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批核酸检测机构将陷入财务危机
source link: http://www.mycaijing.com.cn/news/2023/01/10/47031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大批核酸检测机构将陷入财务危机
来源 | 深蓝财经
撰文 | 吴瑞馨
最近半个月以来,人们每天关心的事从做核酸变成了囤药和各种医疗器械。从连花清瘟、抗原试剂盒、布洛芬再到paxlovid、血氧仪,最近,随着一个“新毒株XBB主攻肠胃道”的传闻,人们又囤起了蒙脱石散。
另一方面,旅游业也有了明显起色。以海南为例,今年元旦三亚部分景区客流量大幅回升,已接近疫情前水平,据央视报道,截至2022年12月29日,元旦期间海南酒店订单对比去年同时段增长34%,机票订单增长17%,三亚18万一晚的天价酒店甚至一房难求。行业预测,三亚旅游热度还将持续至春节。
步入2023年,各行业都在展望美好未来。但对核酸检测机构来说,这或许是他们最寒冷的凛冬。
常态化核酸检测终止后,核酸检测亭被二手卖出,大批核酸检测人员失业,曾经暴利的核酸检测行业似乎只留下“一地鸡毛”。
在外界看来“暴利”的的核酸检测行业,实际上,其公布出的营收绝大多数是应收账款。而在业内人士看来,2023年,核酸检测机构这些高额的应收账款问题将集中爆发,大批检测机构将陷入财务危机。
核酸检测“一地鸡毛”:
检测亭被闲置、挂二手
检测员降薪、失业
疫情三年,核酸检测行业从无到有,一个千亿规模的产业拔地而起。但转眼间,随着政策的放开,这座千亿规模的“大楼”也轰然倒塌。
在12月底,随着防疫政策的持续调整优化,社会面的核酸检测量已呈现断崖式下降。多地核酸采样、核酸检测实验室改造等采购项目宣布终止或暂停。近日,免费核酸采样点也被多地宣布关闭。
曾经在“15分钟核酸圈”下诞生的核酸检测亭,也从曾经的大排长龙,变成如今的门可罗雀,有的核酸采样亭“转型”成了发热哨点,用于发热门诊和出售退烧药,缓解医院门诊压力;这还是幸运的,更多是面临被拆除,或是滞留在原地,等待发落。
它们有的已经成为居民晾晒香肠腊肉的地方。
有的则是被挂在了闲鱼售卖,价格从几百元至上万元不等。但可以知道的一点是,相较于当初购入的原价,这已经是“打骨折”了。
大多数核酸采样亭都来自捐赠,即便是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自己掏钱购买,相较他们在疫情期间赚的钱来说,也不过是九牛一毛。但对大批核酸采样员来说,他们或许面临永久失业。
“日薪一千,包吃包住”,在今年上半年,核酸采样员成热门招聘岗位。门槛低、薪资巨高,“除了每月7000元底薪,还会根据核酸大筛(意指大规模核酸检测)的量不同,每天能赚1000-4000元的提成。”简直是“暴利”。据时代周报报道,在高薪的吸引下,大量人员涌入其中,有的人还把科研工作给辞了,全职做核酸检测员,月收入最高时,能达到10万。

大量需求之下,不少毫无医学背景和从业经验的人混入其中,还催生出专门的培训机构和中介,有的甚至宣称“只要750元,就可获得‘收益终身’的核酸检测证书。”但有业内人士指出,从业者要考取PCR证书,第一步是要由具备开展PCR实验资质的医院检验科为考生报名。由此可见,网上这种花费千元就能办理PCR证书的机构,99%是骗人的。
前段时间,有小红书网友发帖称,自己在11月底花了2000元办理了“核酸采样人员培训合格证书”,还没上岗就失业了。虽然之后被临汾市警方证实为蹭网络热度编造,但不可否认的是,“核酸采样”的红利已经彻底过去。此前大量涌入的从业者,将面临失业,还在行业内的,待遇也再难回到从前。
前面提到的曾经最高月入10万的核酸检测员,月薪也骤减至3万,如果收入持续下降,工作量只增不减,他或许要选择回到原本的生物行业,继续从事科研工作。
核酸机构的凛冬已至
2023年将迎来财务危机
核酸亭“消失”,核酸检测员降薪、失业,看似赚得“盆满钵满”的核酸检测公司也将在今年迎来财务危机。
核酸检测从无到有,产生了一个千亿规模的市场,也为涉足企业贡献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但随着多地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需求大量萎缩,核酸检测企业的收入也将大幅度减少。
有人会说,这有什么,光这三年赚的钱,就够他们花一辈子了。
光看头部核酸公司的财报,营收确实不少。但实际上,下游的第三方实验室不仅相比中上游毛利率低,应收账款还非常高,并且这一数据还在持续超大幅的增长。
以达安基因、金域医学、华大基因、凯普生物、兰卫医学、谱尼测试、圣湘生物、硕世生物、之江生物和睿昂基因10家A股上市的核酸检测公司为例,Wind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10家公司的应收账款累计达到了213.7亿元,而在去年前三季度,这个数据仅仅为126.8亿元,增长之快,令人咋舌。
其中,兰卫医学的应收账款涨幅最大,同比增长了175%。凯普生物、达安基因、迪安诊断、金域医学应收账款增长幅度也不容小觑,分别同比增长146.32%、84.18%、76.65%、65.67%。

