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中国奇谭》的核心, 是不听劝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09845089596224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中国奇谭》的核心, 是不听劝

半佛仙人·2023-01-22 01:35
不要劝天才,做内容要独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半佛仙人”(ID:banfoSB),作者:白团  半佛,36氪经授权发布。

今天过节,随便写写。

后台有很多读者留言,让我讲讲《中国奇谭》。

剧情解读之类知乎豆瓣上讲的人已经很多了,我就不说了。

这个片子,每一集都是独立的,并且水平相差很大。

但整体诚意很足。

今天不讲剧情,简单谈一个很细节的点,创作模式。

《中国奇谭》的核心驱动力,是专断独行,是不听劝。

是最低损耗的创作模式。

《中国奇谭》能杀出来,就在于它的创作模式是“低损耗”的,创作者有多天才,观众看到的作品就有多牛叉。

同样,如果创作者一般,这一集就会一坨答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哈,《中国奇谭》每一集的导演和编剧,都是同一个人。

这一点非常重要。

任何影视作品,不管是真人剧还是动画,只要导演和编剧不是同一个人,就一定会存在思路打架和互相甩锅的问题。

即使两个人都是天才,就能一定能拍出好作品了吗?

不,反而更没法合作了。

因为谁都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最牛叉的,还没拍呢内部就先得掐起来。

一部好作品,导演和编剧里至少要有一个天才,而且要让天才的那个说了算。

只要能确定一个主心骨,让这个人决定主要方向,也背负主要责任就可以了。

但现实是什么,是编剧说了不算,导演说了也不算,出钱的人说了才算。

人家也有理由的啊,我花了这么多钱,我关心一下作品拍得怎么样有问题吗?

我提点意见不可以吗?

我觉得你拍的不好看,我让你改不行吗?

我劝劝你,你听听劝不好吗?

我,是,为,你,好。

最后决定作品是什么样的,往往不是创作上更天才的那个,而是更会搞定甲方的那个。

搞定甲方很重要。

但搞定甲方的天分,和做出好内容的天分,这是两码事。

想要做出好作品,一方面是出钱的人少干涉创作,另一方面就是导演和编剧的想法要统一。

说白了,就是创作自不自由和责任明不明确。

前者是制作方内部的事情,我也搞不清楚;

但后者很明显是零损耗的,看制作信息就知道了——导演和编剧直接就是同一个人。

剪辑、后期,这些当然也很重要,但内容好不好他们没办法负责也不应该背锅。

导演和编剧,是C位也是背锅位。

当这两个角色由同一个人来扮演的时候,他就掌握了对内容无限的权力和无限的责任。

有任何骚想法他都可以拿出来用,怎么取舍也是他自己的事情。

是好结局、坏结局还是开放式结局,都由他一个人决定。

做得好,没人能和他抢功。

挨骂的时候,也没法把别人丢出来分锅。

不要听劝。

听自己的。

2

我自己也是这样的,我一贯的态度,就是做内容必须要专断独行。

不能听劝。

为什么?

不是因为我是天才,也不是因为我是对的,而是要方便【归因】。

一个内容如果让一群人参与,它最后效果好,不知道是因为哪个人的哪句话才好的;

效果差,也不知道是因为谁的原因才差的。

就算想改进都不知道怎么改,因为变量实在是太多了,这就变成了一个没办法准确归因的混沌系统。

但只要一篇文章有明确的归因,就算写的是坨大便,起码也能分析一下问题出在哪里,下次能不能变得更好,起码不要便秘。

当然了,导演和编剧是同一个人,只是让创作者的损耗变低,不代表一定能出好作品。

即使是《中国奇谭》里,也有评分低口碑差的集数。

因为还存在这个创作者本来水平就有限的情况,0的损耗再少也还是0,不会变成1。

但损耗低了,至少作品水平和创作者的水平就可以画等号了。

你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不存在编剧行但导演不行导致拍不出效果。

就算有一两个集数掉了链子,观众不喜欢归不喜欢,但也知道是这个导演自己的问题,不是整个《中国奇谭》的问题,更不是其他集数导演的问题。

不要听劝,要自己干。

3

《中国奇谭》能做到低损耗,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它是部动画,不需要考虑演员演技问题

