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江南春:“把产品做到极致”是最容易走错的道路|登峰计划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116-20230210-37354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江南春:“把产品做到极致”是最容易走错的道路|登峰计划

未来十年中国会从消费的黄金时代迈向新的钻石时代。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过去熟悉的环境、条件、要素都已剧烈变化,我们处在一种复杂的时代大变局之下,消费企业如何“活下去”?企业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经历各种调整,但总有一个锚点是稳定的,怎么去打造这个锚?

投中信息“登峰计划”邀请了江南春老师。江南春,分众传媒创始人兼董事长、登峰计划首期导师,1992年加入广告业,拥有超过30年的行业经验。2003年,他在全球首创电梯及影院媒体集团分众传媒,2005年,分众传媒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07年入选纳斯达克100指数股。2015年分众传媒回归A股市场,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文化传媒股。分众传媒覆盖中国4亿城市主流人群,被评为“中国最具品牌引爆力的媒体平台”。

在他看来,中国消费增长背后的动力没有改变。他认为,未来十年中国会从消费的黄金时代迈向新的钻石时代,中等收入人群从4亿变成8亿或许是背后最巨大的动力。“中国4亿人所迸发的‘想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愿望是没有人能够阻挡的。”

他将中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概括为“三爱、三怕、三缺”:爱吃、爱美、爱健康、怕老、怕累、怕孤独、缺爱、缺心情、缺刺激。在这股中产浪潮中,两个主线一直没有变:新精致主义和轻健康生活。

江南春还观察到,对于创业者而言,今天中国市场真正的挑战是:人口红利结束了、流量红利结束了、线下流量腰斩了、传统电商的红利已经不在了、兴趣电商始终很难赚到钱。在这种困境下,他提出,持续免费的流量来自于品牌,品牌才是穿越周期、稳定增长的动力。品牌力强,转化率才高,品牌势能高、品牌认知高,才能带来更强的溢价能力。

以下是现场内容整理:

流量是品牌赢得人心的结果

中国经过过去二十年的发展,把很多实用主义的必要的问题都解决了,很多时候真正的挑战是在心灵、精神的需求上。很多商品的关注点从解决一个问题变成了怎么进行意义创新,从功能竞争变成智能竞争,从使用产品变成享受生活,从追求符号变成自我体验,从趋同消费变成个性消费,从物质追求变成精神愉悦。

进一步说,在中产受众群中:第一,基本上低价的东西被高品质、能带来心理满足感的东西所取代。第二,刚需的东西被高品位、自我标签化的东西所取代。第三,实用主义的东西被情绪、氛围、场景所取代。第四,必要的东西被想要的、潮流的取代,商品不仅要提供功能,关键要抚慰心灵和情绪。

所以倒过来看,是这种精神追求使新消费品牌赢得消费者。当然,在国内的中产浪潮中,有两个主线没有变:新精致主义和轻健康生活。

新精致主义是什么?从性价比到颜价比再到心价比,这当中实现了三次跃迁。

什么是颜价比?比如说卖个牛奶需要把瓶子做那么花吗?现在卖牛奶可不像我们小时候喝的玻璃瓶牛奶,虎年要有虎年装,樱花季要樱花装,万圣节还要能够带灯带的,灯打上去还得能出颜色。比如说卖了100多年的饼干怎么求变?《冰雪奇缘》上映的时候它变成雪花状的品牌;它里面的馅料是奶油,放在长三角卖会变成酒酿,在岭南又会变成岭南风味;到了春天,会有青色的饼干,因为它是属于春天的颜色。你会发现,商业创新很大程度关乎怎么让消费者找到存在感、仪式感、参与感和文化感。

从健康升级的角度来说,这几年很明显的趋势是,吃饭要吃低碳水、奶茶要喝三分糖,所以大家看到零脂、零糖、零卡、零香精、零防腐剂产品的起势,最典型的案例是元气森林。

另外一个趋势是懒人消费趋势。现在从效率懒升级为精致懒,典型案例如空刻意面的崛起、空气炸锅的崛起,包括我们做的幸福西饼的自烤面包,这些都是懒人神器。

今天中国市场真正的挑战是五个挑战:人口红利结束了、流量红利结束了、线下流量腰斩了、传统电商的红利已经不再、兴趣电商上很难赚到钱。

这就是一个困局,怎么突破?我相信总有极少数人在赚钱,所以你得换一个问题,如果消费者想你、爱你、指定要买你、这么强烈地想要你,他会不会买不到你?这是一个核心。事实上是大家没有那么想你、爱你、指定购买你。我们每天都要去寻找下一代的流量红利,这个流量红利也许是社区团购,也许O2O,好像都走过了,也没能拯救大家。有人讲私域流量,除了瑞幸之外,我们好像也没有看到过特别成功的私域。这些问题又该怎么去看?

