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XBZ摇摆摇摆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it/576139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XBZ摇摆摇摆

2023-02-22
0 评论 1076 浏览 2 收藏 20 分钟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00:00

小红书、B站和知乎这些年来都在尝试拓宽自己的业务边界,比如小红书、B站想尝试做电商,知乎想尝试视频化……那么在这些尝试背后,透露出了这三大内容社区的什么心思?这些尝试,又为内容社区们带来了什么?一起来看看作者的分析和解读。

UE9VIjwBVBhtrmcLGkWw.jpg

几乎是和破圈同时,X(小红书)B(B站)Z(知乎)这中国三大内容社区就陷入了战略摇摆,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数年时间。

今年早些时候,小红书再度尝试发力视频化:它在1月初对APP首页进行改版,“购物”被挪到顶部菜单栏,“视频”则占据底部更显眼的入口。

XBZ摇摆摇摆

尽管视频化浪潮早已遍地开花,但小红书的进程一直比较慢,直至2020年8月才上线了自己的视频号,而彼时抖音日活跃用户已经突破6亿。按照小红书创始人瞿芳当时的说法,小红书希望做社区2.0,而更多元的视频内容表达是重中之重。这甚至被称作小红书的二次创业。

但从那时之后,小红书的“二次创业”似乎就被遗忘了,公司重心仍然放在图文内容的扩列,以及电商体系的搭建上。直到上个月,小红书才在首页开辟视频一级入口。

2月初,小红书又出人意料地上线网页版。通过网页访问内容社区,是PC时代的典型用户习惯;而诞生于2013年的小红书扎根于移动互联网,如今却捡起了上个时代的老古董。

小红书好歹还想起了视频化,同为内容社区的知乎,早在两年前就将视频送上一级入口,然而如今却似乎已经死了做视频的心。

作为老牌问答社区,知乎一度强力推进视频化,在2018年6月就上线了视频专区,随后又推出短视频录制剪辑工具,甚至还发布了独立的短视频APP“即影”;2020年10月,知乎在APP首页增设视频入口,还推出了基于图文自动生成视频的功能,对于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探索十分超前。

但经过三四年的努力后,知乎没能在视频赛道激起浪花。2022年4月,知乎拿掉APP首页视频入口,相关部门遭遇降级和裁员。此前遭冷落的短内容功能“想法”被打捞起来,取代了视频的位置,内容聚合形态与小红书相近。

然而,知乎似乎也不舍得放弃视频,而是尝试曲线救国。它在2022年上线多档自制综艺,并花费不少资源精力来推广;只不过除了《荒野会谈》引发一些讨论,其余节目均反响寥寥。反而是ChatGPT这一划时代的技术革新,让知乎一夜之间成为“ChatGPT概念股”,获得大量免费曝光。

同为内容社区的B站,也在战略上陷入了迷惘和摇摆。

1月底,B站宣布与晋江原创达成为期三年的合作,最多采购价值1.2亿元的文学作品版权。此前,B站已经上线多部基于晋江IP改编的动漫或游戏,此次合作可视为续签。

从近期动作来看,B站加码版权储备并无前兆,反而试图在内容之外一展拳脚。它先是在去年双11期间大张旗鼓地布局直播带货,招揽带货UP主、开辟购物专区、全量开放小黄车、搭建选品广场;一个月后,又大幅调整游戏业务,CEO陈睿亲自挂帅,继续推进自研精品和全球发型战略。

iIDhciMub7qL0NeNCLNC.png

B站直播购物专区

业务焦点在短时间内不停转换,让外界难以廓清B站的战略思路。

作为中国互联网的第二梯队,小红书、B站和知乎三大内容社区分别拥有亿级活跃用户,堪称小巨头,在某些领域面对抖音、腾讯、阿里等亦有一战之力。但过去一两年,内容社区逐渐战略失焦,四面出击却显得拳法散乱、不成体系,虽有局部成效,却并未从根本上扭转增长困境。

曾经的小巨头,如今正陷入这样一种尴尬:他们仍是各自领域的龙头,但不再是整条赛道的造风者;他们频繁尝试新业务,却迟迟定不下来全力一击的方向,反而在顶级巨头引领的时代风潮中,左右摇摆、犹豫不定。

三小巨头的战略变得面目模糊、庞杂多变,与业务边界的大幅扩张直接相关。

在诞生之初,小红书、B站和知乎的发展路径清晰可见。在短暂摸索之后,他们很快在大洋彼岸的硅谷找到各自的对标公司——图片社区Instagram、视频社区YouTube和问答社区Quora。

