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国内云计算的下半场机遇在哪里?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329/230214-62bfa19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国内云计算的下半场机遇在哪里?

• 2023-02-14 10:15:04  来源:晨山资本 E288G0
1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胡云 来源|晨山资本(ID:chenshancapital)

关于云计算的下半场,以阿里云为代表的互联网云巨头大家已经谈论得很多,本文将从2022年逆势增长的「运营商云」切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云计算的新战局。同时也会基于政策、产业和技术的多重变革,梳理出值得创新创业企业留意的「弯道时刻」。

本文将谈到:

/ 云计算发展十年,美国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

/ 影响云计算下半场走势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过去两年,运营商云大放异彩的原因何在?

/后疫情时代,云计算市场诞生了哪些新需求?

/云创新企业该如何把握云网融合窗口期的机会?

/datadriven prompt: 本期覆盖话题较多,请灵活掌握滑动条使用。也依然期待大家来和我们分享你对云计算的观察和思考!

2010年的中国IT领袖峰会上,BAT的当家人共同讨论云计算的未来,也拉开了中国云计算产业十来年快速发展的序幕,互联网巨头、运营商、ICT服务商等纷纷将云作为公司重大战略布局。

上云成为共识,全球云市场渗透率逐年提升。据Gartner公司测算,2015-2021年,全球政府和企业的云计算市场渗透率逐年上升,由4.3%上升至15.3%。

云计算产业已度过了早期发展阶段,进入了全新周期,市场格局、客户结构等层面均发生显著变化

据IDC报告显示,过去的两年,国内云计算巨头收入增速大幅回落,以BAT三家为例,2022年Q2收入增速不足10%,但另一方面,以天翼云为代表的国内电信运营商的云业务则实现了100%以上的高速发展。

2021年国家先后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政策,都将云计算列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实施上云用云行动,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可见未来数年依然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

那么,进入下半场的国内云计算行业将会有哪些变化?还有哪些创新机遇呢?

01. 历经10年,云计算全球产业链进入关键拐点

在全球市场,运营商在云计算起步阶段即开垦,然而在竞争中纷纷折翼,开始拥抱合作。

作为曾经离云计算最近的行业,托管IDC业务的运营商很早就发现了云计算的市场,可以说是最早进行云计算战略布局的。

以最早发展的美国市场为例,早在2006年AT&T就斥资3亿美元收购IDC服务商Usi,构建IDC云服务网络,之后2009年推出了Synaptic Storage、Synaptic Compute等云服务。同样的,Verizon在2009年也面向大型企业和政府客户推出自己的云业务。

然而随着科技巨头也重点投入云计算领域,竞争越来越激烈。

重资产投入、高技术应用的公有云领域,聚集效应明显,市场逐渐由超大规模云提供商主导,头部的亚马逊AWS、谷歌GCP、微软Azure、IBM 云占全球云使用量的61%以上,亚马逊AWS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云商。

由于在公有云领域难以与AWS和Azure竞争,美国运营商于2016年开始纷纷退出云市场。2017年5月,Verizon将企业云计算业务出售给IBM,全面退出云市场,AT&T在2015年将自己的数据中心托管业务也卖给了IBM。

在全球市场,电信运营商逐步放弃了自营策略,转向了与公有云厂商的生态合作

一方面运营商开始用公有云来增强自身IT系统能力,在电信网络云化过程中,选择公有云承载;另一方面也与公有云厂商合作建立各类云计算中心,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

如在5G时代,越来越多运营商开始与AWS合作构建边缘计算环境,推出5G新业务。

20230214-44d7f668623daa2d_600x5000.png

▲ 资料来源:Omdia,物联网、云、AI和5G-ICT企业洞察,2021

同样地,在中国的云计算元年2009年,中国运营商也纷纷开始投入云计算。2009年中国电信发布了「翼云计划」,开启了云计算领域的部署和探索,2011年正式发布了天翼云品牌;中国移动于2010正式发布了自己的「大云1.0」版本。

