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宁德时代一箭双雕:压锂价,绑长单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awtmt.com/articles/368238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宁德时代一箭双雕:压锂价,绑长单

汽车商业评论 发表于 2023年02月20日 23:58
摘要:曾毓群赌锂价20万元/吨,主动提出新的价格协议,让利理想、蔚来、极氪等重点客户主机厂,锁定长单。

电池“一哥”宁德时代在2023年开春赌了这个决定。

喜欢下象棋的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出了一招铁门栓。这是象棋最基本的杀局之一,进攻方在中炮的牵制下,利用车或兵对底线发动进攻,有时需要露帅助攻。

汽车商业评论从某车企处获悉,近期,“赌性坚强”的宁德时代今年开局先下手为强:压锂价,绑车企——主动提出新的价格协议,让利理想、蔚来、极氪等重点客户主机厂,锁定长单。

宁德时代让利车企的方式,是从上游锂矿“省钱”——50%(该比例会动态调整)的电池按照20万元/吨的碳酸锂原材料价格计算,其余按照市价计算,差价返还主机厂。接受了让利的主机厂,三年内采购的电池比例不低于80%,第4-5年的供货量不低于前一年。

电池老大带头降价的核心点在于:将20万元/吨碳酸锂价格作为一个重要的计算指标,高于20万元/吨的部分,宁德时代和主机厂大约各承担一半,一起把锂价打下来。

目前,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约为44.2万元/吨。

宁德时代压低锂价的底气,一方面是作为采购体量足够大的大客户同步与锂盐厂谈判,将年内的采购价谈到30万元/吨以下,另一方面,是宁德时代自己的锂矿开始放量,能够缓解供应紧张。

知情人士对汽车商业评论记者称,在动力电池产量和产能都已有较大过剩的情况下,今年竞争会更加激烈,不排除有打价格战的可能。

即使打起价格战,利好的还是龙头厂商。

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也是成本最高的零部件,电池厂商酝酿的这轮降价与最近的车企降价潮有关。

随着特斯拉率先降价,国内新能源车企开打价格战。

目前,小鹏、AITO问界、埃安等车企陆续跟进,飞凡变相降价,就连价格向来坚挺的日系车丰田,纯电SUV bZ4X全系车型也降价6万元。

今年,施行了14年的新能源汽车“国补”退出历史舞台,车企厂商在补贴退坡的前提下,纷纷涨价,上调区间在0.2万-1万元之间。

但是特斯拉这条鲶鱼改变了风向。

自2022年10月24日起,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连续三次降价,目前起售价分别是22.99万元和26.19万元,下探了3.6万元和2.7万元。

尽管如此,特斯拉魔鬼般的成本控制能力,仍然在2022年保持了高达25.6%的毛利率。

一位业内人士曾对汽车商业评论记者表示,特斯拉此轮国内降价是为了达到供求再平衡。2022年11月、12月的疫情风控以及放开之后的短暂混乱,造成新的产能释放,生产的车没能卖出去,等待期在缩短,库存在增加。

该人士称,对特斯拉来说,利润空间相对肥厚,即使降价后,在中国仍有大约20%的毛利率,有足够的空间支撑降价。

但自主品牌或者中国车企是否能够跟进,取决于各家的成本控制能力。“还是有很多企业本身在亏损的状态之中,从边界的贡献来说,也不一定吃得住那么大(幅度)的降价。”该人士称。

在这种情况下,前述知情人士透露,车企要降低成本,从占据成本40%-60%的电池着手,产业链上采购方和供应方在重新谈判去年已签署的协议,车企总体要求不是缩量就是降价,或兼而有之。

2022年,制造电池的原材料碳酸锂飙涨,从1月的28万元/吨上涨到年末最高接近59万元/吨,上涨了逾110.7%。

DraggedImage.png

业内人士称,碳酸锂的狂飙,让每一辆电动汽车2022年平均多摊了1.5万元的成本。

如果按照20万元/吨的碳酸锂价格生产电池,车企能够为每辆电动汽车节省3万元左右成本。

这多少能够对冲国补退坡和被动降价带来的损失。

从已经发布业绩预告的汽车产业链上市公司公告来看,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价格暴涨的原材料让上游锂矿企业的报表最好看,吞噬了宁德时代等电池厂商和车企的利润。

以天齐锂业为代表的上游锂矿全员狂赚,利润增幅都是3倍起跳;宁德时代算电池企业中最能打的,预计2022年净利润291亿元-315亿元,同比增长82.66%-97.72%,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利润均实现正增长,幅度比不上上游矿企,而孚能科技却预计亏损7.9亿元-9.2亿元,亏损同比收窄3.34%-17.08%;车企则有盈有亏,比亚迪预计净利润达160亿元-170亿元,实现同比增长425.4%-458.3%,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实现正增长,北汽蓝谷和赛力斯则亏损加大。

从毛利率来看,根据2022年三季度财报,锂矿企业在55%以上,电池企业在10%左右,宁德时代最高,达到18.95%,主机厂情况各异,比亚迪最高为19%,有些为负。

