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战略融资大爆发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80-20230113-37319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战略融资大爆发

在如今的投资行业,钱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了。

在找了几个月财务融资未果后,某汽车芯片厂商创始人杨繁(化名)还是决定发起一轮战略融资。当时,他刚拜访完一位投资人,正坐在回公司的出租车上,街边是簌簌落下的黄叶。

他怎么也没想到,从之前被投资人追着投到现在融资计划接连延期,投资人迟迟不愿出资,只花了短短数月。

好在,他还有能拿到战略融资的底气,毕竟作为一家跟多家大型车厂有合作的初创企业,他一两年前也接到过车厂想要投资的橄榄枝,只是那时公司赛道还处在风口上,不愁拿钱。

最新这一笔战略融资,虽说不是救命钱,但也将直接影响新产品的研发和交付。根据他的说法:“做这个决定最难的是过自己这关,一是觉得有点打脸,二是不想自己丧失控制权,反正思前想后会考虑很多,但老股东们觉得能拿到钱就是万幸。”

后来,在他跟同行以及产业合作方的交流中,才发现,其实行业内战略融资已经蔚然成风。

“我觉得2022年做战略融资的项目比例还是挺大的。”不止一位一线投资人谈到。

虽然对于他这种有明星大客户们合作的厂商来说,战略融资还称不上迫切,只能算是备选,但对于更多的汽车产业链上的创业公司来讲,他们对资金和场景的需求甚至超过了产品和研发本身。

最近,在梳理2022年科技行业整体的投资情况时,我发现,战略融资正在以更高的频率出现在我们面前,这多出现在芯片、新能源等先进制造领域。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融资数量达9800多起,其中战略融资为近1900起,占据总融资数量的20%左右,从金额来看,2022年融资总金额为22800多亿人民币,而战略融资金额为8430亿人民币左右,也就是说2022年融资超三分之一金额被战略融资占据。

更直观的,仅今年1月3日到1月5日,就有7家企业宣布了完成战略融资的消息。

如果说,2022年,投早投小已经成为一种正确的共识,那么战略融资的爆发,我愿称之为一种新的正确非共识。

一股“战略融资”的风

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跟多位投资人请教了战略融资的定义和范畴。但比较遗憾的是,大家谈到,目前市面上对战略融资的定义比较模糊,在实际中,很多人容易把战略融资和其他普通投资混为一谈。

公开资料显示,战略融资即指企业经营战略发生巨大改变,希望通过融资,获得更加长远的资金支持,来实现企业稳固长久的经营发展战略目标,一般是为主营业务开辟疆土或另起炉灶开辟新业务。

显然,这并不能概括近一年战略融资的全貌。

也有人提到在刻板印象中,战略融资与产业融资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在战略融资中会有很多CVC的参与。

另一方面,有投资人告诉我:“大家通常把接老股叫做战略融资。”在2022年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和机构想要出售老股,因此战略融资也相应地热闹了起来。

之前在其他报道中,我曾写过,股东找FA出售老股的情况已非个例,甚至为了更快出手,很多人愿意半价甩卖。

据知情人士透露,战略融资并非最近才变多的,从数量和金额来看,与往年其实相差不大,甚至相比去年有所下滑。至于为何现在显得比较热闹,则是因为纯财务投资的出手少了,此消彼长,战略融资便显得多了。

正如开头中的杨繁一样,很多人都是在财务融资受挫后,才考虑去找合作方或者产业方做战略融资的。

具体地,从投资的轮次来看,不仅有比较早期的项目,像是A、B轮左右的,会得到千万到上亿元不等的战略融资,传统的在中后期获得战略融资的项目也不在少数,而且金额也比较高。

比如最近刚公布的,中电九天完成由四川院士基金领投的首轮近5000万战略融资;再比如,射频滤波器芯片研发商近日完成了数亿元战略融资;更早之前,工业软件企业开目软件获近2亿元战略投资,参与方由国家队基金、财务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者共同组成。同期内,新能源行业的中伟新能源获得了15亿的战略融资。

同时,我们发现,在战略融资中独家企业或独家机构投资的情况比较多,像是深创投、百度、比亚迪、红杉、顺为、宁德时代等等,当然也有不同背景的投资方组合出资的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基金只做战略融资,而且他们的做法也比较强势,多是独家注资或者领投。据一家刚完成战略融资企业的内部人士透露:“我们属于比较抢手的项目,前前后后几十家基金找过来,但是某国有基金不管在价格还是份额上,诚意都是最足的,让人无法拒绝。”对于这家基金的大方,他也是比较惊讶的。

同样,我们也去查了下美国的战略融资情况,结果也比较有趣。

在国内战略融资爆发的先进制造领域,美国在2022年全年只有十四起,只是中国市场的一个零头。但平均金额较高,最新的一笔是SpaceX,报道显示其在新一轮融资中筹集7.5亿美元资金,该公司的估值达到1370亿美元。

反之,在美国的区块链和元宇宙领域,战略融资发生的比较频繁,但一般金额不大。

“我们不在乎叫法”

