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果链大PK:谁能率先摆脱苹果依赖症?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329/230129-c102da5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果链大PK:谁能率先摆脱苹果依赖症?

• 2023-01-29 12:00:18  来源:市值观察 E398G0
1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大师兄 来源|市值观察(ID:shizhiguancha)

新年伊始,苹果就传出减产消息。

1月3日,有媒体报道称,由于需求低迷,苹果已要求供应商在2023年第一季度减少生产AirPods、MacBook和AppleWatch三大系列的零部件。

受此消息影响,苹果股价当日大跌3.7%,市值罕见跌破2万亿美元。至此,苹果股价从2022年初的历史高点回撤超过30%,市值蒸发了逾9000亿美元。

事实上,苹果的减产传闻由来已久,A股的苹果供应链,同样受到严重冲击。最近一年多时间,包括立讯精密、歌尔股份、蓝思科技等市值曾经超过1000亿的果链龙头股,市值普遍腰斩,市场的担忧情绪可见一斑。

对于果链企业来说,深度绑定苹果迷人却危险,转型已是迫在眉睫的严峻课题。

01

苹果依赖症

A股和苹果有业务关联的公司超过100家,苹果产业链成就的财富神话,一直是资本市场津津乐道的话题。

立讯精密2011年进入苹果产业链,成为iPad连接线供应商,2017年,公司获得AirPods整机代工资格,随后成为AirPods最大的代工厂商。自2010年至2021年,立讯精密营收涨了150倍,净利润涨了60多倍,区间股价最高涨幅超过60倍(后复权)。

歌尔股份2010年进入苹果供应链,为苹果提供声学组件、有线耳机等,2018年,歌尔成功拿下苹果AirPods 30%的代工份额,晋升为AirPods全球第二大代工厂。自2010年至2021年的股价历史高点,歌尔股份股价上涨超过20倍(后复权),营收增长29倍,净利润翻了14倍。

2007年,初代iPhone上市,蓝思科技就以玻璃屏幕供应商的身份成功切入苹果产业链。2011年至2021年,蓝思科技的营收增长超过7倍,净利润最高增长了4倍,股价自2015年上市以来的区间最高涨幅也超过了10倍。

随着合作的加深和苹果产品的全球热销,三大果链龙头来自苹果的营收占比越来越高,苹果逐渐成为其共同的第一大客户。

2017年到2021年,歌尔股份来自苹果的营收占比从30.76增长到42.49%;蓝思科技苹果业务的营收占比从49.37%升至66.49%;立讯精密来自苹果的营收占比更是由37%升至74%,果链巨头们通过苹果获得丰厚收益的同时,也形成了苹果依赖症。

20230129-0c345ab07cf3477e_600x5000.png

▲立讯精密2021年前5大客户营收占比

来源:同花顺

深度绑定苹果的同时,中国的果链公司在合作中其实并没有多少话语权。事实上,果链龙头的利润和营收虽然都在大幅增长,但是利润增速远赶不上营收增速,背后正是议价能力低,导致利润率的大幅下降。

2011-2021年,歌尔股份的销售净利润率从13.64%下降到5.51%;立讯精密从14.45%下降到5.08%;降幅最大的是蓝思科技,从20.5%下降到了4.68%。

显然,A股果链公司主要是苹果产品代工生产,技术含量不高,可替代性极强,不可能像台积电等技术门槛极高的苹果供应商那样,具备很高的议价能力,获得40%以上的净利润率。

02

风险在靠近

苹果并非高枕无忧,最近几年,智能手机早已是增速见顶的红海市场。

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年出货量14.7亿部,但是到了2021年,数据已经降至11.2亿台,5年时间下降超过20%。根据IDC的预测数据,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继续下降9.1%。

苹果为代表的智能手机逐渐式微,本质上是消费电子创新能力的式微。

作为科技化产品,消费电子属于典型的“供给创造需求”的行业,以手机的发展为例,每次渗透率的大幅提升,都伴随着功能的颠覆性创新。

比如,2007年触摸屏出现、2011年拍照性能提升、2013年的指纹识别兴起等等,都极大地拓宽了消费者对于手机功能的认知边界,从而加速了换机速度,创造了增量需求。

20230129-3c48a2c63880815f_600x5000.png

但是,从2016年开始,智能手机的产品迭代更多是功能的微创新,颠覆性创新逐渐减少,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也在2016年逐渐步入下行周期,2022年更是跌入近七八年以来的最低谷。

一方面是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的下滑,另一方面则是产能的转移。

作为产量遥遥领先的全球第一大手机制造国,中国产量占全球份额由2016年的75%下降至2021年的67%。由于地缘政治和成本因素,印度和越南逐渐成为中国产能转移的重要方向。

