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个用于时间序列数据整理的Pandas函数
source link: https://www.51cto.com/article/74592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三个用于时间序列数据整理的Pandas函数
本文将演示 3 个处理时间序列数据最常用的 pandas 操作。
本文将演示 3 个处理时间序列数据最常用的 pandas 操作

首先我们要导入需要的库: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本文使用的数据集非常简单。它只有 1 列,名为 VPact (mbar),表示气候中的气压。该数据集的索引是日期时间类型:

我们也可以应用 pd.to_datetime(df.index) 来制作日期时间类型的索引。
本地化时区
- 本地化是什么意思?
本地化意味着将给定的时区更改为目标或所需的时区。这样做不会改变数据集中的任何内容,只是日期和时间将显示在所选择的时区中。
- 为什么需要它?
如果你拿到的时间序列数据集是UTC格式的,而你的客户要求你根据例如美洲时区来处理气候数据。你就需要在将其提供给模型之前对其进行更改,因为如果您不这样做模型将生成的结果将全部基于UTC。
只需要更改数据集的索引部分
df.index = df.index.tz_localize("UTC")
看看下面的结果:

数据集的索引部分发生变化。日期和时间和以前一样,但现在它在最后显示+00:00。这意味着pandas现在将索引识别为UTC时区的时间实例。
现在我们可以专注于将UTC时区转换为我们想要的时区。
df.index = df.index.tz_convert("Asia/Qatar")

现在我们的时区已经改变到卡塔尔时区+03:00。
时间窗口重采样
在本节中将研究如何根据时间间隔来预测时间序列数据。
- 这是什么意思?
这意味着收集一定范围的目标值(在本例中为蒸气压读数)并以某种方式概括它们,以便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数据集中的趋势。我们可以通过取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来概括假设一次读数的组。这里我们将5 个读数分成一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时间窗口
- 我们为什么需要它?
我将用一个例子来解释这一点。假设客户的问题是:
“我给你我的气候传感器读数,每 10 分钟获取一次,我希望你告诉我每天对蒸气压的预测。也就是说,我想要对未来每一天的预测。”
现在你可能会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手上有一些读数,每 10 分钟读取一次,我们只需要预测每天的气压。
在我们开始工作之前,让我们先对器进行可视化:
fig, ax = plt.subplots(figsize=(15, 6))
df['VPact (mbar)'].plot(ax=ax,xlabel='Time', ylabel='VPact (mbar)')

- 如何重采样
现在,我们重新采样数据集,并使其成为汇总数据的单行/记录。
resampled_df = df["VPact (mbar)"].resample("1D")
这可能看起来很奇怪,但它返回的是一个对象而不是一个DF。如果我们试图运行resampled_df.head(),它会抛出一个错误。这是因为虽然已经将它重新采样为每行一天,但我们还没有告诉它应该如何聚合一天窗口中出现的所有读数。
聚合的操作包括: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众数?本文中我们取平均值。
resampled_df.mean()
# OUTPUT:
# Date Time
# 2010-01-01 00:00:00+03:00 4.386905
# 2010-01-02 00:00:00+03:00 3.954861
# 2010-01-03 00:00:00+03:00 5.435417
# 2010-01-04 00:00:00+03:00 5.129375
# 2010-01-05 00:00:00+03:00 10.372361
# Freq: D, Name: VPact (mbar), Length: 365, dtype: float64
我们还需要将其转换为df。
resampled_df = resampled_df.mean().to_frame()

时间索引从每分钟读数变为每天。我们再次可视化
fig, ax = plt.subplots(figsize=(15, 6))
resampled_df['VPact (mbar)'].plot(ax=ax,xlabel='Time', ylabel='VPact (mbar)')

时间间隔小了很多,显示的也是每天的数据
填补时间空白
本节中将介绍如何填充数据中的时间间隔。
- 这是什么意思?
时间序列数据由是一段连续的时间产生的数据组成。如果在数据集中有一些缺失的数据会就会在时间间隔上产生裂缝
- 为什么需要它?
如果给模型提供有空白的数据,模型会立即崩溃,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让我们假设我们的数据集有一些空值序列。数据集看起来像这样:
fig, ax = plt.subplots(figsize=(15, 6))
df_with_gap['VPact (mbar)'].plot(ax=ax,xlabel='Time', ylabel='VPact (mbar)')

- 如何填充空白
我们尝试各种各样的值来填补这一空白。但是没有一个是标准,因为所有的填充值都只是对实际值的广义猜测。
在这个的例子中,我只展示其中一种填充方法,其他的方法都与其类似。这里将使用正向填充法。这个方法遍历我数据集,并获取它在遇到空白之前读取的最后一个值,并用最后一个值填充整个空白。这个方法虽然简单,但在很多情况下还是有用的。
df_with_gap = df_with_gap['VPact (mbar)'].fillna(method="ffill")
我们还将它转换成一个DF。
df_with_gap = df_with_gap.to_frame()
现在让我们看看数据集。应该看一条完整的线,并且不包含空白的空间。
fig, ax = plt.subplots(figsize=(15, 6))
df_with_gap['VPact (mbar)'].plot(ax=ax,xlabel='Time', ylabel='VPact (mbar)')

缺失的数据现在已经被补齐了。
以上就是3个常用的时间数据处理的操作,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文源代码
https://www.kaggle.com/code/muhammadhammad02/wrangling-concepts-with-time-series-data
Recommend
-
6
Twitter 8个用于整理 twitter 好友的网站
-
13
Pandas 系列文章: 【NumPy 专栏】【P...
-
13
Matrix 首页推荐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文章...
-
6
【pandas】时间序列 2017年11月29日 Author: Guofei 文章归类: 1-2-Pandas与numpy ,文章编号: 107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是郭飞。转载随意,但需要...
-
8
python pandas的时间序列怎么引用一年12个月而不是变成13个月? ...
-
3
Polars:用于 Rust 和 Python的快速数据整理DataFrame库 Polars 是一个闪电般快速的 DataFrame 库/内存查询引擎。高并行执行、高效缓存算法和富有...
-
5
分布式 PostgreSQL 集群(Citus)官方示例 - 时间序列数据 在时间序列工作负载中,...
-
2
-
5
整理了十个经典的Pandas数据查询案例! 2022-08-26 09:38:39 在本文中整理了10个示例,掌握着10个实例你就可以轻松的使用query函数来解决任何查询的问题。
-
4
用于数据科学的顶级 C/C++ 机器学习库整理 介绍和动机——为什么选择 C++ C++ 非常适合 动态负载平衡、 自适应缓存以及开发大型大数据框架 和库。Google 的MapReduce、Mongo...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