作为带头大哥的宁德时代此时出手降价,无疑是顺势,并且占得先机:它从分食了电池和车企利润的锂矿入手,压下锂矿价格,以此让利给车企。在让利给车企的同时,跟车企锁定长单,有力回击这两年疯狂争夺客户的二三线小兄弟们。

此举一箭双雕。

宁德时代主动调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得不为之。

今年1月,电池厂商的产量和装机量双双下降。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1月国内动力电池产量28.2GWh,同比下降5%,环比更是下降46.3%。1月的装机量为16.1GWh,同比下降0.3%,环比下降55.4%。

宁德时代以7.17GWh的装机量位居国内第一。虽然仍旧稳坐龙头老大位置,但比亚迪等电池厂商的扩张,挤压了它的市占率。

1月宁德时代的国内市场份额为44.41%,比亚迪以5.51GWh的装机量紧跟其后,市占率为34.12%。二者的差距只有10个百分点。

DraggedImage.png

而去年12月,宁德时代以17.89GWh的装机量占49.49%的市场份额。比亚迪的业绩是9.36GWh,市占率为25.9%。一个月时间,比亚迪把差距从8.53GWh缩到了1.66GWh。

作为三元锂和磷酸铁锂双技术路线的头号老大,1月当月,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的装机量被比亚迪反超。

DraggedImage.png

根据前述知情人士的调研,2月第1周(2.1-2.7日),9家车企共计交付4万-5万辆,新增订单5万-6万辆,周交付量低于新增订单量,是由于去库存的需要。

该人士预估,电动车库存大概超过130万辆,其中不到20万辆作为库存在整车厂的仓库里,110多万辆在包括4S店在内的流通环节。

再根据其对电池产业链上电解液排产情况调研,他认为去年中国市场可能多生产了200GWh的动力电池,已经装机的有60-65GWh,对应多生产的130多万辆电动汽车;作为电池厂库存的有60-70GWh,剩下的70多GWh大概率在整车厂的仓库里。

车企去库存,会减少电池订单,目前不断下滑的碳酸锂价格也从侧面印证了该判断。

车企压缩订单,竞争对手又在狂飙,宁德时代只有降价。

一位网友评价道:“如果C公司(指代宁德时代)不降价,帮助和自己深度绑定的车企扛过来,那动力电池很大份额会被比亚迪吃掉。市场份额总共就那么大,你多了,他就少了,以后还怎么办,所以必须降价和队友站一起。”

降价的刀刃,也只能向上游切。

2022年碳酸锂价格飞涨,让宁德时代在上半年对大客户累计涨价了20%-40%,且建立价格联动机制。

不过,也有知名券商分析认为,宁德时代“锂价返利”针对的只是4家大客户,包括两家新势力和两家建有合资电池厂的车企。这四家企业对宁德时代的采购量今年预计为60-70GWh,对应的碳酸锂需求约为4万吨。

随着宁德时代自有的江西锂矿开始放量生产以及资源回收,碳酸锂增量约在3万吨以上,正好用来返利,成本与售价打平,不折损利润。

为什么是20万元/吨

为什么宁德时代要把碳酸锂价格限定在20万元/吨?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亦在2月17日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专家媒体交流会上表示,今后比较合理的价格平衡点可能在20万元/吨左右。

欧阳明高说:“太低的锂价,电池回收就无利可图。所以要想把电池回收发展起来,锂价不能过低。”

宁德时代自己有锂矿,也布局了电池回收。

为解决上游原材料制约,电池“一哥”一方面在国内外上游矿山布局,比如在阿根廷、刚果(金)、澳大利亚、北美、印尼参股锂矿和镍矿,在江西、四川等地投资锂云母矿和锂辉石矿,一方面布局资源回收,除了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之外,还买断了江西414尾矿,中信建投预计2022-2024年其碳酸锂自供率能达到9.4%、19.9%和26%。

DraggedImage.png

欧阳明高认为,2022年锂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需求旺盛,供不应求,综合供给延迟、疫情冲击等因素导致价格暴涨。

他判断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的总量已经相当大,所以今年增长率会有所下降,“比如说电动汽车增长率从接近100%会降到30%-40%,总产销量接近1千万(辆)。动力电池增长率大概也会从150%下降一半左右。中国锂离子电池总出货量增长率也将从2022年的接近100%降低至50%左右,全部出货量接近10亿千瓦时。”

同时,插混和增程式电动的占比会上升,新能源汽车平均单车电池装载量和总需求增长率会随之下降,需求紧张的局面会大幅缓解。

欧阳明高预计,锂价今年下半年会进一步回归到35万—40万元/吨的理性水平,从长期来看,全球锂资源储量充足且可开采量持续增加,电池材料回收产业也将迎来发展机遇。

本文作者:周洲,来源:汽车商业评论,原文标题:《 宁德时代一箭双雕:压锂价,绑长单》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