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外长城以北,清水河弯处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pjhubs.com/2023/02/05/travel1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外长城以北,清水河弯处

14.jpg

崇礼,地处燕山余脉大马群山支系,原国家级贫困县,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对这个地方的初印象也就是滑雪了,但心底里埋下过去滑雪的种子一直没有开花,总觉得滑雪这件事自己并不喜欢也不上心。在春节返京途中与小桂子临时一约,此行遂成。

截止到目前为止,我总共滑了三次雪,直到这一次我才算是摸到了滑雪的乐趣。第一次与本科时的舍友一起去了北京市区的万龙八易,蹒跚学步的站稳了,可以滑走了,知道怎么刹车了,虽然中途阴差阳错的上错缆车去了高级道,最后还是被一位好心大哥帮抱着雪板,我们屁降回去才解除危险,但整个过程非常愉快,我这个赤道人第一次滑雪初体验非常好。

1.JPG

第二次是工作后与本科社团中的小伙伴一起,雪场还是万龙八易,这次找对了缆车去了中级道。这一次体验更上一个台阶,可以冲坡了,心里不慌了,虽然动作还是非常笨拙,但算是稍微明白一点为什么滑雪这项运动这么吸引人了。在这一次的滑雪过程中我眼睁睁的看着一位小伙伴从坡上连滚带爬的摔了下来,边摔还边掉装备,我在底下正好用手机拍到了这个画面,当时真的是笑得手机都拿不稳。

2.jpg

第三次也就是这次了,中间间隔了整整两年多的时间没有接触过这项运动,差点都忘了雪鞋怎么穿。我一直玩的都是双板,不是不喜欢单板,而是在我仅有的印象中滑雪就等于双板,希望下次有机会可以再试试单板的快乐。

3.jpg

4.jpg

从北京市区去崇礼需要到去年开放的清河站上车,动车票在 80 元左右。原本是允许带雪板上车的,但太多人带了导致日后直接被禁止。我实在是不理解为什么花了这么多钱弄了一条从北京市区到崇礼的铁路,官方宣传也称之为“滑雪列车”,却无法让人带着自己喜欢的雪具上车,甚至每到雪季开始时就间隔开一个车厢专门放各种雪具,额外再收一张座位票都行,但这其中只能猜测是为了管理方便作罢。问了身边好几个小伙伴都是自驾或者寄存雪具在崇礼市区的各种店铺里,但这是一种下策。

0.png

5.jpg

我们选择的是富龙雪场午连夜的雪票,节假日门票 540 左右,如果还需要租用雪具,门票就会来到 720 左右,再结合来回动车票和一晚住宿费,去崇礼滑一次雪最低消费要在 1000 元左右。实话实话,每个雪季一两次这么干还行,次数多了钱包真挡不住,购入季卡稍微能平衡点。但我总觉得其它运动应该没有滑雪这么贵,比如骑车,本质上就是一次性投入,一辆车两三万随便你骑个三四年。而好一点的雪板居然也要将近八九千,如果类似我之前对骑车的那般狂热于滑雪,我估计每个雪季开一块新雪板是没有问题的。雪服就更不用说了,比骑行服还离谱,怪不得说自行车是屌丝运动,这回我算是有点模糊的印象了。

6.jpg

崇礼市内的住宿差距拉不开,在雪季期间不会有低价格酒店,我认为像崇礼这种单一产业支撑的小城,完全可以闭眼住民宿。我们七人共开了四间房,每间 330 左右,都在同一个小区内,房间很大很爽比酒店住着舒服,但民宿也有民宿的缺点,过于深入居民区,本身这些住宅区就是为了雪季售卖,大家来着基本也就晚上睡一觉,其实房子本身根本没有任何优势,隔音很差,暖气不足,电暖气我忘了开早上就被冻醒了。下次再去崇礼我应该还是会选民宿,因为比酒店真的大很多整体居住体验除了隔音问题外还算稳妥。

7.jpg

出了崇礼站后,我们因为都非常期待进雪场,巴不得直接立马飞到雪场里,所以没有在滴滴上叫车,出站后直接路边找了的士,这一找立马就对崇礼的初印象十分不好。你不能直接上车,得先谈好价格,我们去的是富龙雪场旁边,一人 20 元,但其它小伙伴已经凑满四个人一辆车 30 元开走了。知道这个消息后就直接跟司机说“前面那车才 30,你一人就 20”,说完我们就走向下一辆的士,没走两步被司机叫了回去答应可以 30 元全部带走,但前提需要再拉一位,最后上车的那位大兄弟都没说去哪直接就 20 元。

坐在车里后小伙伴一查滴滴才发现,从动车站到酒店才 8 元,从此对崇礼的士再无好印象。也算长了个教训,虽然钱并不多本身距离也不长,3.8 公里刚过起步价,不打表就算了一人还 20,遇到轴的下车拍了车牌反手就是一个举报。滴滴透明化了打车的亘古难题,不管滴滴自身出了什么问题,但就解决好了透明度这一问题足够让大众送它一个当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8.jpg