应收账款额奇高也意味着坏账风险高。现金收不回来,无法形成健康现金流,导致企业资金出现短缺,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上市公司作为行业头部,情况尚且如此,其他中小第三方实验室那就更难了。据裁判文书网显示,在回款压力下,越来越多核酸检测公司通过法律手段,追讨应收账款: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11月29日公布的民事裁定书显示,北京美因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起诉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人民政府及北京市门头沟区妇幼保健院,要求对方应当按照180元/人次价格的标准向美因公司支付检测费用。
广东省惠来县人民法院的一份民事判决书显示,惠来县人民医院诉被告惠来东明医院,要求对方支付拖欠的核酸检测费共计301129元及其利息。
北京艾迪康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也在诉讼中要求同仁堂中冀(石家庄)康复医院有限公司,立即支付艾迪康公司检验款125440元及其相关违约金。
更严峻的情况还在后面。据界面新闻报道,有投行人士人透露,目前业内有一个共识:核酸检测企业高额的应收账款问题,将在2023年集中爆发。
核酸检测退潮,另一边,抗原检测的需求却在急速扩大,部分下游的核酸检测公司也在退潮前开始布局抗原检测领域,但抗原试剂盒能承载他们的愿望吗?
前段时间还“一盒难求”的抗原试剂盒,如今已重回各大平台销售,但已经没有人再抢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抗原检测的需求,也将持续缩小。以比国内更早放开的海外市场为例,2022年从中国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抗原试剂数量均呈下降趋势。2022年2月,中国向美国出口了价值40亿美元的试剂产品。但到了2022年10月,这个数字就下滑至4亿美元。
中国市场对于抗原试剂的需求也许会复制欧美市场的路径。头豹研究院在《2022年中国抗原检测行业短报告》中预测,从2022年到2026年,中国抗原检测的市场规模将不断下滑,从最高的383.4亿降至187.8亿,5年内将缩水51%。这将直接导致相关企业营收和利润的规模进一步降低。
核酸检测的暴富神话,注定是昙花一现。
Recommend
-
94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14日上午消息,贾跃亭的电动汽车创业公司法乐第未来正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该公司或许永远都无法获得足够多资金来生产FF91电动汽车。过去12个月一直有传闻称,法乐第未来存在财务问题。去年底就有报道显示,法乐第未来正在烧
-
107
腾讯《一线》作者 相欣 9月11日,自如发布关于空气检测及治理工作情况的进展说明,表示已下架超过2万间首次出租房源,进入空气检测和治理流程,...
-
12
长城汽车:欢迎检测机构随意抽取哈弗H6进行碰撞 评论(0) ...
-
6
资讯 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报告:德国第一不锈钢锅WMF宣称的镍含量10%没有达到 周到上海12-12 13:19 25238 12月9日,新闻晨报·周到上海报道了《号称“德国第一...
-
6
第一批合格第三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机构名单公布-商业-金融界 第一批合格第三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机构名单公布...
-
8
一、国外检测机构 1. TÜV南德 德国TÜV南德一家独立的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在汽车工业安全领域有逾百年的经验。随着数字化技术在汽车行业的深度发展,TÜV南德专注于汽车信息安全领域,提供测试与认证、技术支持与顾问、知识服务等一站式解决方案...
-
2
2022年中国特种设备检测行业细分市场现状分析 专业性检测机构是行业主流【组图】 ...
-
5
2022年中国专业性特种设备检测机构发展现状分析 气瓶检测机构数量最多【组图】 ...
-
4
未及时收到回款,河南许昌博奥润康医学检测机构暂停接收新冠核酸样本?公司回应称:已解决 原创 蓝鲸财经 屠俊 · 2022-11-09 11:04:04 阅 7.6w 11月9日下午,许昌博奥润康医学检验实验室通过微信公众...
-
4
六领域专家答疑:“阳康”后多久感染新毒株?核酸检测机构是否会倒闭? ...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