我们可以看看流量是不是生意增长的根本。今天你会看到很多成功的流量平台,但他们的流量从哪里来?那是他们的品牌赢得人心的结果。淘宝为什么有流量?因为它是万能的淘宝,找不到东西就找淘宝;天猫为什么有流量?品牌旗舰店都在天猫;京东为什么有流量?上午买下午就能到;唯品会为什么有流量?大牌天天有三折。这些品牌在消费者的大脑中撬动了消费的认知,你觉得它是因还是果?流量是品牌赢得人心的结果,纯粹靠流量,既留不住量,更留不住人心。我们这些年看到的状况是:实际上来得快的通常去得也快,来得慢的通常去得也慢。什么是真正的算法?算准人心才是真正的算法。你玩流量算法永远算不过平台,而平台上只有真正的强品牌才能挣到钱,我是优衣库、欧莱雅、雅诗兰黛,那么在任何平台上都能赚到钱。

持续免费的流量来自于品牌,品牌力强,转化率才高。品牌势能高、品牌认知高,才能带来更强的溢价能力。品牌才是穿越周期、稳定增长的动力。

中国过去两三年的新消费如火如荼,很多人问新消费创业还有没有前途?我认为还很有前途。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新消费,农夫山泉在二三十年之前也叫新消费,所以实际上就是一轮一轮的新消费,只是这一轮新消费起得很快。起得快的往往退得也很快,但这当中肯定会有十个二十个新消费品牌被留下来。

新消费品牌今天拥有什么、缺什么?

新消费品牌拥有的,一是对新人群、新人类的洞察。比如说我50岁了,我要去洞察一个20岁的人,那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世代,你很难理解。尽管我们可以根据很多数据去了解,但是你作为一个领导层,你的年龄决定了你对年轻人真实的内心的理解是有问题的,你只有放手让年轻人去做这件事情。二是他们抓住了一波流量红利,所以起得非常快。简单来说,新消费就是新人类、新需求做出了新爆品,抓住了新流量红利,这是核心特点。

而要寻求更长远的发展,过去三十年真正成功的老消费品牌有三点是今天的新消费没有的。新消费如果一旦掌握了这三点,我认为就能够穿越周期:

1.强大的供应链能力。2.来自于线下铺货的能力。3.互联网上崛起的新消费公司都是年轻一代,他们的缺点是没有经过周期,比如说有些加入marketing行业十年的同志们有一个误区,他们没有像我们一样经历了电视、户外、互联网整个过程,他们觉得digital就是一切,所以这时候你会发现他们所有的逻辑就是怎么搞好流量,最后面对无数碎片化的过程。精准分发不是品牌,叫货找人。品牌是人找货,流量是货找人。我知道你喜欢什么就精准分发给你,但实际上最高级算法是人找货,人找货是想起喝水找农夫山泉,想起买酱油找海天酱油,真正牛的挣大钱的头部品牌玩的是人找货。想起任何一个类别、一个特性就能想起你。

互联网时代如何打造品牌

企业可能会产生几个在互联网时代容易产生的误区:

误区1:极致产品最重要。

在互联网曾经的一个阶段当中,大家都是做爆品、追求极致性价比。这条道路是最容易走错的道路,这是对商业理解的本质性的错误洞察,中国这么多年以来成功的品牌从来不是这样的。好产品固然重要,但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传播问题。很多人觉得只要有好东西,一定马上就会有很多人分享,一传十、十传百就滚动起来,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

