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周报 2023W07:通往自由的是修罗之路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s.ourai.ws/weeklies/2023-w0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周报 2023W07:通往自由的是修罗之路

欧雷 发表于 大约 18 小时之前

失业的第五周,有些松懈。

从我的观察来看,有这么一种现象——

当一个人在给别人打工或要与他人协作完成任务时,自己的精神大多时间是处于紧绷状态,就像背后有个带针刺的墙的机关不断向自己移来而被迫着向前走。

在这种情况下,就总想摸鱼,给自己放松一下。总是羡慕那些不需要被迫打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且能自给自足的自由职业者们。

然而,在真的有大量可自主分配的时间之后,就又会陷入不知道自己要干嘛的境地;无所事事,这个做一点,那个弄一下,做的事情相互之间没什么紧密联系,时间白白流逝。

在脱离被压迫的环境一段时间后,很容易进入松懈状态——即使有较为长远的目标,但眼下该干啥不太清楚,近似于漫无目的,有点不知所措;若还有危机感,在现实生活压力下容易焦虑,进而在生活方式走向选择上做出错误决定。

懒惰是人性,如果不想任其膨胀而导致自己的生活失控,就得施以适当的压力去限制它!若不想承受给别人打工带来的压力,那就得自己给自己压力!

压力是相对负面的、消极的,最好是明晰实现目标的路径所带来的动力取代压力。

无论是自由职业还是远程工作,都是很多人向往的,但却又是并非人人都适合的——需要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全面的跨专业能力,这就能够筛掉一大批人了。

自我管理能力和跨专业能力决定着重要、紧急的事务能否高效且高质量地完成,这在远程工作中的要求和影响会相对低一些,但在自由职业中就关系着自己的「生死」!

自我管理能力几乎完全是自己的意识形态问题,教育、文化等外部因素是不太能干预的,也就没什么可说的,去看哲学,找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激发吧;而跨专业能力与之相反。

我们所处的社会、企业都倾向于把人往单一职责方向上培养,并且它们的规模越大,构成它们的人的分工就越细化,每个人的职责就更单一、更标准化。

这样会使人失去多样性且对抗变化的能力弱,长久下去会导致社会、企业僵化并脆弱,无论是当它们崩塌的那天,或是人主动脱离他们之时,对于个人来说都是灾难,因为他无法完全靠自己的能力去生存。

一个自由职业者,就是要靠自己的能力去生存的人,如果只具备某一方面的能力,那是生存不下去的。

就拿我自己来举例,假如只有软件开发相关知识和技能,就算会再多语言、框架、库,设计思想和编程习惯再好,又有何用?

若只把它们当作实现需求的工具的话,并不能给我带来钱,即使有也是打工钱;得把它们变成可售卖的商品,或用它们去实现其他什么属于我自己的可售卖的商品才行。

要想这样,就得靠自己去发掘需求和市场,然后有针对性地提供商品与服务——调研、开发、测试、推广、运营等之前在某一家公司里由很多人分工做的事情都得一人包办——自己就是公司!

别的行业不了解,但在互联网或者说软件开发行业,以我自己及了解到的其他人的经历来看,职业上的成长基本是靠自己的努力野蛮生长——在需要被点拨被帮助的时候,缺少那么一个引领自己少走弯路的导师。

虽说人在自己碰壁后才能真正地成长,但有些壁真的没必要去碰,若是有个人告知自己哪条路不用走,与啥也不知道相比至少还有个选择——导师就像是游戏的地图和攻略。

有的公司会有导师制度,但就算有,他会不会且能不能帮(上)忙是另一回事;并且他基本只是那个公司范围内的导师,可能只在与公司相关的问题上提供帮助,不会一直在面临任何问题时去讲解和教导如何去分析解决。

所以说,一个外部的、远程的一定程度上能够在遇到问题就提供指导的人这种角色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这个人,还会承担着一部分类似私教的角色。

职业导师是个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职业,有别于教师,职业导师所传授的是更接地气且更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因此,职业导师可将其丰富的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包装成可售卖的商品。

我认为每个想要在某个领域长远发展的人,在自己的职业成熟度还没达标时都需要找到自己的职业导师并建立长期的关系,人和人之间只有足够了解了,才能提供更为精准、适合的指导。

免费的、普适性知识是用来塑造标准件的,学了之后不会让自己有很大的竞争力;而真正能够让自己认知能力等有所提升并具备竞争力的知识是需要从大量经验中提炼的,值得付费获取。

我好像忽然明白了一直以来的疑问——

前几天跟老婆谈起「前端工程师」这个职业的问题,明明是脑力劳动,明明同样是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应该是像医生、律师等职业一样年龄越大、经验越多越受用才对,可为什么实际却是像工厂工人一样,年龄大、经验多反而不好混?

我想了下,这不仅仅是「前端工程师」这个职业的问题,而是互联网从业者的共同问题,可以说,互联网从业者是新时代的工人,叫「互联网民工」一点也不为过。

虽然是脑力劳动,但互联网从业者的工作是像工厂工人一样的规模化劳动,而不是像医生、律师那样的,我觉得这是原因之一吧。

——欧雷的想法

根本原因很可能是——医生、律师等职业确实是靠知识和经验赚钱,而「互联网民工」们跟工厂工人一样,虽然需要用到知识与经验,但并不是靠它们赚钱,而是单纯靠出卖劳力。

职业导师可以摆脱「互联网民工」的困境,像医生、律师等一样靠知识与经验赚钱。

这周在现实世界的事情比较零碎,缺乏中心:

  • 周一是两人确定恋爱关系的八周年纪念日,看完《黑豹2》后去南京大牌档吃了晚餐,那天居然没有弹奏唱曲儿;
  • 周二写了税友工作体验复盘文章《我在税友这两年(下)》,尝试了以往没用过的风格,自己还算满意;
  • 周三本来想写下咖啡入门级知识,但吃完午饭就出去爬山了;
  • 周四有点不知道干啥,在个人网站的「时刻」中加入了周报与笔记的共享动态;
  • 周五,也就是今天,看了会任天堂官网上关于《塞尔达传说》的信息后开始写周报。

目前来看,下周应该也是差不多的基调,估计二月就是以较为松懈的状态收尾了……时间过得可真快!

早上坐在办公桌前浏览任天堂官网时看到一张《荒野之息》的插画觉得很美——

link-79144c4f86b552d82fdfbb93e41078b91c0bdac809767c4c731249d17dfd967d.jpg

它让我所体会到的与我这几天每天起床时所想的一样——「今天该去哪呢?」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