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3年,发动品牌增长的四条牛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yunyingpai.com/%e5%93%81%e7%89%8c%e8%90%a5%e9%94%80/890735.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品牌,其实就是在消费者内心贴标签的过程。企业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认知标签,确定品牌的身份和独特属性,从而找到自己的心智赛道,方便消费者认识你、认知你、认同你。下面这篇文章作者讲解了品牌应该如何增长。想要了解品牌增长的童鞋快来看看哦。

7cBt3Jtqcz5kJcoj4RdP.png

2023年来,品牌需要拉出几条增长牛来推动品牌的增长。企业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着增长展开的,不管是战略、品牌、营销。因为企业一旦增长停滞,各种问题就会纷纷暴露,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增长这张多米诺骨牌一倒,企业很可能瞬间瓦解或被后来者超越。

所以无论国家,还是企业,都无比重视增长问题,最近国家不断的出台一系列的促活经济的措施,目的也是促进GDP的增长,虽然不唯增长论,但如果中国停止增长,一系列社会问题也会暴露得更彻底,社会出现的矛盾和冲突会更多,从党中央到国务院,高层也想尽一切办法保增长。那么企业到底如何实现增长,增长又由哪些要素构成呢?

1. 增长的第一条牛:产品

产品本身的价值、价格是决定增长的第一要素,消费者认为你值不值得买,他们愿意花多少钱买你,这是用户购买决策中首先会想到的问题之一。

2. 增长的第三条牛:流量

流量本质上是用户流,在双微抖红B等互联网平台上做内容、做投放是获取流量,在分众的电梯广告上做投放获取流量,传统四大媒体的广告投放也是获取流量,包括线下的地推活动、渠道推广、客户拜访,说到底也都是为了获取流量。有了客流,才有成交和转化。产品的客单价乘以企业获取的用户数量,这就是企业的营收,这两者构成了增长的基础。

3. 增长的第三条牛:品牌经营

品牌经营的本质就是建立企业产品服务和顾客之间的关系。在过去红利的年代,企业的关注点都是购买流量上,流量源源不断,企业获客相对容易,获客成本也低,因而对品牌建设、用户运营没有那么重视。在流量红利时代,品牌的作用并没有那么重要,只要有知名度就行,当年央视拥有流量红利时,谁只要在央视上打广告,谁就能够迅速卖货,渠道商会疯抢这个品牌。

随着红利的消失,获客成本越来越高,企业在每获得一个顾客之后,能否把顾客留下来,变成粉丝和忠实消费者,实现留存和复购,甚至能否靠他们拉来新顾客,就成了营销的关键。这不仅关系到高企的获客成本能否摊平,也决定了增长是否能够持续。

4. 增长的第四条牛:趋势

企业品牌能否跟上、适应、甚至引导社会发展和进化的趋势,决定了企业的生命力。因为品牌只有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消费趋势和集体消费心理,才能实现品牌是否被社会所接纳,不同的时代,人们的消费习惯、文化行为都会有不同,赢得广泛消费群体的认同,才能在社会层面实现裂变和扩散,形成社会流行。企业对社会生态趋势变化的适应能力,决定了企业能否实现指数级增长。

企业要想获得增长,要么改进产品和产品组合,提高客单价;要么扩大传播和规模,增加顾客数;要么提升用户忠诚度,经营顾客终身价值;要么将品牌打造成为一种社会文化趋势,扩散出去。说到底增长也只有这几条路径可循。

增长首先要看产品力。产品的价值,只有在用户的生活场景、应用场景之中才能得以呈现。消费者基于具体的场景体验产品、感受产品的功能。在特定场景下,消费者才能理解产品对自己到底有什么意义,在自己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所以场景决定了产品变现的能力。

增长第二步要看营销力。这里所说的营销指的是狭义上的营销,即推广获客。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他会不会成为你的顾客,这取决于他如何认知你的品牌。而认知的关键是标签。标签将企业繁复的产品信息、品牌信息全部压缩其中,精简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从而在消费者心智之中进行快速认知和传播,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标签决定了用户认知的效率,进而决定了企业获客的效率。

最后增长要看用户运营力。这几年来,企业越来越强调社群运营、私域流量,越来越多的网红品牌、在淘宝、微信、抖音上成长起来的新品牌开始注重品牌打造,赢得顾客的认同和忠诚。原因前面说了,红利消失,获客成本越来越高,所以要经营用户。

经营好用户的关键在社交,企业只有与消费者建立社交关系,才能建立长久连接。社交因而决定了用户运营的质量,以及品牌关系的强弱。增长最后要看社会影响力。根据创新扩散理论,一种新的产品、观念、实践,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并采纳,需要经历一个在社会系统各成员之间进行传播的过程,它遵循钟摆曲线。创新扩散是一种基本的社会进程。

企业产品要想形成扩散,成为现象级的爆款,实现品牌出圈,其武器是科技和文化。尤其是在今天,时代的快速发展,消费群体的不断变化,各种技术、媒体的涌现,造成了社会的文化断裂,这给品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创新机遇。企业抓住这种意识形态的力量,就能够实现品牌的裂变扩散,赢得大量消费群体。流传决定社会扩散的程度。那么基于这四大主题,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打造品牌的标准公式。

打造品牌的思维模型和逻辑步骤就是造场景、贴标签、做社交、成流传。

场景最大的营销价值是场景造需。人的需求是在场景中产生的,不同的场景下人会产生不同的需求,场景创造需求。场景不同,定价不同,而这根本上是因为消费者在不同场景的需求和支付意愿不同。当你在酒吧有异性等着你结识,这时你的手机没电了,试问10块钱一小时的充电宝你用不用?对消费者来说,在不同场景下充电宝的价值显然是不一样的。