误区2:企业常常会有条件反射,生意不好,那就降价、促销、砸钱投流量。

很多人都会往这个方向去做,因为觉得这是最容易的方法,但最容易的方法最容易失败,一个企业只会用最简单的增长核心驱动策略,它就没有任何长期的核心竞争力,那就死得最快。因为你不知道该干嘛了,这只是你的条件反射。德鲁克先生说企业就两个功能:一是创造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二是通过市场营销成为顾客心智中的首选。

在这个市场上,大家总是认为把价格降下来就会有市场,降下来的方法太容易了,所以不太会有市场,你的降价只会迎来竞争对手更凶猛的一轮降价。更何况今天中国市场有些成本很刚性,你没有足够的毛利空间都活得很难,你应该想的是怎么把产品价值拉上去。

误区3:别人成功的商品,我可以做更好或更便宜。

这又是一个重大误区,实际上你说做得好和做得早哪个更重要?我可以极端地说,做得早比做得好重要。我听过太多企业家跟我说,“以我的技术能力,完全可以把品质做得比他更高”,但你就是卖不过人家。因为你只要跟进别人的产品,别人就认为你是二流,这就是一个占领心智的问题。

误区4:品牌广告对销量不起作用。

这个误区说明什么?我说说打广告没效果的原因。其实打广告起效很快,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长的时间,我们做的很多广告都是很快引爆起来的。它不成功的原因只有四个:

1.品牌定位不对。

飞鹤的广告语是“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之前它的广告叫“飞鹤全产业链,呵护宝宝的营养与健康”,你认为这条广告有没有打动力?看完了你会去选飞鹤吗?不会。因为它没有说出选择你而不选择四大国际品牌的理由。所以到有了“更适合中国宝宝的体质”,它回答了这个问题,选择中国品牌、选择飞鹤,而不选择四大国际品牌,是因为我55年专为中国人研制奶粉,定位是“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所以定位一旦对了,你就能起势。当你的品牌定位不对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重大问题:你放上什么东西都无效,因为没有打中方向。

每个企业都得为自己负责,做出选择。你的产品够好吗?有独特的差异化价值吗?品牌有没有一个足够清晰的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2.媒体投量够不够。

我再举个王老吉的例子。王老吉最早的时候做了一个凉茶,定位是“广东凉茶的罐装化(方便化)”。广东人有喝凉茶的情况,但是它的凉茶做出来之后只能卖2个亿。原因是广东人觉得:(1)凉茶我们家自己会熬。(2)广东那时候有黄振龙等凉茶铺,很多街边都有这种店,人家是直接熬在那里的,消费者觉得那才是有效果,你这是罐装的,不知道是什么年代出的。王老吉说,上海人不会熬,我们去跑上海。在上海调研,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大家认为凉茶是隔夜茶。又去北京调研,北京认为凉茶是喝了会肚子痛的茶。你可以发现它没有什么好结果,因为大家对凉茶是没有认知的。最后他写了一句话叫“怕上火,喝王老吉”,发现这句话是全国人民的刚需,人人都怕上火。所以王老吉打了7千万广告,可以说是孤注一掷。一开始,王老吉2亿营业额,第一年涨到12亿,第二年涨到25亿,十几年涨到250亿。

消费品哪有什么是刚需?都是靠你不断地提示、不断地触发。中国社会就是只要你不努力,旁边有的是人会把你替换掉。你说“解辣神器”,元气森林也解辣;你说祛火,火锅城自己调了酸梅汤,其实都是用粉调出来的,根本不是原榨,利润更高。

3.社交种草不利。

消费者的恐惧心理是很强的,只要10条评论当中有2、3条是负面的,他会马上就觉得“有那么多选择,我为什么去碰这个东西呢?”当有负面的东西截断了你的链路,就会导致消费者从认识、认知到认同端都出现问题。

4.流量收割不行。

还有很多公司是认购不行、流量收割不行,完全不会新的流量玩法。你在互联网上根本不知道流量的动向是什么,线上网络布局很差,牌面很差,线上互联网运

营能力很差,那还有什么可玩的?

品牌如何突围?我最后总结了四个句子:任何时候当你打造一个品牌,无论是市场部门还是研发部门,在做一个产品之前,先问、先把这句话写下来:你是哪个品类的首选?是哪个功能的首选?是哪个人群的首选?是哪个场景的首选?