这一次的滑雪体验整体而言让我的信心大增。我开始尝试不仅仅只是从坡上冲到坡底这么简单,在通过几趟恢复性的“犁式滑行”熟悉后,我开始慢慢的进行“犁式转弯”,再到晚场时的“犁式摆动回转”。

从一开始就没有请教练,因为我原先非常自大的认为滑雪这件事尤其还是双板的情况下是完全不需要请教练的,并且经过我的实际体验操作下来,也确实双板更容易体验到滑雪的初步快乐。但现在你让我再选择一次,我会毫不犹豫的在第一次滑雪时就请上教练,因为还是需要一个领路人快速的告知你最重要的技巧,让你原本两三次自主探索后才能掌握的技巧仅需两个小时左右就能够自由的练习。

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这回让我见识到了一堆单板大佬,冲坡时带上板子各种跳动,更有甚者直接回转三圈落地,再到后来我亲眼看到了双板一直滑一直转圈场面后,我才明白滑雪这项运动的真正魅力。要是一开始就有人带着我,慢慢的去接触去感受这项运动就好了,但可惜的是我生活在热带附近,别说滑雪了,就连游乐场里的人造冰雕区都门庭若市。

9.jpg

晚上 21:40 左右我们从雪场出来,散步回酒店附近找吃的,崇礼中心在西湾子镇那条街附近,只有一直往里走才能遇到大量的饭馆,但本身崇礼区就不大,基本都是挤在一条山谷里,很难发展起来。但因为晚上太冷了,apple watch 上显示当地气温零下 8 度,体感至少零下 10 度,我的黑卡 7 在雪场里只能拍几分钟就电量低了,不带手套你的手拿出来几分钟就会疼。我们找到了一家铜锅涮肉,来了一份 3 斤的“围脖肉”解决战斗。饭后又聊起了各自的生活和工作趣事,年轻人在一起总是会忘记了时间,一聊就聊到了 23:30,这个时候再一出饭店,铺面而来的凉气冻得人直想盖被。

12.jpg

然而我这一晚睡得并不踏实,首先是上文说到的忘了开电暖气,其次是枕头太软,最后是隔音不好,但因为太累了又懒得移动,就这么磨磨蹭蹭的躺着被冻醒,在早上六七点的样子看了手表上的天气预报,崇礼今天多云转晴,去河边看日出是肯定没戏了,但又冻得睡不着,只能重新穿上滑雪的保暖装备收拾东西下楼逛逛清晨的崇礼。

10.jpg

在高铁上出了下花园站后可以看到铁路两边都是类似黄土的梯田,有个村子直接就住在了山坡沟壑里,电视剧里那番大雨后冲刷掉整个村子的场景很担心会重现。在动车上慢慢的也明白了为什么崇礼会是贫困县,因为这个地方本身就在山区里,而地处北方和风口,年平均气温 3 度左右,只有 150 天左右的所谓夏季,对经济农作物甚至农作物本身要求都很高。

11.jpg

依托于冬奥和滑雪还暂未衍生出太多的旅游配套产品,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滑雪本身,我怀疑崇礼这个国家级贫困县依旧很难摘除,这地方几乎没有什么特色,就一个非常普通的北方小镇,一条主干道外加几条支路串起来了整个小镇,可以说崇礼通过滑雪运动让自身来了个华丽的大转变。

15.jpg

在地图上看到了崇礼冰雪博物馆,原本想象中可以在里面看到崇礼的依托滑雪运动发展起来的轨迹以及这座小镇的历史,但走到门前使劲晃了晃门把手才知道根本没开门。我继续沿着清水河下游走去,看到了铁桥看到了暖气场的全貌,看到了真正生活在这座小镇上清晨活动的人们,在满地烟花爆竹废墟的广场上踢毽子、舞花绳和轮滑,街道两旁除了民生必须的饭馆、药店和超市外,就是一个接一个的雪具店,我甚至怀疑到了夏季,过了雪季,崇礼这座小镇到底还有没有人气。

13.jpg

我走到了庆典广场,不出意料的一个人都没有,只有正在下车前往街边不同的雪具店的滑友进进出出,马路上有来自山东、北京、内蒙车牌的坐满穿着五颜六色雪服的滑友熙熙攘攘,有的店铺正在 3 折促销他们的衣物,有的店铺刚刚开张。我转过身去,看到了两位开心谈论着昨天雪场趣事的小姐姐,一起拎着装满食物的塑料袋,有说有笑的走回她们在这个雪国里的小屋。抬头望去,隐隐约约可以看见正在往下冲坡的开心的人们,雪场里没有冬天。

一次周末的滑雪之旅,但我在滑雪中一直都心不在焉,不是不喜欢这项运动,而是总觉得应该多去看看这座小镇。我依旧还是很好奇生活在这座小镇里的人们如何看到每年雪季这些来来往往的过客,总感觉崇礼躺在冬奥之上却没有发展到应该的地步,城市里看着缺少一股活力,缺少表达这座小镇转变的机会,它应该发展得更快一些。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