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拆解理想财报:做好打价格战的准备了吗?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329/230301-8aa4195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拆解理想财报:做好打价格战的准备了吗?

• 2023-03-01 09:19:11  来源:市值榜 E1155G0
1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连禾 来源|市值榜(ID:shizhibang2021)

GUIDE|

■ 车型换代成功了吗?

■ 亏损大增的原因是什么?

■ 做好打价格战的准备了吗?

卖出去的车型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贵,赚钱却越来越辛苦、亏损越来越大。

这是反映在理想汽车2022年财报中的一个现实矛盾。

2月27日,理想汽车发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在新能源车交付量、车辆销售收入、毛利等多个方面,都实现了不错的增长:

唯独有最重要的一条,是理想面临的一个难题。2022年,理想的净亏损来到了人民币20.3亿元, 较2021年的3.215亿元扩大了534.21%。理想的毛利率也下降了1.9个百分点至19.4%。

那么关于理想的这份年报,最核心的问题就呼之欲出了:亏损从何而来?

再往前看,理想如今正式走过了仅靠理想ONE这一款车型走天下的阶段,接下来它还将陆续推出多款新车型。这一背景下,理想的盈利之路到底还有多远?它又到底能不能接得住已经在酝酿的行业价格战?

01

车型换代合格,但销量目标未完成

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中,几乎所有的车企都将2025年当做一个关键年份。

比如零跑将2025年的销量目标定在了80万台、何小鹏说小鹏汽车到2025年要拿到10%的市场份额、雷军说小米汽车要在2025-2030年进入世界前五、余承东表态华为有信心到2025年帮车企卖出100万台车。

但是他们都不如理想定下的目标激进:2025年卖出160万台车,他们认为这样才能在淘汰赛中活下去。2021年初的时候,李想还在一封内部信中提到,理想2025年的战略目标是在国内占据20%的市场份额。

基于这一目标,理想此前定下的2022年销量目标是20万台,随后又下调至17万台。不过它没能完成这一目标。

2022年,理想最大的变化,是在车型上的换代。

20230301-ce3d04b6bd2654c8_600x5000.png

理想在去年9月宣布停产爆款车型理想ONE,并分别在9月份、11月份开启理想L9和理想L8的交付。前者是一款更高端的车,比理想ONE售价高出10万元左右,后者是理想ONE的升级替代款。

此前,在《》一文中,市值榜曾经提到一点,理想ONE退出市场之后,理想L9能否成功接棒,对理想来说至关重要。

现在从销量表现来看,理想L9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交付首月,理想L9交付量过万,后来在理想的统计口径中,理想L9开启交付之后,连续两个月成为中国大型SUV市场的销量冠军。

理想L8的交付成绩也算不错。12月理想L9和理想L8均实现交付量过万,也帮助理想成为造车新势力品牌中最快达到月交付量超过2万辆的品牌。

从这个趋势来看,L9和L8的接棒,从市场欢迎程度来说,至少是合格的。

但理想要在接下来卖出更多的车,不得不在产能上多下功夫。

目前,理想汽车有江苏常州和北京两个生产基地,其中常州工厂年规划产能是10万辆,正在进行二期产能扩建,二期规划产能10万-20万辆,北京工厂仍在升级改建中,预计今年一期投产,产能10万辆,生产纯电车型。

此外,还有媒体报道称,理想汽车拟在重庆自建第三产能生产基地,建成后有望为理想贡献最大产能,不过理想2022年才拿地,正式投产至少都要到明年。

由此推算,短期内理想的年产能依旧只有10万辆,下半年预计会增加到30-40万辆产能。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2023年理想纯电车型无法开启交付,那最极端的年度交付成绩,是30万辆。

这也符合大摩的预测,其在研报中指出,理想汽车在30万至50万元人民币高端SUV市场的份额倍增至约20%,即今年销售量可达约30万辆。

不过30万辆的交付量,意味着理想的交付量要比今年增长125.15%,挑战巨大。

但相比之下,理想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走出当前的亏损局面。

02

产品高端,利润不高端

抛开激进的销量目标,从新车型的增多、销量表现、既定的产能规划来看,理想的进展比较稳健的。

至少从规划的落地上来看,理想的大部分动作都在按部就班地施行,且成效不错。

不过从利润端来看,理想面临的挑战要更大一些。

从经营利润来看,理想汽车2022年经营亏损高达36.5亿元,同比2021年扩大了259.27%,归母净亏损率从2021年的1.19%扩大到了4.44%。

可以看出,2021年的理想,距离盈利已经触手可及,2022年却又远了一步,这是为什么?