我们有时候看很多客户产品出来很尴尬,因为对他们来说,有些地方技术过剩、有些地方技术不足;有些地方品质过剩、有些地方品质不足。因为你不知道我卖给谁,你不知道我是哪个场景的首选,所以你不懂取舍。

比如说我做一辆车叫户外露营场景的首选,我定完这句广告语之后,取舍一下子就方便了。你知道研发人员是怎么做汽车的吗?他们会列20个竞品参数,比如说百公里加速参数,现在比亚迪3.9秒,新出的追光3.8秒,也有3.6秒的。现在标配已经到了3秒级,那我是不是要做到3.6秒、3.7秒才能交代?但事实上如果你是户外露营首选,就算做6.0秒、5.9秒,省1、2万块钱,也是可以的。因为你要开2个小时、3个小时去露营,你为什么要领先别人2秒?再比如,智驾。现在汽车行业都在卷智驾的激光雷达和探头,一般现在已经卷到35个智能感知硬件。但如果你做的是户外露营场景,又不是在高速公路上开,就算2025年可以实现全场景,你在山区敢自动驾驶吗?所以可以直接改成20个智能感知硬件,前面道路不好就驱动、给空气悬挂下个指令,这些功能就好了,然后给一点制动。不要脱手,智驾要防摔、防危险,主要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这样下来又省下2万元。再来考虑电池。请问电池的是增程的好、混动的好还是纯电的好?从技术路线看,纯电是未来;但是从露营角度来说,肯定是增程或混动的好,增程和混动省多少电池?5万起步。

2万、2万、5万,一共省了9万元。我拿5万元出来,用在什么地方?既然户外露营是首选,请问要不要移动厨房?这个车门以前是竖着翻起来的,我现在横向打开,翻下来是一个灶台,里面的电磁炉什么都嵌好了。打开门之后,第三排座椅下面是我的冰箱,我抽出来,把牛肉拿出来,可以烧烤了。然后要不要移动大床房?晚上就可以睡在车里。可不可以做一个淋浴房?其实花不了多少钱,5000元,可以让你在这里用温水洗个澡,有个移动大床房,舒舒服服。

所以说做汽车研发的,可以先请我们写完广告再出发。“某某品牌为户外露营而生,是我的移动厨房,是我的移动大床房,是我的移动淋浴室,是我全家人远行的移动城堡。”这样你的研发就很简单,就不会不知道取舍。所以今天产品的浪费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事先定清楚那些关键参数是什么,要如何解决场景问题,如何处理场景中自己的情感和生活意义。

互动环节

问:江老师,我之前做了20多年的线下零售,这两年直播带货对我们的冲击非常大。您对未来直播带货方式怎么看?另外,作为一个创业公司,我想做一个产品,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有没有可能做到像您说的突围、破圈?

江南春:好问题。你可以这么理解,直播带货是从国美、苏宁、家乐福、沃尔玛上升到天猫、京东,后来又出现了短视频直播,这就是一波一波的流量红利。实际上它就是一种渠道,渠道都有渠道的特性,在直播兴起前一两年的红利期给一些公司带来了机会,但到了今天,它就是个更聚集的渠道。线下为什么没有那么卷?因为它没有那么集中,有家乐福、沃尔玛,还有很多别的超市、便利店。

但在线上,天猫、京东集中了,直播的头部主播有几个呢?创业的品牌,找大家都能看到的那种超头部主播才有用,超头部分成两种情况:一是你本身是个强品牌,雅诗兰黛欧莱雅是可以谈判的,因为同样5分钟,它的转化率高,所以比例可以低一点。但是如果你不是强品牌,你跑去直播渠道就很难赚钱,不亏钱已经很好了。大家都期望用户是因为用了我的产品产生很强的复购,这其实是一种奢望,因为人家忠诚的不是你的品牌,忠诚的是这个头部主播。而头部主播的品牌认知是什么?“你来找我,我帮你挑了好货,用最低的价格给你”。

所以直播会让创业公司越来越卷,除了极少数极强品牌的头部公司之外,大家的生存都是越来越难。平台也好,直播也好,头部都过于聚集。你是一个创业公司,直播一定是你的重要渠道,但是依赖直播崛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疫情政策放开之后,我认为线下还是大有可为的。全渠道布局中,直播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要做,但一定是自己的独特价值的强品牌打造起来的。

