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后爱拜什么菩萨?外卖菩萨、直播菩萨、健身菩萨…
source link: https://www.shejipi.com/79570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90后抢着拜的菩萨们:保佑炒股、整容、网游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一条
ID:yitiaotv
作者:一条
自述:张 晓
编辑:朱玉茹
责编:陈子文
网站编辑:卝生
弥勒佛,高举哑铃撸铁;
送子观音,仔细一看竟是外卖员;
人面蛇身的菩萨,站在整形手术台上……
2020年起,艺术家张晓
结合当代人的需求和现实,
创作了一系列不寻常的菩萨,被90后热捧。


张晓创作的当代菩萨
这些菩萨的创意并非天马行空,
而是来源于近4年来,
他深入中国乡镇,
拍摄、收集的上万件民间神像:
骑自行车的观音、开摩托的如来、
数学菩萨、汽修菩萨、基金菩萨……

一条探访张晓工作室,一窥他庞大的民间神像收藏
12月,一条到成都拜访张晓,
与他聊了聊这些罕见而魔幻的菩萨背后,
被忽略的民间审美、欲望和信仰。
就造什么神像出来


微信群里的菩萨照片
2019年,微信群里一张流传很广的照片引起了我的兴趣。图片里有四尊神像,下方的标牌上写着我从未听过的菩萨名字:考场菩萨、英语菩萨、体育菩萨、生物菩萨。
我通过各种渠道搜索、跟当地人打听,断断续续找了有一年多,最后在宁波一个特别小的乡镇发现了这些菩萨的所在地。


寺庙外观看着普通,里面别有洞天
那是当地很大的一间寺庙,有3座大殿,4、5层楼高。庙里密密麻麻地供着上百尊木雕神像,都是真人的大小,有的甚至有2米高,特别震撼。
除了和学业相关的菩萨,还有十二生肖菩萨、导弹菩萨、基金菩萨、汽修菩萨……
住持是一位非常精神的老太太,70多岁。她化缘40余年,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在了寺庙的建设上。


当地很多人从事金属加工,驾驶菩萨(左)和汽修菩萨(右)是一个组合
这些菩萨都是她根据来访香客的需求,亲自构思、设计,再由当地的木雕师傅根据自己的审美加工、制作而成。
有人长期家庭不和,想要一个“夫妻不吵架菩萨”;有人祈求生意兴隆,因此有了解决具体生意的“中国化妆品菩萨”、“外贸业务菩萨”;还有很多父母为孩子祈求学业有成,各个学科都需要一个专门的菩萨……
她的做法就是将菩萨更加细致化、定制化,更好地有求必应。


各学科菩萨和文凭菩萨(上)及拍摄现场(下)
我在现场搭了一个简易的影棚,纯白的背景,用目前最流行的拍摄产品的方式进行了拍摄。在我看来,这些神像其实已经变成了一个商品生产的逻辑。
你需要什么,就会造一个什么神像出来。这就是这个时代发展的一个潮流。
受到启发,我开始自己去做一些更符合当下社会需求的神像,把我和我身边的人所关注的一些社会事件、想法加入进去。

抗疫菩萨,2020年,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做的,加入了传统神像里常见的童子形象。

外卖菩萨也是,后座坐着一个小童子,其实是一个送子观音。

“赌博”菩萨
成都到处都在打麻将,“赌博”菩萨是刚需。

整容菩萨
葫芦娃里蛇精的形象,人面蛇身,站在医美整形的手术台上,手里拿着手术刀。

健身现在成为一种潮流,大家都在朋友圈发自己的健身记录。我专门做了传统神像里最胖的弥勒佛,高举哑铃撸铁,肚子上是一些不能吃的高热量食物。

点赞菩萨
点赞也是,变成了一个日常的活动,很多人都是点赞之交。我把它夸张化,从手机里伸出一只手来,一直在给你点赞。

宠物菩萨,选择朋友圈里出现频率最高的猫,做了一个猫身人面的形象。

直播菩萨
这几年我关注了一大群乡村主播,和城市里做直播的人是挺不一样的。每天直播间不到 10 个观众,一天能挣个10块钱、20块钱,但一直坚持。自媒体的快速传播似乎给了所有人一个平等的出口,一种脱离底层的假象。直播菩萨,其实是关于这样一种乡村和城市的现实。


木雕师傅为自己做的股市菩萨
和我合作的是四川本地农村的一位木雕师傅,我们是在网上认识的。他做的神像不是寻常的样式,有很多他的个人色彩、审美,还有对生活的观察,我觉得特别好。
他热衷炒股,买了很多股票,有时候一边雕刻,一边就打开手机看。股市菩萨,是他为他自己做的。

