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品效合一”到底是不是个骗局?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518343-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品效合一”到底是不是个骗局?-鸟哥笔记

首页 > 品牌营销案例 > “品效合一”到底是不是个骗局?
“品效合一”到底是不是个骗局?
2023-01-28 10:29:08

最近有一个甲方客户问我,“咱们的效果广告怎么才能做到品效合一?”当时我并没有急着回答,只是半开玩笑地反问了他一句,“一个人能在看左边的同时看右边吗?”

“品效合一”是这几年,在广告预算连年消减的大环境下催生的营销热词,因为在全球经济持续下行的这几年,企业主在广告投放时越来越注重转化效果,毕竟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这也就导致品牌投放预算大幅向效果投放转移,但又明白不能放弃品牌建设,所以,品牌主就只能指望在效果投放的同时兼顾品牌建设,所以,“品效合一”这个概念也就应运而生。

但现实真有理想的那般美好吗?“品效合一”是不是新媒体和代理商忽悠广告主的骗局?先说我的观点:“品”和“效”可以互相影响,但不能合二为一。

“品”是播种,“效”是收割。如果说效果广告赚的是现在的钱,而品牌广告赚的则是以后的钱。虽然就销售的转化目的而言,二者并不是对立的,但一个是短期目标,一个是长期目标,两条线可以偶然交集,但不能长期并存。

01.“品”和“效”的目标不同

品牌广告的目标是提升品牌形象;效果广告的目标是促进产品销售。一个注重中长期影响,一个注重短期变现,两个目标就像两个不同方向的靶心,而“品效合一”就像一支箭要同时射中这两个不同方向的靶心一样。

这里我们拿品牌的门店来举个例子:很多品牌在商场和奥特*斯都有门店,在商场的一般是形象店或旗舰店,一般承担着“品”的角色,奥特*斯店一般是折扣店或工厂店,某种意义上承担着“效”的角色。

众所周知,奥特*斯店虽然在销量和流量上都要远高于大多数形象店,那为什么还需要形象店的存在呢?如果把形象店和奥特*斯店合并,就能达成“品效合一”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不知道有没有人还记得以“华伦天奴”为代表的那些把形象店全换成折扣店,天天喊着最后三天清仓打折的品牌吗?很快卖不动之后就消失了。要知道奥特*斯店的销量和流量,都得益于形象店对于品牌知名度和形象的提升,同时也是对品牌价值的消耗过程。所以,奥特*斯店不仅无法取代形象店,反而非常依赖形象店。

02.“品”和“效”的人群不同

品牌广告针对的是潜在的泛人群;效果广告针对的是精准的购买人群。“品”影响的是人群漏斗的上端,“效”影响的是人群漏斗的下端,同一消费者旅程下处于一前一后的关系,会偶然重合,但不能合一。

 

422c6ac45351468ef3acf63b93faab7d.png

图片来源:自制图

有人会说,新媒体时代,消费者旅程正在大大缩短,而且碎片化的信息让消费者记忆也在逐渐退化,品牌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大量新晋网红品牌迅速崛起,已经打败了很多传统老牌。

可是,但凡细心一点的网友就会发现,很多纯粹依靠流量崛起的网红品牌,在潮水退去之后,剩下的又剩多少?大家还记得几个?只有少数明白品牌重要性的那几个,在获得流量和知名度后,马上开始品牌的建设,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后才得以存活。其中,美妆品牌花*子就是为数不多的一个。

03.“品”和“效”的内容不同

品牌广告的内容重在塑造品牌的独特认知价值;效果广告的内容重在强化产品的购买价值。一个是影响消费者感性认知,一个是影响消费者理性决策,内容结构的区别也就决定了“品”和“效”只能分工合作。

5fd6270057f0f8904098185d664d30a6.png
637ddad77fb8a2c25e980d1968f4e0c3.png

关于内容,我们可以先看下最上边的几个熟悉的品牌广告:王*吉的品牌广告,就是通过消费者的痛点场景演绎,带出“怕上火喝王*吉”的独特品牌主张,能让人一上火就想到王*吉,形成差异化的品牌印记。

Ke*p的品牌广告,则通过洞察那些想自律健身,又想自由吃喝的人的心理,喊出了一句“自律给我自由”的品牌主张,获得无数用户的共鸣,让品牌标签成为行业标杆。

特*苏的品牌广告,通过稀有的奶源和产地,强化高端牛奶的产品属性,那一句“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苏”,让品牌从一众牛奶品牌中脱颖而出,甚至一度成为很多人口口相传的经典台词。

我们再看下上边第二张的效果广告:内容更多聚焦在“优惠领取”“限时抢购”“订单满减”等刺激购买的信息上。几乎都是千篇一律,总之潜台词就一个“买买买”,但在看了购买之后,并不会记住什么。而品牌广告虽然不能马上促成购买,但会潜移默化消费者的心智,等到有需求的时候,潜意识会让品牌占领先机。

04.“品”和“效”的结果不同

品牌广告的结果在于消费者心智占领,主要体现在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等;效果广告的结果在于消费者购买产品,主要体现在CPC、CPA、ROI等。“品”的结果是抽象的,但能为品牌带来流量的增长和溢价的空间,“效”的结果是具象的,但转化也来源于存量的消耗,并不能带来增长。从结果来看,“品”与“效”各司其职,缺一不可,却不能合二为一。

我相信肯定有人会说:请明星做直播啊,既能迅速打开知名度,又能快速销售产品,不就能做到“品效合一”了吗?确实,李*琪、薇*这些头部网红的流量和带货量确实让人叹为观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天文数字,就连罗*浩也通过一年的直播还了几个亿的债务。

7071693060bd3670e9aa9aaca6483149.png

图片来源:直播截图

直播让那些头部网红赚得盆满钵满,名利双收。但回过头看,又有多少品牌被记住,且做到了品效合一的呢?要知道,越是头部的网红,越是拥有选品和定价权,他们往往收着天价的坑位费,选的是最易销的品,定的又是全网最低的价,紧凑的直播节奏又有多少时间来宣传品牌?请问“品”在哪里?“效”又在哪里?

如果有代理商或新媒体人跟你说,直播带货就能做到品效合一,我劝你离他远一点,要么他没弄明白“品”和“效”,要么就是想联合媒体方骗你的钱。

 

235dd233588d8be221d0f6c9fde6a6e2.png

图片来源:自制图

直播时,网红/明星带来的流量并不属于品牌的流量,而且这些流量本身只会短暂停留,难以成为品牌的真正流量,而且大多网红直播时销售的商品基本都是全网最低价,凭低价吸引来的销量,一方面因为利润原因只是赔本赚吆喝,另一方面还会消耗品牌积累下来的价值感。所以,很可能演变成:赔了“品”,又折“效”。

其实,大多数广告主都明白“品”和“效”都很重要,但在行情不好、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催生“花一份钱,办两件事”的想法,代理方就因为看到广告主的这个痛点,就制造了“品效合一”这样一个概念,所以行业也就有了“品效合一税”的说法。

要想避免 “品效合一税”,首先就要打消一箭双雕的幻想,其次就是分清“品”和“效”的目标和路线,如果实在预算有限,可以先“效”后“品”,把“效”获得的用户流量,通过私域运营留存下来,作为复购和二次传播的种子用户,变流量为“留量”,以口碑塑造品牌。

本文系作者: 买量江湖 授权发表,鸟哥笔记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鸟哥笔记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鸟哥笔记版权及免责申明》 如对文章、图片、字体等版权有疑问,请点击 反馈举报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