初创阶段的三小巨头不仅在业务形态上与美国同行基本一致,就连产品设计也向美国前辈看齐,可谓继承了中国互联网绵延二十余年的“Copy 2 China”传统。

走C2C的路子并非原罪,它有助于创业公司摸着石头过河,绕开探索新赛道的各种深坑。在亦步亦趋的前行中,三小巨头逐渐成为各自赛道的领军者,还在不少方面有了青出于蓝的模式和技术创新。

但问题在于,在用户体量跃升至亿级之后,三小巨头找不到合适的战略导师了。而且,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巨头们挟流量和资金以制诸侯,几乎每一块有潜力的处女地都要耕耘一番,加剧了整个行业的零和博弈。

抖音2018年前后发力游戏直播,不仅打翻腾讯麾下斗鱼虎牙的金饭碗,也让彼时高度依赖游戏业务的B站压力山大;差不多同一时间,悟空问答每年投入10亿补贴答主,知乎最核心的优质创作者成批跳槽。到了2022年初,抖音上线图文功能,九个月就做了单日阅读量破百亿,目标直指小红书。

三小巨头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在巨头入侵后院的同时,B站加大非二次元内容的投入,小红书推出视频号,知乎也在试图突破一问一答的范式,让内容展现形态更加多元。

在小红书们拓宽护城河的新阶段,Instagram等昔日老师仍在挖深护城河,再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三小巨头只能自行体味互联网的最新风向转折,并从中摸索出新的下注对象。

短视频、轻内容、自制综艺、直播带货……小巨头们把市面上流行的新玩法试了个遍,也在战术层面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小红书2019至2020年的视频发布量增长了4倍,B站游戏业务收入占比被增值服务反超,而知乎也做出了播放量破亿的自制综艺。

但将视角拉远一些便可发现,小巨头们近期上马的新业务虽然谈不上毫无成效,但也没能成为带领整个公司跃迁至2.0时代的新引擎,反而在高速增长后迅即遭遇天花板。这又导致公司管理者失去耐心,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其他看似更有前途的方向。公司业务越来越多,长期打法却越来越杂乱,战略焦点愈发模糊。

业务线的不断延伸,是一家公司生长的自然状态,并不一定会导致战略混乱。国内的阿里腾讯抖音,国外的谷歌微软Meta,其业务覆盖广度远超一般公司,但大体来看,他们在战略层面上一直十分清晰。

关键在于,巨头的底牌是核心业务市场地位稳固、持续带来现金流,也就是所谓“基业长青”;他们在捕捉到某一新兴趋势后,不会押上全部身家,而是给予尽可能多的时间、空间和自由度来试错,即便最终失败也不会伤筋动骨。这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公司长期战略不会被一时风向所左右,同时又能保持对行业前沿的敏感度和参与度。

“佛系”业务探索固然美好,小红书们却没有效仿的资本。

三小巨头的主营业务并不牢靠,要么持续亏损,要么增长动能日益枯竭。而互联网新用户红利消失,叠加上市带来的业绩压力,常常导致小巨头在尝试新业务时,总是或多或少带着“all in”的激进心态,试图借助某一风口克竟全功。

比如,B站靠着游戏业务在2018年初登陆纳斯达克之后,在资本和媒体的喧嚣中,很快开启“去游戏化”战略。在上市后的首次业绩会上,管理层宣称计划将游戏收入占比逐步降低至50%以下,而彼时这一数字高达80%以上。

到了2022年第三季度,B站游戏收入占比降至25%,会员等增值服务提升至38%,四年前的目标顺利达成。但B站也付出了不菲成本:收取会员费的根基是会员权益的持续增长,B站不断加大平台自制内容及第三方版权内容的投入,进而导致巨额亏损。

2018至2021年,B站净亏损从6亿元扩大至68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再亏60亿元。持续巨亏或许让B站管理层承受不小压力,并在2022年初定下2024年non-GAAP(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盈亏平衡的目标。B站的非游戏业务打出一片天空,却也成了一把双刃剑,又促使陈睿不得不亲自挂帅游戏,重新设置战略靶心。

B站绕回游戏,小红书则是围着电商打转。

小红书2014年就上线了跨境电商业务“福利社”,却并未沿着这一方面持续深挖,而是逐渐建立了一套以种草导流为轴心的商业化模型,并在2020年底与淘宝打通,通过链接跳转给后者注入流量。

但到了2021年,有关小红书即将上市的传言不绝于路,而小红书也明显加快变现节奏,关键抓手就是电商。它尝试搭建站内电商闭环,将交易额留在平台内,为此还切断了淘宝的电商外链。

然而,截至目前,小红书电商尚未形成与2亿月活跃用户相匹配的可观规模。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小红书电商GMV(商品交易总额)不足百亿;而抖音月活约为小红书的3倍,电商GMV却高达1.4万亿,相当于后者的140倍。