广场舞菩萨
广场舞菩萨,他也特别有共鸣。他说我们要加一个特别大的音响,上面还要放一个拐杖,因为都是老年人在跳。

最近做足球菩萨,我说世界杯刚结束,就做梅西。他说不行,要做更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把脸换成高俅(北宋太尉,因善蹴鞠,获宠于宋徽宗)。

2022集美阿尔勒发现奖展览《怪力乱神》现场,一位年轻女生正在拜签证菩萨(照片由杨晓彤提供)


网络游戏菩萨,意外戳中年轻一代的“躺平”心理
这些菩萨在全国各地展出,大家都特别喜欢,甚至很多年轻人跑去现场拜。95后、00后,很多人正在准备出国读书,都爱拜我做的签证菩萨。
还有像网络游戏菩萨,很多人给它起名叫“躺平菩萨”,引申出很多新的意义,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被忽视的民间美学


张晓的工作室,堆满了近几年收藏的民间工艺品
从这些不寻常的菩萨开始,这些年我收集了很多这方面的民间木雕、瓷器、陶器、玩偶等等,到现在至少有上万件。
我在北方乡村拍摄的过程中,经常会路过当地的市集或地摊,一些村民们自己创作的东西特别打动我,就源源不断地带回来。它能激发很多想象:这些人为什么要做这些东西?它的出发点是什么?


20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一个美术馆似的白盒子空间,被我塞得满满当当,来的人都说像是进了“民间工艺展馆”。
这些东西本身大都是比较老的,在1980、1990年底,或2000年初,被当地的村民自行翻新,他们会觉得太旧了不好看。


其中不少和宁波小镇寺庙里的菩萨有异曲同工之妙。最早在福建买到一个神像推着自行车,还有一个如来佛坐在哈雷摩托上,其实是早年华侨的形象。他们先富起来了,被当成一个神像被老家的亲戚供奉起来。
改革开放后出口国外的瓷器,一匹踩着金元宝的腾空飞马,工人给起了名牌车的名字“宝马”。
在福建乡村遇见一座寺庙,里面供着各种类型的解放军,有站岗、读书、炒菜等各种造型。据说是战争时期解放军在当地救了一个小女孩的命,小女孩长大以后自己筹资修了这座庙。


湖南独有的倒立神像(上)四川本地寺庙的抱书小人(下)
最近我又找到一批四川本地寺庙的木头小人,有的骑马、有的骑凤凰,胸前都抱着一本书,写着不同的学科。大部分都是语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四川这边大家语文成绩很差。
我想,这样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早就已经广泛存在了,只是没有人关注到。


《“酒瓶”系列》
还有民间工艺品,像酒瓶,它其实有一个巨大的网络,在三四线城市流行。
我去参加他们一年一度的酒瓶博览会,简直大开眼见。各种奇异形状的酒瓶都有,军舰航母、大哥大手机、玛丽莲梦露……
这种特别民间、特别原始的审美、欲望、信仰是特别吸引我的。因为它直接代表了这些人的内心,他们的素养、需求、生存的状态。


在工作室整理收藏
这些东西一直是被大家忽略的,或者是被选择性地忽略掉。有的时候我在网上或是市集里淘货,店主听到我要买这些东西都特别高兴。“这么多年终于卖出去了,可以给你便宜点,但是绝对不能退货。”
我觉得我现在就是一个桥梁,让更多的人能看到这种现实存在的审美的状态。从人口基数上看,其实它们才是主流。这种趣味是最容易融入到生活当中的,也许也是这个时代最为直观的印记。
简单、粗暴、廉价、艳俗,这只是“我们”所定义的民间美学、乡村美学。我的创作,是在这上面,加上我的问题。
回到一个更大范围的故乡


将镜头对准老家的代表产业——苹果

童年在老家的张晓
我出生在山东烟台台上村,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村庄,一直都是个乡镇少年。
从小到大,我的身边充斥着“乡村美学”。上初中的时候也穿过大红西装配白裤子,还觉得特别好看。
大学在烟台城里接受教育,毕业去重庆做报社摄影记者,又搬到成都自己做独立创作,去到更多、更大的城市之后,突然就觉得原来的东西土。拼命地去看最新的美术馆、杂志,拼命地想要摆脱,培养所谓当代的审美。


张晓的当代艺术作品在美术馆展览,老家的人看完评论:可惜了,这么多苹果
但是过了那样的阶段之后,再回过头去看这种民间美学,它其实一直存在于我心里,有种摆脱不掉的熟悉感、亲切感。
我的作品,很大一部分都是关于民间审美、乡村审美,和大城市的审美之间的这种巨大的差异。为什么差异会这么大?它是怎么来的?