很多涉及到真人拍摄的片子,因为有演员的加入,损耗会加大。

再天才的想法,再牛X的导演,演员只会12345678,拍出来也是麻瓜。

但这时候问题来了。

天才的演员遇到垃圾剧本,也不行。

演员看了也难受,这什么弱智编剧,写的东西根本没法演。

但凡是需要真人出镜的内容,除非创作者连演员也一肩挑了,自编自导自演,不然还是没办法做到真正的专断独行

再次强调,专断独行不是说一定出好东西。

而是专断独行可以低损耗的把一个人完整的才华展现。

可能超神,也可能超鬼。

就像毕志飞老师也很独,自编自导自演,把人类喜剧精华展示的就很淋漓尽致。

甚至你越天才,设计的角色越有深度,演员想演好就越难。

《三体》电视剧口碑够炸裂了吧,很多观众依然对王传君演的丁仪不满,一定要给整部剧扣上一分。

这时候,《中国奇谭》的另一个优势来了。

《中国奇谭》它是部动画呀,直接省掉了调教演员这一步。

里面的角色都是纸片人,你想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让他们做什么表情就做什么表情,不存在理解不了,也不存在传达不到位。

国漫老出烂作品,真不是因为中国缺优秀的创作者。

《中国奇谭》就证明了我们不仅有优秀创作者,而且有很多。

但中国动漫缺少成熟的工业化生产体系,这就导致优秀创作者和好作品之间,存在大量中间商赚差价。

很多好想法好内容,在被观众看到之前就已经被损耗掉了。

如果一个人就能用各种工具包圆创作的全部流程,中国动漫肯定人才辈出,国漫粉丝天天过年。

无数个人公众号,一支笔就可以生花。

无数个人up更证明了这一点,就连《三体》的影视化,目前口碑最佳最没有黑点的,也依然是拿方块人做的《我的三体》。

这是,0损耗。

天才还是大便,一眼可见。

看就好了,不需要劝。

但电影电视剧动画,大部分情况下是一个需要团队配合的工作,一个人的优秀没有用。

打过MOBA类游戏的都知道,一神带四坑,最后的结果一定还是坑。

你操作再秀、再会刷经济,你杀得也没队友送得快。

《中国奇谭》一集不长,创作者还能用个人能力覆盖,但一整部电影呢?一部电视剧呢?一部几十集的动画呢?

累死你,你也忙不过来。

就算你自己不怕累死,资方也不可能等你这么久。

你是慢慢打磨了,人家不要赚钱的吗?

大家都不容易,互相体谅下吧。

要么工业化足够成熟,行业里的每个人,包括创作者,都只是体系内的一个齿轮,创作者只需要考虑怎么弄出最牛叉的创意和最好看的剧情就行了,作品会自己像流水线一样下饺子——韩剧和日漫都是这个模式。

要么完全不要工业化,就纯粹搞手工作坊模式,不计成本地靠天才的个人能力一点点磨——当年那批牛X的动画就是这么诞生的。

但现在的困境就是两边不靠,工业化没成熟,手工作坊的时代也过去了。

4

有人觉得《中国奇谭》的成功意味着中国动画有希望了,以后大家都照着做就好了。

我也希望是这样,但情况并没有那么乐观。

《中国奇谭》是过去手工作坊模式的一次复现。

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因为产出太不稳定了,极度依赖天才的发挥。

就比如《中国奇谭》的第一集和第三集,你会觉得这是同一个水平线的东西吗?

但是没办法啊,在行业实现整体的工业化之前,只有创作模式越专断独行的作品,才越有可能出佳作。

为什么中国的小说就一直很牛X,因为小说压根就不需要工业化,小说的创作流程就决定了它必定是完完全全的专断独行。

你一支笔在手,什么都是你说了算。

没有人能对你指手画脚教你怎么写,也不需要考虑演员能力问题。

决定情节好不好看的是你自己,决定角色动不动人的,还是你自己。

《中国奇谭》用的就是这种模式,编剧导演合一+不需要真人演员+一人只需要负责一集,决定了它的每一集都是这名导演个人能力的极致展现。

这种模式的下限有可能会特别低,因为没有人拦着,一但烂起来就没有底线了。

但它的上限,可以高到天上。

不缺天才,只缺让天才低损耗的机会。

让天才自己干,少劝。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