闭环电商表现平平,促使小红书重新打开大门。2022年双11期间,小红书与天猫合作,打造“在小红书种草,去天猫拔草”的消费路径;两个月后,小红书APP底部的“购物”入口被“视频”取代,暗示着其内部战略权重发生变化。

与B站和小红书的兜圈子相比,知乎的战略选择更加多变。它最早靠广告赚钱,但资本市场显然对广告故事兴趣不大;2018年前后知识付费兴起,知乎顺势推出知乎大学,兜售各类课程,算是赶上了第一波快车。

然而,事实证明知识付费增长前景和发展空间有限。知乎从2019年前上线“盐选”,不再强求贩卖知识,而是希望开辟出类似付费网文的新路子。

泛知识付费给知乎贡献了不少收入,并驱动付费会员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占比超1/3,但也加重了外界对知乎“故事会”、“编乎”的讥讽。更重要的是,会员收入高增长的天花板也在渐渐逼近。

在这种情况下,知乎又找到了一个方向:职业教育。在去年底的一封公开信中,知乎CEO周源将职业教育列为未来三大方向之一。目前,这块业务已成为知乎增长最快的板块,但收入占比尚不到10%。

与顶级公司相比,三小巨头调整战略的频次更高,动作幅度也更大。但这些调整要么是对旧战略的回归,要么是踏入了某一个热点赛道,其长期性和可持续性存疑。倘若一年半载之后,当前战略无法开花结果,或是有了新的趋势热点,小红书们很可能再度大幅调整航向。

小巨头战略失焦,折射出中国互联网大环境的时代变迁。

B站、知乎和小红书分别于2009年、2010年和2013年上线,彼时正处于移动互联网的前夜,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带来的网速飞升,以及iPhone引领下的手机智能化浪潮,让中国互联网步入渗透率快速提升的大垦荒,三家公司诞生之初就享受到了时代红利。

在创业之始的1.0阶段,三小巨头的战略选择其实是由时代来定义的。网民对于图片、视频和知识的需求刚刚井喷,小红书们只需顺势而为,就很快摘到了显而易见的果实,并在巨额风投资金的助推下击败对手完成加冕。

另一方面,小巨头的崛起,也反过来开辟了互联网黄金时代的一些二级赛道,甚至迫使更大体量的玩家俯身参与其中。这也是小红书们最被外界看好的一段时光。

然而,近几年来,互联网新用户被开掘殆尽,而现有技术条件下的商业模式探索也似乎走到了尽头。低垂的果实被采摘一空,顶级掠食者纷纷向红海挺近,甚至深入到某些原本不入法眼的边缘业务。即便是强大的抖音,也不得不大力发展货架电商、外卖之类的成熟业务,从别人的碗里捞饭吃。

小巨头的处境开始变得艰难。巨头尚可凭借主业压阵,小红书们的城池却并不稳固,且无险可守;要想维持住此前被推高的股价或估值,就必须不断发起新的攻势、以战养战,尽快找到新的增量空间。

然而,能够接棒移动互联网的划时代技术创新始终缺席,区块链、元宇宙、Web 3等火爆一时后泡沫破裂;小巨头有心杀敌,却无从下口。

找不到北的小巨头们开始捡起了“烟屁股”,此前坐冷板凳的业务忽然又被推上了C位,比如小红书的视频、B站的游戏,纷纷走进了战略旋转门。但对于那些投入了大量资源的明日黄花,他们也不舍得断舍离,而是试图“既要还要”,这又进一步导致了公司资源的分散。

根本的破局之道,当然是底层技术创新,比如ChatGPT这样的通用人工智能。但这种层级的创新,不仅需要巨额资金资源投入,还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勇气和耐心。而在中国互联网二十多年的发展史上,从没有一家公司能够长时间忍受这种寂寞煎熬,即便是鼎盛时期的BAT也做不到;小巨头受困于体量、技术和管理能力,更不可能成为旧格局的破壁人。

在业务初成的2.0阶段,小红书们继承了上一个时代的品牌、用户和市场,却逐渐丧失定义一整条新赛道的能力。大洋彼岸的老师已经无法从战略上教给他们新知识,而国内巨头刮起飓风,让小巨头不断竞逐一个又一个的风口,从当年的造风者演变成了今天的追风者。

互联网黄金时代已经终结,求稳守成成为大大小小的参与者的共识。小巨头们不再找风,而是试图从巨头的一举一动中推算出自己的路径,这种战略层面的集体迷茫,正成为互联网白银时代的醒目注脚。

作者:彦飞;编辑:王靖

来源公众号:字母榜(ID:wujicaijing),让未来不止于大。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字母榜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div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