问:江老师,您好。我做的品牌是“十万个为什么”。众所周知,“十万个为什么”是中国国民级的科普品牌,但我们也遇到一个问题,我刚才看到您说“重复对抗遗忘”。但是我发现我们很好玩,我们经过60年的品牌累积,很有价值观和情怀,但恰恰没有形成自己的产品矩阵,我们的爆品只有一个,就是《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书。但是在现在的新形势下,我们当然也希望品牌有更大的影响力,甚至打造科普产业链。对于传统的国企来说,面对的一个难题是,大家普遍没有市场营销和市场预算的概念。我们前段时间提出,是不是适当地做一点电梯梯箱广告,因为它影响的恰恰是上班人群以及他们的孩子。但是我们的发行部门就会提出,它对销量有帮助吗?感觉是不是拿这个钱直接投放在当当、京东上,而没有必要分众上?像我们这样的传统大品牌市场预算有限,该如何来做品牌突围呢?

江南春:回到刚才的问题当中,京东上的投放和分众上的投放的区别是:京东是个渠道投放,主要针对的是经常到京东上买书、自动找学习的用户,我对他进行一个投放触发,这就是我们说的互联网上的精准触发。他能识别你有这个需求,然后对你精准触发,这要不要投?要投,这是渠道投放。但是它可投的量很小,最后你可能只能获得这些客户。分众的工作是让中国写字楼里20-40岁左右的人看到,这些人可能都有拥有小孩的可能性,你做的事情是激发他的需求。他们就会想,我们小时候是不是受到《十万个为什么》的影响?我们对小朋友科普最好的方法是《十万个为什么》吗?原来现在还有这套图书。

美国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叫job to be done(音译),就是消费者不需要产品,需要的是产品所能解决的场景问题和场景中自己的情感和生活意义。如果你的市场永远是靠所谓的《十万个为什么》,这当然也是一个很强的品牌,但是你要说明,为什么父母人生中一定要给小朋友买一套《十万个为什么》。我举个例子,以前我们做编程培训时,如果你跟消费者说,你们的小朋友一定要学编程,他们可能会想,我们又不考试,编程有什么作用?如果你告诉他,中国十大富豪中,六个是程序员出身的,包括雷军、周鸿祎、马化腾等等。请问你觉得编程重要吗?重不重要是你讲给他听的理由,这个理由才能触发他的巨大需求。如果你找对了这个开关,你就触发了他的巨大需求。

就像王老吉,当年如果在渠道里搞促销,它依旧还是这些生意,也许只是把价格做得越来越低。他反过来是创造了需求,“怕上火,喝王老吉”,品牌广告就叫爱它、爱它、爱它、为什么爱它。大家不要觉得人们对《十万个为什么》这个品牌的认知一定强,就像波司登,谁不知道波司登是卖羽绒服的?但你有没有发现,波司登走到2018年,已经变成一个中老年品牌,于是才有了后面转型升级的事情。

所以针对这本书,你要问一个问题,一个这么大的品牌,一年卖多少量?如果你做得好,再把它延伸出去,你还可以组合出电子版或者换成更多模式,可以卖更好的价格。就像我们做脱毛仪,Ulike激光脱毛仪卖到5-10亿时卖不动了,分众把它引爆了。当时我是这么跟潘玉平总说的:中国4亿人看分众,2亿是女生,2亿女生里有5千万终有一天会有1千万一次性把毛脱了,请问这个成本很贵吗?不贵,因为你把黑色素打掉了,不会复发。开始他不相信,然后我跟他说我们尝试打一下广告,大概去年开始打,从10亿涨到25亿,今年涨到40亿,他相信我说的100亿了。

「登峰计划」:投中信息联合十几家总管理规模超过7600亿人民币,投出超200家上市公司的顶级投资机构发起「登峰计划」,旨在聚集一批坚持长期主义、推动行业创新、用心做好产品、创造真正价值的企业家,并助其在创业路上登上一座又一座高峰。

网站编辑: 郭靖
本文为投中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