与全球市场环境相似,在云计算发展的上一个阶段,尽管拥有网络、IDC等基础设施之利的运营商在云业务的发展上依然经历了长达10年的挑战。曾几何时,在IDC等各类市场榜单上,甚至看不到运营商的身影。然而伴随着国内云计算产业需求的变化,运营商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1. 后疫情Online成日常,新需求迎拐点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给诸多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但与此同时也催生了大量新的行业需求。

疫情期间,企业职员远程协同办公,中小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需求,促使视频会议、协同办公和教育类SaaS应用市场迅速增长,也将云计算业务推向发展的风口。

后疫情时代,云计算市场的需求也将发生变化:

一是SaaS作用日益凸显,中小企业上云依赖SaaS应用实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目的;二是行业需求增长,如游戏、视频、AR/VR等文娱产品、远程教育及网盘业务需求将会迅猛增长;三是CDN及边缘云的市场需求增长,同时依托边缘节点及技术的发展,CDN技术的边缘计算化,从而实现更快速的响应,满足更普及化的应用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2. 两波上云需求交汇,产业需求结构迎拐点

目前国内云计算市场正处于两波上云需求交汇时期。

第一波主要是以提供公有云服务方式满足个人及互联网用户上云需求;

第二波则是传统企业、政务机构等为代表的数字化转型上云需求。

伴随着互联网企业上云渗透率逐渐走高,互联网客户在云及IT相关的开支上逐步从拓展期走向稳定阶段。

在各类政策牵引下越来越多传统企业开始选择云计算作为核心的IT资源,尝试通过上云契机实现数字化转型,行业客户上云需求旺盛,传统企业将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从埃森哲公布的收入结构来看,参考成熟的北美市场,泛科技企业的比重仅在20%左右。当以央国企为代表的传统企业、政务机构上云成为了主力军,传统企业上云需求逐步占主导,产业需求发生了变化,混合多云、信创化成重要选择

混合多云需求凸显:出于对既有IT系统保护、数据安全等考虑,相较于单一的公有云或私有云环境,混合云的部署架构更能满足企业核心业务系统实现平稳过渡、负载的弹性伸缩以及容灾等要求,传统企业往往更加倾向于折中的混合云路线。

根据2020年IDC进行的调研,73%的受访企业认为云原生技术的部署与运行环境从单一的云环境向混合云、多云环境演进。

政策驱动的信创化:伴随着中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央国企为代表的IT基础设施及信息系统的信创化转型是大势所趋。相较普通中小企业上云,央国企上云自主可控要求更高,需求以IaaS资源为核心,兼顾上层应用的高安全、高可靠、弹性化需求。

伴随着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云计算底层基础技术和能力差距的拉平,拥有网络、数据中心等底层基础设施优势的运营商云迎来逆势增长。

近两年,国内云计算市场竞争格局、客户结构等正发生明显变化,阿里云等互联网云厂商的云业务营收增速大幅放缓,以BAT三家为例,2022年二季度合计收入增速不足10%。

而以天翼云为代表的运营商云则实现高速发展,天翼云等三大运营商云2022年H1均实现了100%的增速,显著超出行业平均。

20230214-df0bb8aab097796e_600x5000.png

▲ 2022年H1数据,来自运营商年报

02. 政策和产业需求双驱动,云计算迈入下半场

政策和产业需求双驱动,云计算迈入下半场

2021年以来,国家十四五规划都将云计算作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实施上云用云行动,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云计算产业依然会迎来稳定发展。

然而由于产业需求结构的变化,国产化等产业政策的驱动,运营商、互联网云厂商的竞争格局迎来了新的变化。

运营商云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软件&生态成为竞争关键

在云计算2.0时代,具备网络与数据中心优势,不断完善底层云网能力的运营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运营商依托自身基础网络布局,通过「云网一体」战略,在基础设施层面具备了显著的优势。因此在云计算底层支撑技术迈过了早期阶段,走向成熟的时候,拥有低成本网络、IDC的运营商凭借着基础设施的优势获得了发展的机遇。

然而,云计算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技术能力、人才资金等方面存在显著短板的运营商,在上层云服务等领域将面临更大挑战

