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这个奢侈美妆巨头向“代购”开战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11061890289088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这个奢侈美妆巨头向“代购”开战

青眼·2023-01-30 23:50
清理市场。

“清理市场”

“代购对于品牌形象来说是最糟糕的事”,在日前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全球奢侈品巨头LVMH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Bernard Arnault直言。尽管限制代购业务的举措,让LVMH集团去年香水和化妆品部门利润下滑3%,但该集团仍表明要坚决与代购作斗争。  

事实上,LVMH集团、CHANEL香奈儿等都对代购采取打压行动,随之而来的是新一轮涨价、限购潮。

不惜损失近2亿,坚决打击代购

代购自2005年起步,一些留学生、空乘人员、出境游客通过帮亲友代买国外的产品,收取一定的跑腿费,组成了最早一批的“人肉代购”,后来渐渐演变为职业代购,专业代购、返点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由于关税各种原因造成的国内外价差、消费升级需求,以及消费者更信赖“海外版、免税版”,认为产品品质更好,长久以来奢侈品和化妆品都是代购的主要品类。根据贝恩公司的报告,仅2014 年,中国奢侈品代购行业规模达到550亿~750亿元,几乎是奢侈品牌内地门店销售额的一半。  

与此同时,偷税漏税、假货等乱象层出不穷,代购始终没有得到官方认可。2018年,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出炉,并于2019年正式实施,代购更是被套上紧箍咒,人人自危。  

“代购从来就不是一件集团欢迎或提倡的事情”,在2018年评价《电商法》时,LVMH集团就作出了表态,认为中国官方打击代购,对集团是一个好消息。  

在近期召开的2022年财报电话会议上,LVMH集团再次痛斥代购给其带来的困扰。  

Bernard Arnault称,韩国机场和免税商店游客稀少,然而免税业务却创造了巨大的销售收入,这“非常耐人寻味”。LVMH集团首席财务官Jean Jacques Guiony 表示,过去的两年里,大量折扣价的香水和化妆品(主要是免税产品)涌入中国大陆市场。  

Bernard Arnault强调,集团决心维持品牌形象,拒绝并反对奢侈品和美妆产品代购行为。他表示,集团正与平行出口作斗争,“我们的一些同行经销商从国外其他市场购买产品,然后在中国以折扣价出售……我们决心避免这种情况”。  

v2_c38b5f01a33c4bdcb7404d368293340a_oswg21044oswg390oswg550_img_000

Bernard Arnault  

短期看,如Jean Jacques Guiony所言,这是“一个代价高昂的决定”,会降低盈利能力。数据显示,在这两年限制代购业务背景下,2022年LVMH集团香水和化妆品销售收入为567亿元人民币,有机增长10%,但利润出现3%的下滑,减少了约1.76亿元。整体上,2022年LVMH集团销售收入约合人民币5817亿元,经常性营业利润为1549亿元,均增长23%。  

v2_c9c4043bc6d043e5a908390d90cb4c79_oswg29150oswg714oswg397_img_000

源自LVMH集团财报  

根据英国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公布的“2022全球高档和奢侈品牌价值50强”,LV和迪奥品牌稳居前十,品牌价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为234亿美元和90亿美元。显然,长远来看,品牌价值的保持和提升,也如Jean Jacques Guiony所认为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矛头直指中国代购和韩国免税市场,或是因为两地之间浓厚的“代购商业氛围”。疫情前,韩国一度是全球最大的免税市场,且赖以中国代购而生存。疫情这几年,为吸引中国代购,韩国免税店更是推出线上直邮、让利促销等一系列举措。  

这一做法无疑刺激到品牌的神经,据了解,2021年以来,LV、CHANEL、劳力士等多个奢侈品品牌陆续关闭位于韩国免税店的专柜,仅保留少数专柜。韩媒报道指出,免税店过度依赖代购,LV认为这将对品牌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决定撤店。