当然,明星项目永远都是稀缺资源。

在2022年,不容易拿投资才是众多企业面临的常态。另外,也如我们上文提到的战略融资存在一些概念模糊的地方,所以在很多创始人看来,这与其他的财务融资并没有什么不同,“反正都是给钱的”。

此外,在之前,企业还可能因为拿了某家产业龙头的投资,而被贴上“站队”的标签,但现在,能够找到一家可以长期合作的龙头企业,比找到短期只盯业绩的资方要更划算。“这在拿单时肯定是个加分项,坦白讲,他们给我们的融资金额并不算多,我看中的就是他们公司的订单,这是无法量化的。”

据了解,战略融资的出资方一般分为产业背景投资人、顶级财务资本投资人、国有资本投资人和渠道背景投资人这几种。

如此一来,一些战略投资人的退出周期要远长于传统VC,甚至有些企业是不考虑退出的。

这让我想到今年的一位初创企业创始人,当时他们刚完成A轮融资,不同于别人都想得到人民币机构的注资,他则是选择了美元机构。

对此,他谈到:“由于我们现在处于早期,所以会率先考虑拿一些美元基金的钱,先把业绩做上去。而后期,我们才会考虑引入产业或国有资本的战略融资,因为他们的耐心比较足。”

除了有退出的考虑,企业其实也更想通过战略融资,找到技术、供应链等全方位的赋能。

如今新能源、硬科技浪潮迭起,并在多个赛道出现了强者恒强的局面。同时,这些行业的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复杂,企业众多。对身处变局中的创业者而言,除了自身产品技术外,尽快找准自身位置才是关键,而战略融资则可以帮助企业增加与行业的粘合度。

举例来看,中芯国际曾经引入了中国信科、上海集成电路基金等战略投资人。首先中国信科帮助中芯国际完成了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相关领域的布局,其次,上海集成电路基金这种专项基金的加入也保证了中芯国际的产业和资金资源。

再比如,很多战略投资人都是初创企业原本的客户,他们多是围绕新兴产业领域或者自身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布局,投资风格与主业高度捆绑。像是比亚迪会战投芯片企业,宁德时代会战投的汽车厂商等。

当客户变成投资方,对初创企业而言,不仅为长期合作上了一道保险,也意味着在产业深度上更进了一步,为新的业务拓展打下基础。

当然,也有极少数企业对战略融资不屑一顾。一位初创企业融资负责人苦笑着说:“虽然我们公司做得并不大,但老板总觉得接受战略融资就是给别人做配去了,而且很多公司都是这样一步步被收购的,所以我们还是倾向去找政府背景的投资方。”

这样的担忧也并无道理,像是小米,字节都有把自己投资的公司收编的惯例,而这对想要做大公司的创始人来说,并不是个好选择。

钱并不是最重要的

与此同时,我们还注意到,一些一线机构也开始下场做战略融资。

关于这一点,有投资人解释称:“一方面,现在各大机构都在打造自己的企业生态圈。在消费互联网时代,各家机构的被投并没有很强的协同性,但现在不一样,如今投资人是顺着产业链上下游投,协同性和关联性非常强,这是一个前提。另一方面,各个机构也有自身的优势,或是地方性资源,或是全球视野和布局。”

不过,有的机构参与战略融资并非是其自己主观行为,而更多的是受背后LP的驱动。

最近发生在芯片领域的一起战略投资就是如此,该机构投资人告诉我:“是背后的LP看上了这个项目,我们只占据了很少的份额。”

顺着这条线索,我们也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并不算少数。无疑,在不确定性被放大的当下,每个人都想抓住产业投资布局的风口。2022年,风口不断调整,全员找项目的机构并不在少数,LP下场帮忙抢明星项目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但归根结底,战略融资在资本圈爆火,从机构角度来看,还是因为钱不仅不好拿,也不好投了。做战略融资,对非独家投资的机构来说,可以分担风险,在产业投资方的加持下,不会出大错。

据证券时报报道,国内某中型地方国资平台投资负责人称:“国内某新能源产业链头部公司上半年准备发一期30亿的新基金,我们联合地方引导基金加上一些VC机构凑了5个亿想尽各种办法,硬投了进去。产业链上的资源太丰富了,大家都想着和这种类型的公司深度合作。”

然而,并不是每个机构都能够参与到龙头厂商的基金中,因此,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就是在投项目时抱住大腿。

不难看出,在如今的投资行业,钱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了。此外,在一些投资机构的宣传中,我们也发现除了强调IPO的数量外,他们也在越来越多地在突出产业生态圈优势,试图吸引更多的优质项目。

前些天,我曾写过没有产业背景的投资人不再成为机构的目标,当时一句评论也直接指出,现在没有产业背景的钱,也不再成为创业公司的首选。可见,战略融资爆发的当下,不仅折射出了企业的不安全感,也让我们看到了纯财务VC/PE的全新处境。

那么,当投资和创业者越来越卷向产业和明星机构,这样的风气又能持续多久?或许,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行业遭受挑战,投资动作几近变形的2022年,战略融资更多的一种保守而稳健的存在。(文/张雪,来源/投中网)

网站编辑: 郭靖
本文为投中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