场景的价值是创造需求,推动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因而企业就需要找到那个最能激发消费者需求,最能让消费者感受到自家产品价值的时机和场合。这就是营销语境下,场景的定义。企业也要基于此来为自家产品构筑场景。

场景设计包含了两个部分:

  1. 场景体验
  2. 场景触发

体验是心理层面的,目的是让消费者感受到产品的价值,激发需求。触发是行为层面的,目的是提醒消费者采取行动,触发购买行为产生。场景体验,包括三个层面:感官、情感、意义。首先是产品带给消费者的感官感受是什么,产品的价值如何在消费者那里“可视化”,也就是说要让消费者看到、听到、闻到、尝到、触摸到产品的功能与品质。感觉才是真实的,能被感受到的价值才是真正的价值。

产品能和消费者的什么情感关联在一起,也就是消费者在消费产品时的心境,是高兴,还是平和,是自信还是张扬。最后,是产品带给消费者的意义是什么,自我尊重和实现意义上的,群体归属意义上的。感官、情感、意义就是身心灵三个层面。

景触发,包括四大变量:时机、场合、动作、频次。这些变量都是为了回答消费者应该如何消费你的产品,何时,何地,如何消费和使用(消费的动作与频次)。这就像在坚果前面加上“每日”两个字。“每日”这个消费频次的提醒,就创造了一个百亿规模的市场。品牌,就是消费者在特定场景下的体验集成。

想让消费者买你的产品,首先你得告诉消费者你是谁,干吗的,跟其他同类产品有什么不一样。这就需要企业向消费者传递信息,包括产品信息和品牌信息。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随便想想就知道,消费者根本就不缺乏信息。企业再拿一大堆信息进行狂轰炸,对消费者来说根本就是添堵,是厌烦。消费者真正缺乏的不是获取信息的能力,而是如何对信息加以整理并进行吸收的能力。如何让无序的信息排列变得有序,如何对信息进行简化。人与人之间最大的鸿沟,不再是信息不对称,而是认知不对称。认知贫困,才是一个人最大的贫困。

信息简化到尽头是什么?是标签。贴标签是我们认知世间万物的方式,是我们在过去几百万年间进化出来的生存能力。企业要想和消费者实现信息对称,那就狂投媒体砸广告,而企业要想和消费者实现认知对称,那就给品牌和消费者贴标签。标签最大的营销价值是帮助企业锁定“心智赛道”。

比如说到方便食品,在这个赛道里,螺蛳粉现在就变成了一个大赛道,仅次于方便面,是其他米粉类产品无可比拟的。但是,为什么赛道有宽有窄,为什么同处米粉赛道柳州螺蛳粉就比桂林米粉市场规模大得多呢?为啥螺蛳粉赛道近几年能够狂飙突进,从一个街头小吃一跃而成国民食品呢?其实并不是产品本身发生了什么变化,而是消费者对螺蛳粉的认知变了。真正的赛道不在品类上,而在消费者认知里。

品牌,其实就是在消费者内心贴标签的过程。企业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认知标签,确定品牌的身份和独特属性,从而找到自己的心智赛道,方便消费者认识你、认知你、认同你。评估一个企业的用户运营质量,不是看消费者愿意为这个品牌花多少钱,而是消费者愿意为这个品牌花多少时间。消费者是否愿意点赞、评论、转发你的内容?是否愿意参与你的活动?是否愿意看你的直播?是否愿意进你的社群?是否愿意在网络上、人际交往中为你发声?

品牌要在传播中和消费者建立共情,以及实现话语的共振。对于toC来说,品牌最大的意义就是和消费者共情,而对于toB来说,品牌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信任背书。要建立信任,构建和消费者共享的话语体系非常重要。让消费者来发声说你产品的好,如此才能建立用户口碑,而这种口碑还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行业标准,成为行业之中消费者选择产品的重要依据,甚至成为公共舆论,帮助品牌建构社会影响力。

真正好的公关,不是企业自己花钱找媒体发一堆软文、通稿,而是消费者帮你发声,消费者在各大平台创作内容晒你的产品、好评你的产品。这样用户共建出来的话语才更加真实,更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尤其是当品牌面临危机之际,好的危机公关都离不开粉丝的支持和力挺。

进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发明的一个概念,出自他天才般的著作《自私的基因》。模因的英文单词meme,系仿照基因的单词gene仿照。意指社会文化中的基因。模因是类似于信念、流行语等文化表达的单元,它像基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一样,在社会文化中被复制和传播。当然基因是通过遗传进行复制,而模因则是通过模仿进行复制。

法国社会学三大创始人之一的加布里埃尔·塔尔德用发明和模仿这两个因素来解释一切社会生活现象,他认为人类社会就是一个发明、模仿、冲突和适应的循环过程。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也是社会行为的最终元素,社会就是由互相模仿的个人组成的群体。社会关系基本上就是模仿的关系。

根据创新扩散曲线,一个新产品、新品牌是怎么流行起来的?最终不过是一小撮人先试用了这个产品,然后引起了大众的模仿。那大众为什么会模仿呢?因为有模因。所以我个人把模因理解成模仿的动因,模因的英文单词meme我就理解成言语、观念和行为从一个me到另一个me的复制传递。塔尔德因此讲了一句话,模仿即是传播。企业做品牌传播,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消费者模仿广告中的人物一样购买并使用产品。

产品、流量、品牌经营、文化趋势是获得增长的四个极,牢牢地围绕着四个极做营销,才能在不确定的环境里获得确定性的增长。

作者:刘逸春

来源:微信公众号“刘逸春的品牌商业创新(ID:shangyeyiguohui)“

本文由 @刘逸春的品牌商业创新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