一场持久战

在电商尚不发达的十年前,欧美日韩的奢侈品、化妆品,澳洲的奶粉、保健品……全球各地的产品通过代购进入中国,成为香饽饽,很多海外品牌也确实因为代购在中国淘到第一桶金。 

然而,“代购避开关税,留下较大的税收缺口,国家肯定不会允许这种行为,”一位有着20余年零售经验的美妆人士表示,“虽然品牌和代购一直都是相爱相杀的关系,但毕竟代购不是正规军。”  

另一进口化妆品代理商也指出,“很多代购的价格只是官方售价的一半甚至更低,必须要抵制。”在他看来,曾经发生了许多由于价格崩盘导致品牌垮掉的例子,价格秩序是企业的命门。  

代购的销售行为既缺乏体验和售后,也可能利用品牌知名度掺假、制造价格混乱,与品牌理念背道而驰,于品牌而言是一个较大隐患。因而,在抵制代购上,奢侈品集团、美妆巨头都采取过行动。  

2015年,因中国外汇和关税差距,CHANEL在海外市场涨价,但在中国市场降价20%,采取全球市场同价策略。CHANEL成为当时首个采取降价措施的奢侈品牌,此举也被评价为“让代购无路可走、无价可降”,表明了品牌打压代购的立场。  

同样,由于中国关税下调,2018年时,LV也曾下调国内大部分产品售价。Jean Jacques Guiony彼时也对媒体表示,“我们对定价差异这件事本身没什么意见,我相信消费者们也明白其中的逻辑……但这不意味着我们不会努力调整价格,集团会努力调整价格来达到我们理想中的定价差。”  

众所周知,代购主要是利用价差来获利,因此调节价格、缩小全球各地价格差是一种遏制手段,除此之外,限购也是品牌最惯常的做法。去年初,CHANEL在韩国实施了一个“排队管理系统”,通过让客户提供联系电话和来店原因,来筛查代购。FANCL、资生堂、高丝等曾经也经常发布限购令以遏制代购。  

事实上,据韩媒2016年报道,彼时韩国也意在通过实施“限购令”,即规定每人在免税店购买背包和手表的总数量不能超过10件,同一品牌香化产品限购50件,以防止抢购和代购。  

不难看出,对于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代购产业,各国政府、品牌,既没有视而不见,更不是无所作为。只是代购这个已经存在了数十年的灰产,对各方来说都是一场持久战。

继续涨价,保持高利润市场高盈利

中国是全球数一数二的美妆和奢侈品消费大国。随着疫情缓解,经济、消费回暖,中国市场的韧劲将再次显现。在业内看来,美妆行业或将呈现“先抑后扬”的向好趋势。 

也有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奢侈品行业将实现15%的增长,超过全球市场增速,加快复苏。LVMH集团管理层对今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复苏也充满信心。  

为了调控全球价格,打击代购,新年伊始,奢侈品品牌开启了新一轮涨价机制。据报道,LV将于2月18日起上调全球产品售价,幅度将在8%至20%之间。另外,香奈儿的多款包包涨幅在5%-6%,爱马仕也计划对全球产品价格上调5%至10%。  

在美妆日化行业,据不完全统计,欧莱雅集团旗下兰蔻、科颜氏,LVMH集团旗下迪奥美妆、娇兰,以及雅诗兰黛品牌等都将陆续涨价,涨幅按产品系列最低1%,最高18%。宝洁也称公司将延续涨价策略,部分涨价将在2月生效。  

当然,在上述人士看来,“2月份涨价已经是‘国际惯例’了,人工、原材料各项成本都在涨,这次肯定也跑不掉。”他也认为,即便抛开打击代购的因素,品牌为了维持稀缺性,涨价也是必然。  

总之,伴之经济的稳步前行,企业规模和品牌价值的提升,寻求有质量高效益的增长才是关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青眼”(ID:qingyanwh),作者:木木,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