20230129-9550c3fc82ba9d8e_600x5000.png

▲全球手机产量份额(按国家划分)

图源:Counterpoint

最近两年,苹果已经将30多家国内供应链企业踢出了“群聊”,其中就包括曾经的果链巨头欧菲光。

在失去了苹果这个大客户之后,欧菲光2021年营收减少了52.7%,亏损了26.25亿,2022年前三季度,欧菲光营收继续下降30%,亏损额扩大到32.81亿。

事实上,三大果链巨头的业绩,也受到消费电子需求低迷和苹果砍单的影响。

立讯精密2021年净利润下降了2.14%,是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净利润下滑,蓝思科技2021年净利润大降57.72%,2022年前三季度更是出现营收和业绩双降。而歌尔股份由于暂停生产其一款智能声学整机产品,造成营收和资产减值损失约20-24亿元,预计2022年净利润同比降低50%-60%。

有消息称,苹果最近加快了将部分产品的组装生产,从中国大陆转移到亚洲其他国家如印度、越南的计划。目前苹果供应链已经在越南开始生产MacBook,试产Apple Watch,并为HomePod Mini开设新的生产线。

在消费电子市场整体需求出现萎缩的背景下,苹果供应链的转移,无疑将成为中国果链公司的巨大隐忧,对苹果依赖度越高,未来的风险可能越大。这正是当下A股市场果链龙头出现大幅下跌的重要原因。

彼时蜜糖,今之砒霜。

03

转型的挑战

为了摆脱对苹果的依赖,歌尔在10年前就开始业务转型,主要方向是VR领域。

2016年,歌尔股份进入索尼供应链成为PSVR的独家代理商,随后又陆续成为Meta、Pico等多家头部VR终端厂商的供应商,目前公司VR头显出货量在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70%以上,可谓独霸天下。

2022年上半年,以VR为代表的智能硬件板块给歌尔带来的营收达到248亿元,同比实现了翻倍增长,营收占比从2021年同期的41.25%增长到56.9%。

得益于VR的发力,2021年歌尔股份第一大客户(苹果)所占的销售比例由上一年的48%降至42%,在三大果链巨头率先实现对苹果依赖度的下降。

但是,VR的体量,目前还难以和苹果乃至智能手机的体量相提并论。

2021年,全球VR硬件行业的市场规模不过几百亿美元,而苹果2022财年的营收就高达3943亿美元,其中iPhone营收2054.89亿美元,要通过VR业务代替苹果,歌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立讯精密的转型,主要是布局市场空间更为广阔的汽车产业。

早在2007年,立讯精密就开始汽车连接器研发。2022年2月,立讯以100.54亿元人民币获得奇瑞控股19.88%股权、奇瑞汽车7.87%股权和奇瑞新能源6.24%股权,开始布局汽车零部件产业链。

目前,公司在汽车方面的产品线包括汽车线束、连接器、智能新能源、智能驾舱/控制等。但是直到2022年上半年,汽车部分的业务收入仍然只有21.11亿元,营收占比只有2.58%。

蓝思科技的转型方向,同样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蓝思科技跟核心客户主要是中控屏、B柱、仪表盘等项目的合作。2022年上半年,公司汽车业务收入也不到3%。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汽车领域,果链公司要顺利完成转型也并非易事。

三大巨头之外,转型更加顺利的果链公司,要数欣旺达。这个过去主要提供消费类电池的苹果供应商,近年来开始发力汽车动力电池,陆续在全国多地加速建设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拟投资金额超700亿元。

根据欣旺达规划,到2025年其落地产能为138GWh,全球规划总产能为500GWh。一个对比数据是,2022年上半年,全球排名第一的宁德时代装机量为70.9GWh,而欣旺达装机量同比大涨663.3%达到3.1GWh,市占率来到1.5%,在全球范围内首次跻身前10。

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动力电池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欣旺达的增长速度是全球前10强中增速最快的,排名第二的比亚迪增速也不过200%左右。从动力电池的边缘化企业,到成长为行业重要新生力量,欣旺达用了不过2年。

20230129-de1a7ad89d298a7b_600x5000.png

随着汽车电池的崛起,欣旺达对苹果的依赖性也逐渐下降。2021年,公司苹果业务的营收占比29.4%,相比2020年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2021年上半年,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营收达到42亿,汽车电池在公司营收中占比从3.66%增长到19.34%。

按照欣旺达的规划,2025年其动力电池营收有可能超过1500亿,到那个时候,苹果对欣旺达的重要性,无疑将大幅度下降,果链公司的成功转型和突围,可能会成为现实版本。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市值观察(ID:shizhiguancha),作者:大师兄

本文来源市值观察,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