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白酒教父”的野望,330亿酒企赴港IPO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329/230206-176d4f3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白酒教父”的野望,330亿酒企赴港IPO

• 2023-02-06 15:44:16  来源:伯虎财经 E396G0

作者|陈平安 来源|伯虎财经(ID:bohuFN)

这个春节,让人感觉到“回来了,都回来了”的,除了大街上的烟火气,除夕时分的鞭炮声,还有就是白酒久违的“霸屏”央视春晚。据统计,2023年春晚20:00开播前十分钟黄金时间里,共19个品牌广告出现,白酒品牌多达8个。

白酒在中文语境里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词汇,它既是一种饮品,也具有价值属性。作为瘾品,白酒行业是典型的“长坡厚雪”赛道,但过去7年,鲜少有白酒企业能成功登录二级市场。

“资本市场不缺乏酒类股票甚至白酒股票,再加上茅台已然在资本市场‘封神’,也就意味着监管部门不得不以更严苛的标准审查白酒企业,所以白酒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难度变大。”白酒行业专家欧阳千里表示。

日前,根据港交所的信息,1月13日珍酒李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珍酒李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如若上市成功,有望成为港股白酒第一股。

不过,从招股书的内容来看,珍酒李渡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解决。

“白酒教父”的品牌情节

在介绍珍酒李渡之前,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吴向东。

也许各位读者朋友们并不是很了解这个人,但是在白酒行业,他可是鼎鼎大名,有着“白酒教父”的美誉。

90年底代,白酒行业从卖方市场切换到买方市场,彼时作为经销商的吴向东深刻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于是他选择和五粮液签订OEM代工协议,创立了金六福品牌,并请来了当时带领中国队闯入世界杯的大红人米卢作为代言人。

金六福很快在市场上打出成绩,到2008年底,金六福营业额超过60亿元,在当时仅次于大家熟知的茅台和五粮液。

吴向东开始不满足于代工模式,开始亲身下场参与制造环节,先后收购了云南香格里拉酒业、湖南湘窖酒业、江西李渡、贵州珍酒等十余家酒企。

同时吴向东还成了华致酒行,进入白酒流通领域。2019年,华致酒行在深交所上市,成为A股第一家酒类流通领域的上市公司。至此,吴向东的金东集团构建出了一个“生产商+经销商+品牌商+零售商”全产业链商业模式,这个模式和那些国际烈酒巨头帝亚吉欧等类似。

尽管吴向东曾称,收购酒厂并不是投资行为,“我是抱着‘爱酒’、‘爱品牌’的初心,更多的是收购一份热爱,收购的是每个品牌所代表的历史和故事”。但他也曾感叹:“我们现在还处在帝亚吉欧、保乐力加的初级前段,没有诞生像茅台、五粮液这样的超级品牌。”

或许此次上市计划也是为此。根据中国经营报报道,长期关注金东集团的白酒专业人士肖竹青认为,金东集团将上市公司命名为珍酒李渡,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资本市场,在品牌提升方面助力赋能。

事实上,此次珍酒李渡招股书中包含四个品牌,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证了这个观点。招股书显示,珍酒李渡旗下4个白酒品牌,分别为来自贵州的珍酒、江西的李渡和湖南的开口笑、湘窖。虽然这个品牌都是区域性的白酒品牌,但都具有一定的品牌历史和积淀。

比如珍酒源于1958年“茅台酒生产万吨”设想。1975年“贵州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中试)”项目最终选址(贵州珍酒厂)建立科学试验厂。1985年,再经由周恒刚、季克良领衔的全国最高级别业内专家鉴定会评估和认证后,试制酒获得了“基本具有茅台酒风格”“接近市售茅台酒质量水平”的高度评价,也因此得名“珍酒”。

20230206-49d04594aef449fa_600x5000.png

(图源:网络)

李渡同样在江西境内享有盛名。有不少江西网友表示,在上世纪60年代,在江西九江工作,只知道当地人,喜欢本省产的四特酒和李渡高梁,江西老表请客必点。

从香型来看,这四种酒囊括酱香型、兼香型与浓香型;从价位来看,“李渡”主打高端,“珍酒”覆盖次高端,“开口笑”主打100元至600元价格带,“湘窖”则在高端与中端价格带均有布局。

如果上市成功,无论是从资金还是品牌的角度来看,都会帮助其更好的扩大知名度,应对未来市场竞争。

珍酒李渡的隐忧

从招股书来看,珍酒李渡需要解决的问题还不少。

一方面,虽然旗下拥有四大品牌,目前珍酒李渡的营收严重依赖于珍酒品牌。报告期内,珍酒李渡的收入分别为24亿元、51亿元、42.5亿元,而珍酒李渡营收分别为13.46亿元、34.88亿元、27.64亿元,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56.1%、68.4%、65%。

20230206-1fff39aab2685ce8_600x5000.png

(珍酒李渡招股书)

需要注意的是,珍酒品牌的增长离不开酱酒市场的迅猛发展。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17到2021年间,酱香型白酒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达15.8%。得益于此,2021年,珍酒李渡实现一年内营收、净利润规模翻倍,但随着市场正在逐渐回归理性,增长也逐渐回落到12-20%的区间。

另一方面,当下行业正处于分化时期,头部企业的马太效应逐渐显现。据中国酒业协会官方数据,2016年至2021年,中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由1578家下降到997家,完成产量由1358.4万千升下降到716万千升。19家白酒上市企业占据整个白酒行业过半营收、六成净利。

竞争加剧导致行业费销比不断攀升,同时由于头部企业动销较快,使得中小型白酒企业的库存都在翻番。

珍酒李渡同样面临着这个难题。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珍酒李渡的广告费用分别为2.41亿元、6.69亿元和4.86亿元,合计花费约合13.96亿元。

对于酒企而言,营销费用是必须且值得花费的投入。但当下珍酒李渡虽然钱是一分没少花,库存的挤压却愈发严重,2020年至2022年9月30日,珍酒李渡拥有存货分别17.4亿元、36.5亿元及43.2亿元。

20230206-a6417b14b013fa48_600x5000.png

(珍酒李渡招股书)

尽管《招股书》中解释称,库存增加的原因是公司继续扩大白酒生产,以满足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增长;存货周转天数增长,主要是由于在制品的存货大幅增加,有关增加符合公司的产能扩张。但考虑到珍酒李渡庞大的销售团队,这样的说法不够有说服力(截至2022年9月底,珍酒李渡品牌及营销人员接近4000人,总员工总数为10613人,远高于同一水平酒企。)

挤压的库存也严重影响了珍酒李渡的现金流情况,2022年前9月其现金流甚至从前一年的9.69亿元降到了-10.29亿元。

因此,相对于已经上市的酒企们动辄7成,部分玩家甚至能达到9成的毛利,珍酒李渡明显缺乏该有的盈利能力,报告期内的毛利大多为5成左右。

对于白酒企业而言,产能是硬实力,品牌是软实力,二者缺一不可。随着酱酒市场回归理性,白酒行业竞争加剧,珍酒李渡能否顶住压力,成功蜕变,依然需要观察。

参考来源:

1、中国经营报:珍酒李渡赴港上市 中国版“帝亚吉欧”正寻新路

2、中国酒业协会:中国白酒消费趋势报告

3、珍酒李渡招股书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伯虎财经(ID:bohuFN),作者:陈平安

本文来源伯虎财经,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