《甜蜜的爱恋》:乡村照相馆师傅的婚纱照模版


沿着乡村集市移动照相馆的线索,将家里亲戚的老照片翻新
在做菩萨之前,我做了很多摄影方面的对比。比如跟乡村照相馆的师傅合作,将家庭旧照片的头像PS到模特或者明星照片上。
这种特别粗糙、艳俗的翻新老照片的方式,在县城里特别流行,每家每户都有,还会互相攀比。在当地人看来,他们真的是觉得特别漂亮,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真实向往。我们这些很当代的东西给他们看,他们反而觉得枯燥、难看。



备受国际瞩目的《海岸线》系列,捕捉中国沿海边缘城镇变迁的景观:“城市化进程持续高速,人们的精神生活缓慢停滞”
所有人都往城市走,经济和物质的发展是飞快的,但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其实是完全没有进步,甚至缓慢停滞的,所以这种分歧会越来越大。
就比如我老家,这么些年其实变化并不大,看到的东西还和小时候一样,像停在了时间里。我觉得看多了中国的城乡巨变之后,这种不变的状态反而更令人震撼。
这些作品最终指向的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普通人,或者是最底层的人,他们没有办法接触到更多的东西,但他们的生活同样需要一个出口。乡村美学也好,民间信仰也好,提供的正是这样一种出口。


2007年在陕西拍摄社火:在外打工的普通农民,过年提着编织袋回家。一换上传统的社火服装,立刻变成了“神一样的存在”
我最新的作品就不是像菩萨系列这样一个委婉叙述的过程,更加直白。记录的都是一些底层老百姓,或是被欺负、被拐卖,或是欠债,或是在多年上访。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难故事,又不像城市里的人有心理医生、各种渠道去抒发,只有在每年固定的时间集合起来,进行一些宗教仪式。我觉得他们应该被看到。

《四百零三个苹果》:将父母一年里寄来的 403 个苹果逐一拍下“肖像”,“苹果的邮寄成了我跟父母、故乡交流的一条临时通道”

《移Shift》,妈妈和邻居们:利用一次成像的相纸膜移,以拼接方式面对自己与故乡的割裂与隔阂
从最开始作为沿海出生的小孩,花整整4年拍摄中国沿海的每一个县城、乡镇,到后来回到老家,把镜头对准本地的支柱产业——苹果,再到现在,我自己做作品,其实也是在寻找一种出口,去把我跟故乡的关系进行一个修补。
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其实我已经没有办法在老家再像以前那样生活。我父母也来到了成都,再加上这三年的疫情,回去的机会和理由越来越少。

缺乏归属感,或许是我们当代中国人内心里的集体困扰。故乡成了一个回不去的地方,我也不知道哪里是故乡,或者哪里都是故乡。
我觉得它不再是一个地理意义上的位置,而是精神意义上,有认同感的地方——一个更大范围的乡村社会,一个集体的故乡。我希望去把它更加全面地展示出来。
Recommend
-
34
订阅制的健身内容。
-
11
编者按:本文系专栏作者投稿,作者韭菜财经。 疫情波及众多线下实体店,健身行业也深陷泥沼。不得已,健身平台转战直播尝试自救,...
-
5
文殊菩萨与我的头像 谢益辉 / 2020-02-20 大约在 2007 年底,我与我未来的博士导师 Cook 大人接上了线。当时她给我发了一个他们讲课的幻灯片,里面有他们三位讲师的卡通头像。我看着觉得好玩,于是问是怎么做出来的,后来她说是 Ha...
-
9
龙树菩萨《中论》 | CHEGVA龙树菩萨造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 译中论序01.破因缘-16
-
8
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 | CHEGVA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造梁真谛三藏译原文1.因缘
-
7
女菩萨们用自拍照击碎了“胸大不吃萨莉亚”的谣言 趣闻 1...
-
3
抖音运动健身报告:21年健身类主播直播收入同比增加141% 作者:亿邦动力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 2022-03-31 15:59 3月31日消息,今日,抖音发布《抖音
-
12
刘畊宏爆火,健身直播除了要流量,还要靠什么?
-
3
AIGC怎么做?听W的野狗头子对谈W.Ai野菩萨 by 广告门 + W + W 野狗AI同学舱 作者:
-
7
肯德基的“制服诱惑”被嘲,坑惨“内娱第一男菩萨”?!-鸟哥笔记 首页 >...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