第一个原因是理想的毛利率下降。

2022年,理想整体毛利率为19.4%,比2021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对应的车辆销售毛利率分别为19.1%和20.6%。

20230301-fc7c252558dbc940_600x5000.png

上文我们提到,2022年是理想车型的换挡之年,整体车的单价向上走,产品更加高端。一般而言,更高端的产品意味着更高的附加值、更高的利润率。

一方面由于2022年11月之前,碳酸锂的价格持续上涨且在高位运行,拉升了动力电池的价格,导致新能源车企的成本较高,另一方面,新产品在销量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时,单车的固定成本难以下降。

在业绩会上,有投资者表示新产品往往在前5万台时,成本会处于高位,这是否是影响理想毛利率的原因,理想的CFO李铁并没有否认。

按照理想官方微博发布的数据,2022年,理想L9的上险量为40151辆。

在上述原因之下,2022年理想L9并在拉高毛利率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即使是在L9作为主销售车型的第四季度,车辆销售毛利率已经大幅回升,也只有20%,低于2021年同期的22.3%。这也导致第四季度的盈利额缩水,从2021年的2.96亿元降至2.57亿元。

至于未来,李铁表示,L系列平台所有的产品我们设定的整体毛利率是35%。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高的水平。

李想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制造业的商业模式,大概有10 个点的毛利率就可以了。消费品的商业模式,对于汽车来说,有10到20个点的毛利率就已经很高了。第三种是成为一个科技企业,那你需要 20个点以上的毛利率,才能支持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

而被称为成本控制狂魔的特斯拉,近三年汽车销售部门的毛利率最高为29.3%。毛利率高于同行,也是特斯拉举起价格镰刀的底气。

第二个原因是研发费用的上涨。

2022年,理想的研发费用同比增加106.3%至67.8亿元,增长幅度远超收入,原因在于员工数量增加、整体薪酬变高以及新车型和技术研发活动开支上升。

理想的抠门则体现在营销及行政费用上,在不断有新车型推出的2022年,理想的销售及分销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还下降了0.42个百分点。

这一点对于减少理想的亏损率影响微小,但确实反映了理想优越的控费能力。

在特斯拉发起价格战的当前,控费能力极为重要,当然,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整个行业利润空间可能受到压缩的情况下保持毛利率的稳定。

03

要做好打价格战的准备

随着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的不断走高,并逐渐接近2025年这一节点时刻,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正在呈现出更加清晰的变化。

第一,行业淘汰赛已经陆续打响,第一波没能扛住的企业呈现出退出迹象。

比如去年底,李一男创办的自游家NV,因被生产资质卡住,传出裁员、解散、清退传闻,目前尚未传出进一步好消息;

比如威马,曾经是新造车第一梯队,如今却销量低迷、债务缠身。前段时间,多家媒体实体探访其位于温州、黄冈的工厂,发现几乎都处于“停摆状态”。

这还只是淘汰赛的前奏,未来随着竞争持续加剧,这个名单会越拉越长。

第二,过去的竞争已经塑造出了阶段性的市场格局,即“两超多强”,两超是特斯拉和比亚迪。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中国位列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前三位,市场份额分别为31.7%、7.8%、7.8%。理想汽车排在第9位,市场份额为2.3%。

20230301-dcf4d48a4d178cf5_600x5000.png

此外,销量排名TOP15的厂商占据了81.9%的市场份额。

但这个格局不会一直稳固下去。随着时间的推进,多家企业会持续推出新的车型、会补上之前的短板、会有新的潜在的强大竞争对手正式入场(如小米)。

第三,也可能是对行业影响最大的一个变化,是价格战的开启。

据财新网统计,自去年9月至今,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多次以不同的形式降价,其中Model 3起售价降到了22.99万元,Model Y起售价降到了25.99万元,均创下了历史最低价格。

受特斯拉降价影响,国内众多的车企也选择了降价以应对竞争,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蔚来、小鹏、零跑、AITO问界、广汽埃安、极氪等。

将视角切回到理想,理想也有降价,只不过跟特斯拉降价的关联不大。理想的降价车型是理想ONE,目的是清库存、加速车型换代,而并非单纯“以价换量”。

从目前来看,理想还未下场参与到价格战肉搏中。

此前的一次直播活动中,李想也透露,理想不会跟随特斯拉降价。

上个月,他还在社交媒体发文称,特斯拉降价了,特斯拉店面Model Y对比最多的是理想L8;问界降价了,M7对比最多的也是理想L8。包含小订单里增换购理想L7最多的是Model Y。

“原理都一样,被比较最多的车型是该价格区间销量最好的车型。”他这样写道。

言外之意,就当前阶段而言,李想对理想的车型足够有自信。

但是再往后呢?理想汽车的车型会进一步丰富,价格也会持续下探至30万元区间内,会进入到竞争最为激烈的细分市场,到那时,理想打不打价格战、能不能打赢,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毕竟,短期内难以实现盈利的客观条件下、市场竞争不可避免走向残酷的市场前景下,对大多数企业来说,规模和利润空间,只能选一个。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市值榜(ID:shizhibang2021),作者:市值榜团队 

本文来源市值榜,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