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大部分企业数字化转型失败,原因何在?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13510864165286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大部分企业数字化转型失败,原因何在?

湘江数评-老杨·2023-02-18 06:50
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与软件公司而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近日老杨收到一位微信好友的困惑,大致内容如下:

她说自己目前在一家国企软件公司负责市场推广工作,这家公司之前一直为体制内企业提供软件产品,去年开始市场化,对外销售,但一年下来她发现公司产品市场认可度不高,自己的数字化能力也不够,影响着与客户的沟通,在工作上不仅产品推广难,且发现自己公司内部内斗也很严重,自己将收集的相关竞品信息整理提交后,开发部门不认同,以忙为由拒绝改进产品,而领导也并不认为对手做的有多好,在领导眼里只有业绩,为此她很苦恼。

无独有偶,在老杨与这位微信好友交流之前,在与同事的交流中发现他也是满满的无奈与焦虑,他负责一套ERP产品的运维,刚开始运行的那两年他是干劲十足,想法满满,但随着产品的深度应用,慢慢发现公司的相关领导层数字化、数据化意识不足,对于系统的应用漠不关心,把一套功能强大的ERP系统当成一个流程审批工具来用,而其他业务管理功能却没有使用起来,现在的他除了每天机械的处理问题,也没有了当初激情,这样下去该怎么办?对于今后的工作也很迷茫。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来自软件公司的那位朋友的职场困惑,我们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公司的产品能力:

出于市场生存需要,很多企业内部的科技公司都逐步往市场化方向转型,以获取利润来赢得自己在企业内的地位,但就老杨接触到的一些企业而言,成功者寥寥,其中也不乏成功上市的公司,但需要的是企业十几年的市场运营与经验沉淀方可取得如何成绩,而目前在一些企业的内部科技公司刚成立两年就被迫市场化,急功近利的行为最终内无精力做好数字化,外无能力做好订单,一通操作下来无所作为,这是科技公司的无奈也是企业数字化的悲哀。就微信好友提到的这家软件公司,也属于外部市场转型,为什么产品不被市场与客户认可,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管理应用场景的不同,体制内的管理模式与民企的管理模式截然不同,所以对软件功能的要求也是截然不同,用体制内的思维去做民企,能接受才怪,当然也不排除另一种“接受”的可能,就是民企处于某种压力被迫接受,软件系统虽然购买了,但能不能用、会不会用那是企业自己的事情了。

第二、产品的改进能力:

一款软件产品能满足不同类型所有客户的需求那是不可能的,就如餐厅的菜品,虽说众口难调,但也必须在符合大众口味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个性化菜品,以此来获取客户的好评,所以说软件也如菜品,必须听取客户意见不断改进迭代升级,小米手机为什么能一炮而红?是因为低价吗?这是大部分所看到的表象,真正的原因是对客户极致的服务,最初在发烧论坛听取客户反馈不断的去改进产品功能,给了客户极致的产品体验,让客户为之惊呼,为之主动传播,成为忠诚的客户。在反观我们的软件产品,有多少公司能够成立专业服务部门去认真听取客户的意见,然后在内部不断追求极致客户体验,不断改进迭代产品,大部分情况是开发拒绝产品的功能改进,开发人员要么认为自己的逻辑没错,客户必须改变去接受我的逻辑,如果客户不改变一定是客户的问题,技术开发是没有错的;要么开发人员开发任务重无暇去顾忌客户的新需求,自然也无法去迭代产品满足老客户需求,所以有些时候客户骂软件烂是有原因的。

然而这些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软件公司的领导并没有以客户为中心的意识,就如微信朋友提到的领导首先要解决市场问题,向市场要订单,作为公司领导重视销售固然没错,因为企业要生存,但没意识到自身产品问题去改进,没有去关注竞品优势,去学习,还是以体制内的高高在上的思想与做法去开拓外部市场,如此做出来的软件不被市场接受不足为奇。

第三、关于企业内耗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企业内有内斗也不足为奇,来来往往皆为利也,斗来斗去皆为抢资源,获取相关利益,但重要的是不管如何内耗,不能损坏企业自身的利益,关于这些属于数字化从业者的职场生存之道,老杨不便在此发表评论,但就微信朋友所处的位置而言,老杨认为最好的模式就是看破不说破,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第四、关于个人的工作能力问题

从事数字化的相关工作,了解相关的工作知识与技能,这是必须的,而数字化转型又是一个涵盖技术、管理、业务等的系统工程,作为软件公司的商务,与客户沟通,最重要的是能够同频,在一个频道上,例如客户关心的是如何在本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建设,需要听取软件公司的建议,如果售前商务人员说不出所以然,甚至连自家的产品都不能流畅的介绍,那么在客户的心理已经把这样的商务杀死了几百次,聊两句就下逐客令再正常不过了,因此一个优秀的软件公司商务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行业理解、行业的最佳案例要信手拈来,要在倾听客户痛点的基础上马上提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赢得客户的好感,这需要的是多年的经验积累,需要的是自身的实力。因此要想成为优秀的售前商务人员,必须学习再学习,不能因产品的功能问题而埋怨,不能因公司内部的内卷而躺平,不能因领导的拒绝而停止去分析竞品,不能因开发的拒绝而停止对产品的反思,总之一句话要不断的自我升级,因为你为此成长所获取的能力只属于你,是你的私有财富,别人是无法获取的。

关于企业内信息部门同事面临的问题,这是在责任心驱使下一个数字化从业者的无奈,因职责所在,信息部门的员工总是希望所购买的信息系统能够真正利用起来,让业务部门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管理与效率,但理想总是丰满现实总是骨感,当前大部分企业的管理层数字化意识淡薄,数据化能力偏低,在没有战略压力的情况下很少主动去融合数字技术,所以大部分企业数字化转型失败、不彻底的原因就在这里:

缺乏持续性的数字化运营管理体系

数字化监督考核体系

数字化组织能力薄弱

数字文化缺失

所以我们也经常看到企业数字化开始风风火火,然后过段时间偃旗息鼓,当然也有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但难的是没有乘胜追击,融合改进,软件表面看着都用起来了,自我感觉良好了,但实际情况却是数据质量、数据及时性、准确性无法保障,对管理也毫无价值可言,所以这也是很多企业为什么不敢用系统数据的原因,这就造成了系统的价值大打折扣,对管理也造成了负担,然后企业领导认为系统无用、莫不关心,这也不得不算一个客观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中心人员除了无奈也只剩下一声叹息,那该怎么办呢?躺平?还是潇洒的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老杨认为躺平万万不可取,不能停止自我的升级。数字化从业者要多走出去与行业交流,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字化从业者最怕的就是闭门造车,最忌的就是在困难面前躺平,即使你飘到了另一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这些问题同样会如影随形,并不会因为你跳了槽换了企业而消失。

从上面的问题我们不难看出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与软件公司而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软件公司的售前人员要承受销售的压力、管理的内卷、同事对意见的无视、领导的漠不关心,而企业信息中心的人员既要经得起项目建设的激情,又要接受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数字化项目会有,而失落与无奈也肯定会有,同事不配合也会有,而领导对数字化的怀疑也少不了,所以不管从事哪方的数字化从业者必须有强大的内心,要深刻认知数字化转型的本质与内涵,不管在任何环境下都要保持自我的持续升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湘江数评”(ID:benpaoshuzi),作者:老杨,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