足的需求。

07

 品牌10问之——

是要做产品微创新,还是颠覆式创新?

在聊这个话题之前,我想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打造产品是在做教科书还是在做市场?

我们会发现,在商业市场竞争里,往往最终赢得市场的,都是后发制人的,也就是第二批进入市场的企业,这就是所谓的“第二者胜”。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教育市场。让消费者接受新产品,这其中要付出很多试错成本;

而“第二者”进入的时候,往往是市场成熟和爆发的时期,成长空间巨大,并且因为有第一者的经验,第二者往往可以通过观察前者的优缺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战略。

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后发优势”。

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新消费市场,为什么7分甜能在众多甜品中脱颖而出?为什么元气森林、三顿半能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新宠?

他们的成功不在于将产品做了颠覆式的创新,而是通过微创新在存量市场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刚好填上了年轻人心中美好生活的一个角落。

接下来,结合案例跟大家拆解下。

说起新式茶饮,我们第一个想起的是喜茶,喜茶是大家公认的新式茶饮的鼻祖;说起喜茶我们马上会想起芝士奶盖茶,喜茶首创将咸芝士奶盖与天然茶香融合,芝士奶盖茶成为了喜茶的代言产品。

但其实最早推出奶盖茶的品牌不是喜茶,而是台湾的贡茶,它将卡布奇诺咖啡的奶泡技艺转化应用于奶茶中,从此革命性引发茶饮行业的改革。

圈内人都知道,当时行业中的奶盖多数用粉末打成,这是行业绕不过去的事情。站在消费者的立场来看,对于消费升级的健康趋势来说,这必然是不好的,需要寻找新的突破点。

而喜茶从消费者出发,找到了产品差异化突破点,并设立了3个出发点:

第一,用芝士与纯鲜奶打发奶油。芝士本身没有奶盖那么腻,而且自带发酵的酸味,更能突出茶的清香。

第二,喜茶改用冷泡技术降低原茶本身的苦涩。多数年轻人喜欢茶的口感,但并不喜欢茶的苦涩味。

第三、用优质的茶叶去做茶底。

基于上述3个出发点,经过无数次的搭配和调试,喜茶终于研发出了它的标志性产品——芝士现泡茶。几年过去了,这款系列产品依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品牌的发展过程中,喜茶也不是闷头去搞颠覆式创新,而是紧贴着潮流和流行趋势走,去做微创新。

比如奶黄流心月饼曾经一段时间最火,喜茶就改变了产品的形式:“一杯可以吸的月饼”。一听让人耳目一新,想去拔草。

还有曾经大火的养乐多产品也是如此。在产品中加入养乐多,CoCo早已有之,很多品牌都在卖。喜茶就在瓶子上做文章,通过一个放大了5倍的养乐多瓶子,在朋友圈引发一波“回忆杀”。

当然,做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我们是为了解决用户的痛点而创新,是为了实现用户的美好生活而创新。

08

品牌10问之—

市场难做,如何打破同质化竞争?

现在的市场难做!到底难在哪里?归根结底是同质化!产品严重同质化,营销思想和手段也严重同质化!

产品要突破同质化竞争就是要挖掘产品的核心价值,有三个核心要素:一是供应链,二是开创新的品类价值,三是极致的用户体验。

先说供应链。

如果说营销宣传是消费品牌这座大楼的“软装”,那么,供应链能力就是这座大楼的“钢筋混凝土”,强大的供应链能力为品牌持续创造价值提供了生命力。

在供应链这块,我觉得食品饮料品牌的表现很突出。

比如元气森林最早用的是代工厂,但是代工模式下,元气森林的响应时间一般要长达1个月以上,这不利于跟上饮料市场产品迭代升级的步伐,因此元气森林开始自建工厂。

这也是为什么元气森林近年来的产品可以快速测试、快速迭代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继气泡水、燃茶等爆品面市后,元气森林相继推出了满分微气泡、乳茶、咖啡、外星人电解质水等多个产品系列,几十个新品SKU。

再看品类价值。

近几年,我们发现了完全不同的需求,意想不到的需求,没有正视的需求。

而新的需求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是新生代的需求,每个时代都有新生代,但新生代形成独立的市场,比如95后、00后购买力强,而且有着强烈的消费个性与主见。

二是新的场景的出现。比如关注颜值、价格、品牌、IP、成分、猎奇、口碑、小众等。

上述两种需求,打破了过去的产业格局。很多新品牌如简爱酸奶、小仙炖、元气森林等,都是基于细分人群、场景的深挖,开创新的品类价值,才得以突围。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产品给用户创造独特的价值,才能让用户尖叫,赢得用户的信赖。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户体验。

今天消费者已经不是买一个基本的产品了,他们买的是让他们萌生好感的IP、颜值、格调和体验等,是一种全方位的感知。

不是你给我好的就是好的,而是你给的符合我的心理预期。

对于很多品牌营销、产品设计与服务体验从业者来说,当下比注意力经济更为稀缺的是理解“消费者意图”。

所以品牌需要思考: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抢占更大的市场?

比如拉面说通过以“家里的拉面馆”定位切入市场,让消费者不用去拉面馆,在家吃面也可以很高级,解决的就是要用户体验的问题,给用户节省时间和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做好供应链,开创新的品类价值,提供极致的用户体验,把别人不愿意花费精力去做的事,做到了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体系化,就足以构建别人无法拿走、抄袭的差异化、护城河。

最后,剩下的品牌2问留给大家,大也可以在留言区留下你关于打造品牌的疑问,我们在评论区为大家作答。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