为了使底层硬件能力满足上层软件的需求,国内外领先云厂商都开启了从底层构建完整自研云的进程,而这需要极高的技术研发资源投入及人才储备。

可以看到在云计算技术主流的开源领域,国内百度、阿里、腾讯和华为等企业参与开源的项目数量连年增长,其中阿里2020年在GitHub上贡献的开源项目就接近1500个,而反观运营商的贡献则是寥寥无几。

拥有强大软件和服务能力的互联网云面临新挑战,加速战略调整

过去几年,互联网公司率先迈向数字化转型,为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等云服务厂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而如今在政策、产业需求等带来的新变化下,运营商云与互联网厂商的云走向了不可避免的竞争关系,互联网云迎来了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

互联网云往上走,往产业、行业走成为了新的变化

如腾讯CSIG在2022年7月12日对组织架构进行了一轮升级:成立了政企业务线。官方称,将持续深耕政务、工业、能源、文旅、农业、地产、体育、运营商等领域,加速数字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落地和应用。

03. 创新企业如何把握产业变革期,迎来快速发展?

伴随国内市场结构和需求的调整,国内云计算产业已迈入2.0时代,拥有网络及数据中心等资源的运营商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然而运营商在技术密集的云计算领域有着天生的短板,其未来在技术、产业生态的构建将成为战略竞争的重要举措。

在此产业生态变革之际,国内云创新企业如何拥抱运营商云生态建设的历史机遇,把握云计算产业下半场的发展,挖掘新的机会,还需要从需求的变革和技术发展两个角度来看。

云网融合架构已明晰,边缘应用迎爆发

云网融合是通信技术(CT)和信息技术(IT)深度融合所带来的信息基础设施层面的一个变革。

云网融合第一阶段的创新主要来自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初期技术应用主要来自两大需求:运营商基础网络的变革;云商创新网络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1. 运营商基础网络的变革

运营商通过SDN/NFV技术对自身的网络进行智能化改造,由于受限运营商自身能力、原有网络复杂等的原因,运营商基础网络的迭代更多是改进型网络创新,着重在网络的编排和管理、跨网络的拉通,标准化网络产品,满足业务自动开通等敏捷的需求。网络编排需要对接网络控制器,网络控制器还是由传统的网络设备商提供。

2. 云商云数据网络的供给

各云商自2009年投入云计算研发以来,其更多是通过虚拟化技术方案实现网络创新产品的供给。云上基础网络开始即采用传统大二层网络构建,租户之间的隔离基于安全组实现。

随着网络虚拟化(Overlay)技术的应用,云上用户网络从传统网络转向VPC网络,用户在云商有一个自己私有隔离的网络环节,也开始在云上拥有网络管理能力。该阶段推出的各类虚拟网络产品,如VPC、NAT网关、负载均衡SLB等,云数据中心网络成为了云网络的1.0时代

3. 云广域网络产品的供给

伴随着用户在云上部署业务系统,云广域网络的需求就变得很自然,进入2016-2017年以后,云商推出了自己的SD-WAN等产品方便用户快速上云。

运营商也针对企业推出了自己的SD-WAN方便企业用户更好地接入自身的骨干网络,实现多云等连接。云广域网络产品的推出拉开了云网络的2.0时代

可以看到在云网融合推进的第一阶段,主要需求在基础网络变革、云上虚拟网络产品供给。

由于网络基础的实施很多还绕不开传统供应商,伴随着基础网络的变革实施,早期诞生的网络技术创新型企业,在2016年前纷纷被巨头收购,成为了传统网络设备等企业产品转型的驱动力。Nicira、Vyatta、Cariden以及Contrail分别被VMware、博科、思科和瞻博网络收购。

而在云广域网络推出的时候,由于更多的数据中心、企业、运营商等之间的连接还需要中间商的存在,网络的互联需求诞生了以Ayaka为代表的网络连接服务型创新企业。

云网融合的3.0时代

2020年后,围绕5G、IoT、边缘计算,社会进入万物互联时代,云计算已成为数字社会的基础设施,云网融合也开启了3.0时代。

在全球市场,借助网络虚拟化技术,将物联网、移动蜂窝网络搬上公有云,拓展企业网络接入服务,给企业提供专属的云上网络服务(网络即服务NaaS):

Athonet在AWS云上部署4G虚拟核心网,推出针对企业的移动网络接入服务;

Microsoft收购Affirmed,希望发力移动网络接入服务。

在国内市场,伴随着运营商5G建设的完善,支撑边缘业务爆发的运营商5G基础网络布局已具备。至2022年底,三大运营商5G MEC布局型节点的建设基本已完成全国300多个地市的覆盖,布局型建设初步完成。

云网融合的新时代的开启,不仅推进了运营商、云商自身的变化,也给创新企业带了更多的机遇。进一步地,拓展边缘接入,架构各类边缘业务基础平台,助力各类边缘应用的爆发成为新的技术引擎,创新企业可以积极拥抱这场产业变革,从不同的角度赢得机会。

如架构边缘场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能力,海外的Celona、国内等创新企业抓住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机遇,从企业边缘接入入手,致力于成为未来的边缘基础设施平台的服务者。

异构计算引领,基础设施迎变革机遇

人工智能技术走过了理论概念到场景落地的转变,其高学习门槛、高资源需求以及复杂的场景定位加速了其云化进程。

人工智能的持续火热,以GPU、FPGA、ASIC为代表的异构计算成为方向和趋势,异构计算已在一些大型企业自建的数据中心崭露头角。然而伴随着异构计算成为了数据中心新形态,也引领了未来整个基础设施新的变革机遇。

一方面,异构计算对传统CPU为主的计算模式带来了冲击,DPU等将重构新型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架构。

在此背景下,不少云厂商选择进军上游业务,自研上游芯片和核心软件,走向了「定制化芯片开发」阵营。AWS、Azure、阿里云都推出了自己的芯片,如海外Amazon收购Nitro启动自研芯片,变革自己的基础设施,国内阿里云也推出了自己的神龙系列。

然而「分工化」也会是未来云服务领域的趋势之一,缺乏底层技术研发的运营商云等依然会以生态合作的模式展开。因此在这一场以智能网卡为代表的软件硬件化趋势下,除了需要具备传统芯片厂商设计能力之外,如何能够切实理解需求,并做出标准化产品是赢得这场竞争的核心。

另一方面,云化将异构资源变成一种普适的计算能力弹性供给。

在这场基础设施变革中,既有DPU驱动的整个基础设施架构的变化需求,也有国产化芯片应用中软件生态不足需要补位的诉求。因此在「分工合作」为主的运营商云生态里,如何能从业务需求出发,更好地利用软硬结合的能力帮助运营商云提供专用、高效的技术产品依然会获得较好的机会

云原生技术快速应用,变革企业IT要素

过去十年,云计算技术快速发展,云的形态也在不断演进。

基于传统技术栈构建的应用包含了太多开发需求(后端服务、开发框架、类库等),而传统的虚拟化平台只能提供基本运行的资源,云端强大的服务能力红利并没有完全得到释放。

云原生理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现状。云原生是一系列云计算技术体系和企业管理方法的集合,专为云计算模型而开发,用户可快速将云原生应用构建和部署到与硬件解耦的平台上,为企业提供更高的敏捷性、弹性和云间的可移植性。

在云原生助力的企业和社会数字化变革时期,巨头企业如大型云商和科技厂商,对于敏捷开发流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有着深刻的理解,在大规模集群化管理有着无法替代的实践经验。但他们更多是围绕自己的公有云平台开发,初创型公司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突破,赢得机会。

如把握多云、信创化机遇,抓住运营商生态建设机会,通过提供新技术或新框架实现企业级产品矩阵和解决方案,以解决方案的完整性和底层多云环境的兼容性作为自己的产品壁垒,实现高效、强大的服务质量

经过几年的发展,云原生的理念不断丰富,正在行业中加速落地。我们相信云原生技术的应用将成为云计算时代的二级火箭,助推企业和社会的数字化转型,真正实现数据驱动的产业互联网。

作为企业和数字化底座的云计算已经迎来了下半场的盛宴,我们期待与大家共同探讨未来产业变革的机遇。希望能与更多的初创企业一起构建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强大竞争力。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晨山资本(ID:chenshancapital),作者:胡云 

本文来源晨山资本,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